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教、家風是造就孩子們成長的必要條件
良好的家教、家風是造就孩子們成長的必要條件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責任。那麼,孩子的成長,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學制度的約束、老師的管理和學生的自覺,作為家庭的環境和家長的教育,也同樣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學校、配合老師,扎紮實實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當務之需。
應該說,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是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家庭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堡壘,也是文化衝突的避風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緣的聯繫產生著潛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響。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園文化充分的情感內化及熏陶。傳統的文化家園模塑了各民族青年的深層氣質,時代不斷塑造著青年的共時個性。正是深層氣質引導著個性,才使民族文化在各個特定時代各呈異彩。
家教是家庭建設的重要環節
「家教」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家教是人生第一堂教育課,良好的家教有助於培養出健全的人格。家教注重的是人格、品行教育。良好的「家教」和「家風」需要恪守。良好的家教,經過一代一代星火相傳,便會相沿成習,最終形成屬於這個家庭特有的「家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擔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家庭教育是對人生影響至深的教育,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生目標的實現。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性格和行為習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性格和行為習慣的形成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繫。家庭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港灣和出發地,家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導師和助手。注重家教是家庭建設的重要環節,家庭教育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更是終身的教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亦是終身的學堂。優良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個人獲得進入社會的基本品質,在思想道德觀念上進行自我約束,是個人走向幸福的重要階梯。在「四個全面」新時期,從每個家庭中培養出牢牢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公民,是當代家庭教育了不起的職能之一。
家風是家庭的精神內核與社會的價值縮影
「家風」即「門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員認可並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思想作風、審美觀點、價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總和,稱之為「家風」或「門風」。「家風」不是物質層面的東西,跟家庭、家族的貧窮與富有、社會地位高低沒有關係,不論貧窮與富有,也不論社會地位高低、貴賤,都有自己特定的家風。「家風」是精神、文化層面的東西,屬於意識形態範疇,可稱之為「家庭文化」。作為「文化」現象,「家風」是可以「遺傳」的,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一代一代地不間斷地傳遞、延續,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特定的風俗、習慣、作風。「家風」對於家庭、家族成員發展和家庭、家族的社會形象意義十分重大。
「家風」對家庭成員生活在其中,其思想行為,要受到必要的制約。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個特定的家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必然會不知不覺地受到家風的影響和熏陶,其言行舉止,必定要帶有這個家庭家風的特徵,自覺不自覺地朝著家庭所希望的方向發展。特別對家庭中可塑性很強的年幼一代的成長、發展,家風甚至能夠起著「形塑」的作用。良好的家風可以使家人朝積極的方向發展,不良的家風會引導家人走向歧路。
「家風」好不好,對外還決定一個家庭樹立什麼樣的社會形象,決定能不能獲得積極的社會評價、社會威望和社會的尊重,也就是能不能贏得積極的口碑和廣泛的人脈,預示著家庭、家族未來的的興衰,事關重大。家風不僅直接影響著家庭成員的健康成長,還是民風和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要素。良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人們終身的財富。
青少年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會耳濡目染接受影響,按照良好家風的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人生習慣,成就美好幸福的人生。儘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風,但幸福的家庭卻有著相似的家風,有的講究道德、誠實守信;有的重視學習、崇尚知識;有的勤儉持家、尊重勞動;有的家庭和睦、科學教子;有的尊老愛幼、鄰里互助。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礎上日積月累逐步形成的。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良好家風和家庭美德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直觀體現。」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離不開家風的傳承。優良的家風對於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樹立道德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獨特作用。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在家庭建設中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才能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基點。中國夢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夢想,在家庭建設中注重家庭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風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諦。
為什麼要重視家教、家風建設?
說到家庭教育,年輕的父母們以為就是搜羅、收集、學習具體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重視對孩子的有意識的教育活動,忽視了無意識的影響和熏陶教育,也就是說不重視優良家教、家風的培養和建設。很多的家長把家庭教育看成是一個單純的「技術活兒」,對家庭教育的理解是很膚淺的,表面的,片面的。其實,我們成年人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父輩究竟給我們後人說過什麼話,記得住的並不多;可每個人身上都帶有長期生活的那個家庭印記或痕迹。這說明,無意識的「潤物細無聲」的家風的影響比具體的教育活動給人的影響更為深刻而持久。
家庭教育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現在的孩子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僅僅有智力和學習好還是很不夠的。家庭教育在大目標上,除開發孩子智力外,還要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和培養。孩子生活在家庭,父母的無意識教育,能夠從各個方面對孩子實施很好的影響。現代兒童教育專家研究認為,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非智力因素的積極特徵都是嬰幼兒時期起步的。父母擔負著育人的特殊職能,要孩子全面發展,家長必須樹立全面發展的思想,才能進行全面教育。父母們不要等待,有的可能想等孩子長大了自己想學什麼就學什麼,這是不正確的觀點。有的可能想等到學校去教育吧,父母管養,不管教育,這同樣也是不正確的。無數事實證明,人的成長和教育是從家庭開始,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因此,要培養教育好孩子,必須首先認識樹立良好家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家庭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培養、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製造一個沒有生命的物件,而是塑造身心健康成長、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完美人格的人,單靠幾個教育「技術」、「技能」、「技巧」或「絕招」,零打碎敲是不成的。孩子不是家長手中的「玩偶」,對活生生的人進行培養教育,最有效的家風的熏陶。
第二,人是高等動物,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孩子不是被動地接受家長隨心所欲的管理、培養、教育、塑造,而是在跟家長積極地互動過程中成長發展的。所謂「主觀能動性」,是說孩子對家長的培養、教育是有選擇的;所謂「互動」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是相互作用、影響的。指望完全依靠浸漬的「權威」、「權勢」,對孩子實施單向的、強制性的教育是不成,必須形成良好的家庭人際關係、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保證家長和孩子的互動順利進行。
第三家庭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對孩子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不是只教孩子一些「手藝」。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或施教的重點是塑造孩子的的性格、氣質、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等,即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的人。而人格是內在的東西,單靠教育活動是不成的,必須依靠良好家風的熏陶,才能滲透到「骨髓」。
第四,培養、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個相當漫長的熏陶、浸漬的過程,是通過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實現的,不能指望通過「短平快」的方式立竿見影,必須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沒有良好的家風是不可能的。
第五,當今是開放的社會,各種價值觀並存,社會環境複雜。孩子生存環境中變數越來越多,而且難以預測和控制。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三道「加工工序」,家庭教育作為第一道「工序」是給孩子「打底色」,至關重要。「底色」打得正,以後就遇到不良的影響也不會出格;而「底色」打得不正,以後想再更改是很難的。而家風對人的影響是終生起作用的,良好的家風有利於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
怎樣塑造良好的家教,樹立良好的家風?
做父母的不要總指望掌握幾個「絕招」就可以把孩子培養教育好,不要把家庭教育簡單化、庸俗化。急功近利的思想要不得,一定要重視家風建設。
「家風」看起來很抽象,實際是很具體的,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風應該是全家人共同創建,也應該是全家人共同遵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相對穩定的家庭習俗、風尚、風氣。
如何培養良好的家風、家教呢?
第一是父母要立足家庭,面向社會
這不是口號,是行動指南。雖然說每個家庭都是特殊的,都有各自不同的傳統家庭文化,家風也應該有獨特的個性。但每個家庭都是跟社會生活息息相通的,孩子們長大後都要進入社會,融入社會。建立家風,必須要了解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對未來成員的要求,使家風既有家庭的個性特徵,也要適應社會的需要。只有建立具有時代特徵的家風,才能使孩子將來能立足於社會。
第二是父母要加強自身修養
家風是家庭全體成員共同制定、共同遵循的行為規範。但家風的決定者,或者說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父母。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家風。家長的自身修養至關重要。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這不僅是以身作則的問題,而是父母的人格決定家風的方向,自然也決定孩子發展的方向。
第三是利用家庭集體教育教育和影響孩子
所有家庭成員要統一思想、行動一致,哪個家長都不能放任自己,誰也不能遷就孩子。也就是說,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某一個人,而是一個教育的整體,而這個教育的整體,實際上就是家風。
總之,培養有時代特點的積極的家教、家風,一定要了解社會,研究社會。父母的教育思想不是頭腦里固有的,而是社會生活在頭腦中的反映。同時,父母還要提高自己分辨、識別、篩選能力,對待社會上出現的各種教育觀念,應該有所選擇、取捨。要時時刻刻堅持主流的價值取向,不能籠統地把社會上宣揚的東西都搬到家風中來。
推薦閱讀:
※不是所有的命格都叫七殺格,七殺格條件
※以金融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 市場化涵義與條件
※【精華開示】無條件的救度
※五行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條件下的變化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