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專家如何審稿

提起審稿,許多人認為所謂的審稿就是受期刊編輯的委託,對一篇論文作出正確的評價。這一點大凡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呢?許多博友可能都不同程度地參與過審稿工作而已。那麼,期刊編輯如何選擇審稿專家,專家如何審閱稿件,即如何正確評價一篇論文,專家的審稿意見是否會被編輯所採納。我想這是廣大博友十分關心的一個話題。編輯如何選擇審稿專家對於每一份專業的科技期刊(或稱學術期刊),其編輯部都會設立一個龐大的編輯委員會,編委會主任一般都由在本行業(或專業)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學者擔任,編委會成員由一大批本行業(或專業)的知各專家、教授或學者擔任,在編委中,一般都要考慮到各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相關科研院所及地域間的名額平衡問題,期刊主辦單位和北京地區的名額相應會多一些,而一些省市的名額可能只有一個,有些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後的省區可能還沒有編委。這種情況造成了一些編委天生地就只能是掛名或名譽的。有時一些編委幾年都審不了一篇稿件,這種情況是十分正常的。為什麼呢?因為在編委會下,編輯部還會有一個審稿專家的名單,這個審稿專家名單是不公開的,這個審稿名單里的專家一般都是處於年富力強、正在一線從事科研工作的專家學者。同時,有時編輯部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聘請部分兩院院士作為學術顧問,對一些對行業有重大影響的稿件進行必要的審查。從而形成了編委不審稿、審稿專家不是編委的狀況。編輯選擇審稿專家的原則,首先,是專家的經歷和學歷,特別是專家的經歷是最重要的。每年編輯部都要發表格給專家,讓專家填寫工作經歷,即專家系統資料庫的刷新,通過「刷新」編輯會得到專家最新的研究動向和科學前沿,在編輯請專家審閱某一篇論文時,編輯就會「心中有數」,從而不會出現選擇審稿專家時的「偏差」。當然高學歷的專家也是編輯首選的目標。其次,是專家對審稿工作的認真負責態度。有些專家喜歡做一些文字工作,而有些專家學者並不善於從事審稿工作。有些專家對待審稿工作競競業業,從標題到標點,從字詞到結構,從正文到參考文獻等通篇都進行了修正,並做出全面而客觀的評價意見,最後得出了採用與否的建議,這樣的審稿專家從編輯的角度來說,是十分喜歡的。而一些專家的審稿意見則是「不用」或「建議錄用」幾個字了事,對於不用的稿件,無論是編輯還是審稿專家,都應該明明白白地告訴作者不用的理由,而簡單的「不用」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作者理解的!如果審稿專家的長期這麼簡單的處理稿件,必將導致編輯對其的「淡化」。同時,對於由於繁忙而經常拖著不及時審閱的論文,編輯也會在以後的審稿安排中,少給這些「比較忙」的專家們審稿,有時可能就會在無聲無息中取消了這些專家的審稿資格。我接觸過幾位審稿專家,對論文的審稿意見竟多達三頁紙(有時比作者的論文還長),還有一位教授不光給我寫了二張紙的審稿意見,還將國外一些最新的文獻複印給我,讓我轉告給論文的作者。這種負責任的審稿專家是編輯工作的「開路先鋒」,有了這樣的審稿意見,編輯的工作何愁做不好呢?第三,是專家的審稿水平。當然,審稿專家的學歷、經歷不同,對一篇論文的審查結論也會有所不同。而專家審稿所處的角度不同,對稿件的評價高度也就不盡相同。這種差異有時讓編輯很難給一篇論文下結論。在我所接觸的審稿專家中,有時批給一位專家的四五篇論文,專家沒有一篇通過的,還有一些專家,只要到他那裡的稿件,都認為是「好文章」而篇篇通過,這就會讓編輯們「若有所思」的。

專家如何審稿作為某一行業的專家學者,對其所處專業的學術動態和技術水平應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專家審稿主要是對論文內容的審查,如論文的觀點是否正確,所採用的原理、公式、推導過程以及結論的正確與否,試驗數據是否與國外文獻上數據有出入,參考文獻是否是最新的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說,專家審稿是對論文的學術水平、技術水平,以及論文的創新性、先進性等進行正確地評價。記得在1988年時,有一篇關於沙棘方面的論文,專家審稿後認為國內沙棘的含油量有些偏高,但專家在徵求作者意見後還是同意刊登了,但兩年後該作者給編輯部發來了致謙信,說是當時測定沙棘含油量用的試劑過期了,因而試驗數據有誤。對於這種失誤,作者恐怕要擔當全部的責任了。專家審稿時,必須對學術論文所反映的內容進行全面而細緻地審查,如論點、實驗過程、結果與討論、結論等應進行細緻的審查,對不同的學術觀點和論點,專家應靜下心來,進行認真地、理性地思考,給論文以正確而恰如其分地評價,切不可「臆測」、「臆想」和「臆斷」地評價論文的學術價值。如對於食用油的「分子重整」技術和1:1:1營養問題,要看其本質,而不能「談虎色變」,對所有「分子重整」技術和1:1:1都進行批駁不是一種科學的態度。科學是一個動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學研究的進展,一切新發現和新發明都會成為可能。 對於一些科學前沿上的問題,如果專家不是十分地了解,可以退給編輯另請他人進行審稿,沒有必要「硬著頭皮」審下去。在我接觸的許多審稿專家中,幾乎都有過「我對此論文的研究領域不甚了解,敬請其他專家審稿」的意見,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審稿專家的「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正常的一種學術風氣。 對待參考文獻的問題,一些專家是很認真的。的確,參考文獻越來越受到審稿專家的重視了,有些專家在給我的信中說,一些論文的參考文獻太老了,還有一些論文的參考文獻只有比較「陳舊」的幾本書,沒有最新的期刊文獻,特別是一些綜述性稿件,參考文獻列了50-100條不等,但真正有用的參考文獻並不多,還有一些作者為了提高自己論文的引用率,不管文章內容與文獻有沒有關係,都大量引用自己的文獻,因而一些專家在審稿時都一一「畫出來」。一些比較經典的公式的推導和換算,專家則更注重參考文獻中一些經典名著的出版時間、版別(即第幾版),從而更能說明一些科學研究的進展情況。對於網路參考文獻一些專家更是親自點擊,從而得到更確切的求證。 當然,專家審稿有時也會遭遇「兩難」的境地,如同學的論文和學生的論文,以及研究同行的論文等,只要堅持一個審稿和評價標準,在行業「德高望重」的專家會處理好這一難題的!

編輯會採納專家的審稿意見?談到這個問題,相信許多博友都十分關注。那麼編輯是否會全部採納專家的審稿意見昵,我明確地告訴大家:不可能!一本科技期刊上要刊出什麼樣的稿件,專家和編輯的觀點往往是不同的,這是因為各自所處的位置的差異造成的。專家希望多刊出一些自己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而編輯則更注重期刊的眾多讀者群對閱讀的不同需求。這就是為什麼有些論文專家審稿都通過了,而且專家對該論文的評價很高,而編輯部卻沒有及時給予刊出的原因,有時這樣的論文還被拖了很長時間才得以刊出。與此相反的是,一些專家並不看好、評價免強的論文,編輯卻在第一時間給予刊出。這種現象其實是很正常的。因為,有時編輯考慮的是相關專題論文的搭配比例,正所謂「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充分結合。現在,由於科普期刊的少之又少,因而在一些技術類期刊上也就刊出一些「人盡皆知」的科普文章。試想想,一篇充滿普及性內容的文章,有何「學術價值」而「堂而皇之」地刊登在科技期刊上呢?這其實並不是期刊「沒稿子登了」,而是編輯為了迎合一部分讀者的需求而故意為之的。當然,一些比較好的科普論文審稿專家也是比較喜歡的,而且在現今,能寫出「宏圖巨著」的學術論文大師,並不一定能寫出「妙趣橫生」的科普文章來!


推薦閱讀:

每到假期,專家切黑毛痣切到手軟
入園少生病·聽兒科專家說:多種原因導致幼兒園疾病多
捕蛇專家窮追一條蛇 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他目瞪口呆
有了殲20還要研製垂直起降戰機 美專家稱壓制中國要趁早
營養專家不建議吃的12種有「毒」的食物

TAG:專家 | 審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