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極登:傳統武術 重出江湖

本報2月28日文藝城《黐(chī)手》一文吸引了我,寫的是一個華語說得溜的洋女郎尊師重道,虛心向老師父學習詠春拳的故事,寓意深遠。《早報周刊》專題故事「當代武林」一文,記者黃向京點出了21世紀傳統武術面對的困境。

在新加坡,武術興起了,也沒落了,興起的是中國的段位競賽武術,沒落的是本地傳統武術。後者其實也是本土華族文化的精粹,失去了誠為可惜,如何讓它們重出江湖?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之所以沒落,主因是經費缺乏,加上老一輩師父過世,後繼無人。所幸的是老師父的第二代傳人還健在,估計也是五六十歲的人了,若不及時救助,再過些年,恐怕要成為絕傳了。

早期一些老闆本身酷愛武術,資助武術館義不容辭,時過境遷,情況改變,沒了資助,武館辦不下去。所以,要復興傳統武術,最重要的是召集失散的傳人;再次是經費,有錢就能置辦會所,再戰江湖。武術總會或許可以發起協調工作,登高一呼。與此同時,眾多的社團和公共文化基金,也可以考慮資助武術團體,畢競這也等同提倡華族文化。傳統武術就像一些文藝團體,要傳承下去,靠招生收學費是不大可能維持的,外來資助不可或缺。

場地是一大疑難,一個可行的辦法是和一些會所或是居委會合作,利用其場所練習;很多會所是每月使用幾天,平時是空置的,若能從善,相得益彰。

年輕化也非常重要,師父教拳,行政方面交由年輕理事處理,年輕人精力旺創意點子多,可以將傳統武術發揚光大。

我國武術門派,不少在東南亞、港台,甚至歐美、澳大利亞都有同門,中國更是師門所在。有必要聯繫這些同門,共襄盛舉。首先要做的是將套路標準化,因為傳統武術一個缺憾就是一個人打一個樣,大同小異,這對發展而言是一個絆腳石,有必要大家達成共識;其次是將這些套路由淺入深地加以段位化,有個進階或考試也未嘗不可。

還可以利用資訊科技,將套路製成視頻,放上面簿,提高交流。英語化也是武術要在現代社會光大,走向漢字圈以外世界的一個不二法門。這些工作,非得由年輕理事執行不可。

空手道、柔道、合氣道、跆拳道、現下流行的綜合武術(MMA)能走向世界,柔道、跆拳道還成為奧運項目,這一切都是有系統地經營推廣的結果。

「葉問」影片帶動詠春拳學習熱潮,幾年前好來塢拍「功夫熊貓」、拍「花木蘭」,中國武術、詠春拳、木蘭拳聯盟之類,若能利用機會到外國表演推廣,當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中國崛起,洋人對中華文華感興趣,他們學中文、中醫、打中國拳;少林拳世界巡演,到非洲授徒,這是可喜可賀的現象。時代不同,武術要拋開門戶宗族之見,與世界分享,才能走向世界。

作者是《我報》新聞編輯

推薦閱讀:

有一首江湖叫黃霑
你是笑傲江湖裡的誰?小師妹?任盈盈?還是東方菇涼?測測吧...
馬未都脫口秀精選:人在江湖漂
江湖醫俠 悟道張仲景之平脈辨證法應用綱要
秋風送

TAG:傳統 | 武術 | 傳統武術 | 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