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特色烙鐵熨
烙鐵是藏族民間流傳至今的一種特殊的醫療器械,可由黃金、白銀、鐵、銅、青銅鑄造而成,又稱熨針。由於最常用的材料是鐵,故而統稱「烙鐵」。因烙鐵具有療效獨特、運用方便等特點,至今仍是藏醫常用的醫療器械。
烙鐵分頭、體、尾(手柄)三部分。尾部是醫生在熨治時手持部位,長10—15厘米,有獨特的裝飾,雕有龍、虎、獅子等猛獸頭像;體部是全烙鐵最長的一段,長35~40厘米,出自猛獸頭像的口腔,此段為柱形,如細棍,直徑0.5~1厘米;頭部是最短部分,與體部相連,長1—3厘米,直徑與體部相同,頂端是接觸患者體表的部位,表面光滑平整。與烙鐵相應的器械烙墊是烙鐵的配用器械,頭部有梅花圖案,花心帶孔,用來墊在患者體表的治療部位,使烙鐵的頭從烙墊的梅花孔穿過,起穩定烙治部位的作用。烙鐵療法有其獨特的功能,可軟化包塊、消除栓塞、行氣止痛、助胃消化、吸收瘤痞、癒合傷口、祛腐生新、消腫收濕、促使五臟六腑功能協調正常和保持大腦思維敏捷,具有其他療法難以達到的效果。
藏醫學認為,人體是由三大因素(隆、赤巴、培根)相互協調而構成。當這三大因素處在均等、平衡、常量時,機體就處在健康的生理狀態。由於三毒(貪、嗔、痴)引發三大因素失去平衡,從而導致機體患病。對於人體的各種疾病,藏醫歸納為兩大類型,即熱證和寒證。《四部醫典》記載:「無論諸多疾病,變化無常而不可數之,但最終不可不數寒熱兩大證。」藏醫寒證和熱證的治療方法與中醫相同,都是以「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為基本原則。在藏醫學人體的三大因素之中,兩大因素(隆、培根)歸屬寒性疾病範圍。寒證不僅可以用熱葯治療,而且可用加熱的器械治療,烙鐵就是器械治療方法之一。適用於隆、培根所屬的風、痰、濕等諸多寒證和經脈疾患。
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疾病輕重程度,分別尋找出適當的烙鐵熨治部位,同時在患者體表的熨治部位做上明顯記號。熨前先把烙鐵放在炭火中加溫待用,同時讓患者暴露熨治部位,調整好體位、姿勢。醫生在選好的烙治部位上用烙墊墊好,在烙墊的梅花孔中露出需要烙治的部位,取出炭火中燒紅的烙鐵,輕輕吹一下,使燒紅的烙鐵有所降溫,然後立即用烙鐵頭在梅花孔中露出的部位上輕輕點一下,移開烙鐵、烙墊,在下一個部位墊好再烙。烙完選好部位後,醫生用經過消毒的手指,輕按被烙部位,為緩解灼痛,醫生可以用力吹幾下被烙熨部位。
烙鐵熨後的患者在24小時內不飲或少飲水,以免影響療效。在3--7天內須少量進食。治療後傷口出現水皰者,可用生理鹽水洗凈,保持傷口乾燥為佳。禁用生水洗或汗浸,以防感染。
推薦閱讀:
※『特色科室』乳腺外科
※【各地小吃】特色小吃彙集
※周仲瑛教授臨證特色
※《高僧傳》的編輯特色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的藝術特色
TAG: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