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的禪宗公案,收入五燈會元,可考證開悟的果位
《五燈會元》中記了這樣一段公案:世尊因黑氏梵志運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歡、梧桐花兩株,來供養佛。佛召仙人,梵志應諾。佛曰:「於下著。」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於下著。」梵志曰:「世尊,我今兩手皆空,更教放下個甚麼?」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當放舍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時舍卻,無可舍處,是汝免生死處。」梵志於言下悟無生忍。
這個故事出自《佛說黑氏梵志經》,讀原經啟發更大。
「佛告梵志:佛不謂卿舍手中物。佛曰所舍,令舍其前,亦當舍後,復舍中間,使無處所,乃度生死眾患之難。
佛於是頌曰:
仁當舍其本,亦當舍其末,
中間無處所,乃度生死原。
內無有六入,外衰不得前,
放置於六情,乃成無為疾。
黑氏梵志聞佛所說,心自念言:不見吾我,則了心無。心者本無,應病與葯,鄙心開解。如盲得目,聾者得聽,真為普見,審一切智。今已值佛,德不可訾。
尋即來下,稽首佛足,退住一面。佛應心本而分別說,顯示道場,演三脫門。於時輒住不退轉地,無一憂患,嘆佛功德,……」
第一,經中講舍前、後、中。六根、六塵、六識是一種解釋,也有人解釋成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不過,對比後面頌子,《五燈會元》講的應該更符合原意。
第二,這段說法分兩個階段。佛先說舍前後中間後,黑氏梵志悟到「心者本無」。然後「佛應心本而分別說,顯示道場,演三脫門。」三脫門是三解脫門,空、無相、無願,在般若類經中常見。然後,黑氏梵志「住不退轉地,無一憂患」。
第三,「無一憂患」就是《心經》說的:「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所以,「住不退轉地」肯定是證實相般若的境界。
第四,這段對話很有禪宗風格,按禪宗語錄的習慣,下面應該是「黑氏梵志言下大悟」。「言下大悟」是什麼境界呢?根據這部經,「言下大悟」大約對應於教下「住不退轉地」。《五燈會元》說是「證無生法忍」,這比不退轉地高了很多,經中沒說那麼高。
2018年2月3日星期六
推薦閱讀:
※論山西絳州王宗岳考證的真實性 原作者: 李師融 發布者: 武當雜誌
※左宗棠柳庄風水——楊國金考證左公陽宅(足跡二)
※湖北荊州出土青銅劍為考證吳越兵器提供新線索
※萬安古鎮風水考證
※[轉載]中國上古歷史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