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峰「揚招車」能緩解打車難嗎(15.4.12)

差不多在去年這個時候,市交通委曾出台「計程車高峰時段禁用打車軟體」的規定。此番再讓五大公司專門貼上「高峰車」標識與打車軟體「」抗衡,無異於承認去年的這條規定,已經形同虛設。

針對高峰時段「打車難」,上海市交通委又出招了。4月13日起,強生、大眾、錦江、海博和銀建五大計程車公司旗下的計程車將按尾號值班,主要服務揚招和電調。換句話說,今後,每周一至周五上午7:30至9:30,下午4:30至6:30,會有6000輛張貼「高峰車」標識的計程車只服務揚招和電調,不使用打車軟體。一個尷尬的決定不得不說,這是個有些尷尬的決定。關注過打車軟體就知道,差不多在去年這個時候,市交通委曾出台「計程車高峰時段禁用打車軟體」的規定。此番再讓五大公司專門貼上「高峰車」標識與打車軟體「」抗衡,無異於承認去年的這條規定,已經形同虛設。不過,交通委也有苦衷。「高峰時段禁用打車軟體」這樣的規定,其實很難監管。打車軟體整個系統都在軟體公司手上,監管部門想介入,必須靠對方配合。但從打車軟體到專車服務一系列的表現來看,各家公司對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並沒有很願意配合的意思。直接監管的成本更高,弄不好被說成「釣魚執法」。靠乘客舉報?高峰時段能打到一輛車就算不錯,有幾個乘客敢得罪司機。因此,「高峰車」標識措施,多少是在替代此前沒有操作性的「禁用」政策。說實在的,這一正向的鼓勵措施,比起生硬的「禁用」,可實現性是略強一些。每家公司每天分到的輪值司機數百至數千名,也很清楚地可以落實到車隊了,計程車公司或許能夠應付下來。貼上明顯的「高峰車」標識,也有利於乘客理直氣壯地指出司機過錯。計程車司機會買賬嗎?但是,仔細想來,這樣的「高峰車」措施,要順利推行,或者說真正緩解高峰時段打車難的問題,未必有效。最重要的問題是,是否配合?「高峰車」的政策是強制的,對參與的司機來說,每周有一天在這一時段不能通過打車軟體接單。如果用慣打車軟體,必定非常不適應。何況,同時有一大批計程車,正在用打車軟體挑肥差呢。除非派出非常多的人力進行監管,或者課以重罰,不然司機的自覺性難以保證。偷著接單可以嗎?不接單,在鬧市路邊「看山水」可以嗎?最極端的,高峰時段不過上下午各兩小時,吃個飯,打個盹,高掛免戰牌,也很快就過去了。再者,從數量上說,6000輛「高峰車」亦不足以應付高峰揚招。這個數字看似多,先得扣除用打車軟體的司機,還要扣去偷懶的耍賴的。而全上海的計程車數量,大約在5萬輛左右。用「杯水車薪」形容高峰揚招車很恰當。要改的也許是計程車的定位交通委的這一舉措,其實也可以理解。計程車從「招牌」變「靶子」,似乎不過就是一兩年的時間,而導致市場秩序混亂的罪魁禍首,似乎也就是打車軟體了。如今,打車難,高峰時段打車難,高峰時段下起雨來打車難上加難。作為行業主管部門,怎能坐視不管?但如何管,交通委掣肘幾多。「高峰車」,更像是個幾經權衡,儘可能對各個方面都不造成傷害的無奈辦法。這背後本質的矛盾非常尖銳:高峰時段,上海計程車整體是供不應求的,無論有沒有打車軟體。明眼人也都知道,所有存在峰谷供需矛盾的產品/服務,最好的解決方案都是利用價格槓桿。聚焦到計程車/專車行業,滴滴和快的有加價功能;優步有根據當前供需關係測算價格係數功能,高峰時段的打車價格可以是平常時段的三倍之多——雖然它們據說都不合法,但在實際使用中,卻是相當有效的。可是,如果承認價格槓桿的作用,則等於默認計程車可以「價高者得」,這相對於長期以來計程車「公共服務的補充」定位,是有所偏離的。此前,交通委已數度明暗發聲,表示將重新考慮這一定位。但這個設想要推廣起來,恐怕在計程車公司、軟體公司、計程車司機之外,還要多一重來自民眾的壓力。以下的說法或許悲觀,但可能是真的:計程車的定位是一道坎,如果沒有辦法順利跨過這道坎,那再多的「高峰車」,或是其它什麼政策,對解決高峰時段打車難的問題,仍然只是美好願望。(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編輯:李寶花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
推薦閱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打車去吧.
嘀嘀打車的人為何越來越少? 真相讓人扎心!
從打車軟體合法化,看中國的開放和歐洲的保守 | 冰川觀察
西報談在上海打車防騙訣竅
蘋果用戶打車真的比安卓用戶貴?「大數據殺熟」真的存在嗎?

TAG:打車 | 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