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簽訂協議,粵港澳大灣區終於從傳聞變為現實
7月1日的維多利亞港畔,洋溢著喜慶氣氛,鮮紅的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迎風飄揚,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標識隨處可見。在這富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裡,來自國家及粵港澳三地的政府、企業和專家學者齊聚香江,就如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展開了深入探討。
在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作主旨演講時,正式向外界通報了粵港澳大灣區下一步六項重點工作,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東省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良好基礎。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發表演講表示,促進區域交通一體化,廣州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發揮積極作用,廣州有8條鐵路樞紐戰略通道銜接國家高速鐵路網,地鐵運營里程2016年為308公里,2020年將達到600公里;全市高速公路、快速公路總里程也將分別達1085公里、1048公里。
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表示:「提升空港海港鐵路樞紐功能,打造科技創新走廊和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增強高端要素集聚的能力。」
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表示,作為我國創新創業活力突出的「現象級」城市,深圳的目標是以創新合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攜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
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表示:「當前深圳正致力於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2016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4.1%,我們希望將深圳科技產業優勢與港澳的國際化優勢結合起來,務實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開發,加快建設深港創新科技園。」
在說到交通方面,珠海市市長李澤中也介紹了珠海交通體系健全,海港有億噸深水良港,空港有大型航空樞紐珠海機場,大型橋樑有港珠澳大橋等,軌道交通有廣珠鐵路、廣珠城軌、廣佛江珠城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對於珠海是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珠海市市長李澤中表示:「珠海位於珠江口入海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陸地相連,港珠澳大橋建成後,珠海將成為唯一與港澳路橋相連的城市,也是港澳輻射粵西和中國大西南的重要通道。」
香港貿發局局長發言表示,從全球角度來看,灣區一直都是增長最快,外貿實體量最大的的區域,在粵港澳灣區建設上香港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香港貿發局局長羅康瑞表示:「未來大灣區不僅作為我們內地重要的經濟群,輻射能量也會影響中南、西南地區,但是我相信還會影響延伸到東南亞國家,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國際資金營運中心跟樞紐。」
來自港澳商界的的代表就表示,在這些優秀條件下,粵港澳大灣區是港澳未來發展不可錯過的新機遇。加強與區內合作,必能為未來的持續繁榮開拓新領域。
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表示:「根據集團最新的規劃,華潤將在大灣區有超過,一千三百億人民幣的投資機會,為持續穩定和經濟繁榮,做出我們的貢獻。」
世界著名灣區的特徵除了國際一流的創新能力,還必須是集優美的海洋自然環境、現代化生產和生活方式、開放性社會和經濟形態、國際化商業和交通網路於一體的城市群和都會區。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表示:「因為粵港澳灣區人口總量大,空間範圍也大,這樣我們要帶動這整個地區的發展,它需要同時做大做強,從更全面更準確的認識各自突出優勢的基礎上,展開合作。」
此外,灣區的建設要讓公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以推動美麗的灣區建設,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增加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以推動和打造建設,全球宜居宜業宜游的經濟大灣區。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巢歡 楊毓發自香港的報道
粵港澳大灣區的難點和痛點
文章來源:綜合開發研究院、南方+、朱羅紀
整合:Q房地產頻道(qfang99)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中山、佛山、肇慶和江門等九個內地城市,以及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
國家發改委在這個時間節點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它的出台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它的輻射影響力何在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方向,這裡都為同學們劃好重點啦。
1起點:為什麼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快速從理論設想進入實際規劃和布局階段,從國家層面看,基於四個方面的考量:
第一,在全球化下半場競爭中,中國需要全新的開放平台。中國入世之後,通過大規模「引進來」,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成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目前中間品、知識、技術、資本、人員、服務等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和優化組合,對市場規則的一致性以及國際標準的兼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中國經濟轉型迫切需要創新型發展模式。隨著技術模仿空間縮小和改革紅利逐漸減弱,近年來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持續下降,亟需探索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向國際價值鏈高端攀升,培育新經濟動能。同時也有利於形成北有京津冀一體化、中有長江經濟帶、南有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提供有力支撐。
第三,灣區經濟形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重要增長極與技術變革領頭羊,紐約、舊金山、東京三大灣區通過其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發達的國際交往網路,在經濟、人口、科技、產業等領域都體現出了無可比擬的聚集優勢。
第四,近年來香港經濟增長放緩,貧富差距拉大、階層流動性趨弱等社會問題有所加劇,影響到香港社會穩定和人心回歸的大局,亟需探索如何將香港自由經濟和法治社會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促進「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2痛點:最大挑戰在「融合」全球灣區經濟大多具有四大特徵,高度開放、創新引領、區域融合、宜居宜業。與全球三大灣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相比,粵港澳灣區經濟實力雄厚、區位優勢明顯、創新能力突出、國際化水平領先、合作基礎紮實。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但是,粵港澳大灣區「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是其最大的特點,同時也是最大的難點和痛點所在。
粵港澳三地屬於不同關稅區域,由於經濟制度、法律體系和行政體系的差異,各類要素難以實現完全自由流動,一些領域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灣區城市群之間資源整合相對不足,發展協同效應尚未充分顯現,長期存在「龍頭之爭」。在一國兩制條件下,讓灣區城市形成「融合」發展態勢,破除行政和制度壁壘,讓要素順暢流動,資源優化配置,形成有機整體以提升效率、釋放更強功能,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3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六大重點工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策劃、精心設計、穩步實施,要堅持全球視野,堅持『一國兩制』,堅持市場主導,堅持合作共贏。」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透露,下一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重點做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是著力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道路通,百業興」。要進一步加快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內地與港澳交通設施有效銜接,構建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空港群,優化高速公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網路布局,完善現代貨運物流體系。
二是著力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要進一步創新聯動發展機制,推動各類生產要素在區域內便捷流通;推進投資便利化,加大重點領域開放力度;促進貿易便利化,加強口岸協作,創新查驗模式,實行更高標準的貿易監管制度;推進人員往來便利化,鼓勵港澳人士赴粵投資及創業就業,為港澳居民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三是著力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要依託國際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粵港澳科技優勢,積極吸引和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加快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推動內地和港澳科技合作體制機制創新,深化粵港澳科技創新交流,支持共建國際化創新平台、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
四是著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要重點加快發展金融、航運等現代服務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化;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推進位造業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五是著力共建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推進美麗灣區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注重綠色山體和藍色海灣保護;增加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教育合作發展,健全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深化粵港澳文化交流,密切醫療衛生合作,推進區域旅遊發展,建設休閑人文灣區。
六是著力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設。要進一步發揮三大平台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的試點示範作用。強化南沙新區綜合服務樞紐功能,依託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雙區疊加優勢,加強與港澳全面合作;優化提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功能,打造營商環境對接、經濟發展協同的深港合作體系;支持橫琴與澳門加強合作,密切與葡語系國家的經貿往來。
4業內解讀自媒體大V朱羅紀:粵港澳大灣區是年初提出來的,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粵和港澳建立一個大融合;第二是包含粵本身九座城市內部的一個大融合,也就是說珠江東岸和珠江西岸的融合,比如深圳和廣州、東莞、惠州、佛山等這些城市怎麼去形成定位互補、一體化。
今天論壇的概念還是偏重(粵)和港澳之間的融合,內地9座城市內部的互聯互通並沒有太多的描述,反而更大的筆墨給了香港和澳門,如何增加、提高香港和澳門同內地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比如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公共服務體的一體化。
其次,我認為一個亮點是通過三大自貿區和香港澳門全面對接,也就是說他是把自貿區作為突破口,有可能未來就是這三個自貿區和港澳之間的對接。
它能夠通過幾個自貿區來去做一個很好的定位。三個自貿區的定位,某種程度上就是三個自貿區所在城市的定位,比如對南沙是什麼樣的定位,廣州以後就是什麼樣的定位,前海和橫琴是什麼樣的定位,深圳和珠海以後就是什麼樣的定位。
搞粵港澳合作還有一種考慮,有沒有可能全面鋪開,不通過自貿區。因為現在經濟已經進入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當然也許決策層認為,那要會產生不可控的後果。
推薦閱讀:
※諾言不過是對現實徒勞地欺騙
※一升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現實」
※人啊,真的就是如此的現實!
※隋煬帝:夢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小弟叛變大哥自立門戶,兩巨頭廝殺半生堪稱現實版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