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遂之死」看物業員工能力管理

從「毛遂之死」看物業員工能力管理

文/王兆春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毛遂主動請纓出使楚國,不辱使命,說服楚王聯趙抗秦,一鳴而天下知。但其隨後的命運,並非如童話故事結尾說的那樣——「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而是自薦不滿一年便死於非命。

從管理學角度看,「毛遂自薦」固然激勵著不少人抓住機遇,然而「毛遂之死」卻更有借鑒和啟發意義。

1毛遂之死的啟示:能力屬於個性範疇

事情是這樣的。毛遂自薦不久,燕國趁趙國大戰方停之機派兵攻趙,趙王想起敢於自薦的毛遂,欲提拔毛遂為帥,統兵禦敵。毛遂聞聽趕緊到趙王那裡——這次不是「自薦」,而是「推辭」,其理由很明確: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動嘴皮子是我強項,但領兵打仗實屬外行,不是怕死,是能力不堪重任。但趙王聽不進,認為去年出使楚國能行,今天抗擊燕國當然也行,硬是要毛遂挂帥迎敵。結果落得一敗塗地,而毛遂也自殺殉國。

能力通常是指個體從事一定社會實踐活動的本領,一方面指現有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則指可造就性或潛力。而按照心理學的界定,能力是與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有關的心理特徵,是人的個性因素之一,屬於個性心理學的研究範疇。

個性因素的最大特點是,人與人之間差異很大,體現在能力上,則是每個人的能力特點、結構是不同的。從組織管理角度看,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職務類型,也有極不適應的職務類型;從職務性質看,有人適合當一把手,而有人只適合當輔助者,還有人只適合當下屬;從協作角度看,有人適合單打獨鬥,有人卻適合團體協作;從做事方式看,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會採取不同的方式;而從具體事情來看,有人尤其擅長某些事情,但是在另一些事情上卻極不擅長。

2管理用人的精要所在:用人所長,容人所短

毛遂之死對於組織管理最大的啟示在於用人方面,即要用人所長。

1.為什麼要用人所長?

從員工心理角度分析,上級關注的是自身的長處還是短處,對員工心理有完全不同的影響——前者可以讓員工積極尋找發揮長處的機會,從而創造出最佳業績;而後者則使員工把注意力集中到缺點和不足上,想法掩飾或逃避。換言之,領導者的關注點不同,決定了企業是「問題型組織」還是「機會型組織」。

而對於企業來講,重要的是「能夠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因此管理者的關注焦點始終應該是「誰最擅長做好這件事情」,即要發掘員工的長處。如果我們研究一下所有成功的歷史人物,其長處無不是發揮自身長處的結果。

之所以強調用人所長,還有一個經濟方面的考慮。一般來講,人們擅長的事情都會做得比一般水平要好,而不擅長的事情則往往乏善可陳。而實踐表明,從根本不行(短處)到中下水平,比從一流(長處)到卓越,所花的時間和精力要多得多!

2.用人所長,必須容人所短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每個人都有短處,關鍵是如何看待短處。

一般來講,短處之所以成為短處,本身已說明在這一方面顯著提高的可能性不大。儘管通常認為能力可以通過鍛煉而提高,但必須承認,有些極不擅長的東西,往往培訓或鍛煉都無法明顯提高。此外,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而無論發揮長處,還是改進短處,都需耗費時間和精力,而且兩者往往難以兼顧。

因此,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管理者對待員工短處的最好辦法不是改變,而是包容。乾隆皇帝有句話叫「不聾不瞎,不能當家」,也是這個道理。

然而,實際管理中,許多管理者對員工缺點的興趣往往勝過優點,比如要求個人總結「不足之處不得少於幾點」,專門為員工的不足而舉辦培訓班,或者讓一個不善言辭的員工輪崗到客服崗位以鍛煉提高等。之所以如此,除了「以下屬的毛病證明自己的能力」的不太陽光的心理外,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改正缺點即是提高」的錯誤假設。

當前的中小學教育就是典型例子之一。中美之間中小學教育質量差異很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學指導思想的不同。我們現在是「補短教育」,即尋找學生功課方面的短處,然後把學生放到各種補習班裡面;而美國則是「揚長教育」,即發現學生的優勢和長處,並積極引導使其更加優秀。結果是,我們的綜合成本要高得多,但是質量卻相差甚遠,且不說學生因為「補短而抑長」所受到的心理折磨了。

管理者還需要警惕的另一個誤區是,因短處而棄用一個員工。辭退、解聘甚至開除員工,都是正常的企業行為,但是其正當理由應該是「該員工的長處無法為組織做出貢獻」,而不是「因為該員工有什麼短處」——除非這一短處影響到長處發揮或違反相關制度規定。

這一方面,電視劇《亮劍》提供了一個範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打敗國民黨,正如毛澤東所說,一靠筆杆子,二靠槍杆子。《亮劍》中的李雲龍有其長處——打仗絕對是高手,但是短處也明顯——沒文化,只重視槍杆子,不重視筆杆子。如果讓李雲龍先進行文化課培訓,估計畢業時解放戰爭都打完了,而且培訓還不一定有效果。正確的做法,正如電視劇所說,就是配備一個互補性強的政委,以讓其更好地發揮善於作戰的特長。

3.用人所長的首要責任在上級管理者

二戰之前,美國在軍事上毫無建樹,幾乎沒有一個知名將軍。而二戰期間,卻名將輩出,將星璀璨,成為美國軍事史上最輝煌的一頁。這主要歸功於當時的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他總共任命了近600名將官和師級軍官,其中絕大多數被任命時都籍籍無名並缺少實戰經驗,但結果證明馬歇爾幾無失敗。

馬歇爾的成功秘訣在於,堅持「績效必須建立在人的長處之上」的用人思想。他總是發掘候選人的長處,將注意力集中於他們能夠做到的事情,並判斷特定任務是否有利於他們發揮長處,而候選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並不重要。此外,馬歇爾堅持認為「把人放到不適合的位置上是領導者的錯誤」,可以證明這一點的是,絕大部分軍官都有被馬歇爾從最初任命職位上調離的經歷,其中就包括艾森豪威爾、巴頓、麥克阿瑟等著名將領。

在職能製為主的組織架構中,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員工與上級的關係類似於棋子與棋手的關係——棋子的行動受制於棋手的調遣,紅黑雙方孰勝孰負,不在棋子,而在棋手。因此,員工是否能夠創造績效,並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或能力問題,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者如何分配任務、如何適時指導控制,尤其是如何發揮員工長處。從這個角度講,毛遂之死而招致兵敗的罪魁禍首是趙王,正是其用人所短的不當決策鑄就大錯。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對於物業行業尤為如此——人員多,流動性大,事務繁雜,且成本壓力大、利潤空間小,這時候如何用人所長,就顯得更加重要。而這首先要求管理者具有責任意識,而決策層更要從制度層面上確保管理者擔負起責任,而不能把責任完全推到員工身上,尤其是那種一旦員工表現不佳就辭退另行招聘的做法,更是貽害不淺。

4.短處不可改進嗎?

說到這裡,似乎有可能造成「短處無法改變」的誤解。對於短處的改進,並非完全不可,但這首先要本人的主觀意願,同時管理者應該根據實際狀況予以評估,套用一句管理味道十足的話就是,「把員工的職業規劃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結合起來」。

但是我們要防止這樣的情況,某員工很喜歡做自己並不擅長的事情,也很努力但總不見起色,而上級也未予以干預指導。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影響工作並影響員工的職業前途,而管理者也難辭其咎。

3如何做到用人所長?

領導者在管理下屬時,如何用人所長,直接影響各項任務目標的實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命題。

1、幫助員工發現長處

之所以用「幫助」這個詞,是因為對於個人來講,長處是一種主觀心理判斷,而對於企業管理來說,長處必須滿足兩個客觀條件:一是相對於其他員工有競爭優勢,二是足以勝任特定的目標任務。而這兩者之間往往並不一致,有時還有很大差距。

例如,有時員工會把自身相對較好的技能當成長處,如一個只有中學文化程度的員工,其最有技術含量的技能可能是電腦打字,但這對於企業絕非長處。還有些時候,員工誤把興趣當特長,如有員工自認為英語是長處,但實際上僅是喜歡而已,到了用英語談判或者處理文件時,根本無法勝任。另一種情況則是,忽視任務而把「純技能」當成長處,如一個通過司法考試但對於物業管理毫無概念的員工,他的法律特長對於物業企業來說,尚算不得長處。

因此,需要管理者與下屬一起來找到其真正的長處。這首先要求仔細考慮「任務是什麼」,並要通過有效溝通,使下屬關注任務本身,然後通過一種稱為「反饋分析法」的方法來找到長處——其依靠的是客觀的成敗記錄反饋,而不是他人和自己的主觀評價。

2、集中強化、提高與發揮長處

發現員工長處之後,一切就應以「發揮員工長處,取得績效,實現任務目標」為中心,來完善各項管理措施。

一是基於長處而非頭銜來分配任務。例如講課本身是一種能力,並非所有上級都能夠勝任下屬的講師,就如同不是每個成功董事長都是演說高手一樣。因此,專題培訓的師資應從具備相關知識並有良好演講技能的員工——包括低級職位的員工——中選拔,而不宜搞一刀切,要求某個級別以上領導都要站到培訓講台上。對於那些水平很高卻極不擅長演講的管理者來說,公開講課不僅暴露其短處而使其難堪,也讓下屬感覺培訓乏味而心生不滿。

二是轉變培訓理念和方式。要改變「缺點培訓」和「通才培訓」的做法——前者側重於改進員工的短處與不足,而後者則側重於員工長處之外的其他能力。把有限的培訓資源投入到最能發揮員工長處的地方,針對每個人的實際特點因材施教,除某些通用性內容外,而盡量少採用「大班通講」的培訓模式。

三是改進人員招聘與使用的刻板做法。無論我們採用何種複雜的選拔手段和技巧,招聘都帶有「賭博」的成分,即不可避免存在實際勝任情況與預期不符的風險。實踐也表明,大多數時候求職者對於自己所勝任崗位的判斷並不準確——相當多的人入職後發現,其他職位更能發揮自己的長處。

這要求企業在人員引進時採取更為靈活的政策。可借鑒的一個做法是,留有一個較長的適應觀察期(許多大企業是至少半年,不同於試用期),新員工的工作內容並不局限於某一崗位,而是同時參與兩三個崗位的工作,直到最終確定其最勝任的位置——而很多時候這與當初的招聘職責要求並不完全吻合。與此同時,相關的崗位職責分配也會做出必要調整。事實證明,這比削足適履式的用人方式——讓員工機械填補已有職責空缺,效果要好得多。

3、動態看待長處

有一個物業企業老總,從很小的物業項目做起,經過幾年打拚,企業小有名氣,但隨著進一步擴大規模,該老總雖更加努力,但企業內部卻愈加陷於混亂,開始走下坡路。究其原因,該老總處理具體事物能力很強,企業小時一人可以應付全局,而當企業規模擴大,必須通過管理團隊實施授權管理時,這種事必躬親的做法成為了失敗的根源。

這種「因成功而失敗」的例子並不少見,因此要警惕「經驗主義」。不同層級的職位需要不同的能力,尤其是當員工的職務或工作發生變化時,必須要基於工作任務對員工的長處進行重新評估,實施動態管理。

4結語

管理實踐表明,優秀的企業背後都有一個優秀團隊,而優秀團隊都是由長處突出、短處明顯、個性鮮明的優秀人才組成,而不是由既沒什麼缺點、又沒什麼錯誤的平庸之輩組成。因此,如何用人所長、容人所短,應成為管理者最重要的責任與能力之一。

原載於《住宅與房地產》2011年7期

本文不代表平台觀點

編輯:趙翌序


推薦閱讀:

物業車輛管理18個怎麼辦?
邁點揭秘:新派公寓與新舊業主三角投資的恩怨情仇
物業「酬金制」,讓賀田尚城炸了鍋 錢江晚報
男子移動花盆時墜樓死亡 家屬稱因物業管理存漏洞
羋月姐妹為物業費開啟「舌戰」

TAG:管理 | 能力 | 物業 | 員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