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編劇們生存狀態調查

本期主筆胡夢瑩

活在現代的古代人!

本期責編陳四郎

大多善良 時而陰沉 偶爾邪惡

本期責編子時

長期歡迎爆料

本期助理徐靜

==

北京,時間踏入四月,26歲的編劇小雨(化名)沒有時間去感受春意。擅長寫推理故事的她三年前從中戲畢業,代筆過不少劇本。去年一年,小雨一直在被不停地催稿,「沒日沒夜地催」,但最後都沒有拿到稿費,每次低聲下氣地去請求署名,都會遭到製片方的拒絕。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稿酬、署名、宣傳機會,這些聽上去理所當然的東西,對編劇圈很多像她這樣的年輕人來說顯得尤為艱難。

「半年寫稿、半年討薪」,這是著名編劇張曉芸曾用來形容編劇們生存現狀的一句話。海岩也曾用一句話道出編劇的尷尬處境,「不要說導演和演員,編劇現在連一些技術人員都不如。」世人看到的是電視劇產量不斷攀高,收視不斷破紀錄,大腕們的片酬越來越高,而我們希望通過這期《貴圈》聽聽編劇們以及在圈內底層苦熬的「槍手」們的故事。

在採訪最後,小雨和記者強調,在報道中不要提及她的名字,「我沒有作品,不能說是某某劇的編劇,真的沒有必要。」這句話她反覆強調了三次以上。【原文】

劇本創作淪為寫「命題作文」 隨意被改沒話說

搞創作,編劇工作的核心,相信是絕大多數編劇在進入這個行業時懷揣的理想。對小雨來說也是一樣。不過,在圈子裡摸爬滾打了幾年之後,她現在覺得創作對於她這種不知名的編劇來說,更像是「賭博」——因為如今的影視業多是製片方根據市場行情挑本子,編劇天馬行空的原創並不一定受待見。「賭贏了,後面就一帆風順;輸了,等待你的就是極大的寂寞和無止境地妥協。」

先有市場再談創作 寫劇本跟寫作業一樣

寫《闖關東》時,高滿堂做了大量採風工作

在「國內最擅長講故事」的知名編劇高滿堂眼裡,劇本跟工藝品一樣,需要時間打磨,精雕細琢——資料收集、實地探訪採風、反覆改稿等環節一個都不能少。寫《闖關東》,他帶著採風小組走了數萬公里,寫了八年;寫《大河兒女》,16次走訪河南;在創作《老農民》時,他花了五年調研取材,走遍五個省份,採訪了包括管農業的副省長、市委書記、農會主任、組長等200多人,最終成就了這部號稱「中國農民正傳」的經典。

而放眼時下的電視熒屏,注水劇和爛劇越來越多,「八年抗戰開始了」、「我爺爺九歲的時候就被鬼子殘忍地殺害了」,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台詞層出不窮。於是,觀眾和專業人士對影視編劇的質疑聲甚囂塵上:題材扎堆、劇情狗血、台詞漏洞百出……但其實,編劇也有很多委屈要說。

「三十年前國產劇剛起步的時候,都是先有劇本,但現在情況完全反了,」影視策劃人謝曉虎感嘆,「寫原創劇本的編劇尚不及二十分之一,劇本全都成了『命題作文』。」

現在國內大多數編劇的創作模式是「委約制」,簡單說就是,編劇接受製片方委託創作。片方往往本著「市場先行」原則,要求劇本按照某特定路線進行操作。

中廣協電視劇編劇協會現有400多名會員。協會會員、編劇張曉芸稱,連她在內,寫原創劇本的編劇不超過五個,「萬一寫了沒人買呢,風險太大」。最近,隨著《嘿,老頭!》的熱播,編劇劉東嶽、俞露在業界贏得不少掌聲,因為他們就是悶著頭憋出了劇本。

劇本被改是常態 大咖自帶編劇入組

去年,宋丹丹與宋方金的「兩宋」口水戰,讓演員亂改劇本的現象引發熱議。在此之前,歷史劇《楚漢傳奇》也曾因亂改劇本鬧出笑話。劇中,秦朝人讀三字經、漢武帝以後才有的歡呼語「吾皇萬歲萬萬歲」、三國時期才有的典故「刮目相看」,都過早出現。網友瘋狂吐槽,該劇編劇之一汪海林撂下狠話,「從今天起,網友罵哪段,我就貼哪段原劇本。」表示「冤有頭債有主」,拒絕替劇組背黑鍋。

陳道明拍《楚漢傳奇》自帶編劇進組

拍某部戲時,汪海林還曾接到導演的電話,說有一大段台詞主演不想演,覺得背不下,說不出來。導演幾番溝通,主演就是油鹽不進,在片場已經和大家僵持了一個多小時。

像這種業界常態,就連高滿堂、劉和平這樣的編劇協會「領導」也要被欺負。劉和平說,當年寫《雍正王朝》,嚴格按照史實寫了年羹堯西北大戰,但投資方為了省錢,讓他把這段戰爭戲給換了,說給五萬。他連夜把劇本改了,最後還是一分錢沒拿到。

業內人士還透露,大咖演員自帶編劇進組已成標配。陳道明拍《楚漢傳奇》時,把私人導演、編劇全給帶上了,小編劇成天幫他捋台詞,豐富人物。去年的某大熱律政劇拍攝期間,男女主鬧得不可開交,也是因為各自都要改台詞所致。

超四成「半成品」劇本開拍 編劇趕鴨子上架

謝曉虎說,現在很多「半成品」劇本,還沒達到拍攝要求就草草開機,編劇趕鴨子上架,邊寫邊拍,「超過四成的電視劇都這樣,大部分就寫了15集,後面還沒調整好就拍。甚至有的戲只寫了5集就拍,邊拍邊等,一線大咖演的戲都這樣。」經常,導演拿著大綱就開機,每天拿到啥場次就拍啥,這就難怪很多電視劇內容接不上。

另外,多數編劇都不進組,如果拍攝時需要改劇本怎麼辦?這時候,「跟組編劇」就會作為替補隊員上場,硬傷就勢必免不了了。「至於編劇的著作權去哪兒了?它愛去哪兒去哪兒,反正地位比較低」,謝曉虎如此表示。

行業發展畸形:槍手被欺壓 庸才編劇吃得開

不過,現在很多電視劇內容有違常識,倒不一定是編劇的過失,很多時候是躲在暗處的槍手造成的。槍手,是編劇圈默認的潛規則。《東京審判》的編劇胡坤說:「從來沒有做過槍手的編劇很少。」有才華的年輕人,錐子總會戳破麻袋;可有些人卻淪為廉價創作機器,成天埋頭於機械寫作,直接造成行業的畸形發展。

想成名從槍手做起 寫劇本變團隊寫作業

小Q是90後,中戲專科畢業,跟不少大編劇混過。當跟組編劇時,她成天昏天暗地改劇本,人家說寫啥就寫啥。她說自己「累得像狗一樣才能掙到千把塊錢」,卻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傳說中的「槍手」。

槍手是很多編劇成名的必經之路

在編劇圈,對於「槍手」的界定比較模糊,大致分三種:一是代筆,只收稿酬,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槍手」;二是參與討論和執筆,類似小Q的工作;三是有一些文字功底,能貢獻閃光點。而跑腿、打雜、寫花邊,也是本職工作。

那麼,槍手到底算不算編劇?多位受訪者表示,從代筆、修改劇本,到最後署名獨立創作,的確是編劇的成才之路,只是沒幾個成名編劇願意承認自己當過槍手。《母儀天下》、《一不小心愛上你》的編劇王伊,就是從底層干起,寫人物小傳、在分場基礎上填台詞、改劇本,一步步發展至今。《重案六組4》的編劇余飛認為,這其實是老編劇帶新人薪火相傳的過程,不完全算壞事。

不少槍手習慣團隊作戰,比如能賣片的大編劇掛名頭,拉個梗概,剩下的讓槍手寫。所以有些編劇一年能寫十個、八個劇本,做個夢都能做齣劇本來。

小A曾經做過幾年的編劇,據他透露,去年某清穿神劇的小說作者簽約影視公司後,就帶著十來個槍手幹活,出東西特別迅速,「一堆人一起寫,追著趕著寫,就像寫作業一樣。一個劇本,熟手寫起碼三個月。他們可快了,今天聊出個案子,一周後出大綱,再過一周劇本就完成了。」

槍手被利用寫大綱扎錢 收入沒保障自尊也受創

在編劇圈底層打拚的槍手們,受點委屈太正常了。最常見的一種情況是,槍手被忽悠寫大綱,然後由武行、燈光師冒充製片人,糊弄過去拉投資扎錢。某中戲才子曾控訴《金粉世家》的編劇韓小汐騙他寫劇本,自己寫了30集大綱,最後就拿到三千塊,「他看我寫得好,把我開除了。拿著我的大綱寫劇本,只署他的名。」

槍手往往沒有署名權。製作方為了賣出好價錢,掛上名編劇的名字,讓真正的編劇淪為槍手。也有的製作方深諳槍手想出頭的心理,就趁機壓價。比如,片方找新人寫劇本會說:「不署名,一萬塊一集;想署名的話,一集五千塊,別嫌低,我知道你需要這個,我給了你機會。」

槍手和主筆的酬勞差異很大

稿費少也就算了,得不到尊重才是最深的傷痛。小雨說,曾經受一個朋友所託寫網劇,她沒要定金,就爽快交了八個故事大綱,對方滿口稱讚還說要加錢。沒想到後來項目黃了,她去要稿費,對方馬上翻臉,惡狠狠說:「你寫的東西在我眼裡一錢不值,那麼缺錢,改天給你三千塊吧。」小雨沒再吭聲了,她說自己寧可不要這錢。

庸才編劇混入行 靠利嘴忽悠製片方

如果當槍手是一個編劇漫漫長路的開始,庸才編劇簡直就是繞道走捷徑。靠著一手故事大綱,一副能說會道的好口才,外加死纏爛打,就能忽悠土豪公司買爛劇本。這樣你就懂了吧,為什麼有那麼多劇拍了淪為壓箱貨。

編劇小W寫了一部自認很牛、其實很爛的小說,放言要拍電視劇和電影,周圍人全都不看好,沒想到他拿著大綱去忽悠電影製作人,騙說已經賣齣電視劇版權,對方上套,掏出十萬塊買劇本;他接著又糊弄電視劇製作人,也成功了。後來,電視劇和電影都拍完了,只是沒見天日。

某頗有背景的演員轉行當編劇,自己想了個「白富美愛上窮屌絲」的故事,但他不會寫,前後雇了20個槍手,別人嫌沒邏輯干不下去了,他就換人來。後來劇本賣出去了,導演想改劇本,編劇卻強硬拒絕。後來,戲也拍完了,也沒見天日。

前兩天,一位投資人托小雨看劇本,《101次求婚》的典型路數。小雨說,「他居然和我說要投五千萬做這個戲,說覺得比《致青春》還要棒!他沒一點兒鑒別能力嗎?我說別拍了,他又說,那就先買劇本再轉手賣出去。這些老闆啥也不懂,別人敬個酒應酬一下,他就點頭了。」據了解,爛劇本漫天要價的情況也不罕見,缺乏經驗的新公司經常會上當。

收入差異兩極化 頂尖編劇遠不及一線明星

雖說劇本是「一劇之本」,但提起編劇的收入,也還是一把辛酸淚。賺到盆滿缽滿的編劇不是沒有,但屈指可數。在編劇圈,收入兩極化十分嚴重。

編劇酬勞不及投資額1/10

這幾年,佔據劇集成本大頭的演員片酬瘋漲,半年一小漲,一年一大漲。但同樣樂觀的故事,並沒有在編劇身上發生。2013年編劇作家榜發布時,知名出版人路金波曾說:「上榜的15名編劇,年收入在100萬-500萬之間。頂級影視明星的年收入水平大概是頂級編劇的30倍!」

2013年作家富豪榜新榜——編劇作家富豪榜

據業內人士稱,投資一部八千萬的電視劇,就算友情打包價,一個一線演員也起碼九百萬。據了解,《大宅門1912》中,光陳寶國一人就拿走近一半投資。

那麼,編劇的收入又能佔多大比重?謝曉虎直言,這是影視產業鏈中獲利最少的一方。舉個例子,130萬一集的電視劇,編劇的酬勞不超過10萬元一集,「一般不到十分之一。」

編劇的稿酬以約定集數為準,可製片方為了省錢,也要從中鑽空子。有受訪者透露,一般一集劇本為1.4萬字,不過有的製片人合同會要求寫一集兩萬字,最誇張的還有人要求一集寫2.8萬字,這就省掉一半花銷。很多人在這上面吃了虧,不過碰到有經驗的編劇,則會要求拿到的酬勞以實際播出集數為準。

兩極分化嚴重 低資歷的僅拿月薪

整體來說,國內電視劇的編劇按收入水平,形成梯隊劃分。處於金字塔塔尖的「超級編劇」,稿酬可達30萬一集,參與利潤分成、年收入過千萬,還升級成製作人、成為公司大股東,日子相當光鮮。這些成功人士包括於正、六六、寧財神、高滿堂、王麗萍等,兩隻手就能數出來。

在國內,「超級編劇」屈指可數

去年出爐的「2014年編劇作家榜」中,高滿堂、陳彤以及林和平,就分別以2250萬元、1600萬元、1580萬元的編劇稿酬收入,榮登前三甲。沒錯,他們全都是「超級編劇」。

「第二梯隊」中,編劇收入多在5萬-15萬一集,多為已有不少代表作的獨立編劇,這批人馬比上述多出不少。至於「第三梯隊」的新人們,可以拿到每集5000-1萬元,部分年輕編劇的優秀處女作,甚至賣到7位數,平均下來超過3萬元一集。相比之下,處於金字塔底層的「槍手」收入大致為3000-5000元一集,也經常按月計酬,拿幾千塊一個月的也不在少數,勉強夠生活。

熬夜趕稿生活不規律 沒醫保看病也是難題

很多人挺好奇編劇的生活狀態——想像中的畫面,無非是沒日沒夜趕稿。但其實,也遠沒有那麼簡單。兩年前,年僅35歲的《永不磨滅的番號》編劇張磊病逝,除了過勞問題,汪海林也披露了行業自由編劇沒有醫療保險、收入無法承擔過高醫療費的慘狀。

辛苦工作導致健康出狀況 大編劇靠口述不太累

因為經常熬夜趕劇本,超負荷的工作方式嚴重影響編劇的身體健康。著名編劇劉和平曾自曝,「歷時六年,前天寫完了『全劇終』三字,今天發現自己尿血了。」編劇「虛構者於小千」說:「一年多前交完一稿就在神經內科住了一禮拜院。」

為啥要趕?余飛舉例稱,「一個投資方突然叫你10天給個本子,我可能一下子沒靈感,得想個五天。那你就得在接下來的五天里把本子完成,完不成就沒錢。」編劇的工作更像是「命題作文」,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劇本,如果不能完成,別的人立馬接手。

不過,一些享負盛名的大編劇日子貌似過得十分悠閑,他們會規劃好創作周期及交稿時間,寫稿的時候也是靠口述,讓別人打字。但口述相當優秀,可以達到出口成章的程度。

常被關起來創作 被人盯崗沒自由

「封閉式創作」,編劇對這個詞想必都不陌生,製片方為趕進度常使出這招。據小A吐露,「編劇出東西慢,又有很多應酬,怎樣才能讓他靜下心寫?就得把他圈起來。這現象太普遍了。」去年熱播的《冒牌英雄》、《炮神》、《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劇本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

去年一些熱播劇都是靠編劇「封閉式創作」寫出來的

「圈人」的常規做法不外乎兩種,要麼是在賓館包間房,讓編劇住進去;要麼把編劇派去外地,在哪個省市取材就派去哪兒寫。「片方派人全程盯崗,到點送吃的,吃的喝的不會怠慢。反正你哪兒也不準去,不許應酬不許回家,你就給我寫,寫好了才走,寫不好不讓走。你三天交一集,交不出就天天催你。」

某編劇寫網劇時,便是在網站大樓隔壁的賓館住了個把月,為了讓網劇按時上線,編劇得24小時待命,隨傳隨到去開會、改稿。

但有時候待遇非常差。小雨有過一次被「關起來」的經歷,「被叫過去沒日沒夜盯著你趕,給的飯是盒飯,米飯水水的,飯菜沒菜油,特別難以下咽。我們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出去找飯吃。」

有人干自由職業 有人簽公司坐班

編劇的工作模式大致分成三種:開工作室、簽約公司、自己接活。開工作室的編劇一般混得不錯,比如於正、簡遠信、李亞玲、金娜等。經常是成熟編劇負責牽頭,帶新人團隊作戰。

公司的簽約編劇情況複雜些。一是入股形式,比如鄒靜之與劉恆入股華策影視,華策上市後,二人身價被傳飆至千萬;余飛入股唐德傳媒,除了寫劇本、小說,也在北影、中戲、北師大等講課,日子也頗悠閑。

招聘網站上編劇的招聘有很多

二是實打實的工薪階層,坐班制。智聯招聘網上,編劇的招聘啟事鋪天蓋地,小型文化公司或IT公司求才若渴。比如有的IT公司,老闆雄心壯志想入影視圈,每年投個幾百萬經費。他喜歡培養自己的編劇團隊,不去外面找名編劇。

據《愛情烏龍事件》編劇王孝琰透露,「這種情況下,收入大概4000-6000塊,就是一般的白領收入。」另據了解,除了按月發工資,有時候編劇也按劇本集數另結稿費,也是幾千塊一集,有的影視公司還會代為接活,從中提成。

三是責編製。比如趙寶剛工作室、大唐輝煌傳媒、鑫寶源影視等大公司,傾向於招責編。什麼是責編?王孝琰解釋稱,「主要負責提意見、看稿、審稿,一般不寫劇本,一個月也是幾千塊的工資待遇。」

但更多編劇屬於自由職業,有活就接,沒活干副業。余飛告訴記者,「很多編劇沒單位,不是公司不簽他們,是他們拒絕和公司簽約。因為簽約就意味著坐班,要遵守公司規定。有些人自由慣了,不喜歡,所以就沒有任何保障。」因為沒有固定收入,當尾款追不到或者被拖欠稿費,編劇們常會手頭拮据,無所適從。

編劇維權大多單打獨鬥 有協會仍面臨實際困難

近年來發生的編劇維權事件屢見不鮮:編劇譚嵐在微博上直播她與國龍公司因劇本《家有雙妻》署名權而引發的糾紛;《楚漢傳奇》編劇汪海林也在網上曬出了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劇本;編劇李亞玲終於打贏了《北京愛情故事》的著作權官司……大大小小的編劇們圍觀這些事件,許多人都是心有戚戚焉。

國內外編劇待遇地位大不同

國外編劇的待遇與職權,經常讓內地編劇羨慕嫉妒恨。韓國編劇很有權威,導演不能擅改劇本,演員改台詞更是對編劇的大不敬。很多韓劇是編劇負責制,投資人看編劇拉投資,編劇可以自己選導演和演員。曾經,還有過韓劇編劇夫人叫明星當了一天司機陪玩,並放言,「演員一般不敢得罪編劇。韓劇邊拍編播,一旦與編劇關係僵了,馬上把劇中人發配去國外或者弄死。」

編劇金秀賢的收入高過扮演都教授的金秀賢

像金秀賢、崔丸奎等名編劇收入可以高過明星,稿酬之外拿分紅,甚至有人拿到過空白支票,自己去填數字。

邊拍邊播的美劇,編劇地位也一直很高,位於電視劇所有工作人員的最頂端,執掌影視作品的生死大權。美劇團隊作戰的特點鮮明,一般是流水線作業,像《迷失》和《醜女貝蒂》這些熱門劇擁有不少於8個編劇;《老友記》拍攝十年,劇組一般都不少於12個編劇,他們長時間聚在一起為某個細節討論,隨時改進劇情。

還有專門組織保障編劇權益,美國編劇工會每年都組織規模不等的罷工。發生在1960年、1973年和2007年底的三次大罷工,都為編劇們爭取到新的權益,如在節目回放時收取版權費用、向編劇支付在家庭錄影帶收益中的附加酬金,為編劇上健康保險等。

國內雖有編劇協會 維權仍處艱難

可在國內呢,因為編劇大多單打獨鬥,各種被「欺負」、不尊重知識版權的案例層出不窮。張曉芸說,有幾種侵權行為最為常見,比如,作品被剽竊抄襲,尾款不兌現,電視台為增加廣告收入掐掉工作人員字幕、只留劇名。

這兩年,不少影視公司爭破頭搞上市,各種矛盾也越發多了。編劇劉和平感嘆,「很多公司拍攝根本不是奔著繁榮電視劇去的,是奔著數目去的。為了上市,今年必須拍20部,然後就出現種種不規範。鬧出版權的事,他們還覺得,只要找個好律師,就能把事情擺平。」

近幾年,像「二宋罵戰」這種編劇維權的案例越來越多

2011年,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成立,讓一直孤軍奮戰的編劇們稍感欣慰。不過按規定,得有至少一部獨立編劇的作品上星,才能入會,所以大批編劇依然進不了組織。

但業內人士感慨,有了依靠,編劇維權也還是面臨相當實際的困難,除了微博上訴苦喊冤,得到同行的聲援,很難收回實質的權益。張曉芸說,編劇過的日子是上半年寫劇本,下半年要稿費,究其根源是遊戲規則決定的,因為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事,而編劇維權往往是個體告團體,非常不利,即便贏了,也付出非常多的代價。余飛說,現在製片方稍微有些忌憚,在法務上協會也有支持,但實際操作起來,別人也沒法幫太多,只能從輿論上聲援一下。

總結陳詞:

影視圈流行的說法是,一個好劇本可以成就一名好導演。但在國內,除非已經混出頭的編劇,其他人都是「小媳婦」。沒有相應的保障,編劇又怎麼肯投入心血,好劇本又怎麼會橫空出世?

還好,情況不至於更糟糕。張曉芸告訴記者,現在業界逐漸出現「編劇經紀人」,這個全新的工種漂洋過海傳到了中國。編劇經紀人負責幫編劇打理業務、把關合同條款、處理法務糾紛。雖說還不普遍,但她覺得終於見到了曙光,「以前大家連維權的權利都放棄了,最起碼現在有人站出來了。對行業風氣應該會起到些積極的推動作用吧。」誰知道呢?

2015-04-10 第169期

本期主筆胡夢瑩

活在現代的古代人!

本期責編陳四郎

大多善良 時而陰沉 偶爾邪惡

本期責編子時

長期歡迎爆料

本期助理徐靜

==

北京,時間踏入四月,26歲的編劇小雨(化名)沒有時間去感受春意。擅長寫推理故事的她三年前從中戲畢業,代筆過不少劇本。去年一年,小雨一直在被不停地催稿,「沒日沒夜地催」,但最後都沒有拿到稿費,每次低聲下氣地去請求署名,都會遭到製片方的拒絕。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稿酬、署名、宣傳機會,這些聽上去理所當然的東西,對編劇圈很多像她這樣的年輕人來說顯得尤為艱難。

「半年寫稿、半年討薪」,這是著名編劇張曉芸曾用來形容編劇們生存現狀的一句話。海岩也曾用一句話道出編劇的尷尬處境,「不要說導演和演員,編劇現在連一些技術人員都不如。」世人看到的是電視劇產量不斷攀高,收視不斷破紀錄,大腕們的片酬越來越高,而我們希望通過這期《貴圈》聽聽編劇們以及在圈內底層苦熬的「槍手」們的故事。

在採訪最後,小雨和記者強調,在報道中不要提及她的名字,「我沒有作品,不能說是某某劇的編劇,真的沒有必要。」這句話她反覆強調了三次以上。【原文】

劇本創作淪為寫「命題作文」 隨意被改沒話說

搞創作,編劇工作的核心,相信是絕大多數編劇在進入這個行業時懷揣的理想。對小雨來說也是一樣。不過,在圈子裡摸爬滾打了幾年之後,她現在覺得創作對於她這種不知名的編劇來說,更像是「賭博」——因為如今的影視業多是製片方根據市場行情挑本子,編劇天馬行空的原創並不一定受待見。「賭贏了,後面就一帆風順;輸了,等待你的就是極大的寂寞和無止境地妥協。」

先有市場再談創作 寫劇本跟寫作業一樣

寫《闖關東》時,高滿堂做了大量採風工作

在「國內最擅長講故事」的知名編劇高滿堂眼裡,劇本跟工藝品一樣,需要時間打磨,精雕細琢——資料收集、實地探訪採風、反覆改稿等環節一個都不能少。寫《闖關東》,他帶著採風小組走了數萬公里,寫了八年;寫《大河兒女》,16次走訪河南;在創作《老農民》時,他花了五年調研取材,走遍五個省份,採訪了包括管農業的副省長、市委書記、農會主任、組長等200多人,最終成就了這部號稱「中國農民正傳」的經典。

而放眼時下的電視熒屏,注水劇和爛劇越來越多,「八年抗戰開始了」、「我爺爺九歲的時候就被鬼子殘忍地殺害了」,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台詞層出不窮。於是,觀眾和專業人士對影視編劇的質疑聲甚囂塵上:題材扎堆、劇情狗血、台詞漏洞百出……但其實,編劇也有很多委屈要說。

「三十年前國產劇剛起步的時候,都是先有劇本,但現在情況完全反了,」影視策劃人謝曉虎感嘆,「寫原創劇本的編劇尚不及二十分之一,劇本全都成了『命題作文』。」

現在國內大多數編劇的創作模式是「委約制」,簡單說就是,編劇接受製片方委託創作。片方往往本著「市場先行」原則,要求劇本按照某特定路線進行操作。

中廣協電視劇編劇協會現有400多名會員。協會會員、編劇張曉芸稱,連她在內,寫原創劇本的編劇不超過五個,「萬一寫了沒人買呢,風險太大」。最近,隨著《嘿,老頭!》的熱播,編劇劉東嶽、俞露在業界贏得不少掌聲,因為他們就是悶著頭憋出了劇本。

劇本被改是常態 大咖自帶編劇入組

去年,宋丹丹與宋方金的「兩宋」口水戰,讓演員亂改劇本的現象引發熱議。在此之前,歷史劇《楚漢傳奇》也曾因亂改劇本鬧出笑話。劇中,秦朝人讀三字經、漢武帝以後才有的歡呼語「吾皇萬歲萬萬歲」、三國時期才有的典故「刮目相看」,都過早出現。網友瘋狂吐槽,該劇編劇之一汪海林撂下狠話,「從今天起,網友罵哪段,我就貼哪段原劇本。」表示「冤有頭債有主」,拒絕替劇組背黑鍋。

陳道明拍《楚漢傳奇》自帶編劇進組

拍某部戲時,汪海林還曾接到導演的電話,說有一大段台詞主演不想演,覺得背不下,說不出來。導演幾番溝通,主演就是油鹽不進,在片場已經和大家僵持了一個多小時。

像這種業界常態,就連高滿堂、劉和平這樣的編劇協會「領導」也要被欺負。劉和平說,當年寫《雍正王朝》,嚴格按照史實寫了年羹堯西北大戰,但投資方為了省錢,讓他把這段戰爭戲給換了,說給五萬。他連夜把劇本改了,最後還是一分錢沒拿到。

業內人士還透露,大咖演員自帶編劇進組已成標配。陳道明拍《楚漢傳奇》時,把私人導演、編劇全給帶上了,小編劇成天幫他捋台詞,豐富人物。去年的某大熱律政劇拍攝期間,男女主鬧得不可開交,也是因為各自都要改台詞所致。

超四成「半成品」劇本開拍 編劇趕鴨子上架

謝曉虎說,現在很多「半成品」劇本,還沒達到拍攝要求就草草開機,編劇趕鴨子上架,邊寫邊拍,「超過四成的電視劇都這樣,大部分就寫了15集,後面還沒調整好就拍。甚至有的戲只寫了5集就拍,邊拍邊等,一線大咖演的戲都這樣。」經常,導演拿著大綱就開機,每天拿到啥場次就拍啥,這就難怪很多電視劇內容接不上。

另外,多數編劇都不進組,如果拍攝時需要改劇本怎麼辦?這時候,「跟組編劇」就會作為替補隊員上場,硬傷就勢必免不了了。「至於編劇的著作權去哪兒了?它愛去哪兒去哪兒,反正地位比較低」,謝曉虎如此表示。

行業發展畸形:槍手被欺壓 庸才編劇吃得開

不過,現在很多電視劇內容有違常識,倒不一定是編劇的過失,很多時候是躲在暗處的槍手造成的。槍手,是編劇圈默認的潛規則。《東京審判》的編劇胡坤說:「從來沒有做過槍手的編劇很少。」有才華的年輕人,錐子總會戳破麻袋;可有些人卻淪為廉價創作機器,成天埋頭於機械寫作,直接造成行業的畸形發展。

想成名從槍手做起 寫劇本變團隊寫作業

小Q是90後,中戲專科畢業,跟不少大編劇混過。當跟組編劇時,她成天昏天暗地改劇本,人家說寫啥就寫啥。她說自己「累得像狗一樣才能掙到千把塊錢」,卻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傳說中的「槍手」。

槍手是很多編劇成名的必經之路

在編劇圈,對於「槍手」的界定比較模糊,大致分三種:一是代筆,只收稿酬,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槍手」;二是參與討論和執筆,類似小Q的工作;三是有一些文字功底,能貢獻閃光點。而跑腿、打雜、寫花邊,也是本職工作。

那麼,槍手到底算不算編劇?多位受訪者表示,從代筆、修改劇本,到最後署名獨立創作,的確是編劇的成才之路,只是沒幾個成名編劇願意承認自己當過槍手。《母儀天下》、《一不小心愛上你》的編劇王伊,就是從底層干起,寫人物小傳、在分場基礎上填台詞、改劇本,一步步發展至今。《重案六組4》的編劇余飛認為,這其實是老編劇帶新人薪火相傳的過程,不完全算壞事。

不少槍手習慣團隊作戰,比如能賣片的大編劇掛名頭,拉個梗概,剩下的讓槍手寫。所以有些編劇一年能寫十個、八個劇本,做個夢都能做齣劇本來。

小A曾經做過幾年的編劇,據他透露,去年某清穿神劇的小說作者簽約影視公司後,就帶著十來個槍手幹活,出東西特別迅速,「一堆人一起寫,追著趕著寫,就像寫作業一樣。一個劇本,熟手寫起碼三個月。他們可快了,今天聊出個案子,一周後出大綱,再過一周劇本就完成了。」

槍手被利用寫大綱扎錢 收入沒保障自尊也受創

在編劇圈底層打拚的槍手們,受點委屈太正常了。最常見的一種情況是,槍手被忽悠寫大綱,然後由武行、燈光師冒充製片人,糊弄過去拉投資扎錢。某中戲才子曾控訴《金粉世家》的編劇韓小汐騙他寫劇本,自己寫了30集大綱,最後就拿到三千塊,「他看我寫得好,把我開除了。拿著我的大綱寫劇本,只署他的名。」

槍手往往沒有署名權。製作方為了賣出好價錢,掛上名編劇的名字,讓真正的編劇淪為槍手。也有的製作方深諳槍手想出頭的心理,就趁機壓價。比如,片方找新人寫劇本會說:「不署名,一萬塊一集;想署名的話,一集五千塊,別嫌低,我知道你需要這個,我給了你機會。」

槍手和主筆的酬勞差異很大

稿費少也就算了,得不到尊重才是最深的傷痛。小雨說,曾經受一個朋友所託寫網劇,她沒要定金,就爽快交了八個故事大綱,對方滿口稱讚還說要加錢。沒想到後來項目黃了,她去要稿費,對方馬上翻臉,惡狠狠說:「你寫的東西在我眼裡一錢不值,那麼缺錢,改天給你三千塊吧。」小雨沒再吭聲了,她說自己寧可不要這錢。

庸才編劇混入行 靠利嘴忽悠製片方

如果當槍手是一個編劇漫漫長路的開始,庸才編劇簡直就是繞道走捷徑。靠著一手故事大綱,一副能說會道的好口才,外加死纏爛打,就能忽悠土豪公司買爛劇本。這樣你就懂了吧,為什麼有那麼多劇拍了淪為壓箱貨。

編劇小W寫了一部自認很牛、其實很爛的小說,放言要拍電視劇和電影,周圍人全都不看好,沒想到他拿著大綱去忽悠電影製作人,騙說已經賣齣電視劇版權,對方上套,掏出十萬塊買劇本;他接著又糊弄電視劇製作人,也成功了。後來,電視劇和電影都拍完了,只是沒見天日。

某頗有背景的演員轉行當編劇,自己想了個「白富美愛上窮屌絲」的故事,但他不會寫,前後雇了20個槍手,別人嫌沒邏輯干不下去了,他就換人來。後來劇本賣出去了,導演想改劇本,編劇卻強硬拒絕。後來,戲也拍完了,也沒見天日。

前兩天,一位投資人托小雨看劇本,《101次求婚》的典型路數。小雨說,「他居然和我說要投五千萬做這個戲,說覺得比《致青春》還要棒!他沒一點兒鑒別能力嗎?我說別拍了,他又說,那就先買劇本再轉手賣出去。這些老闆啥也不懂,別人敬個酒應酬一下,他就點頭了。」據了解,爛劇本漫天要價的情況也不罕見,缺乏經驗的新公司經常會上當。

收入差異兩極化 頂尖編劇遠不及一線明星

雖說劇本是「一劇之本」,但提起編劇的收入,也還是一把辛酸淚。賺到盆滿缽滿的編劇不是沒有,但屈指可數。在編劇圈,收入兩極化十分嚴重。

編劇酬勞不及投資額1/10

這幾年,佔據劇集成本大頭的演員片酬瘋漲,半年一小漲,一年一大漲。但同樣樂觀的故事,並沒有在編劇身上發生。2013年編劇作家榜發布時,知名出版人路金波曾說:「上榜的15名編劇,年收入在100萬-500萬之間。頂級影視明星的年收入水平大概是頂級編劇的30倍!」

2013年作家富豪榜新榜——編劇作家富豪榜

據業內人士稱,投資一部八千萬的電視劇,就算友情打包價,一個一線演員也起碼九百萬。據了解,《大宅門1912》中,光陳寶國一人就拿走近一半投資。

那麼,編劇的收入又能佔多大比重?謝曉虎直言,這是影視產業鏈中獲利最少的一方。舉個例子,130萬一集的電視劇,編劇的酬勞不超過10萬元一集,「一般不到十分之一。」

編劇的稿酬以約定集數為準,可製片方為了省錢,也要從中鑽空子。有受訪者透露,一般一集劇本為1.4萬字,不過有的製片人合同會要求寫一集兩萬字,最誇張的還有人要求一集寫2.8萬字,這就省掉一半花銷。很多人在這上面吃了虧,不過碰到有經驗的編劇,則會要求拿到的酬勞以實際播出集數為準。

兩極分化嚴重 低資歷的僅拿月薪

整體來說,國內電視劇的編劇按收入水平,形成梯隊劃分。處於金字塔塔尖的「超級編劇」,稿酬可達30萬一集,參與利潤分成、年收入過千萬,還升級成製作人、成為公司大股東,日子相當光鮮。這些成功人士包括於正、六六、寧財神、高滿堂、王麗萍等,兩隻手就能數出來。

在國內,「超級編劇」屈指可數

去年出爐的「2014年編劇作家榜」中,高滿堂、陳彤以及林和平,就分別以2250萬元、1600萬元、1580萬元的編劇稿酬收入,榮登前三甲。沒錯,他們全都是「超級編劇」。

「第二梯隊」中,編劇收入多在5萬-15萬一集,多為已有不少代表作的獨立編劇,這批人馬比上述多出不少。至於「第三梯隊」的新人們,可以拿到每集5000-1萬元,部分年輕編劇的優秀處女作,甚至賣到7位數,平均下來超過3萬元一集。相比之下,處於金字塔底層的「槍手」收入大致為3000-5000元一集,也經常按月計酬,拿幾千塊一個月的也不在少數,勉強夠生活。

熬夜趕稿生活不規律 沒醫保看病也是難題

很多人挺好奇編劇的生活狀態——想像中的畫面,無非是沒日沒夜趕稿。但其實,也遠沒有那麼簡單。兩年前,年僅35歲的《永不磨滅的番號》編劇張磊病逝,除了過勞問題,汪海林也披露了行業自由編劇沒有醫療保險、收入無法承擔過高醫療費的慘狀。

辛苦工作導致健康出狀況 大編劇靠口述不太累

因為經常熬夜趕劇本,超負荷的工作方式嚴重影響編劇的身體健康。著名編劇劉和平曾自曝,「歷時六年,前天寫完了『全劇終』三字,今天發現自己尿血了。」編劇「虛構者於小千」說:「一年多前交完一稿就在神經內科住了一禮拜院。」

為啥要趕?余飛舉例稱,「一個投資方突然叫你10天給個本子,我可能一下子沒靈感,得想個五天。那你就得在接下來的五天里把本子完成,完不成就沒錢。」編劇的工作更像是「命題作文」,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劇本,如果不能完成,別的人立馬接手。

不過,一些享負盛名的大編劇日子貌似過得十分悠閑,他們會規劃好創作周期及交稿時間,寫稿的時候也是靠口述,讓別人打字。但口述相當優秀,可以達到出口成章的程度。

常被關起來創作 被人盯崗沒自由

「封閉式創作」,編劇對這個詞想必都不陌生,製片方為趕進度常使出這招。據小A吐露,「編劇出東西慢,又有很多應酬,怎樣才能讓他靜下心寫?就得把他圈起來。這現象太普遍了。」去年熱播的《冒牌英雄》、《炮神》、《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劇本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

去年一些熱播劇都是靠編劇「封閉式創作」寫出來的

「圈人」的常規做法不外乎兩種,要麼是在賓館包間房,讓編劇住進去;要麼把編劇派去外地,在哪個省市取材就派去哪兒寫。「片方派人全程盯崗,到點送吃的,吃的喝的不會怠慢。反正你哪兒也不準去,不許應酬不許回家,你就給我寫,寫好了才走,寫不好不讓走。你三天交一集,交不出就天天催你。」

某編劇寫網劇時,便是在網站大樓隔壁的賓館住了個把月,為了讓網劇按時上線,編劇得24小時待命,隨傳隨到去開會、改稿。

但有時候待遇非常差。小雨有過一次被「關起來」的經歷,「被叫過去沒日沒夜盯著你趕,給的飯是盒飯,米飯水水的,飯菜沒菜油,特別難以下咽。我們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出去找飯吃。」

有人干自由職業 有人簽公司坐班

編劇的工作模式大致分成三種:開工作室、簽約公司、自己接活。開工作室的編劇一般混得不錯,比如於正、簡遠信、李亞玲、金娜等。經常是成熟編劇負責牽頭,帶新人團隊作戰。

公司的簽約編劇情況複雜些。一是入股形式,比如鄒靜之與劉恆入股華策影視,華策上市後,二人身價被傳飆至千萬;余飛入股唐德傳媒,除了寫劇本、小說,也在北影、中戲、北師大等講課,日子也頗悠閑。

招聘網站上編劇的招聘有很多

二是實打實的工薪階層,坐班制。智聯招聘網上,編劇的招聘啟事鋪天蓋地,小型文化公司或IT公司求才若渴。比如有的IT公司,老闆雄心壯志想入影視圈,每年投個幾百萬經費。他喜歡培養自己的編劇團隊,不去外面找名編劇。

據《愛情烏龍事件》編劇王孝琰透露,「這種情況下,收入大概4000-6000塊,就是一般的白領收入。」另據了解,除了按月發工資,有時候編劇也按劇本集數另結稿費,也是幾千塊一集,有的影視公司還會代為接活,從中提成。

三是責編製。比如趙寶剛工作室、大唐輝煌傳媒、鑫寶源影視等大公司,傾向於招責編。什麼是責編?王孝琰解釋稱,「主要負責提意見、看稿、審稿,一般不寫劇本,一個月也是幾千塊的工資待遇。」

但更多編劇屬於自由職業,有活就接,沒活干副業。余飛告訴記者,「很多編劇沒單位,不是公司不簽他們,是他們拒絕和公司簽約。因為簽約就意味著坐班,要遵守公司規定。有些人自由慣了,不喜歡,所以就沒有任何保障。」因為沒有固定收入,當尾款追不到或者被拖欠稿費,編劇們常會手頭拮据,無所適從。

編劇維權大多單打獨鬥 有協會仍面臨實際困難

近年來發生的編劇維權事件屢見不鮮:編劇譚嵐在微博上直播她與國龍公司因劇本《家有雙妻》署名權而引發的糾紛;《楚漢傳奇》編劇汪海林也在網上曬出了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劇本;編劇李亞玲終於打贏了《北京愛情故事》的著作權官司……大大小小的編劇們圍觀這些事件,許多人都是心有戚戚焉。

國內外編劇待遇地位大不同

國外編劇的待遇與職權,經常讓內地編劇羨慕嫉妒恨。韓國編劇很有權威,導演不能擅改劇本,演員改台詞更是對編劇的大不敬。很多韓劇是編劇負責制,投資人看編劇拉投資,編劇可以自己選導演和演員。曾經,還有過韓劇編劇夫人叫明星當了一天司機陪玩,並放言,「演員一般不敢得罪編劇。韓劇邊拍編播,一旦與編劇關係僵了,馬上把劇中人發配去國外或者弄死。」

編劇金秀賢的收入高過扮演都教授的金秀賢

像金秀賢、崔丸奎等名編劇收入可以高過明星,稿酬之外拿分紅,甚至有人拿到過空白支票,自己去填數字。

邊拍邊播的美劇,編劇地位也一直很高,位於電視劇所有工作人員的最頂端,執掌影視作品的生死大權。美劇團隊作戰的特點鮮明,一般是流水線作業,像《迷失》和《醜女貝蒂》這些熱門劇擁有不少於8個編劇;《老友記》拍攝十年,劇組一般都不少於12個編劇,他們長時間聚在一起為某個細節討論,隨時改進劇情。

還有專門組織保障編劇權益,美國編劇工會每年都組織規模不等的罷工。發生在1960年、1973年和2007年底的三次大罷工,都為編劇們爭取到新的權益,如在節目回放時收取版權費用、向編劇支付在家庭錄影帶收益中的附加酬金,為編劇上健康保險等。

國內雖有編劇協會 維權仍處艱難

可在國內呢,因為編劇大多單打獨鬥,各種被「欺負」、不尊重知識版權的案例層出不窮。張曉芸說,有幾種侵權行為最為常見,比如,作品被剽竊抄襲,尾款不兌現,電視台為增加廣告收入掐掉工作人員字幕、只留劇名。

這兩年,不少影視公司爭破頭搞上市,各種矛盾也越發多了。編劇劉和平感嘆,「很多公司拍攝根本不是奔著繁榮電視劇去的,是奔著數目去的。為了上市,今年必須拍20部,然後就出現種種不規範。鬧出版權的事,他們還覺得,只要找個好律師,就能把事情擺平。」

近幾年,像「二宋罵戰」這種編劇維權的案例越來越多

2011年,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成立,讓一直孤軍奮戰的編劇們稍感欣慰。不過按規定,得有至少一部獨立編劇的作品上星,才能入會,所以大批編劇依然進不了組織。

但業內人士感慨,有了依靠,編劇維權也還是面臨相當實際的困難,除了微博上訴苦喊冤,得到同行的聲援,很難收回實質的權益。張曉芸說,編劇過的日子是上半年寫劇本,下半年要稿費,究其根源是遊戲規則決定的,因為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事,而編劇維權往往是個體告團體,非常不利,即便贏了,也付出非常多的代價。余飛說,現在製片方稍微有些忌憚,在法務上協會也有支持,但實際操作起來,別人也沒法幫太多,只能從輿論上聲援一下。

總結陳詞:

影視圈流行的說法是,一個好劇本可以成就一名好導演。但在國內,除非已經混出頭的編劇,其他人都是「小媳婦」。沒有相應的保障,編劇又怎麼肯投入心血,好劇本又怎麼會橫空出世?

還好,情況不至於更糟糕。張曉芸告訴記者,現在業界逐漸出現「編劇經紀人」,這個全新的工種漂洋過海傳到了中國。編劇經紀人負責幫編劇打理業務、把關合同條款、處理法務糾紛。雖說還不普遍,但她覺得終於見到了曙光,「以前大家連維權的權利都放棄了,最起碼現在有人站出來了。對行業風氣應該會起到些積極的推動作用吧。」誰知道呢?

2015-04-10 第169期


推薦閱讀:

編劇手冊
深夜驚奇 · 生活的編劇
[編劇課] Vol.1:中國編劇最大的問題只有這兩個字
才知道這些神劇是他寫的!
什麼是真正牛逼的編劇,聽張黎導演怎麼說合作過的編劇。

TAG:編劇 | 生存 | 狀態 | 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