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吳哥窟的鳳凰祥雲

對吳哥窟慕名已久,年初承老友攜去一游。

行前聽說一定要在吳哥窟看日出,巴肯山觀落日,方不虛此行。

1)吳哥窟是印度教和佛教的融匯之所,寺廟塔群寶相莊嚴,拂曉傍晚祥雲繚繞。

2)七百多年前,1295年3月24日,元朝使者乘船南下從湄公河入海口抵達柬埔寨,時稱真臘。浙江溫州永嘉人周達觀是使團一名隨員,對都城吳哥的宏偉建築群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將所見所聞記述在《真臘風土記》中。

1431年暹羅軍隊入侵劫掠,高棉人棄城遷都而去。在其後的數百年間,吳哥宮殿寺廟漸漸淡出世人的視野,塵封在洞里薩湖畔的綠色荒蕪之中,直到1860年才被法國探險家馬吾(Henri Mahout)在前往湄公河探險時重新發現。

3)一大早去吳哥窟看日出。

3) 六點鐘已遊人如織

4) 吳哥窟前一弘碧水,湖畔聚滿等待日出的人群。

5) 紅日將出之際,鳳凰祥雲一展雛形。

6)天氣不大理想,日出的景象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壯麗,湖畔人群中惋惜之聲此起彼伏。

7) 若隱若現的紅霞塔影。

8)日出沒照成,攝影愛好者依然戀戀不捨。

9)吳哥窟由1112年登基的高棉國王蘇耶跋摩二世下令建造,獻給他母親,用來供奉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濕婆神(Shiva)。整個工程歷時37年(一說89年),參與建造吳哥窟的工匠達數十萬之眾。

10)古寺晨曦小徑。

11)吳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群。正中最高的石塔起初象徵為印度教聖地須彌山(Mount Meru),環繞著四座小嶽,後來逐漸演變為佛教寺廟。

12)吳哥窟由三層建築構成,分別代表地獄、人間和天堂。

神殿祭壇頂部距地面65米,台階陡峭險峻,不易攀援,暗喻通往天堂之路的艱辛。

本來這60多度的台階開放給遊人登攀,滿足人們觸摸天堂的願望。前幾年有一對法國夫婦失足跌落殞命,自那以後台階就封閉了,只有僧侶才可以上去。

13)吳哥窟由1,532根石柱支撐,第一層迴廊是四面浮雕牆,每面牆778.28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淺浮雕壁畫拱形長廊,瀏覽一遍約需兩、三個小時。這三千多米長的浮雕精美絕倫,取材於印度宗教史詩、高棉歷史上的戰役場景,以及惡人墜入地獄萬劫不復的慘狀,令人嘆為觀止。浮雕中有一處描述史詩《羅摩衍那》中七十二變美猴王率群猴同阿修羅國王的大軍廝殺,活生生就是孫悟空的原型。

14)建造整個吳哥窟用了30多億噸石頭,每塊重逾千斤,最大的十噸以上,但沒有使用任何粘結劑。建造工藝之精,南北誤差不到0.1%。

吳哥窟(Angko Wat)雖然是石頭建築,但並沒有任何洞窟。之所以叫窟,只不過是廣東話對Wat的發音而已。

15)做為當時的都城,大吳哥的建造歷時400年,佔地300多平方公里,經歷了25位高棉國王,留下910處歷史古迹。除吳哥窟之外,位於市中心的巴戎寺(Bayon)是最著名的一處,此外還有女王宮和塔普倫寺。

16) 巴戎寺的巨大的岩石頭像寶相莊嚴,面容宛若佛陀。這尊「高棉的微笑」(Khmer Smile),將佛教慈、悲、喜、靜四大境界同時體現在一張面孔上。

17)巨大的石像次第毗鄰,彼此微笑凝視,恍然如鏡中映照,相互陶醉。

18)城外的塔普倫寺別具特色,大自然的造化之力和人類的鬼斧神工相互交織糾纏,融為一體。這處巨大的石牆古樹盤根是《古墓麗影》的外景。

19)吳哥的旭日最先照亮巴肯山,吳哥的夕陽最後從巴肯山落下。

游畢吳哥古迹,人們便會聚集到巴肯山頂靜靜地欣賞紅日西沉,屏息之際,彷彿自己亦匯入那漫天的燦爛雲霞。


推薦閱讀:

探秘古迹吳哥窟 柬埔寨糜艷傾頹之城
誰說柬埔寨就只有吳哥窟?
柬埔寨 吳哥窟角景
東南亞觀 | 吳哥道路系統
聞名於世的吳哥窟

TAG:吳哥窟 | 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