蒙古族簡史之一:從成吉思汗到元朝
公元7世紀,蒙古以"蒙兀室韋"之稱載入《舊唐書》。
12世紀初,蒙古人諸部落中的兩個較大部落,泰赤烏部和乞顏部聯合成一個部落聯盟,叫蒙古部。合不勒稱「汗」,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太爺、曾祖。
當時,草原上共有五個較大部落聯盟,並稱五大兀魯思。另四個,塔塔爾部、蔑兒乞部、克烈部、乃蠻部。五大兀魯思外還有很多小部落,五大兀魯思內部也有很多部落分支,所以讀到蒙古部落名字時往往覺得紛雜凌亂。
蒙古部崛起1162年,鐵木真出生。 1171年,鐵木真父王也速該巴特爾被塔塔爾人毒害,蒙古部落聯盟解體。乞顏部眾離散。泰赤烏部自立門戶,並且欺負追殺鐵木真一家。
在克烈部和近親扎答蘭部幫助下,鐵木真重建蒙古部,也叫乞顏蒙古部。擊敗蔑兒乞部。娶弘吉剌部的孛兒帖為妻。
這個弘吉剌部有點特別:1214年成吉思汗下諭「弘吉剌氏生女,世以為後;生男,世尚公主,世世不絕。」從此,黃金家族與弘吉剌部結為世代姻親關係。蒙哥汗、成宗、武宗、泰定帝、文宗、寧宗、順宗的皇后都為弘吉剌氏。弘吉剌貴族有的被敕封為魯王,也相繼娶歷代皇帝和宗王之女為妻。在蒙元時期,弘吉剌部共走出18位皇后,16位駙馬。現在並不存在一個獨立的弘吉剌旗了,其後代多分布在內蒙古赤峰一帶。
現在在額爾古納市到國家一級口岸黑山頭口岸之間,有一座弘吉剌部蒙古大營,由103個蒙古包圍合而成,是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內最大的蒙古包群。面向亞洲最美的濕地,視野開闊,氣勢恢宏,其景之絕,其意之深,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1189年,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部汗。當年組建蒙古部的泰赤烏部不在其內。
成立後的第一仗,十三翼之戰,與扎答蘭部首領札木合打,鐵木真戰敗,但隊伍壯大。
1196年,鐵木真聯合金朝、克烈部滅塔塔爾部,奪取了呼倫貝爾草原,成為草原上一流強部。據說「韃靼」就是「塔塔爾」的變音。娶塔塔爾貴族女子也速干、也遂姐妹為妻。
1200年,鐵木真聯合克烈部擊敗泰赤烏部。泰赤烏部勇士赤老溫被收為大將,另一個勇士被賜名「哲別」,箭尖的意思,就是《射鵰英雄傳》里郭靖的射箭師父。
1201年,十二部推舉札答蘭部札木合為首領「古爾汗」,聯兵攻打蒙古部與克烈部,戰敗。十二部:合答斤、山只昆、亦乞列司、豁蜀剌思、朵兒邊、北部乃蠻、蔑兒乞余部、塔塔兒余部、泰赤烏余部、弘吉剌、斡(wo)亦剌、扎答蘭。基本上都算是小部落。此戰後,戰敗各部分別歸入蒙古部、克烈部及南部乃蠻。此戰後,草原三強鼎立,蒙古部、克烈部、乃蠻部(太陽汗的南部乃蠻)。
1203年,鐵木真滅克烈部。收克烈部王汗侄女「唆魯禾帖尼」為四子托雷妻,此女後來為蒙古養育了兩位大汗(托雷長子蒙哥、托雷四子忽必烈)意為汗王(旭烈兀,托雷五子)和一位自稱大汗的阿里不哥(托雷幼子)。此戰後,蒙古部佔有草原東部、中部,佔有草原2/3的地盤。只剩下一個南部乃蠻部,佔據草原西部。
此時鐵木真進行了一次整編,哈拉哈河(阿爾山市邊上)整編。兩項措施:第一,打散氏族,按十進位設立軍事單元,十戶長百戶長千戶長萬戶長,千戶長及以上直接聽命於汗,由大汗任命。第二,建立了一直約2500人的護衛親軍,後擴展到1萬多人怯薛軍(侍衛中軍),後擴展到6萬怯薛護衛軍,專業常備軍。
1204年,鐵木真滅乃蠻。
1205年,鐵木真征西夏。
1206年,鐵木真即汗位,44歲,在斡難河(現外蒙鄂難河)邊號成吉思汗(海洋、廣大汗),建大蒙古國。
關於分封諸王:
西方土地,分給兒子們,西道諸王。後來形成長子朮赤的金帳汗國,次子察合台的察合台汗國、三子窩闊台的窩闊台汗國、四子托雷五子旭烈兀的伊爾汗國。老家分給四子托雷,其四子忽必烈後來建立大元帝國。
東方土地,分給弟弟們,東道諸王。長弟哈薩爾,形成「科爾沁」部,人丁興旺,目前300多萬,佔全國蒙古族的一大半。次弟哈赤溫,形成「察罕」部,其後裔併入其他部落。三弟斡赤斤,形成「山陽」部,其後裔現在只剩下赤峰市翁牛特旗的翁牛特部了。同父異母弟別里古台,形成「也可」部,其後裔目前在錫林郭勒盟的錫林浩特市和阿巴噶旗。還有幼弟鐵木格,也分封於東部。
任命大將。四大將:木華黎、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溫;四虎將:哲別、速不台、忽必來、者勒蔑;大斷事官:失吉忽禿忽。
1207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征服「林木中百姓」。指東起今貝加爾湖,西至今額爾齊斯河的森林地帶。其中的禿馬惕部就是後來的土默特部。巴兒忽惕部後裔是現在呼倫貝爾市的巴爾虎左旗巴爾虎右旗。斡亦剌部明朝叫「瓦剌」清朝叫「衛拉特」。
1207年,成吉思汗再征西夏。 1208年,南部乃蠻太陽汗之子屈出律逃往西遼。 1209年,畏兀兒國歸附。成吉思汗三征西夏,夏主李安全納女請和,立國近200年的西夏向蒙古納貢。這個時代,蒙古總人口100多萬,成吉思汗95個千戶,怯薛護衛軍6萬,總作戰人馬一般13萬左右。人少但作戰力強悍,都是騎兵。
成吉思汗的兩線作戰:伐金與第一次西征
1211-1214年,蒙古首度伐金。那時候金國立國百年,人口4000多萬,軍隊100多萬,遠大於蒙古。1211年,成吉思汗率領四個兒子、幾個弟弟和大部分將領,93個千戶,傾全部十幾萬精銳部隊伐金。破河北、山東、山西90餘州,圍攻中都。金獻岐國公主及金帛、馬匹請和。蒙古撤兵。金遷都汴京。 1214年,蒙古與南宋建立夾擊金朝同盟。 1215年,佔領中都(北京),破金城邑多處。
1216年,大將木華黎佔領東北全境。
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國王,總理伐金事宜。決定東西兩線作戰,東線木華黎征金朝,西線成吉思汗主力擬征西遼河花剌子模。木華黎的兵馬不多:1.2萬蒙古探馬赤軍(偵察兵)、1萬後歸順的汪古部騎兵、契丹降蒙漢軍等一共10萬雜牌軍。圖馬惕部叛亂,博兒忽陣亡。
所謂西遼:1124年契丹遼國末代皇帝天祚帝招皇族耶律大石商議國策,耶律大石因建議未被採納憤而出走。次年遼亡,天祚帝被俘。1132年,耶律大石在新疆建立政權,也成「遼」,史稱西遼。
1218年,哲別攻西遼。殺西遼皇帝屈出律(逃到西遼,給耶律家族國王當女婿,篡位),西遼滅亡。 1219年,立窩闊台為繼承人。成吉思汗西征。親征中亞大國花剌子模。 1221年,花剌子模國亡。國王默罕默德蘇丹病故,王子札蘭丁逃亡北印度,蒙古軍這次打得比較南了。 1223年,成吉思汗在耶律楚材、丘處機、伊斯蘭教士勸說下,結束西征,蒙古軍西征返鄉。返鄉途中,對三個大兒子進行了分封,西道諸王,朮赤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分封不久,朮赤病故,其子拔都繼承。1223年東線木華黎病亡,其子孛羅繼承父業繼續伐金。
1222年—1224年,哲別、速不台趁追擊花剌子模殘部之機,橫掃南俄,馳騁歐亞,縱橫萬里,無人能敵。1224年速不台回師與成吉思汗大軍匯合。
1225年,成吉思汗回師蒙古本土,土拉河。
1226年,成吉思汗進兵西夏,圍攻中興府。 1227年,成吉思汗66歲病逝。西夏亡。成吉思汗幼子托雷監國。
窩闊台滅金1229年,舉行忽里台大會,推舉成吉思汗三子窩闊台為汗。 1230年,窩闊台汗親伐金,派綽兒馬罕征討西亞。 1231年,窩闊台汗召集官山會議,決定兵分三路伐金,親率中路,托雷西路,大將斡陳那顏東路,分路匯擊河南。立中書省,理漢地財賦。 1232年,三峰山戰役,托雷以少勝多,大敗金兵,連取河南10餘州。 隨後神秘暴死。1233年,速不台破金南京,哀宗逃往蔡州。 1234年,蒙、宋軍破蔡州,哀宗自縊,金亡。 距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國共120年。
最大版圖的窩闊台的兩線作戰:侵宋與第二次西征
1235年,建哈剌和林城為帝國都城(外蒙境內)。
1235年,長子軍西征。忽里台大會決定從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托雷四系中抽取十五萬西征大軍,由四系的長子或長孫統領。朮赤次子拔都汗、察合台長孫不里、窩闊台長子貴由、托雷長子蒙哥出征。拔都為主帥,老將速不台為先鋒,並裝備了當時西方聞所未聞的火器和火藥。
1235年,蒙古軍大規模侵宋。窩闊台次子闊端、三子闊出分道攻宋,到1241年窩闊台病亡,這次侵宋戰爭結束。 1236年,初行交鈔。立燕京編修所和平陽經籍所。
1236年,西征軍降不里阿耳,佔領伏爾加河上下游。
1236年,南征軍占襄陽,破成都。綽兒馬罕軍占喬治亞。 1237年,西征軍破欽察、也烈贊(今俄羅斯梁贊州),在今俄羅斯境內肆意攻伐。 1239年,西征軍征服阿速。綽兒馬罕占阿美尼亞。 這一年,蒙古內部出現了感情分裂,朮赤系的拔都和托雷系的蒙哥友好,窩闊台系的貴由和察合台系的不里友好,兩對之間結怨。
1240年,西征軍占基輔,進兵波蘭,烏克蘭大部臣服。《蒙古秘史》成書。阿美尼亞王赴蒙古朝見窩闊台汗。 1241年,西征軍留三萬人鎮守斡羅斯,十二萬繼續西進。兵分兩路。一路由拔都及其胞弟別兒哥和老將速不台率領,敗匈牙利軍,進至維也納附近,設立大本營駐紮多瑙河東岸。一路由察合台次子拜答兒和速不檯子兀良合台率領,進攻波蘭,大敗著名的十字軍重騎兵條頓騎士團,被捷克軍阻擋,退往匈牙利與拔都主力匯合。夏季,拔都派遣窩闊台另一子合丹深入巴爾幹半島,直到亞平寧半島對岸的黑山共和國海邊,隔海遙望義大利羅馬教皇。並派兵襲擾奧地利,致使神聖羅馬帝國震動。
1241年,窩闊台汗逝世,皇后乃馬真氏(貴由、闊端、闊出的生母,1242-1246攝政)稱制。蒙古大軍東歸,結束歷時六年的第二次西征。本次西征大大擴張了蒙古帝國的疆域:西起巴爾喀阡山、東至太平洋,北達北冰洋,西南到達印度河,東南抵達淮河。該次西征對東歐的文明破壞極大,也是後來東歐落後於西歐的重要原因。而當時西歐未受到破壞。西歐當時處於「中世紀黑暗時期」,蒙古人在東歐的橫行把沉睡中的西歐人喚醒,催生了一系列重大變革,奠定了此後西方人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1241年,綽兒馬罕離世,拜住繼統其軍。
1242年,拔都在欽察草原和斡羅斯諸地建立金帳汗國。西征軍東還。拜住攻佔小亞西亞。宗王察合台謝世。至此,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都去世了。
1243年,拜住敗魯迷算端凱亦·豁思魯,進佔西瓦思(今土耳其錫瓦思)。凱亦·豁思魯稱藩納貢。 1244年,西征蒙古軍東還本土。西里西亞王海一世遣使向拜住請求歸附。 1245年,蒙古軍佔領底格里斯河上游。大馬士革王向蒙古納貢。
短暫的貴由汗
1246年,忽里台大會,貴由汗在母親乃馬真支持下即位,隨即整頓了乃馬真時期的亂政。羅馬教皇使者祝賀貴由承汗。喬治亞女王之子大衛兄弟入和林朝覲,貴由命兄弟二人分治其國。
1247年,吐蕃歸附蒙古,西藏納入版圖。
1249年,三月,貴由汗突發急病駕崩,皇后海米司稱制。
剛毅的蒙哥汗的兩線:伐宋與第三次西征
1251年,忽里台大會,蒙哥汗即位。第四任大汗。托雷長子。從此大汗從窩闊台家族轉到托雷家族。
1252年,蒙哥汗處置政敵,殺海米司、鎮海等。分化瓦解窩闊台汗國,撤換察合台汗國汗王,一番自相殘殺。魯布魯克入哈剌和林朝覲。任命大弟忽必烈經營和征討漢地,任命二弟旭烈兀經營和征討波斯。
1253年,蒙哥大弟忽必烈十萬大軍分三路攻雲南,進入大理國。大將兀良合台(四虎將速不台之子,參加過「長子西征」的名將)做先鋒。
1253年,蒙哥二弟旭烈兀西征。 1254年,忽必烈攻陷大理,大理國三百餘年滅亡。留兀良合台守大理,忽必烈班師回蒙古,十萬大軍僅剩二萬返回。
1256年,忽必烈建開平城。
1256年,旭烈兀滅木剌夷國(波斯北部山區,立國一百五十多年)。 1257年,兀良合台平雲南,置郡縣。兀良合台攻安南(即交趾)。安南國成為蒙古藩屬。
1257年,因治理漢地政見不同,忽必烈被停止權力,賦閑在家。
1258年,旭烈兀破巴格達,處死了穆斯林哈里發,綿延五百多年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宣告滅亡,震驚伊斯蘭世界和西方世界。
1258年,蒙哥汗親征南宋。 1259年,蒙哥汗圍攻四川合川釣魚城,中流矢,故于軍中。忽必烈接受賈似道劃長江為界和議,南宋獻貢保安。
1260年,年初,旭烈兀攻陷今敘利亞第二大城市阿勒頗、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兵鋒直抵加沙地帶,來到埃及大門口。夏季,埃及人戰敗旭烈兀的先鋒「怯的不花」的二萬先鋒軍,怯的不花受傷被俘被殺。攻佔的敘利亞地盤丟失。埃及人隔幼發拉底河與旭烈兀蒙古軍對峙。此後,由於欽察汗國的汗王別兒哥(信伊斯蘭教,旭烈兀堂弟)不高興旭烈兀屠殺穆斯林並處死哈里發,也集結軍隊威脅旭烈兀。旭烈兀面臨埃及和欽察汗國兩方面威脅,僅守住波斯,未能實現征服敘利亞和埃及的計劃,蒙古戰馬未能踏入非洲大地。第三次西征就此終止。旭烈兀後來在波斯建立了自己的汗國,伊利汗國。
這個伊利汗國與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的孫子海都復闢建立的窩闊台汗國,被稱為「四大汗國」,分屬成吉思汗的一、二、三、四子系統。
第五位蒙古大汗第一位元朝皇帝,忽必烈
1260年,忽必烈稱汗於開平。其弟阿里不哥在總部哈剌和林稍先被推舉為汗。同室操戈,大爭汗位。忽必烈任第五任大汗,建年號「中統」。以吐蕃八思巴為國師。立十路宣撫司。為元王朝建立之日。
1261年,立翰林國史院。封皇子真金為燕王,領中書省事。 1262年,金帳汗別兒哥與旭烈兀為爭奪南高加索地區發生內訌,旭烈兀敗。 忽必烈鎮壓漢將李璮叛亂。
1263年,改開平府為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北)。 1264年,阿里不哥被迫受制於忽必烈。忽必烈立諸行中書省。改中統五年,為「至元」元年。立翰林國史院。改燕京為大都。
雖然確立了汗位,但此時忽必烈實際控制的地盤已經遠小於前四位大汗了。「四大汗國」里的欽察汗國別兒哥汗,察合台汗國的八剌汗,後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汗,都自立門戶了,也不承認忽必烈為大汗;只有一個伊利汗國的阿巴哈汗(旭烈兀之子)關係較好,繼續承認忽必烈大汗,但是太遠,還隔著察合台、窩闊台兩汗國,所以也沒什麼用。他實際控制的土地只有蒙古草原、北半中國、新疆、西藏、大理等地。所以在此之後,西方和蒙古還稱忽必烈大汗,而中國更習慣稱忽必烈皇帝。
政治制度發生了很大轉變。前四大汗是奴隸制,忽必烈推行漢治,施行封建制。中央施行「一省六部」制,中書省加「吏、戶、禮、並、刑、工」六部。地方設置十路宣撫司。軍事上設立樞密院(總參謀部)。還有「御史台」、「大司農司」等。
1265年,並六部為四部:吏禮部、戶部、兵刑部、工部。定:以蒙古人充各部達魯花赤(首領、鎮守著),漢人充總管,色目人充同知。 1266年,忽必烈遣里德出使日本。 1267年,擴建中都城,定蒙古軍制。 1268年,海都、八剌二王反。罷諸路女真、契丹、漢人為達魯花赤者。 1269年,廢成吉思汗時期的畏兀兒蒙古文,詔以八思巴新制蒙古字頒行天下。立國子學和諸路蒙古字學。 1270年,設諸路蒙古字學教授。遣趙良弼出使日本。 1271年,選隨朝百官近侍蒙古、漢人子孫及俊秀者入國子學。大蒙古國號改為「大元」。 1272年,改中都為大都。 元軍攻破宋朝的襄陽、樊城。
1273年,正月,以國字書宣令。以翰林院纂修國史,敕採錄累朝事實以備編集。 1274年,宮闕告成,忽必烈始御正殿,受皇太子、諸王、百官朝賀。元軍第一次東征日本,失敗。
1275年,分置翰林院,專掌蒙古文字。伯顏分軍為三,趨臨安。宋二次遣使請和,不納。 1276年,元軍至臨安,宋帝上表降元。命作《平金錄》、《平宋錄》及《諸國臣服傳》,耶律鑄監修國史。 1277年,雲南行省派兵征緬國,招降200餘寨。 1278年,遣使至杭州等處,取在官書籍版刻至京師。命虎符舊用畏兀兒字,易以國字(八思巴字)。 1279年,宋帝廣王投海自盡。南宋亡。從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大宋,共319年。禁中書省文冊奏檢用畏兀兒字書。 1280年,二征緬國。 1281年,遣軍十萬二征日本。遭颶風,船毀,軍士多亡。 1283年,宗王相吾答兒統軍攻緬甸,緬王請和。 1284年,遣鎮南王托歡攻佔城國,其主遣使獻象,款服。托歡軍分六道進安南。 1287年,宗王乃顏(成吉思汗幼弟鐵木格後裔,號稱「東道諸王之首」)反,忽必烈七十多歲親征平叛。 1288年,宗王火魯火孫、哈丹圖魯反。遣皇孫鐵穆耳擊敗之。安南王遣使貢金人贖罪,遂罷兵。 1291年,頒行《至元新格》。 1292年,爪哇歸附大元。 1294年,忽必烈汗逝世,80歲,在位35年。廟號元世祖。其孫鐵木耳即位於上都,元朝第二任皇帝,元成宗,在位13年。
忽必烈之後70年間10皇帝
1301年,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汗、察合台汗國的都哇汗等入侵。海山敗海都、篤哇軍。海都亡。此後「四大汗國」開始名義上尊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 1304年,命諸王、駙馬所分之郡邑達魯花赤惟用蒙古人,漢人、女真人、契丹人罷之。
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丘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對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種種稱號。
1307年,第二任皇帝元成宗鐵木耳死後,海山繼位,在位4年,史稱元武宗,第三任。元武宗在位時期,元朝內部矛盾緩和,國力強大 。
1308年,元武宗海山帝命翰林國史院纂修《順宗實錄》、《成宗實錄》。 1309年,將成吉思汗以來執行的九千餘條政令,刪除繁冗,使歸於一,編為定製。
1311年,元武宗海山離世,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第四任皇帝,元仁宗,在位9年。命翰林國史院修先帝實錄及累朝皇后和功臣列傳。 下令蒙古、色目人學習漢學經典。
1314年,元仁宗下令恢復科舉制度,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其後的朝代)的官方思想。處於社會底層的漢族士人有了正常的晉身途徑,民族矛盾有所緩和。1316年,元武宗海山帝之子起兵關中,事敗,奔金山。 1320年,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駕崩,其皇太子碩德八剌即位,第五任皇帝,元英宗,在位3年。 廣泛起用漢族官員,精簡機構,節制財用。 1321年,察合台汗國分裂為蒙兀兒斯坦和馬維蘭納爾兩部分。 1323年,頒《大元通制》,凡格例二千五百三十九條,加強法制。發生"南坡事件",元英宗被刺殺,年僅21歲。晉王也孫鐵木兒即位,第六任皇帝,泰定帝,在位5年。
1325年,泰定帝下令不允許漢人收藏和攜帶兵器,並將全國劃為18個道。泰定帝年間,中原多處發生水災和地震,少數民族地區經常發生反抗元朝統治的暴亂,但都被平定。
1328年,泰定帝亡。樞密院知事弱貼木兒在大都擁立元武宗之次子圖睦貼木兒即位,是為元文宗,第七任皇帝,在位4年。同年7月,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將9歲的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擁立為帝,即天順帝,第八任皇帝,在位1月。
8月,元文宗派兵進攻上都天順朝廷,丞相倒剌沙戰敗而亡,天順帝阿速吉八下落不明,只做了1個月的皇上。平定四川、雲南叛亂。元文宗圖睦貼木兒派使者北上迎接其長兄和世瓎。
1329年,武宗長子「和世瓎」在和林北即帝位,是為元明宗,第九任皇帝,在位數月。已遜位的「圖睦貼木兒」趁元明宗南行時,伺機將其毒死,八月,圖睦貼木兒復於上都即位,改元天曆,史稱天曆之變。文宗(即圖睦貼木兒)重視文治,編修了《經世大典》,崇尚佛教,但因過於削弱色目人的勢力,導致貴族集團內部矛盾日益尖銳。
1332年,元文宗圖帖睦兒駕崩,年29歲。 文宗臨終時為洗刷他毒死兄長(元明宗)的罪行,下詔讓明宗之子懿璘質班繼承皇位。10月,懿璘質班即位,是為第十任皇帝,元寧宗,寧宗在位43天就死去,死時年僅7歲。
1333年,元明宗長子,元寧宗之兄妥歡帖睦爾即帝位,第十一任皇帝,史稱元惠宗,又稱元順帝,在位37年,即位時年僅14歲。時朝政由右丞相伯顏把持,伯顏採取排擠漢人的政策,加深了蒙漢之間的矛盾,也導致元順帝對伯顏的不滿。後來在脫脫的幫助下,順帝廢黜了伯顏,控制了朝政。
1335年,罷科舉。 1337年,禁漢人、南人學蒙古、色目文字。 1340年,復科舉取士制。 1343年,元順帝命修遼、金、宋三史,以右丞相脫脫為總裁。《至正條格》成。
1350年,國內發生通貨膨脹,黃河泛濫,元順帝下令加重徭役。
1351年,紅巾軍起義。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等領導。
1352年,郭子興起義,朱元璋參加起義。 1353年,伊利汗國滅亡。 1358年,紅巾軍攻陷汴梁。 1361年,元將孛羅帖木兒、察罕帖木兒發動內亂。 1363年,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樞密院事圖堅帖木兒反叛,投奔孛羅帖木兒。 1364年,元順帝解除孛羅帖木兒兵權,孛羅帖木兒舉兵逼京師,復其職。 1365年,元順帝遣人殺孛羅帖木兒。 1368年,元順帝逃往上都。明軍徐達攻佔大都(北京),朱元璋(明太祖,明朝第一代皇帝,年號洪武,在位31年,40歲即位70歲去世,統治時期稱為洪武之制)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
從1260年忽必烈開平稱汗、元王朝建立起(1271年以「元」為國號),至1368年,才104年,其間經歷11任皇帝。除去忽必烈35年,元順帝37年,其餘9位皇帝管了32年。此後,元朝皇帝退出中原,遷往漠北,史稱「北元」。又傳了六帝。
推薦閱讀:
※蒙古族
※蒙古族情侶馬頭琴演奏《敖包相會》,太美了!
※三段蒙古族舞蹈組合,最好看的還是蒙古舞!
※跟蒙古族姑娘戀愛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抖音里很多蒙古族的頭像都要掛個蒙古國旗,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