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哮喘藥丸

哮喘藥丸

【1】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十分痛苦。目前製取的中成藥,如「二母寧嗽丸」等,不能對其從根本上加以治療,因此治療效果不甚顯著。本院同仁發明創造是提供一種療效好的支氣管哮喘藥物的製造方法。該方法是採用經常規炮製的生葯附片、生地、熟地、補骨脂、淫羊藿、菟絲子、陳皮和山藥粉等16味原料,先將附片單獨煎煮,再將生地、補骨脂、淫羊藿、菟絲子、陳片與附片等一起混合煎煮,混合煎煮次數至少為2次,每次煮沸時間為1.5~4小時,將各次煎液合併、過濾並濃縮成稠膏,再加入山藥粉製成浸膏,將此浸膏常規乾燥、粉碎、經壓、包衣製成丸劑。該發明生產的中成藥質量穩定,安全無毒,對防治支氣管哮喘的季節性發作和慢性支氣管炎咳喘具有很好的療效,並具有遠期防治效果。治癒率達98%。藥物組成:地黃10g,熟地黃10g,淫羊藿(羊油炙)10g,補骨脂(鹽炙)10g,菟絲子(鹽炙)10g,山藥10g,陳皮3g,附片6g等16味。

  性狀:丸,散。片劑。

   臨床應用;溫陽補腎。主治肺腎氣虛,腎不納症,症見咳嗽氣喘,動則喘劇。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咳聲低弱。咳痰稀薄,用於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肺心病。

  功能主治:溫陽補腎。用於預防和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季節性發作,慢性支氣管炎咳喘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年自哮喘季節性(或習慣性)發作前開始服用。

【2】咳喘丸。散作用 止咳平喘劑平喘納氣平喘QQ1171011965聯繫人程剛。電話15823178398藥物組成 党參151.5g,白朮(麩炒)151.5g,茯苓100.5g,麥冬151.5g,甘草(蜜炙)75.0g,五味子(醋制)75.0g,補骨脂(鹽水炒)151.5g。 等17味性狀 丸,散劑。功效 益氣固表,健脾補腎。主治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用於脾虛痰盛,腎氣不固所致的咳嗽,痰 多,喘息。氣促,動則喘劇,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見上訴症侯者。

【3】蛤蚧11g,瓜簍子50g,紫菀75g,麻黃45g,鱉甲(醋制)50g,黃芩50g,甘草50g,麥冬50g,黃連30g,百合75g,紫蘇子(炒)25g,石膏25g,苦杏仁(炒)50g,石膏(煅)25g。 等26味。加減 共26味。功效 滋陰清肺,止咳定喘。鎮咳,祛痰 ,平喘,抗炎,抗菌,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主治 用於虛勞久咳,年老哮喘,氣短髮熱,胸滿鬱悶,自汗盜汁,不思飲食。臨床應用於;急 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等肺腎陰虛,痰熱阻肺者。製備方法 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10-25g加適量的水泛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70-100g,製成小蜜丸或用法用量 小蜜丸每60丸重9g,大蜜丸每丸重9g。水蜜丸每次5-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日2次口服,,,,,,,,。 【4】湯劑[組成] 百合15 克熟地12 克生地10克 當歸10 克白芍8 克桔梗12 克玄參6克 川貝9 克麥冬10 克甘草4克等[功用] 滋腎護肺,止咳化痰。[主治] 肺腎陰虧,虛火上炎證。表現為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頭暈目眩,午後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方解] 本方證以肺腎陰虛火旺為病因,其病位在於肺,累及於腎,並灼傷肺絡。方中百合、麥冬、川貝潤肺養陰,化痰止血;生地、熟地滋陰補腎,涼血止血;當歸養血潤燥;白芍養血滋陰;玄參滋陰降火;桔梗斂肺化痰;甘草調和諸葯,利咽喉。[加減法] 1.咳血較甚者,去桔梗,加入白茅根18 克三七末4 克仙鶴草15克2.痰多者加入全瓜蔞20 克桑白皮12 克前胡9克3.骨蒸勞熱者,加入地骨皮15 克胡黃連6 克鱉甲20克

4.盜汗、自汗者,加入浮小麥15克 五味子9克 煅牡蠣25克5.氣虛者,加入党參24克 山藥18克 黃精18 克

中醫認為哮喘在急性發作時,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一旦哮喘緩解,則應補益肺脾腎,用扶正的方法來減少、減輕發作。哮喘好發於春秋兩季,故可在每年農曆3—5月及9—10月,服用黃芪蛤蚧粉防止哮喘發作。具體配方是:蛤蚧1對(去頭足),黃芪100克,地龍100克(去除內髒的干品),蟬衣40克。將這四味葯研成細粉,1日2次,每次吞服5克。黃芪補氣健脾固表;蛤蚧有良好的補肺培腎、納氣平喘功效;地龍能解痙通絡;蟬衣是抗過敏良藥。此方適用10歲以上的哮喘患者。

蛤 蚧

蛤蚧又稱大壁虎、仙蟾,台灣稱為大守宮,主要分布於亞洲北回歸線附近的亞熱帶地區,包括中國、越南、泰國和寮國。蛤蚧是兩億年前古蜥蜴的後裔,也是壁虎屬中惟一野棲的爬行類動物。它喜歡鳴唱,雄者叫聲為「哈」,雌者叫聲為「噶」,因它們總是雌雄相依,人們便稱之為蛤蚧。

《本草綱目》認為,蛤蚧能夠「補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嗽。何大英雲,定喘止嗽,莫佳於此。」現代醫學在臨床監測中發現,蛤蚧能快速激活抗胰蛋白酶及肺泡彈性蛋白酶的活性,有效裂解異變酸基的DNA結構,強效止咳、平喘、化痰、消炎,舒張和修復支氣管,排除膿痰和粘液,增強上皮細胞、纖毛細胞的均衡能力,可有效舒張平滑肌,消除氣管、支氣管痙攣,達到止咳平喘之目的。促進粘膜細胞再生,提高肺泡生理功能,增強通氣能力,全面更新肺細胞。

《吃蛤蚧人蔘別哮喘病魔》 作者: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 趙章忠。我兩歲那年,患上了哮喘病,從此時常在半夜發病,呼吸困難,哮鳴音一聲接一聲,痛苦萬狀。平時胃口極差,渾身無力。我父母都支內去了貴州,外婆一次次地抱我去看急診,折騰了好幾年,吃了許多葯都不見效。只要一感冒,哮喘病魔不請即到。外婆急壞了,千方百計打聽有啥好方法,試了好多秘方都無濟於事。直到後來找到了蛤蚧人蔘湯,病情才出現轉機。我在立春及冬至後各吃一次蛤蚧人蔘湯,開頭兩年感冒次數減少,哮喘相應地也少發了。後來,情況一年比一年好。到第五年,我即使偶有感冒也不再引發哮喘了,從此告別了「藥罐子」時代。為了鞏固療效,我每年冬至仍然繼續吃此方,胃口也好了,臉色也紅潤了,精神飽滿,身體強壯,像變了一個人。蛤蚧人蔘湯配方如下:蛤蚧一對(中藥店有售,以尾巴粗大者為好),生曬參或白參一支(約$2),冰糖$2,黃酒少許(約20毫升),清水半大碗(約250毫升)。將蛤蚧的頭和腳爪剪去,抽掉插在蛤蚧上的小竹籤。然後將蛤蚧折斷,放在一隻大碗內,放入清水浸2小時左右。澆上黃酒,放入生曬參和冰糖,將碗放入蒸鍋內,用中火隔水蒸半小時以上即可。每年立春後及冬至各服一次,一次分2天吃完:早晨空腹及晚上睡前各服一頓,每頓吃1/4支參、1/2隻蛤蚧、1/4湯(需熱服)。

施今墨(1881~1969),浙江蕭山人,原名毓黔,字獎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中醫臨床教育家,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在重慶行醫時,一次應病人之邀乘滑竿出診,見轎夫口含蛤蚧尾,爬山越嶺並不氣促,深受啟發。於是將蛤蚧用於治療氣喘諸病,收效良好。蛤蚧,為脊椎動物守宮科動物蛤蚧已除去內髒的全乾燥體,分布於我國南方及西南地區,主產於廣西,用時去頭、足,或炒酥研末。也有單用其尾的。以身干、體大、尾全、不破碎、雌雄為對者為佳。中醫認為,蛤蚧性味咸、平,入肺、腎經,有補腎益肺、納氣定喘,溫陽補腎之功,本品長於補肺益腎,納氣定喘,對腎不納氣所致的咳嗽氣喘尤為有效。

一位患哮喘病多年的病人, 按民間老中醫的治療方法, 吃蛤蚧粥一個月後, 病就好了, 下面是藥方: 取成年蛤蚧 1 對, 人蔘 10 克 , 生薑 5片, 大棗 5 枚, 粳米 100 克。把人蔘和炙熟的蛤蚧分別研成細末, 攪拌均勻備用。把大棗去核同生薑、粳米共煮成粥, 再加入人蔘蛤蚧細末, 每次用四分之一, 再稍煮片刻即成, 趁溫熱時服用, 早晚各一次。一般連續服用 20~30 天便可愈。中醫學認為, 蛤蚧具有溫肺、補腎、止咳喘的功效, 人蔘、党參有補元氣強身體的作用, 用此二者煮粥服用, 對治療哮喘、止咳都有很好的療效。

廣東省澄海市中醫院曾維亮《芩麻參蛤散治療小兒哮喘熱哮證100例臨床觀察》 內容摘要: 哮喘熱哮證患兒100例,按不同的年齡每次服芩麻參蛤散1.5~2.5g,每天早、晚各1次,3個月為一療程。用藥後每月統計發病次數及持續時間,並且進行隨訪。結果:哮喘得到控制的佔19%,顯效佔13%,好轉佔10%,無效佔8%,總有效率為92%。結論:芩麻參蛤散治療小兒哮喘服用方便,容易吸收,藥效快捷,且無明顯不良反應。關鍵葯:蛤蚧、黃芩、麻黃、党參。

古人云:(蛤蚧)毒在眼,效在尾。所以,處理蛤蚧干時要除去它的頭部。腳也要剪去,不要剪得太多,除掉爪子就可以了。如果是研粉,不要刨去鱗片。製作時必須特別保護蛤蚧乾的尾巴,這是精華所在。把蛤蚧干切段,用文火慢慢的翻炒,注意,不要炒焦糊了。炒至干酥就可研粉。以下網址可在線觀看蛤蚧粉製作的視頻。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1JtdZkGblk/

早晨空腹及晚上睡前各服一次,每次吃1/4或1/2隻蛤蚧,用溫熱的開水吞服,如用溫熱的低濃度人蔘湯吞服更佳。

蛤蚧具有補肺益腎,納氣定喘,助陽益精的功能。現代臨床上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心性喘息,肺氣腫等。

用法推薦

(1)醫師處方用量1~3g。研末服或泡酒服用。

(2)蛤蚧粉2g、人蔘粉3g、糯米50~100g。先將糯米煮成粥,待粥熟時加入蛤蚧粉、人蔘粉攪勻,趁熱服。用於肺腎兩虛咳嗽,氣喘,面浮肢腫。

(3)蛤蚧2對(去頭腳)、冬蟲夏草60g、川貝母60g、海螵蛸80g,共研細末。每次服2g,1日2~3次服。用於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

(4)蛤蚧1對、西洋參20g、白芥子20g、川貝母10g、炙麻黃10g。共研為細末,每次2g,1日3次,開水沖服。用於氣管炎、喘息屬肺腎兩虛型者。

(5)蛤蚧1對、蝙蝠(去毛)5隻。分別焙乾,共研為細末,每次10g,1日1次,開水沖服。用於哮喘。

使用注意 對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所致的喘咳療效不顯著。喘咳患者不宜服用本品製成的酒製劑,因酒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反為不利。

加工製作 本品用時須切去頭(齊眼處切除,因眼睛含毒素)和腳爪。①切塊:取原藥材,除去竹片,洗凈,切去頭和腳爪,稍潤軟後切成小塊,乾燥。②研粉:取蛤蚧塊,用酒浸潤,待酒吸干後,烘乾,放涼,研細粉。又法:蛤蚧塊置鐵絲篩網上,用文火烤熱,噴適量黃酒,置火上酥制,如此反覆多次,酥至鬆脆為度,放涼,研細粉。再法:取蛤蚧塗上麻油,用無煙火烤至色黃、質鬆脆為度,除去頭和腳爪,放涼,研細粉。

黃 芪

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代研究,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溫州日報2007年01月18日訊:傳統中藥黃芪具有補中益氣之功效,但證明黃芪的療效與現有西醫利用激素治療哮喘治療效果相近,且副作用更小的研究,在全國醫學界鮮有開展。日前,由溫州醫學院附屬二院、育英兒童醫院主持的有關支氣管哮喘信號表達及黃芪調控研究,通過了國內呼吸學界的權威評審,獲國內領先水平。支氣管哮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明顯上升趨勢,尤其在近十年間,由於受工業毒物侵害、除蟲劑等化學品廣泛使用的影響,惡化的環境因素使該病在兒童患者中的發病率已一路攀升至1.54%。

「激素治療雖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有時副作用卻往往超出治療作用。」附二醫、育英兒童醫院副院長李昌崇介紹說,化學藥品的副作用已被社會所關注,但尋找相關替代性藥品的研究卻並不多。如今,該院在如何根據傳統中藥材醫理,提取其有效成分以降低藥品對個體副作用的研究上已先行一步。而該研究正是為黃芪在醫治支氣管哮喘方面提供理論依據。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的教授俞善昌表示,此項研究為支氣管哮喘氣道炎症的防治作用提供了新的實驗依據,揭示了純中藥免疫調節劑黃芪對該疾病的防治作用和機制,為中藥黃芪的臨床開發應用提供了依據。

《黃芪預防兒童哮喘複發的臨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黃芪對預防哮喘複發臨床療效及對哮喘緩解期Th1/Th2細胞因子的調節作用。方法 90例哮喘緩解期兒童分為黃芪治療組(黃芪組)、激素治療組(激素組)和黃芪加激素治療組(聯合組),分別治療3個月,並選擇30名健康兒童為對照組。觀察治療前後最大呼氣流量值(PEFR)值的變化及1年隨訪中哮喘的複發次數;並於治療前後用ELISA法檢測外周血清干擾素γ(IFN-γ)、白細胞介素4(IL-4)含量。結果激素組預防複發的總有效率(73.3%)稍高於黃芪組(66.7%),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總有效率(96.7%)高於激素組和黃芪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3組PEFR、IFN-γ及IL-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治療後與治療前比較,PEFR、IFN-γ均明顯升高(P0.05),IL-4均明顯降低(P0.05);治療後聯合組與激素組及黃芪組PEFR、IFN-γ、IL-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黃芪有預防哮喘複發的作用,黃芪與激素合用,效果更佳。

《黃芪治療過敏性哮喘的實驗研究》中醫藥學刊2004年第22卷第5期文摘 目的:觀察扶正平喘中藥對豚鼠哮喘發作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並探討其作用機理。方法:48隻豚鼠隨機分成4組:正常對照組、哮喘模型組、地塞米松組、黃芪中藥組。用雞卵清蛋白(OVA)製成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組和黃芪中藥組分別於激發前3天灌藥至激發後3天停葯。計數外周血嗜酸細胞(EOS),觀察肺切片中EOS的浸潤情況。結果:哮喘組豚鼠外周血EOS明顯增多,肺內支氣管有大量的EOS浸潤;地塞米松組、黃芪中藥組豚鼠外周血EOS有不同程度增多,肺內支氣管有不同量的EOS浸潤,均少於哮喘組。結論:黃芪可降低外周血EOS,抑制肺內EOS浸潤。具有類似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樣抗炎作用。

地 龍

地龍是我國重要的中藥材之一。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收載的67種動物葯中就有蚯蚓。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虫部42卷中用蚯蚓入葯的處方有40多種。功能主治 清肺定喘:可治肺熱痰咳氣喘,對肺熱型支氣管哮喘療效較好。清熱息風:主治壯熱驚癇,動風抽搐。

《黃吉賡應用地龍治療支氣管哮喘經驗》作者:趙東奇 $2先生是上海第二屆,全國第二屆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2老師,1997年評為上海名中醫。$2先生為現代中醫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肺系常見病之一,自仲景以來,歷代醫家所著醫籍方書中,用於哮喘的方葯甚是豐富。著名老中醫$2教授,長期致力於中醫中藥治療肺系疾病的臨床研究,對地龍在哮喘中的應用,具有獨特見解,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對地龍平喘定哮功效的認識 早在60年代,黃吉賡教授曾應用地龍注射液(水或醇提取液)連續肌肉注射1周,治療哮喘病人,總有效率為66.22%,其中顯效率為32.43%,明確了地龍具有平喘定哮的作用。80年代,開始以鮮地龍液(生化提取液)舌下含服法,用於哮喘發作期患者,總有效率為77%,其即刻平喘效果,可與舒喘靈媲美。然而,使用注射劑,病人耐受性差,不便長期治療而複發率高,口含液因需冷藏保存,而難以普遍應用。此外,地龍水煎劑,腥味特殊,胃腸道反應明顯,發生率達17%~46%。經過多年臨床探索,先生總結出:將地龍製成片劑服用,效果最佳。筆者於跟師學習期間,觀察由先生施診的哮喘病人100例(按照1994年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輕重程度分級及療效判斷標準)應用以地龍為主葯的復方片劑,結合辨證,治療後第1周總有效率為85.71%,第2周為92.88%。其中,顯效率分別為50%和81.88%,而副反應發生率僅為7.6%,且與劑量大小成正比。隨訪於緩解期繼續服用地龍片劑的患者30例,1年後,其複發次數及發作嚴重程度,均有明顯改善,較不服藥組有顯著性差異,接近於長期使用類固醇激素吸入劑的效果,未發現有副作用。提示無論於發作期或是緩解期的哮喘,地龍均具有治療價值

2.地龍配伍特點 先生認為,地龍之性味,咸寒降泄,單味應用時,若以常規劑量(6~$2),難顯平喘定哮之效,若加大劑量,則副反應率亦高。因此,在將地龍製成片劑時,適當配以生南星增其化痰定哮之功;佐以乾薑溫中和胃,以制地龍之咸寒,免傷脾胃之陽氣;輔以黃芩揚其宣肺清熱之效。由此製成的復方片劑,副作用明顯降低,既提高了療效,又擴大了適應症,可用於寒喘、熱喘或痰喘。經過數年臨床驗證,並數易其方,總結出最佳配伍比例為:地龍$2,南星$2,乾薑$2,黃芩$2。

3.辨證特點 先生認為,哮喘為病,總有宿痰作崇,或遇感而發,或遇勞而作,哮喘日久,痰濁阻肺,內外合邪,氣機壅塞,血滯不行而生瘀。因此,哮喘以外邪侵襲為標,肺、脾、腎臟腑氣血功能失調為本,有寒、熱之別,有發作期、遷延期、緩解期之異。儘管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地龍的有效成分具有平喘、抗過敏及抗凝作用,適用於哮喘的臨床各期,但是以往經驗表明:應用地龍結合辨證用藥,其療效顯著優於不辨證者(其總有效率為70%,顯效率為38.64%)。因此,應用地龍治療哮喘,須結合辨證施治。發作期以治標為先,重在祛邪,方選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化裁,寒飲伏肺者,酌加炙蘇子、白芥子;痰熱壅肺者,酌加葶藶子、開金鎖、敗醬草。緩解期以治本為主,扶正為要,可選六君子湯以健脾益氣,沙參、麥冬以補肺生津,六味地黃以益腎養陰,仙靈脾、菟絲子等溫腎納氣。遷延期為本虛標實,當扶正與祛邪並重。對頑固性哮喘,常加用全蠍、蜈蚣、僵蠶等蟲類搜風葯,屢收奇效。對反覆咯黃痰稠濁,苔黃膩者,重用黃芩、柴胡、銀花等清熱宣肺化痰之品,劑量增至30~$2,每每奏效。更有哮喘患者,咯痰清稀量多,重用澤漆,可使痰量漸少,哮喘漸平。

例一:某男,41歲,有哮喘史5年,每次發作,胸悶氣喘,喉中水雞聲,日咯痰500餘毫升,質清稀,色白,苔白膩質淡胖,脈弦滑,擬為寒飲伏肺,痰阻氣逆,治當宣肺化痰,平喘定哮,予復方地龍片合小青龍湯加澤漆。1周後,痰量減半,胸悶漸舒,哮鳴小作,再投原方續進,2周後,痰量減少七成,質稍稠,氣喘平,則改用復方地龍片,合健脾化痰之劑,調理肺脾。

4.劑量特點 經過多年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先生總結出,地龍製成片劑,用於哮喘患者,其日有效治療劑量,應為相當於生葯地龍$2,根據病情輕重和病人耐受程度,可適當增加劑量,直至取效。發作期,服藥次數為每日3~5次,以餐後服用為善,對於夜間哮喘發作病人,可臨睡前加服1次,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在現有的資料中,有少數病人地龍劑量達到每日$2,方能奏效,而無明顯的副作用,因此臨床應用地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哮喘緩解期,仍堅持服用復方地龍片,以預防哮喘發作,常規劑量為每日$2。因地龍中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故長期服用亦不失為一種優質滋補劑。

例二、吳××,女,39歲。自幼哮喘,春秋易作。近4年來,四季均發,甚則夜哮不能平卧,伴咳嗽痰多,色淡黃。投氨茶鹼、博利康尼、抗菌素及必可酮、喘康速吸入劑,哮喘遷延2周未平,於$2轉來求診,視苔淡黃膩,舌少津質暗紅,按脈弦滑數,擬為痰熱阻肺,壅塞氣道,宣肅失職而喘鳴。治擬清肺化痰,平喘定哮,予復方地龍片每日$2合射干麻黃湯,重用柴胡、黃芩、銀花。連服7劑後,咯痰漸少,痰色轉白,但氣喘未平,夜哮仍作,遂予地龍劑量增至每日$2,原方續進,7天後,日間哮喘已平,夜哮仍作,但程度已有所減輕,囑臨睡前加服地龍片$2,1周後夜哮亦平。囑其酌減西藥,續服中藥,射干麻黃湯加生地、仙靈脾、女貞子等,2月後,完全停用西藥,但繼續服用地龍片,每日$2,半年後,逐步減量至每日$2,繼續減量則胸悶,咳嗽復作,因而堅持服地龍片每日$2,1年後逐步減量至每日$2,哮喘未見發作。

5.體會 黃吉賡教授應用地龍結合辨證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經驗,體現了辨病結合辨證的思想,對地龍的研究,可謂深入細緻,無論是劑型選擇、用藥劑量、配伍組方,還是辨證方法,均有獨特之處,取得了療效高,副作用低的臨床效果,適用於各期支氣管哮喘,符合當前之臨床要求,不失為治療哮喘的良藥。

《黃吉賡的用藥特色》2011年07月10日 來源:中國中醫雜誌

黃吉賡(1929年— ),男,漢族,江蘇南通人。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主$2醫師。出身於中藥世家,少年時代從父學習中藥採購、炮製和配方,對中醫藥產生了濃厚興趣。1947年進入上海中醫專科學校(上海中醫藥大學前身)學習,受當時名醫$2先生的影響較大。黃吉賡在幾十年的行醫過程中,不斷積累診療經驗,形成了自己的用藥特色。

一、善用地龍,平喘治咳 地龍性咸寒降泄,具有平喘通絡的功效。先生認為由於其性寒,且水煎劑和乾粉口服有特殊的腥味,在常規劑量時(6~9克)上咳平喘效果不佳,若加大劑量易致消化道副作用,特別是小兒和老人脾胃功能差的患者,難以接受。為此先生不斷進行地龍劑型改革,先後用地龍注射液、復方龍星片、
推薦閱讀:

被你忽視的小兒腺樣體肥大與小兒過敏性鼻炎關係
給寶寶灸治咳嗽,哮喘需要注意的問題
兒童哮喘自測問卷
支氣管哮喘是怎麼一回事?平時要如何進行調理
哮喘4~5年才會發作一次,有必要長期用舒利迭之類的藥物嗎?

TAG:哮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