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林:以投資者為本還證券市場本來面目

張育林:以投資者為本還證券市場本來面目http://www.sina.com.cn2012年09月13日09:12新浪財經微博

  編者按: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正在迎來蛻變,市場參與各方均需解放思想。歷史告訴我們,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資本市場的發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議。華泰證券(9.37,-0.09,-0.95%)獨家支持,新浪財經聯手證券時報發起「拿什麼拯救你,中國股市!」大討論,邀請專家、券商基金人士為中國股市的前途出謀劃策,也歡迎廣大網友積极參与,建言獻策!

以投資者為本還證券市場以本來面目

促進中國證券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張育林 退休前系北京市西城區政協研究室副主任

  一、證券市場不用「救市」要建市

  在中國股市短暫的20多年中,歷經了幾次大的討論。每每大討論的背景都是與大盤指數極度深跌有關,每當深度下跌之時都伴隨著股民慘重損失和深度套牢,股民情緒多半從觀望到憂慮,由悲觀到絕望。而後,將無奈的期盼轉化為憤怒和瘋狂,有人因此喪失理智,喪失理性的判斷,迷失方向、失去自我,逃避人生,放棄生命,家破人亡。有人因此憎恨股市、憎恨、反叛社會。躁動、憤怒、壓抑的情緒瀰漫著整個股市乃至影響著整個社會。人們尋求答案,探尋解救股市的出路。因此,2012年新浪財經聯合證券時報發起「拿什麼拯救你,中國股市」資本市場振興方略大討論,發動社會各界人士為中國股市發展獻言獻策,冀望以此找到救市良方。然而,無論是媒體發起的拯救股市大討論還是郭樹清上台後出台的一系列制度也好,其實際效果離人們的期望相差甚遠。儘管郭樹清上任後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市場似乎並沒有買張,A股也並沒有隨著一系列制度的出台而結束低迷,反倒無情地戳穿了「鑽石底」,繼續慢慢跌穿2100點,欲往2000點或更低深淵而去。事實證明目前的中國股市不是一個健康的證券市場,是存在重大缺陷的,投資和運行環境較差,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市場,不是真正的投資場所。因為這個市場一開始就錯了,圍繞國企脫貧解困的目的,市場制度只為融資者設計的,所以這個市場僅有融資圈錢的功能,沒有資源配置功能,也沒有投資功能,更談不上給投資者回報。我認為一個市場健康與否不在於指數點位的高低,而在於市場本身質量和運行效率。如果在原本就錯誤的機體上去尋求錯誤軌道上的所謂發展,其「救市」,也只能是人為製造所謂的「牛市」而已,豈不是刻舟求劍?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或只跌不漲的股市,股市隨大的經濟形勢起起落落是正常現象。眼下國際國內總體經濟處於調整期,卻要股指逆宏觀經濟形勢調整而背行上揚,只能是一種奢望。因此說我們不用所謂的「救市」,也不需要「救市」。我們不要舍本求末做治標不治本的事,要抓住經濟調整期的大好時機深化改革從根本上治理市場,從市場定位、法規體系、市場機制、市場環境等方面予以改革完善、重新建設一個好的市場。

  二、正視證券市場的慘痛教訓

  2012年中國經濟形勢受歐債影響,以及國內經濟轉型和經濟體制改革步入深水區,致使中國宏觀經濟處在陣痛調整期,上市公司業績面臨嚴峻考驗,中國股市所面臨的環境異常窘迫和殘酷。2012年7月上證綜指繼2010年跌幅14.31%,2011年跌幅21.68%後,跌破「鑽石底」。成為領跌全球資本市場的「領頭羊」。然而,令人詫異的是,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已成為挽救世界經濟的中流砥柱,連續多年GDP增速保持在10%以上。即使2011年以來受歐債危機的衝擊影響下中國經濟在2012年仍可保持8%以上的速度,相比較傳統發達國家和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在3%以下的低水平徘徊,中國經濟可謂一枝獨秀,但股市表現卻大相徑庭。這是為什麼?

  還有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中國股市一方面無謂地還「冤枉」債,不斷承接上萬億大小非兇猛解禁套現;另方面股指從6124點步步墜落到目前2100點附近,流通市值從9.8萬億上升到如今的約17萬億,這又是怎麼回事?

  對此,許多經濟學家和有識之士異口同聲,直指IPO這一禍根,疾呼暫停IPO,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像大多數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中國人保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秦嶺有專門研究和分析:「在資金面方面,與2009年底相比,2011年美國的狹義貨幣供應量(M1)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分別增加了約20%和10%,而中國增長了40%左右,遠遠超過美國。同時伴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熱錢不斷流入,2011年11月末的外匯占款比2009年底增加超過6萬億元。2011年底中國金融機構人民幣的各項存款餘額和儲蓄存款餘額分別高達79.5萬億和33萬億元,遠超過16.4萬億元的A股流通市值規模,實際和潛在的資金供給並不少。在新股發行方面,2001~2011年,A股累計融資3.96萬億元(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別為9860億元、7011億元),IPO1322家(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別為347家、277家)。而同一時期美股累計融資1.76萬億美元(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別為1831億美元、1685億美元),IPO2189家(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別為197家、201家),融資金額、上市數量都遠過A股。由此看來新股發行也不完全是A股表現低迷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國的資本化率還不到60%,而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普遍都在100%以上。中國的直接融資比例還不到30%,而美國在80%以上。」這說明了什麼呢?這是不是說明股指下跌與資金面緊張和新股發行無關呢?

  如果我們的決策層僅從簡單的表面數字來認定這個市場,那肯定是極大禍害。我要說的是中國股市下跌的慘狀與資金面和新股發行既有關係又無關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GDP總量也好,總市值比例也罷,絕對參照美國資本市場的數據來做決策是行不通的,因為美國資本市場用了幾百年時間,我們只是20來年時間,美國的市場化率與我國的市場化率不同,特別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與美國完全不同,我國的經濟狀況在簡單經濟數據背後隱藏著極為複雜的經濟矛盾。

  說中國股市與資金面無關係,是因為已經有數據顯示中國並不缺資金,也還遠未到流動性通縮的境地;說中國股市與資金面有關係,是因為中國的股市自身出了問題,儘管估值已經夠低,儘管遍地是黃金,儘管很多優質藍籌已經到了白菜價,但仍然殘喘跌勢,不僅外圍資金不願入市,裡面的資金還在視機奪路而逃。說目前股市下跌與IPO無關,是因為從表面看一級市場並不缺資金,從市場行為的角度看供與需的矛盾還沒到發行不出去的時候。其實,問題的實質是在錯誤市場定位的前提下,股票發行機制出了問題,讓市場喪失了信心。正常的股票市場,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是高度正相關關係的,二級市場的活躍和生機有賴於一級市場的繁榮,一級市場為二級市場源源不斷地輸送優質資源,也就是說二級市場的發展壯大有賴於一級市場的健康發展,兩者在資金面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促進關係。但是,令人恐懼而又可悲的是,中國的股票市場就像一個嗜血成性的怪物,兇猛而怪異,無正常性可言,而有的只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慘痛教訓。

  教訓之一,我們的股票市場就像是一個吸血的「黑洞」,有進無出,貪得無厭地吞噬了萬千股民的血汗錢。相對於國民經濟高速發展,股市不僅沒有給投資者回報,股指反而倒逆經濟增長往下運行,幾萬億市值真金白銀灰飛煙滅,股票市場成了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最低的市場。

  教訓之二,證監會既是市場監管者又是市場直接參与者,費心費力操持著股指的漲漲跌跌。上市公司、券商、中介機構、基金等等無不急功近利,無所不用其極地啃奪中小股民這塊唐僧肉,股票市場成了踐踏社會公平正義的場所。

  教訓之三,當下的股票市場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整個市場法規體系、市場定位、市場機制、市場環境,以及市場參與各方都將「中國特色」當做一塊遮羞布,把「中國特色」當做一個百寶箱。然而,市場定位、市場法規取向及市場機制的錯位,市場環境的低劣,以及市場參與各方行為的亂象,既恣意作為而又冠冕堂皇,導致股票市場對中國經濟沒有起到應該有的正相關促進關係,反而成了無謂消耗大量社會優質資源,掠奪弱勢中小股民,用中小投資者的錢填肥千千萬萬個億萬富豪的奇觀。當下的股市成了掠奪的場所,而非投資的場所。

  三、證券市場要以投資者為本

  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董登新所長比較中美兩國數據,「2011年美國GDP為15.09萬億美元,中國GDP為7.30萬億美元,大致相當於美國的1/2;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股市,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股市。至2012年5月底,美國國內市場股票總市值為16.68萬億美元(不包括場外市場),中國大陸境內市場股票總市值為3.76萬億美元,尚不及美國的1/4」。再相比較於我國2011年底各項存款餘額79.5萬億和儲蓄存款餘額33萬億元的數字,似乎表明中國的股票市場潛力巨大。在另一些人看來,中國趕超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股票市場也是指日可待之事。恰恰是「海歸」意識下的盲目攀比,加上錯誤市場觀念指導下的超常發展,使這個市場成為一個扭曲的市場,不僅扭曲了市場認識,也扭曲了市場行為,踐踏了市場公平,破壞了市場規律。

  資本市場是投資市場,其本質是投資,在運行機制上是貨幣--股票--實業(公司)--利潤回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其主體始終是投資者,投資者購進股票是一種投資行為,股票市場的功能就是要為投資者的投資提供一個完整的市場效能,這個完整的市場效能就是投資者身份的轉變與貨幣性能的轉化和收益。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將手中的貨幣(現金)購進股票,其身份由貨幣持有者轉變為證券持有者,手中的錢由金融貨幣轉化為產業證券,是一個金融貨幣轉化為產業資本的過程。企業上市發行股票的行為其實質是徵集投資人的行為,投資者持有股票後性質發生了變化,由一般的持有貨幣自然人(或法人)變為證券市場投資人持有股票,成為公司的資產所有人,也是公司的主人。在這裡公司獲得證券募集資本並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發揮產業資本的作用使實業公司生產經營創造財富,回饋投資者。然而,可悲的是中國的股票市場從一開始就人為地設計錯了,一開始就是一個畸形的市場,因為設計當初就是為國有企業轉制、融資服務的,並沒有把投資者(股票持有人)作為企業的主人,因此,理所當然也就沒有分紅(投資回報)這一說,不是不分紅而是壓根就沒有分紅回報給投資者的義務。由於市場定位的錯位造成市場法規的殘缺和錯位,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的終極目的是把徵集投資人,募集資本的行為,變成為兜售金融消費產品的行為,上市公司發行股票後可以不用生產經營,可以用巨額融資去存銀行、去揮霍,可以立馬變臉巨虧無需問責,退市可以由投資者買單。所以,中國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中小股民成了最冤最冤的冤大頭。當下應該還本清源,股票市場應該以投資者為本來建設市場。

  第一,應把股票市場的定位由過去的為企業融資服務,改為為投資者投資服務。健全股票市場各項功能,保護投資者利益,其實也就確保了市場的融資功能。當前最重要的是,從管理層到市場參與各方都必須深刻認識到股票市場是投資市場,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衣食父母,市場定位應以投資者為核心,要以投資者為本來構築市場體系,切實為投資者服務。

  第二,應釐清上公司與股票持有人之間和各類投資者之間的市場責任關係。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上市公司是因投資人而存在的,沒有股民就不存在上市公司,應特彆強調股票持有人是投資人的這麼一個身份界定,不管你是大投資者還是小投資者,不管你持股多還是少都是上市公司的投資人,都是上市公司的主人,主人的身份不因投資人的投資偏好而發生變化,在性質上不因持有股份的早晚而改變。但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投資人的市場責任和義務是由持有股票的多少而發生變化的,你是大股東,是控股股東或者是董事會的董事,這與一般投資人和一般股票持有人是完全不同的,因為你的持股達到一定比例進入董事會後,你的身份性質上就由一般的投資人轉變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掌控者和經營者,公司資產運作的支配者,有權參與公司的決策,有權參與決定選聘公司的管理者(職業經理人)等等。尤其是大股東或控股股東,是一種擁有特殊身份,掌控特殊資本資源和權力的人,我們的證券法規的最大漏洞就是對這些特殊人的市場行為缺乏約束,不僅沒有約束,更要命的是由於市場定位的錯位和市場機制的錯位,市場法規為他們為所欲為地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而又無需承擔任何責任和風險,這是證券市場立法的最大失誤之處,也是造成市場亂象的根源所在。

  第三,應彰顯市場公平,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中國的股票市場之所以顯失公平,因為從來就沒有用公平來考量和設計股市,一開始就沒有按照市場規律來設計市場規則。中國經濟發展進程是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過度而來的,是摸著石頭過河,不斷地試錯著踉蹌前行的,其中代價是千萬股民不僅未得回報卻冤枉賠進數萬億血汗錢,這個市場時至今日仍顯失公平,只對融資企業有利,一級市場只對融資企業和保薦、中介機構負責不對中小股民負責,起點顯失公平;二級市場股票買賣政策環境傾斜機構投資者,信息不對稱、交易融資、軟硬條件等只對機構投資者有利,中小投資者利益得不到應有保護,市場環境顯失公平;市場缺乏對誠信缺失企業和誠信缺失券商有效懲罰,欺詐行為、內幕交易、惡意虧空、盜竊資產等等可輕易轉嫁風險給中小投資者,風險機制及退出機制顯失公平。

  四、要還證券市場以本來面目

  面對目前市場定位、法規制度及機制的錯位,誠信缺失、顯失公平這種不是完全真正意義上的證券市場,應該痛下決心以公平為核心重建市場,真正還證券市場以本來面目。一句話就是要「依法治市,把住兩端,嚴管中間」。

  第一,以投資者為本依法治市。抓緊時間修改《證券法》,建立以投資者為本、為投資者服務的法規取向。改變目前以行政手段為主的監控管理模式,要充分發揮股民的市場監督及法律的威懾作用。證券會必須放棄自身的行政部門利益,從市場角色中解脫出來,改行政監管為依法治市,做依法治市的執法人、守法人和護法人。要用法律規範約束市場各參與方的行為和利益,目前的法規對市場參與各方亦有表述,但從根本利益上並沒有體現以投資者為本的價值取向,所以才造成市場對融資企業、大股東、券商、保薦中介機構等有利,而對中小股民不利,造成中小股民成為絕對弱勢群體。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股票市場中小股民占相當比例是由中國的特殊國情所決定的。如果教條地照搬西方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來認識中國的證券市場,那純粹就是白痴。為此,要用法律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要界定各類投資者的法律責任。要用法律來構建市場的公平機制,以公平機制來約束平衡市場的進入機制、市場交易機制和市場退出機制。

  第二,把住進口端,以公平為核心構建合符規律的一級市場運行機制。

  股票一級市場是一個融資平台,融資在整個股票市場系統中的諸多功能中僅是其中的一個功能。目前的股票一級市場之所以成了瘋狂的圈錢場所,一級市場成了二級市場的絞肉機,成了股民的屠宰場,是因為我們的政策法規沒有遵循公平法則,制定的是違背市場規律的法規。

  欲上市企業上市發行股票,股票發行人與認購人就其性質來說,融資方是先期非上市公司投資人,股票市場(包括一級市場)購入股票的是上市公司投資人。先期投資人預先在社會渠道投資設立了企業,為了能夠在股票市場進行融資,就必須取得上市資格,按規定核定公司資產,在公司凈資產的基礎上加上公司的盈利預測,作價(溢價)發行股票。本來是簡單明晰的市場行為,卻因為當初認識上的偏差,導致了規則的偏差,使一級市場成了純粹的圈錢場所,造成了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割裂,使二級市場成了畸形的市場。這個認識上的偏差就在於把發行股票看作是先來後到的施捨行為,看作是一個兜售金融證券資產的行為,這個公司是我的我想賣多少錢就多少錢,上市後我想分給你多少錢就多少錢,因此才會有「不讓國有資產流失」的說辭。在這個前提下,於是乎原始股東一元錢或更低價一股,而二級市場的股東幾十倍高價持股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更甚的是大量上市公司在所謂保薦人的縱恿之下粉飾包裝、作假扮靚,還要股民「風險自擔」,最絕世的說法是「誰讓你自己要當股民的,活該!」中國股民真可憐,真正的冤大頭,真不公平!

  真正的不公平最欺世盜名的就是把發行股票這個徵集投資者的正常行為,扭曲成為兜售金融證券資產的行為,股票發行人上市只是為了融資,為了兜售證券資產,僅此而已。至於公司上市後是否為社會創造財富,是否經營盈利,是否給股東帶來投資回報則無需考慮,可以立馬變臉,可以閃人退市。證券市場20多年來大家一直覺得不公平,這裡的核心癥結就在於公司性質的轉變和投資人身份的界定。一個企業在公開發行股票之前是非上市公司,而公開發行股票之後是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之前不管你初始投入多少,到你公開發行股票之時通過資產審核得出的凈資產額,不僅是你初始投入的資產回報,也是一種了斷。上市之後公司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已經脫胎換骨成為公眾公司,重打鑼鼓另開張轉變成了上市公司,不管你持有股票多或少大家都是這家上市公司的投資人,都是主人,在性質上都是平等的。至於上市後對公司未來盈利預測所融來的資金,那是投資人大家的共同資產,既不是你發行人布施給二級市場股東的,也不是公司已經創造出來的財富,而是一種市場預支。對於市場預支的這部分資產其本質上是二級市場股東通過股票發行這個路徑預先支付給上市公司的,是上市公司投資人的共同財產。股票發行人不僅拿到了原始投入的增值資產,又額外享受到了市場預支的這部分資產,目前發行制度下不斷產生的千萬個億萬富豪就是這樣來的,這是一種地地道道的掠奪,更黑毒的是圈錢後立即變臉、退市,無需承擔任何風險,這不符合市場公平、互利規則,違背了市場規律。

  所以,股票一級市場改革必須從公司性質的轉變和投資人身份的界定這個核心癥結入手,建立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相互銜接、良性促進,公平互利,健康發展的法規體系。

  一是必須取消股票發行審批。股票是一種投資品種,發行股票也是一種商業買賣行為,商品的質量如何,標準怎樣?必須由購買的投資者認可,越俎代庖為投資者做決定,關起門來做,既不公布IPO標準也不公布審核意見就強塞進市場讓投資者掏錢認購,違背了市場原則和規律。買賣行為是市場行為,還市場本來面目,就是市場的東西讓市場自身去調節,買賣雙方的事讓買賣雙方自己去決定,無需政府費神費力替投資人操心選股或發多少股票。行政包辦既不符合市場準則,也為滋生腐敗提供了尋租,扭曲了市場。讓買賣雙方自己去決定,其實是撤去了人為設定的尋租標的,這是還市場以本來面目的重要一環。

  二是取消保薦人制度。保薦人名義上是為欲上市公司而設,其實是應行政審批之需而設的,是依附在股票發行人上為對付行政審批的獵食者,有百害而無一利,不僅為行政尋租拓寬了空間,還無端增加了為上市包裝、公關、尋租、保薦酬金等等成本,更重要的是踐踏了市場公平,製造虛假信息詆毀了市場公信力。管理層只需用法律來規約上市公司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管理層需要承擔的是證券市場的法規教育,這是一項社會基礎教育,這項公益事業是證券會責無旁貸的事。其它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都必須賦予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是最關鍵的必須建立風險質押制度。所謂風險質押就是股票發行人控股股東或大股東、董事(不包括獨立董事)、職業經理人(總經理)必須執行風險質押,就是股票發行人控股股東或大股東、董事必須以自己的股票與其他投資人所承擔的風險作對價進行質押,總經理實行期權制度以期權做質押。董事以上投資人視持股比例必須對其他普通投資人負責,承擔相應的責任,確保公司不做假,不失信、不圈錢跑路,協力公司發展。總經理必須對董事會和全體投資人負責,誠實經營,勤奮執業。否則,出了異常問題就依法用質押的股票進行賠償,賠償後或傾家蕩產或刑罰入獄取決於其自身違逆程度。這是最公平合理的市場規則,這樣就無需政府操心為投資者審批選秀,也無需操心上市多或少、快或慢。投資者也無需過多擔心踩地雷,提心弔膽防造假。發行人也無需費心勞神跑路公關,無需受保薦人制肘增加無端成本,無需費盡心思造假扮靚,只需要誠信真實,只需要把心思用在公司經營發展上,越真實越好,公司經營的越優質越好,越受投資者歡迎越容易融到更多的資金,董事們風險就越小,因為此時董事們的風險與普通投資者的風險是捆綁在一起的,這就是風險質押機制的效能所在。反之,想在股票市場圈錢暴斂的人就得三思了。

  四是設立掛牌公示制度。就是欲上市公司將公開發行股票的一整套資料,以前是交發審委的,現在上網公示讓投資者自己去審查去甄別,欲上市公司不得以任何借口提供虛假信息,否則取消公開發行股票資格,這期間如果某專業機構出於私利說假話誤導股民亦必須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五是設立公眾推薦制。在掛牌公示的同時進行公司質地行業排序,鼓勵社會公眾積极參与揭醜選優,為避免水軍造假實行實名推薦。

  六是建立一級市場股票超市。實行上市公司註冊登記制度,符合證券法規標準的公司進入發行股票池,由投資者自由選購。發行價由投資者自己商定,不以欲持股多少定話語權,而以實名意願為依據商發行價。所有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均需全額保證金參與商價,參與者眾則搖號。

  七是實行股票發行公眾定價招投標制度。為避免機構投資者操縱發行定價,必須用招投標機制來確保發行人與購買人的利益,使兩者都得到公平對待,既不被操縱也合情合理。發行方為招標方,也是發標方,投資者是投標方,也是購買方。發行方在深圳或上海股票市場掛牌公示之日起,就算正式發標日,掛牌公示期為一個月。發行方必須保證所有信息真實有效,受法律約束。融資總額公布後,發行股價及發行股數目為暗標保密。掛牌公示期的最後三天為投資者全額保證金商價期,保證金匯至專門賬戶。掛牌公示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為開標發行日。以凈資產值為界,一般投資者以商價時出的最接近凈資產值的價位為認購價。機構投資者比較一般投資者的發行價以商價時出的最高價為認購價。如果達到總融資額,發行人有選擇權,認可發行成功或不認可取消發行。發行人如果在已達到總融資額的情況下選擇取消發行,則在五年內不得再申請發行。這種設置可以有效避免PE與發行方相互勾結惡意操縱,是一種公平合理的定價機制。這種發行定價機制是還股票發行的市場本來面目---徵集投資者為目的,變數發行股數,合理確定發行價,達到理智融資的效果。而目前的發行定價機制是以融資圈錢為目的,限定發行股數,變數發行股價,在一定發行股數的基礎上發行價越高越好,恣意操縱拔高發行價,不僅扭曲了市場行為,也扭曲了市場價值判斷和市場規則,要還市場本來面目就必須堅決遏制這種惡意圈錢的行為。

  第三,把住退出端,以公平為要旨建立公正合理的二級市場退出機制。

  目前的制度是股票退市了其風險和損失都讓普通投資者來承擔,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由於圈錢太容易,又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因此大量公司爭著上市、搶著變臉、急著ST、趕著賣殼退市。改變這一狀況的有效辦法:

  一是建立公正合理的二級市場退出機制,就是二級市場退出要與一級市場發行機制相銜接,以風險質押制度為核心保障,你可以虧損也允許退市,但必須分清責任,誰的責任誰賠償。

  二是必須建立公眾集體訴訟制度,非正常因素造成的退市必須用質押股票做補償。這是用法律形式強制董事以上人員用個人權益為一般投資者所做的一種補償機制。對於董事以上人員來說既是一種法律責任風險也是一種市場道德風險;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既是一種法律賦予的基本保障也是一種集體訴訟威懾力。

  三是退市公司必須強制回購,回購有別於質押補償,回購是公司對中小投資者的風險保障,其實質是用投資者在公司的自身權益為投資者做的彌補。

  四是中小投資者應設為優先股,因為中小投資者是投資人中的弱勢群體,設中小投資者為優先股應成為中國股市的一個前置條件,是特殊國情所在,是設市為民,共產黨執政為民的一個領域和舉措。

  第四,嚴管市場運行,建立公平有序的證券市場環境和運行規則。

  一是以公平為準繩規約市場各參與方行為和利益。目前的市場法規對市場參與各方沒有明確的市場行為準則,政府參與市場,直接參与市場發行;中介機構與大股東利益勾結,侵害中小股民利益;券商、基金、PE等與大股東吭虀一氣,惡意圈錢。因此,政府必須捨棄部門利益,不做市場的參與人而做市場的守護神,執法人。中介機構必須恪守保障中小投資者利益;券商、基金、PE既是服務者也是投資者,市場法規必須約束它們不得設陷、圍獵中小股民,而應該促使它們與中小投資者一道為上市公司守法經營、創新發展、創造財富服務。

  二是以投資者為本建立公平的市場運行規則。目前的證券市場顯失公平。一是系統性規則不公平,比如交易規則,股指期貨市場是T+0,而兩個股票市場是漲跌板交易規則,表面是為防止市場暴漲暴跌,但實際上既沒有起到防止暴漲暴跌的功效,中小投資者反而受限其中,成為系統性交易規則風險的受害者。市場規則必須突出公平對等的原則,做空與做多規則對等、兩個市場迴轉交易對等,否則倚重倚輕,必然人為地扭曲市場,扭曲市場參與人的市場行為。

  三是以投資者為本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在我國的股票市場廣大中小股民是改革開放的踐行者,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最大奉獻者,是中國經濟建設中一批最可愛、也是最可憐的人。千萬下崗工人用僅有的一點血汗錢投入股市,冀望能得少許的養家糊口錢,但是就這點基本的要求也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由於管理層一開始對市場認識的偏差,導致整個社會對股票市場認識的偏執,中小股民不僅在股市中受盡煎熬和蹂躪,同時還要背負賭徒的惡名。由於市場定位和市場規則的錯位導致投資功能的缺失,迫使在這個市場只能短線持股,投機分子成了股民的代名詞。管理層名義上以保護中小投資者為由設置准入門檻,只准中小股民在圈定的範圍被機構投資者獵殺,而不能參與所有的市場,實質是剝奪了廣大中小投資者參與市場經濟建設的權利,限制、剝奪了廣大股民通過證券市場享受經濟發展成果權益的機會。這是不公平的,因為投資市場是公共產品,投資者不管大小都有權利參與。必須改變這種不公平的市場環境,讓我們的證券市場對所有的投資者都一視同仁,成為一個公平、有序、高效的市場。必須大力推崇投資觀念,增強投資意識,通過投資促進經濟發展,通過投資促進產業更新換代,通過投資促進社會創新、創造社會財富。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健全,逐步改變儲蓄養老、育小的社會觀念,鼓勵社會資金進行直接投資。市場環境、規則制度要有利於方便投資者,切實保障投資者通過投資享受到我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增長自身財富。

  總之,依法建市、治市是根本出路。健全市場法規必須為中小投資者服務以價值取向,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場規則。還市場以本來面目,用市場的責任對價方式建立大股東風險質押制度;用市場參與各方對應責任風險程度分別出價的方式來確定股票發行價,這是有效遏制高價圈錢的公平辦法;實行集體訴訟制度是與大股東風險質押相銜接的市場公平保障機制,這是確保上市公司誠信守法、勤勉履職、回報投資者的最公平辦法;市場的事讓市場規則去解決,減少行政干預,放棄政府部門利益,還市場應有的完整功能。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一個真正公平、公證、公開的證券市場,需要一個定位準確、功能完整、高效有序,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股票市場,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建設一個經濟強國的希望所在。

  編後語:

  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感謝大家對中國股市的熱愛,因為有你有我,相信我們的市場會越來越好!

  若欲建言獻策,請把您的真知灼見發至:stockzhengwen@sina.com。 詳見徵文啟事。


推薦閱讀:

中國證券市場20年(下)
今天大漲,那下一步應該如何操作?
識別證券市場里的騙子

TAG:市場 | 投資 | 證券 | 投資者 | 證券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