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所謂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範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責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家長應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智慧去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曾看過這樣一則報道,講美國一個小學生因破壞性行為受到停乘校車一周的處罰,孩子只好每天步行上學。有人問他的母親為什麼不用家裡的汽車送他上學,孩子的母親堅決地說:「不,他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處於成長之中,對一些事情往往沒有責任感,因為許多時候他們不知道責任是什麼,所以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承擔一下辦事情不負責任的後果,教孩子如何去面對並接受這次失敗的教訓,從中獲得成長。具體有下面這些方法。

方法一:幫助孩子認識「責任心」的重要性

責任心是一個人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有著強烈責任感的人會勇敢地承擔起自己對父母、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他們會盡最大努力把應該辦的事情辦好;而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則會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容易隨波逐流,無所事事。

有一位企業家開車送女兒上學,到了學校門口,女兒卻坐在車裡哭著不下車央求父親陪著進教室。原來,女兒沒有完成作業,怕老師批評。女兒想的是,爸爸是很有名氣的企業家,看在爸爸的面子上,老師也許就不會批評自己了。這位父親給女兒兩個選擇:一是自己進教室,另一個就是立即回家。他說:「要知道,你今天不想面對的,明天還是要必須去面對。」於是,女兒自己走進了教室。

自己的行為就要自己負責。這個觀念的樹立,對成長中的孩子有重要影響。不要老惦記著家長的社會關係、家庭的資產等可利用的資源,不要依賴家長,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

方法二:讓孩子勇於承擔自己的過失

允許孩子犯錯誤,但不允許孩子推卸責任,更不應幫助孩子尋找理由逃避責任。家長應當要求孩子勇於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論孩子有什麼樣的過失,只要他具備承擔責任的能力,就要讓他去勇敢地面對,不能讓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出面解決。比如孩子損壞了別的孩子的玩具,家長就應要求孩子自己去幫人修理或照價賠償;孩子一時衝動打傷了人家,家長就應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門道歉,並鼓勵孩子去照顧被打傷的孩子等等。

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他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家索賠12.5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母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有錢賠人家。」父親從口袋裡拿出12.5美元遞給他說:「這些錢先借給你,一年後還我。」從此,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掙足了12.5美元並還給了父親。

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方法三:多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責任心的培養需要相應的能力和情感,而且必須在一定情境中通過親身的活動來進行。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就必須讓孩子實際承擔責任,讓孩子在參與中培養責任心。

有一位母親要帶12歲的兒子去遊樂場,出家門的時候,父親囑咐:「兒子,你已經是一個小男子漢了,替爸爸照顧好媽媽,記得把媽媽帶回家呀。」一路上,兒子一直緊緊牽著媽媽的手,還時不時地問媽媽是否口渴。他認為,他的責任就是要把媽媽照顧好,把媽媽平安帶回家。

孩子的責任感只有在反覆的實踐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家長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對家庭、父母、家人承擔一些責任。生活中,家長要敢於給孩子委以「重任」,讓孩子感到自己在家中的重要性。別總是認為孩子還很小,做不了,做不好,每一個小的地方,家長都不應放過,更不能懷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理。對於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創造條件有意識地鍛煉孩子,讓孩子學著負責任。只有多為孩子提供實踐的機會,孩子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孩子通過做事就會得到對「責任」的一種寶貴的心理體驗,這樣的心理體驗多了,孩子的責任意識自然得到強化和提高。

方法四:讓孩子多參與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發育成長的最重要場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發點和歸宿所在。因此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可以從家庭這塊陣地入手,讓孩子在學習之餘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從而讓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僅僅有享受,還必須負有一定的義務和責任。例如:飯錢準備餐桌、飯後收拾餐桌、洗碗、倒垃圾、洗自己穿的衣服等。通過這些家務勞動,孩子能體會到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是社會的小主人,應該對家庭、社會盡自己的一份責任。

有一個11歲的小女孩,負責倒垃圾已經6年了。在她5歲時,突然對倒垃圾產生了興趣,一聽到收垃圾的鈴聲,就提著垃圾桶去倒。她的父母為了保持她參加家務勞動的興趣,培養她倒垃圾的責任感,對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揚,說她能幹、勤快,還經常當著女孩的面在外人面前稱讚她,引起人們的讚譽。這樣,激發了孩子主動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習慣,把這項勞動看成一種責任。

讓孩子積極地參與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孩子感覺到他不是家裡的客人而是主人,當孩子體會到了他在整個家庭里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他確實是被整個家庭所需要的時候,他對家庭的責任感會油然而生。

方法五:做有強烈責任心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宋代思想家張載曾說:「勿謂小兒無記性,所歷事皆能不忘。」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是深刻的,而且是終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現的責任感的強弱,是孩子最先獲得的責任感體驗。

有一天晚飯後,父親帶著兒子去公園散步,忽然發現前面的地上有一個被丟棄的飲料瓶,強烈的責任心使父親不由自主地撿起來,然後扔進了附近的一個垃圾箱里。兒子問父親為什麼要這樣做,父親說,良好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來維護,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這麼做。聽了父親的話,兒子略有所悟。以後,每當在公共場所見到別人丟棄的廢紙或飲料瓶,他都會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箱內。

可見,家長自身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如何,對孩子來說是一面鏡子,父母的責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責任心。一個對家庭、社會毫無責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養出有責任心的孩子。所以說,父母只有在生活中嚴以律己,給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響和教育孩子。

沒有責任心孩子長不大(孫雲曉)

今天,孩子的責任心淡漠是讓父母頭痛的一個問題。

但反思之,其實孩子缺失責任心的問題有時候是大人造成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場景很常見:孩子到了學校後發現筆、書本沒帶,後面跟著一個老人,說:「是我忘帶了,不是我孫子不好,是我不好。」如此這般,孩子還有什麼責任心呢?

許多父母都有一個讓孩子逃避責任的陋習。當小孩子摔跤了,大人哄孩子:「哎呀,都是這地板的錯」,「這樹怎麼這麼討厭,把我孩子碰倒了」,這樣的父母遇事就替孩子辯護、搶擔責任、大包大攬。

再看看孩子闖了禍時有些父母的處理方式。他們把孩子叫過來,問是不是你乾的?孩子說是。父母就給人賠禮道歉。然後父母就讓孩子回家寫作業。孩子回家學習了,父母則留下來賠禮道歉,上醫院、打官司,怎麼都行。但是,父母們沒有想過,這樣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孩子覺得傷害了別人說聲對不起就沒事了,何談責任心呢?

有專家講過一個蛾子的故事。蛾子化為蝶的過程是痛苦的,在蛾子破繭而出之前,要一次又一次地去撞擊出口,撞一次掉下來,再撞一次再掉下來。這時,一位好心人覺得這樣太痛苦,於是拿剪刀把硬繭剪開,讓蛾子爬出來。結果發現,這些沒有經過撞擊的小蛾子有翅膀但是不會飛。為什麼呢?研究者發現,蛾子通過撞擊來練習飛行。當它破繭而出的時候,它的翅膀才充滿力量。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很深,其實父母要讓孩子吃點苦,多一些磨練,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現在,中國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叫作「30歲的兒童」,指有的人已經30歲了,卻仍是個孩子,不能獨立生存,不敢單獨跟異性見面。所以,「30歲的兒童」就是長不大的孩子,也是缺乏責任心的孩子。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盡量讓他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大人盡量不要替他去做。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叫成長。


推薦閱讀:

[家教]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中國第一藥師揭秘兒科「神葯」匹多莫德:別再把孩子當「小白鼠」了!
三款孩子們都喜歡吃的美味燒餅,我兒子天天鬧著讓我給他做!
孩子13歲之前,這9句話,家長切記別忘了說!
只有真正的老師才會有真正的學生——給孩子找個好老師

TAG:孩子 | 責任 | 責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