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畫名家:謝稚柳

謝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後以字行,晚號壯暮生,齋名魚飲溪堂、杜齋、煙江樓、苦篁齋。江蘇常州人。早歲從錢振學畫,十九歲時傾心於陳老蓮畫風,後又直溯宋元,取法李成、范寬、董源、巨然、燕文貴、徐熙、黃筌及元人墨竹,1930年起與張大千相過往,並追摹陳洪綬繪畫。

1943年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42年與張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藝術,寫成《敦煌藝術敘錄》、《敦煌石窟集》等書。四十年代曾在成都、重慶、昆明、西安、上海等地舉辦個人畫展。1949年被聘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編纂。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委員。後歷任上海文聯秘書長,上海文管會副主席,上海博物館顧問,當選中國畫研究院院委,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美協上海分會副主席。長於中國書畫史及書畫的鑒別。1962年參加國家文物局組織的中國書畫鑒定組,赴京、津、沈等地閱書畫萬餘。1983年任全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組長,次年開始全國性的書畫鑒定工作。兼擅花鳥、山水畫。

《竹籬圖》入選第二屆全國美展;《蓮塘鶺鴒》、《茶花山鵲》入選第三屆全國美展。《草原牧歌》等藏於中國美術館。1962年於北京舉辦個展,1981年後多次與陳佩秋聯合舉辦書畫展。出版有《謝稚柳畫集》數種;編輯有《唐五代宋元名跡》、《燕文貴、范寬合集》、《董源、巨然合集》、《梁楷全集》,著有《敦煌石室記》、《敦煌藝術敘錄》、《水墨畫》、《鑒餘雜稿》;詩詞集有《魚飲詩稿》、《甲丁詩詞》等。

青綠山水通景八屏 設色紙本 165cm×82cm×8 約合98.4平方尺

青綠山水通景八屏 (1760萬元,2005年7月30日中貿聖佳) 此幅《青綠山水通景八屏》作於1951年,是先生繪畫作品中最大的一幅,「追摹古人得高趣,別出新意成一家」。用這二句話來評價謝稚柳先生的山水畫,恰到好處。如此巨制,震人心魄。整個八屏畫完竣,時達半年之久。整幅畫面之立意深遠,構圖雄偉俊麗,用筆端莊敦重,設色清新俊逸,氣勢高雅,瀟洒出塵,獨具一格。這是一件中國近代繪畫史上史詩般的巨物,是一件驚心矚目的曠世之作。謝稚柳先生當時42歲,正值畫家年富力強的最佳時期。因為當時受畫室畫案狹小的限制,八屏巨畫無法平面展開,畫家只能一屏一屏地繪製,整個工程完竣,歷時半年有餘。令人佩服的是,八屏畫展出之時,竟然設色一致,山脈相連,河湖相通,舟渚布局合理,峰巒館舍有序,甚至連每幅間的樹木過枝,都安排得枝脈吻合,天衣無縫。尤其是全畫完成後的最後一道工序——焦墨苔點,是全畫的點睛之筆,最見畫家功底,一點不慎,將前工盡棄。此畫苔點,輕重交錯,疏密有致,實屬不易。整個畫面一片雨濕的江南,煙障的清溪,濃陰夏木的山谷,富麗堂皇的樓閣,暝色迷茫的山村,艷似春容的芙蓉花,茂密清幽的松柏,碧波蕩漾的湖面,曲徑通幽的小路,幽閑靜謐的舟楫,好一派江南景色。

1981年,上海美術家協會與上海博物館和江蘇省在上海展覽館聯合舉辦《謝稚柳、陳佩秋畫展》,《青綠山水通景八屏》被徵集參展,謝稚柳先生補題:「此三十年前所寫,時方研治江南畫派,偶效其體。辛酉秋初,壯暮翁稚柳並題。」鈐「稚柳」(白文)、「謝」(朱文)、「壯暮翁」(白文)三章。

仿宋山水花鳥冊 八開絹本設色 每開高39.2厘米,寬29.2厘米(4600萬,2011年5月22日,中國佳德春拍) 其中花鳥畫三開,山水畫五開,謝稚柳自題畫跋兩開,並有陳佩秋「謝稚柳山水花鳥冊八頁」題籤。根據謝稚柳、陳佩秋夫婦所題畫跋,此冊畫成後一直為畫家自藏,十餘年後的「文革」期間謝稚柳遭際厄運,浩劫中曾被三次抄家,尤其是1967年的第三次抄家最為徹底,所收藏的古代書畫、書案、書櫥、鏡框都被抄走,只留下了一張吃飯的桌子和睡覺的床,《仿宋山水花鳥冊》也在混亂中蹤跡全無,「文革」後黨中央撥亂反正,謝稚柳文革被抄物品被歸還,此冊也就失而復得。在經歷了一個失而復得的曲折過程之後,《仿宋山水花鳥冊》重新回到謝稚柳手中。對於這樣一件不同尋常的作品,謝稚柳卻將它贈予其好友尚業煌,由此可見兩人之間的深厚友誼。尚業煌曾擔任上海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長期從事文物鑒定工作。1949年謝稚柳前往上海從事古書畫鑒定研究工作之時就結識了尚業煌,此後兩人便成為了好友至交。除此《仿宋山水花鳥冊》外,謝稚柳尚有《悼懷周總理詩卷》、《芝蘭之馨》、《松鷹圖》等畫作贈予尚業煌。《仿宋山水花鳥冊》於1980年裝裱而成,這一段頗為曲折的經歷也為《仿宋山水花鳥冊》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江村霽雪圖

此幅《江村霽雪圖》作於1947年。由謝稚柳本人題款「江村霽雪用宋徽宗法,丁亥春暮為雲章先生方家正之,謝稚柳」。畫上用印分別為謝稚印(白)、柳白衣(朱)以及遲燕草堂(朱)。款中的雲章先生,全名賀雲章,出生於舊上海一殷實家庭中,他自幼喜愛書畫,並與海上畫壇多位名家來往密切,其中著名畫家張大千亦為他的至交。據賀雲章之子、今年八十七歲的賀聖懷老人介紹,賀雲章是通過張大千結識謝稚柳的,而謝稚柳也是在當年隨張大千拜訪賀雲章家時,將《江村霽雪圖》贈與賀雲章的。

《江村霽雪圖》以三段式構圖,遠景處群山起伏,白雪皚皚,將雪後山川的佳境表現得一覽無疑。中段峰巒岩岫拔地聳立,山體奇峰突兀,銀裝素裹;山頭處樹木繁叢,綠色蔭蔭,似乎要在這冰天雪地之間表現其頑強的生命力;山腳下有一村落,村中屋舍也都披上了銀裝,顯得格外清新、舒爽,村中的樹木競相生長,一派枝繁葉茂的景象。近景處為一山坡,坡道兩邊古樹林立,盤曲交錯,給人以遒勁挺拔、蒼勁古拙之感。又有一紅衣老者縱白馬於坡上,藍衣童子緊隨其後,望其去處,正是那山腳下的村落,是葉落歸根?還是深山訪友?絕妙的構局留給人無限的遐思,並使中、近兩景遙相呼應,相映成輝,令人不禁拍案叫絕。各景物之間則是大片的湖泊,蔚藍的湖水反襯著四周的雪景,使天地之間的山水情景得到了完美的平衡。

春江花月夜

謝稚柳的繪畫,注重「畫之本法」,形神兼備、物我交融的形象塑造,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精嚴生動、妙到秋毫的筆墨抒寫,配合了形象的刻畫又有其自身的美感;在「畫」之外的「人」的方面,書法、詩文、鑒定、畫史研究,無不有卓然的成就彪炳於世。尤其是他在鑒定方面的貢獻,可以說是邁絕古今;他在畫史研究方面的貢獻,揭示了「傳統先進典範」的正脈,正本清源,中流砥柱,力挽狂瀾。

蓮塘鵲鴿 紙本設色中國美術館藏

謝稚柳的花鳥畫設色雅艷,用筆雋永、善推求畫理,曾研究徐熙落墨法,以墨為格,融以雜彩,長於寫荷花、牡丹、芙蓉、奇松等。他的這幅《蓮塘鵲鴿》是他工筆花鳥的代表之作。圖中荷葉重重疊疊,層次豐富,色彩明麗,間以盛開的白色荷花,把蓮塘清幽香遠的審美特徵表達得恰到好處。小筆點成的荷塘浮萍和立於葉莖上的小鳥,起到了增添荷塘靈動之意趣的作用,使畫中生意盎然,意境深邃。

荷花圖 橫幅

芝蘭之馨(局部)手卷 謝稚柳 陳佩秋 此幅手卷《芝蘭之馨》,是謝稚柳與陳佩秋雅興聯袂、陳畫謝書,贈與他們的好友、上海著名陶瓷鑒定家尚業煌的精品之作。

手卷的起首,陳佩秋以精練雅緻的筆墨撇蘭畫芝,並在左題耑為「丁巳新春為業煌同志屬正。健碧。」陳佩秋先生是當代畫家中撇蘭的名家,她畫的蘭花靈動婉約、格高韻清。此幅蘭花墨彩互用,姿態婀娜。起筆蘭葉昂首向上,氣勢奔放酣暢,第二筆與之交相呼應,形成秀美的鳳眼,其他數筆則穩健行筆,使線條曲中帶直,直中見曲,凸顯了鬱勃盎然的生機。由於陳先生的書法功力深厚,在撇葉時剛健爽朗,筆鋒入紙,墨透紙背,具有一種彈性的質感。輕重徐疾、筆放鋒斂、形斷意連,細膩而傳神。蘭花的花苞是一翦一朵,互相包合。陳先生則採用了動態性的造型法,使莖插葉中,瓣出葉外的,偃仰對視而高低呼應,正反相映而左右觀望。其花心的點染則向相緊聚,如點睛之筆,使花之精神躍然紙上。而與蘭相對應的是兩朵肥碩的靈芝,勾勒簡潔,富有生機。芝蘭相伴,寓意則長壽安詳。值得稱道的是在設色敷染上,花瓣花莖用綠色,花心用了西洋紅,而靈芝則採用了大紅色,雅中見秀,艷而不俗。

陳佩秋的芝蘭畫後,即是謝稚柳的書法長卷。謝先生的書法亦造詣深厚、功力精到、風格獨樹。寫此幅手卷時,他已臻人書俱老的佳境,因而筆墨豪放、酣暢淋漓,既有懷素「驟雨旋風」之勢,亦有張旭「驚電激雷」之形,復有自己「激越不羈」之態。謝先生書法最大的特點是信手揮灑中見純任自然,線條跌宕而筆姿豪放,境界高邁而法度謹嚴,郁屈瑰奇而氣格古奧。觀其運筆,圓勁爽捷而舒展豁達,暢朗恣肆而遒勁瀟洒,鋒芒蒼秀而端潤飄逸。在枯澀濃淡與徐疾速緩中,展示出一種鮮明的節奏旋律,如紙上交響樂般令人震撼。而其結構,則疏密相間而俯仰呼應,聚散精妙而縱放有度,可謂是變化萬千。

群峰夏綠圖設色紙本立軸(128.8萬元,2009年西泠秋拍)秋山圖 鏡心1949年作

秋山清爽圖 (517.5萬元,2011年11月中國嘉德秋拍)

謝稚柳在落墨法的研究上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如落墨牡丹、落墨芙蓉、落墨荷花、落墨松以及落墨山水。這是他研究徐熙的落墨法並根據文獻記載而創造的一種新的形體。縱觀謝稚柳的藝術歷程,從陳老蓮開始,即是「少耽格律波瀾細」的畫風。接緒的是崇尚北方畫派,然後又移情於江南畫派,在各派之中雖有取捨與融合,但走的是同一條路子,除了陳老蓮,他的畫沒有專門停留在某一個畫家的畫風裡。而對落墨法的研究,他花的時間最長,研究得最深,取得的成就也最大。這次變法由工易放,由細及粗,色彩也從原來的純凈明麗變成墨彩交融、五色雜陳、情調奔放,把自己的儒雅文靜、含蓄瀟洒的筆性融入落墨之中,畫面生出一種新的情調,是一種從古人畫中所未見過的情調,有著鮮明的個性和濃厚的時代感。 謝稚柳是學者型畫家,既治美術史,更擅鑒定學,幷以二者反哺於畫,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因為後來他的鑒畫名聲太大,以至於掩了他的畫名,在相當一個時期內,人們一說起謝稚柳往往就是「書畫鑒定家某某某」,而當人們在其身後回頭溯望他的繪畫的時候,忽然發現謝稚柳的背影那麼偉岸,此時的謝稚柳已經是美術史視野里的大畫家了。他在繪畫上所達到的高度一點也不輸他的鑒畫成就。不僅如此,他畫路寬博,山水、花鳥、人物樣樣俱精,更因為他取法唐宋,所作洋溢著一股華麗的高古氣息,在現代畫家中獨樹一幟。

芙蓉小鳥 手卷設色紙本

荷塘過雨圖立軸1987年作

鶯歌燕舞 立軸1977年作

花鳥寫意冊

謝稚柳先生此本冊頁共計十八開,其中花鳥五開,花卉十三開,是畫贈與著名金石家吳子建的,繪此冊時間在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為謝老藝術最為鼎盛時期。

此冊雖為水墨繪就,但真實體現了畫家深厚的繪畫功底。繪畫之人都知道,水墨比之設色,對畫家的筆墨駕馭能力要求更高,而高手之作,能墨分五彩,較之設色更有一種清雅之氣。此冊中繪山茶、海棠、桃花、萱花、蘭、蕙等各式花卉十六種,配各類禽鳥五隻,或駐枝,或引頸,或頓首,神態各異,多姿多勢,頗顯作者宋元筆法之功底,細微之至,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詩情畫意,賞心悅目,堪稱畫家精品之佳作,也是畫家深厚繪畫功底的再現。

松鷹圖(356.5萬元,2011年5月上海朵雲軒) 此《松鷹圖》當是謝先生六十年代所作,所以在癸亥夏月(1983年)再次見到這張畫時寫道「此舊作傾重見及之為題於上」。

此幅《松鷹圖》有宋徽宗御鷹圖之意趣,但氣局各異。但謝氏此圖之白鷹在蒼勁的枝幹和縱橫的松針間顯得野性十足,與徽宗皇帝錦繡鷹架上養尊處優之皇家寵物有所不同,橫斜的古木高松間更可襯托出白鷹的桀驁不群。 此圖尺寸縱長,豪氣萬丈,濃郁蒼翠的蒼干松針佔據了畫面的大半部分,畫上白鷹白鷹高踞於松干之上,伸翅探首,神態生動、羽片絲毛細密光潔,目光炯炯,表現了一種孤傲不群的神情。

竹禽圖110.5×82.5厘米1960年作 (649萬元) 題識:竹禽圖。煙江樓寫生,謝稚柳。東原雨散長煙蕪,春水無漣靜北湖。漠漠晴暉風竹定,穿林鳥語落珍珠,稚柳因賦。 鈐印:稚柳、謝稚之印、煙江畫閣

畫家用淡綠揮掃,寫晴竹數枝,筆筆有生意,面面得自然,一切都使人感到靜寂,但靜中有動,靜中有聲,靜中有鬧,四隻小鳥,或飛或棲,鳥語婉轉,似在傾心交談,雖有動,有生,有鬧,但不是喧嘩,一切仍然在寂靜中。不僅如此,作者還用「東原雨散長煙無,春水無蓮靜北湖。漠漠晴暉風竹定,穿竹鳥語落珍珠」的詩句,來加深擴大這種一切靜寂而聞鳥聲的藝術境界,具有一種耐人尋味的沉著、清新、洗鍊、含蓄的藝術效果,充分體現了畫家追求含蓄美的美學思想。

竹林逸致圖 設色紙本立軸1946年作(336萬元,2010年西泠秋拍) 《竹林逸致》是一幅描繪惜別心情的山水人物畫佳作,作於「丙戌春暮」即1946年的4、5月間,其時謝稚柳剛剛「自蜀歸江南」,住在上海虹口溧陽路他的新居。湖石叢竹間,高士方巾儒服,止步竹前,眸子里凝含一種若有所思,在淡雅的設色襯托下,作品恰到好處地呈現了畫家所要營造的惜彆氣氛,給人尋思和回味。 畫上題詩:曾經巫峽神先醉,何必綿州鏖酒兵。巴山夜雨千竿竹,凝睇歸人去後青。

紅荷 荷塘水鳥圖 紙本立軸(71.3萬元,2011年西泠春拍)

芙蓉花 鏡心

芙蓉墨竹圖 設色紙本立軸 花 鳥 鏡心 1979年作

苔枝紅萼紙本設色 1959年作

此畫一派春意盎然,畫中桃花、紅萼、彩雀無不透出大地回春的信息。自古畫桃花者甚多,且歷代不乏高手,然而能把桃花畫好確不容易。因為桃花可以算是春天裡最爛漫、最繁盛也最易落紅的一種花了,而且它也最親近人。因為親近人,所以人們對它熟悉至極,這樣要畫出新意來便多有難度。桃花爛漫且鮮活濃艷,傳達神韻的功夫就要求很高;繁盛則益顯富貴,火候不到便近俗難雅;最易落紅,所以自古以來往往勾起人們傷春的情懷。然而,謝稚柳的此幅桃花,給人的感覺卻是嬌媚、妖嬈、春光無限。

烏猿紙本設色1956年作中國美術館藏 《烏猿》和《苔枝紅萼》兩作皆為謝稚柳中年時期的作品,體現了作者早年學陳老蓮、中年習宋元的風格和追求。《烏猿》畫中的樹榦枝葉勾勒而成,皴多點實,且布局方折,造型滯澀,頗有老蓮遺風。蹲踞於樹木主幹之上的白頭烏猿則帶有一定的宋畫特徵,尤似北宋畫猿名家易元吉的畫法。就整個畫作而論,構圖、造型、用筆。設色、氣韻已非宋畫品格,卻有許多新時代的風氣。

紅葉小鳥 立軸1941年作 紅蕊鳴翠 1941年作(59.8萬元,2011年9月山東天承秋拍)

蝶戀花 立軸1957年作

清遠圖 立軸1973年作

墨竹芙蓉圖立軸1983年作 修竹拒霜圖立軸

花香引蝶 鏡片辛未(1991)年作

芙蓉仙蝶圖 立軸 1978年作 芙蓉鸜鵒圖立軸 1985年作

花鳥圖 紙本立軸1942年作(24.2萬元,2005年西泠春拍) 古柳鶺鴒圖

桃花春鳥設色紙本 立軸1954年作(358.4萬元,2010年西泠秋拍)

右題(本題)顯示了謝稚柳的畫史知識以及他於繪畫一道不斷探索的胸懷:中國的花鳥畫,自五代南唐以來繪花卉便有「寫生」與「落墨」之別。所謂寫生,北宋沈括在其名著《夢溪筆談》中曾針對黃荃父子所作有過闡釋:「諸黃畫花,妙在賦色,用筆極新細,殆不見墨,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其代表畫家就是黃筌、黃居寀父子。而落墨法既非「細筆勾勒、填彩暈染」的寫生,也不是非勾勒的沒骨法,而是運用墨的濃淡,勾點兼施,草草畫出枝葉萼蕊,然後輕染雜彩,不使色礙墨,筆掩跡,從而生氣動人,它的代表畫家是徐熙。然而寫生經北宋徽宗皇帝趙佶的大力實踐與倡導而發揚光大,落墨法則少有人傳,以至不為人識。謝稚柳的本題關乎的就是這件事。《桃花春鳥》也是以雙鉤輕填的寫生法繪桃花,筆下感嘆的卻是「邈不可知」的徐熙的落墨法。

左題(補題)則講述這幅畫的一段曲折經歷。這是一幅繪於清早期舊紙上的花鳥精品,繪成之後,謝稚柳甚為滿意,收入篋中本想自己欣賞,沒想到後來這幅畫竟然在家中失竊了,這讓人無奈。時間一久,他也就忘了這幅作品。1973年,篆刻家吳子建發現了這幅畫即出資買下,他與謝稚柳有交,就攜畫請謝稚柳過目並為之寫題識,這令謝稚柳感慨生情。人世間的事,如夢幻泡影,萬事既有可能,也能虛無,彷彿色空二界,無非一念之間……謝稚柳信筆題識,一笑了之。

此畫鈐印亦含情意,比如左右押角鈐「魚飲梅竹之齋」和「敦煌舊客」兩方閑章。以「魚飲」二字為自己的齋室名號起自1936年,齋名「魚飲溪堂」。謝稚柳一生好詩,早年好唐詩,尤好李賀(長吉),「魚飲」二字即從李長吉《詠懷》一詩「臂諸清溪魚,飲水得自宜」句中來,還請方介堪刻成一印,鈐於畫上。後來沈尹默告誡他,讀詩不必囿於李長吉,也可讀讀宋人的詩,他於是延展,受益匪淺。謝稚柳的畫中有詩意就是從他好詩而來。作《桃花春鳥》時,他早已有了「苦篁齋」、「定定館」、「調嘯閣」等齋名,依然不忘「魚飲」之初,是一種對傳統、對文化的禮敬。那麼,鈐「敦煌舊客」一印用意何在?謝稚柳畫畫與古為徒,並沒有明確的指授老師,一幅花鳥畫,畫得自己滿意了,便有喜悅涌懷,鈐一方「敦煌舊客」印,用意是留戀與感恩,因為敦煌給了他太多太多,那是必須感恩的。

仿黃鶴山樵山水設色紙本立軸1946年作(84萬元,2010年西泠秋拍)

松瀑圖 鏡片 1977年作 (15.68萬元,2011年9月) 山 水 立軸 1979年作

溪山秋霽圖 設色紙本立軸 1979年作

蜀中山色 立軸水墨紙本 (97.75萬元,2011年9月山東天承秋拍)

屏山煙靄圖水墨紙本立軸1973年作

江上行舟圖 立軸 1989年作 柳岸春帆圖

春山松翠圖 設色紙本 立軸

林泉深閣 立軸1946年作重嶺飛泉

松瀑鳴琴圖 147.5×77厘米 (220萬元)

《松瀑鳴琴圖》雖為描繪蜀中山色,卻有著北派山水雄寬偉美的氣格,筆觸蒼勁穩重,得山勢山骨,自成一家。山勢峻峭,草木濃密,既有王晉卿之清峭又不失巨然樸實自然的意韻,使人感覺一種瀟洒空靈,自然美好的形象。 謝稚柳對江南畫,也就是對畫江南風景的畫家董源、蔚然入迷,是要到他四十三歲前後。江南是片丘陵地帶,且水網密布。董源、巨然多寫江南真山真水,不為奇峭之筆,評者謂:「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嵐色郁蒼,枝幹勁挺,咸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而巨然更有特點:「每於林麓間,多為卵石,如松柏草竹,交相掩映,得雅逸之趣。

華岳高秋圖 設色紙本立軸 1982年作 青綠園林圖 立軸1983年作

黃山松雲圖設色紙本立軸 春山飛瀑圖鏡片設色紙本1983年作

古樹朝暉 立軸1978年作

春後西湖

松壽圖設色紙本立軸1977年作

春山飛泉 鏡心1977年作

峨嵋三頂 鏡心1978年作

青綠山水鏡心1980年作

仿古山水鏡心

春山飛泉 鏡心

梅竹春禽 (鄭配秋合作)

春後西湖 紙本設色1960年作上海中國畫院藏

竹嶺雲深處

潑彩山水設色紙本

夏綠山深圖 設色紙本中央美術學院藏

一覽眾山小 設色紙本冊頁(十二開) 32×26.5cm×12 (1254.4萬元) 細觀《一覽眾山小》山水冊,系用舊紙佳墨繪製,但不是一氣呵成。這可能是畫家那時忙於鑒事,無暇作畫,但又性情所使,不能不畫,遂在忙裡偷閒之中,撿到一片好紙,隨手畫來,雖不經意,但幅幅都是傾情精緻之作。雖是尺幅小品,仍不失層巒迭嶂的氣勢,或用線勾,或淡墨渲染,或用多種皴法,都表現出山的骨與質。一股山泉從山巔而下,穿林透石,幾經曲折,落到山下,聚勢而動,又飛瀑石樑,向遠處流去。山腳的近樹,曲枝虯根,生動多姿,又使人很自然地想起王詵的《漁村小雪》來。有的在水墨淋漓之處,留下幾片空白,從沈睡中透出氣來,煙拖霧籠,一片雨濕的蜀中風物。真可謂是幾分詩情,幾分畫意了。這種融南派北派為一體的山水畫風,在作者早年的畫作中不見,在晚年的畫作中亦不可見,流風飄忽,筆勢消磨,留下了畫家對往事無盡的回憶,也透露畫家嚮往新格調的一番春訊。

該冊並非完成於1961年,而是逐年所作。鄭重先生1988年出版《從寄園到壯暮堂》一書時,謝先生提供吳子健拍攝的此冊照片作為插圖附於書後,並對冊頁各開一一標註作畫時間,分別為:1961年二開,1962年一開,1963年二開,1964年二開,1970年一開,1972年一開,1973年二開,1974年一開(詳見《從寄園到壯暮堂》書後所附插圖),但該冊文革初期已被抄走,換言之,冊頁各開應該全部作於抄家之前。不知謝老當年標註時間記憶是否有誤?又,2008年9月上海人美出版《謝稚柳盛期風華》畫冊,《一覽眾山小》收入其中,標註的作畫時間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

獨立清秋圖立軸設色紙本

橫塘野鶩

謝稚柳不喜歡畫人物畫,也極少畫人物,雖然他早年極為推崇陳老蓮,但卻極少可見到其繪製人物畫,更是舍主而求其次而拾起了陳老蓮的花鳥。謝稚柳的人物畫在很大程度上也多受張大千的影響,與張同往敦煌的經歷對他的人物畫創作影響更加深遠。 謝稚柳的人物畫在表現手法上與張大千的人物畫有這異曲同工之處,注重線條,多施重彩,衣帶紋飾清雅華麗,人物形象多取法唐宋。他的人物畫與張大千相比在線的表現上稍顯不足,線條稍顯生澀但又不失秀美,造型變化不多但又不失天真恬淡之趣。仕女的嫵媚婀娜,高士的文雅高潔,或清雅秀麗的水墨/或濃淡相宜的設色,都能很好的將畫中人物的特點很好的展現出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 1942年作(240萬元,2011年12月北京匡時秋拍) 此軸《南無觀世音菩薩》是謝稚柳中早期重彩工筆人物之精品力作。此作創作於1942年,正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時謝稚柳33歲。這年,謝稚柳與張大千相偕到敦煌研究石窟藝術。期間他潛心對莫高窟、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峽口等處進行考察研究,寫成了《敦煌藝術敘錄》、《敦煌石窟集》等書。總體看謝稚柳畫風在40至50年代因此次敦煌之行發生改變。其中人物畫頗多,雖仍存老蓮骨體,但其點畫取勢俊秀穩健,已見唐人筆意,然而50年代以後人物畫作就漸漸少了。 此作以榆林窟盛唐壁畫格法繪寫觀世音菩薩。菩薩開相完美,體態端莊,賦色艷麗華美,衣紋勻細,筆作中鋒鐵線描,流暢勁挺,頗具吳帶當風之致。唐代的壁畫中人物形象世俗化明顯,菩薩曲眉豐肌,穠麗多姿,親切溫和,端莊慈寧中亦見女性之柔美,時謂的「菩薩若宮娃」於此件作品中亦可見一斑。


推薦閱讀:

【中國書畫報書畫課堂】| 國畫技法講座·半工半寫花鳥畫技法(十四)
7大臣書《狗賦》,罕見書畫合璧犬作
東方八韻:琴棋書畫 詩酒花茶
書畫文具對聯
舉案齊眉的恩愛畫卷,讓乾隆也吃了一把狗糧!

TAG:名家 | 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