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陳泗海 專攻乾隆御制玉器收藏[圖]
陳泗海的乾隆御制收藏
陳泗海的乾隆御制收藏 陳泗海的收藏很特別,尤為喜歡「乾隆御制」的玉器。他說,這個時期的玉器作品用料考究,精雕細琢,不惜工本,因此被賦予一個專有名詞――乾隆工。這體現了一個盛世的經濟實力,也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特徵。
當陳泗海小心地將碧玉筆筒從錦盒內拿出來的那一瞬間,我情不自禁地發出了讚歎聲。筆筒碩大,氣勢不凡,碧玉綠的深沉卻不獃滯。上刻山石土丘、梧桐竹林、小橋流水;雅士們或撫琴,或傾聽,或背手直立,或打坐肅然;另一側一人身邊置硯,手握筆紙,另外三人或立或坐或伏案。鏤空竹枝,更顯竹林深遠,景色宜人。筆筒滿雕,圖案布局得宜,疏密有致。我的強烈反應,似乎已在陳泗海的預料之中,他解釋說:「當初朋友們聽到我買下這件筆筒時,都很客氣地說,挺好。可是看到實物後,每個人的狀態都和你一樣。」 去年底,巴黎佳士得「亞洲藝術」專場拍賣,其中有一件乾隆御制碧玉雕西園雅集圖筆筒。拍賣圖錄中並沒有提到是「乾隆御制」,只是籠統地標明時間為18~19世紀,估價不高,在15萬~20萬歐元。由於碧玉的顏色為深綠色,所以書中呈現出來的效果並不理想,甚至可以說不好看也不顯眼。 陳泗海買東西有一個特點,不會急於去看實物,通常拿到圖錄後,先不斷翻書,然後挑出自己喜歡的東西。隨著翻看次數的增多,有興趣的器物會逐漸鎖定到兩三件,這時再去現場,看看東西對不對,有時候也會請教拍賣公司或是文物系統的朋友,聽聽他們的意見。這一次,陳泗海在圖錄上看到這件筆筒時,直覺告訴他,東西沒問題,而且應該是乾隆早期的。「這是我在沒有查資料前,看到圖片的第一感覺。」說到這時,陳泗海特意補充道:「這種感覺的前提是基於你平時看的東西多,對博物館的藏品、對過往拍賣過的物品都有較深的了解,不然會『大出血』,損失慘重。」 由於時間問題,陳泗海來不及去辦理簽證,只能在廈門的家裡做功課。他讓拍賣公司傳了筆筒各個細部特徵的圖片,通過大約五六十張照片來做判斷。「當時我想買這件東西的時候,很多人有不同意見,也有很多風言說東西不對,但是我從圖片反應的細節,包括在法國的朋友看完實物後回饋的信息,我認為這是一件很好的東西。」當時法國的朋友在現場邊看實物,邊與陳泗海做電話直播。陳泗海當時就問了一個問題,這隻筆筒與2008年埃斯克納齊96萬英鎊買走的那件「御制碧玉萬國來朝筆筒」相比如何?朋友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陳泗海心裡頓時踏實了許多。當年,那件御制碧玉萬國來朝筆筒創下了筆筒的全球最高成交紀錄。
陳泗海一邊說,一邊拿來放大鏡讓我看筆筒口沿一圈的御題詩。「當時有人說這個字是後刻的,但是我看過的字很多,也有標準字做對照參考,我認為沒有一點問題,我也想像不出要編什麼樣的理由來說字是後刻的。」看得出,陳泗海對此非常自信。圖錄中標註筆筒的直徑和高度分別為21厘米,沒有實物是很難感覺它的大小。於是陳泗海特意找來一個同等尺寸的新白玉筆筒天天看,包括那五六十張的細部照片就像放電影一樣,不斷對應新白玉筆筒想像。陳泗海說:「其實包括這個筆筒的來路,以及擁有它的這個家族的信息,我都做過深入了解。我最後決定買下它,太難得了,可能在香港市場或其他地方都很難碰到類似的東西。」 準備工作完成,最終能否買下,就是拍賣時出價高低的問題了。拍賣當天,競爭異常激烈,15萬歐元起拍,最終陳泗海以331.3萬歐元競得。「有一位朋友對於我所判斷的筆筒為乾隆早期的作品有質疑,當筆筒運到廈門後,他將御題詩抄去,三天後怏怏地來見我,說詩查到了,是乾隆十三年所作。」陳泗海得意地笑了。 陳泗海是地道的福建人,住在廈門,有著穩定的生意。15年前,廈門白鷺洲古玩城剛開業,閑暇無事的陳泗海帶著好奇心去了古玩城。他說,那時什麼也不懂,膽子大,第一次去就在一家店裡買了一批古董,其中有兩塊石頭、一根木頭、一副乾隆時期吏部尚書的字,還有不少瓷器,大概花了80多萬元。玩古玩的人,剛進入的時候都有一種衝動,強烈地喜歡買東西。我運氣不錯,這一批東西差不多40%是真的,60%是假的。現在再看這些東西都覺得很可笑,稍微有點知識都知道是新的,可當時還覺得挺好。 陳泗海說自己運氣好,其中有一個小插曲。在他早期買下的這批古董中,有一件瓷器,很多朋友看完都拿捏不準,認為如果是民國的,似乎做不到這麼精細,說是乾隆的,又不曾見過相似的。陳泗海也就沒當回事,只當它是民國貨,擱在家裡的閣樓里,一放就是十來年。直到有一次去倫敦大英博物館參觀,走到三樓的時候,陳泗海突然大喊了一聲,旁邊的朋友嚇了一跳,陳泗海指著其中的一件乾隆官窯說,我家有一個一模一樣的,他指的就是被放在閣樓里的那件瓷器。 十幾年來,陳泗海都是一直買進東西,從沒賣過。他說,人總有一些好奇,想看看這個市場對東西的認知在這些年裡是否有變化?於是他將這件瓷器拿去拍賣,竟然拍出了意想不到的價格,遠遠超過當年買貨所花費用的幾十倍之多。「賣我東西的人已經過世了,我想他如果還在的話,肯定會被這個價格嚇一跳。」陳泗海說,「這種情況也只可能在過去發生,當時資訊不發達,沒有年鑒,參考書也少,賣東西的人無處查資料做參考,也就便宜賣。現在不單是進步,而是超前進步,假的都想講成真的。如今的市場對於喜歡這個行業、想要買一件半件古董的人來說,是很吃力的,不僅價高,而且有些東西很難看得明白。」
90年代中期,拍賣的形式在國內逐漸興起。1998年,陳泗海第一次在拍賣會上買東西,當時是天津文物商店的競賣會。陳泗海向我解釋,競拍就是說需要舉牌,但沒有傭金,誰出價高給誰。當時發生了一件轟動一時的事情,天津文物商店從內庫拿出一套康熙「十二花神杯」,上半年到北京做展銷,2萬元都沒有人買,大家都說是民國仿,但到了下半年的競拍會時則賣到了300多萬元。這件事一出,很多好東西、比較特別的古董都被送去拍賣。正因為如此,陳泗海也將自己的購買重心由古玩城轉向了拍賣場。 隨著收藏的深入,陳泗海開始有選擇性地買東西,「乾隆御制」的玉器成為首選。他說:「這個時期的玉器作品用料考究,精雕細琢,不惜工本,因此被賦予一個專有名詞――乾隆工。這體現了一個盛世的經濟實力,也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特徵。另外可能因為自己是南方人的緣故,有點迷信,在買玉器的時候會特別順利。一些臨時決定競拍的玉器,買下後回過頭來再查資料,會發現特別的好。」 兩年前,倫敦佳士得舉辦「中國瓷器與工藝品」拍賣,陳泗海看中了其中一件青玉鼎。「我很喜歡仿古器,這件鼎很大氣,它的工是典型的乾隆時期造辦處那種精工細作,我能非常確定這是當年乾隆仿古的作品。我沒有去現場,在家和太太說,這期就買這件了。」陳泗海有一個理論,乾隆時期的玉器等級很高,只要是好東西不會無緣無故出現,一定會有記錄,只是看你願不願意找的問題。 青玉鼎運到廈門後,陳泗海愛不釋手,每天里里外外都要看上好幾次。偶然間,他發現這件鼎除了底部有「大清乾隆仿古」的字樣外,在鼎的內底還有八字大篆「魯公作文王尊彝」。這與《宣和博古圖》、《西清古鑒》中所記錄的「周文王鼎」銘文相同。這個細節讓陳泗海突然想到台北「故宮」出的《宮廷之雅》一書中,介紹了一件相似的展品――青玉「文王」方鼎,但台北「故宮」不敢對這件玉器做確定的年代判斷,因為沒有字、款、年代,無法鑒定是否為乾隆時期,所以只是客觀標為清代。 在《宮廷之雅》書中特別寫道:《清高宗御制詩文全集》五集卷,有一首詩《詠和田玉仿文王鼎》。詩中提到乾隆因斥「新樣」而命玉工以《西清古鑒》的圖例為本,製作「文王方鼎」,但是令台北「故宮」研究人員奇怪的是,為什麼鼎里沒有刻上御題詩。陳泗海賣著關子說道:「其實當時詩文有刻,就是我買到的這件,你看它的內壁側面上的這首詩完全吻合。」側面的字很難刻,隱隱約約,拍賣前拍賣公司並沒有發現隱藏在器物內的這些文字。這倒是讓陳泗海順利地買到了,他說,這些古董的有意思之處,就在於它們總能不斷地給你帶來驚喜。
「昨夜書堂」珍玩賞 晚清翠玉雙龍活環耳蓋爐 爐翠玉質,圓形,束頸,鼓腹,下承三足。有蓋,蓋圓撇頂,雕太獅少獅為紐。微侈口,厚唇,肩兩側飾對稱龍耳,各套一環,腹下有三獅首吞式足。此爐以上乘而碩大的翠玉料雕琢而成,掏膛規整,精雕細琢,瑩潤通透,為翠玉器中之極品。 翡翠在清17世紀順治年間由緬甸流入中國,當時翡翠多為皇室所有,流散到民間甚少。自乾隆帝開始,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7位皇帝及后妃們均對翡翠情有獨鍾,宦官和商賈以翡翠收藏豐儉來衡量財勢,故翡翠又稱之為「皇家玉」、「帝王玉」,其地位凌駕於各種寶石之上。
清乾隆御制牙雕雙螭瓦當鈕長方璽 此印雕工遒勁凝練,宛若行雲流水,生動傳神。此工藝的牙雕印章應屬紫禁城造辦處象牙作督造。其精凝細緻,流利洒脫的感觸,已非造辦處單純為滿足皇帝要求而製作,而是有藝匠追求終極奇藝臻美之意。 清乾隆御制竹黃御制詩九如靈芝圖如意 清乾隆御制竹黃御制詩「九如靈芝」圖如意,是乾隆帝賞玩中,最完美無瑕、巧奪天工的作例之一。其身纖薄輕盈,線條彎曲巧致,靈芝瑞草的自然美態在精確絕倫的設計下完全透現,亦把始於乾隆一朝的竹黃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御制竹黃如意產量極稀,北京故宮博物院內雖有數支竹黃如意作例,但造型、雕藝甚異,亦未帶御制詩,顯現拍品的珍稀無二。以竹黃製作,有取竹樹氣節清高之意,而其「九如靈芝」圖亦寓意長壽安康。 清乾隆白玉御制詩人物山水圖山子 玉山子即圓雕山林景觀,製作時先繪平面圖,再行雕琢,因而又常以圖命名。 清代的山子盛行於乾隆時期,多是以山水人物及歷史故事為題材的大型場景。如「秋山行旅」、「南山積翠」、「會昌九老」等。小型的玉山子也較常見,亦是以山水人物、亭台樓閣為題材,雕刻出一幅幅淡雅寧靜的山水風景。有的運用巧作手法,利用玉石本身的顏色差別,分別雕出白雲、流水、蒼松翠竹、古道夕陽等景物,形成高低錯落、深淺對比的特殊效果,韻味極強。清18世紀御制白玉雕菊花紋茶壺 茶壺選取大塊玉料雕刻而成,材質溫潤,挖膛規整。該壺鏤雕蟠龍為鈕。此裝飾手法為清宮舊藏玉器的經典雕飾。壺身大面積留白,用以顯示優良玉質,壺身兩面淺浮雕菊花圖案,精心留皮巧作花色,花卉線條流暢,花瓣以打窪、隆起兩種打磨技法表現自然界花瓣的陰陽兩面,精心雕制,細節一絲不苟。玉質方形茶壺自明代晚期已出現於宮廷之中,至清代早期受瓷器及紫砂器影響,其造型更為秀美,裝飾圖案典雅秀麗,製作工藝達到頂峰。 清乾隆御制松花石硯 松花石,色呈青碧,有細橫刷絲紋,間有淡綠色條紋。硯面平坦,墨池如玉環般嵌於硯的上端,墨池內殘留硃砂痕。硯周緣起棱,刻S形回紋,墨池周緣亦如此。硯背刻覆手,覆手中央有「乾隆年制」篆書四字款。紫檀硯盒,納硯的周緣嵌有一周磨成薄片的綠松石。此硯石質溫潤細潔,紋理自然清晰,石色青綠淡雅,形制規整嚴謹,紋樣簡潔流暢,落款工整大方,線條自然挺拔,打磨一絲不苟,應為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製作的御硯。於「台北故宮」所辦的松花石硯特展中可尋到類似之作。 站長統計站長統計
|
推薦閱讀:
※和田玉器:高檔價格上漲中低檔乏人問津
※大腦袋談玉——第一講:什麼是玉?什麼是翡翠?
※玉能有什麼用?賣那麼貴幹嘛?
※談嬰戲題材在玉器上的運用
※本命年那些賣的玉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