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肥胖,預防糖尿病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活動的主題是「糖尿病與肥胖」,口號是「戰勝肥胖,預防糖尿病」。科學研究表明,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體重每增加1公斤,患病的危險至少增加5%。肥胖者發生Ⅱ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3倍,約50%的肥胖者將來會患上糖尿病。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公眾對糖尿病的了解仍然非常膚淺:九成以上的糖尿病人都是在出現了併發症後才被發現,錯過了早期治療的最佳機會;超過一半被確診的糖尿病患者無法準確說出血糖的正常值範圍;仍有大量病人盲目地相信,有「神葯」可以「治癒」糖尿病……
肥胖與糖尿病肥胖與糖尿病
據世衛組織估計,目前全世界約有糖尿病人1.7億,到2025年將增加到3億人。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又是一種獨立的疾病。體重每增加1公斤,患病的危險至少增加5%。肥胖者發生Ⅱ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3倍,約50%的肥胖者將來會患上糖尿病。8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時超重。肥胖可以使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期望壽命縮短多達8年。同時,肥胖的流行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均達到令人吃驚的地步。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0億的成人超重,至少有3億人屬於過度肥胖。
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我國估計現有2億人超重,肥胖人數為6000多萬。其中,大城市成人超重率與肥胖率分別高達30.0%和12.3%,兒童肥胖率已達8.1%。我國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佔全部糖尿病人數的5%,並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咱們先來看上海的情況,解放日報上說,目前,上海約有糖尿病患者120萬,八成以上為肥胖患者。專家指出,糖尿病已成為我國人口第三大死因,必須加大健康教育,讓更多普通人群防糖尿病於未然。報道說,上海人現有30%成人超重或肥胖。肥胖是導致糖尿病重要原因,全國成人糖尿病發病率從上世紀80年代的1%升至今年的6%,上海更達到10%。
近半肥胖者會患糖尿病
在長期肥胖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可高達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肥胖與Ⅱ型糖尿病密切相關,在任何種族、任何性別中均存在,尤其是腹型肥胖與Ⅱ型糖尿病的關係更為密切,而中國人多為腹型肥胖。糖尿病的發生率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另據北京晨報消息介紹,在一些發展中國家,30歲以下的人群中有30%-35%是超重和肥胖。在40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中,約有70%-80%的人在患糖尿病之前就已經肥胖了。在Ⅱ型糖尿病人中,多達80%的人是超重或肥胖者。所以,當男性腰圍超過85厘米,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時,就應當關心自己的肥胖及血糖狀況了。而且,發生肥胖的時間越長,患糖尿病的機會就越大。
治療方法與誤區
降糖葯切忌吃吃停停
醫學專家指出,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在於它誘發多種合併症,對血管和多種器官造成嚴重損傷。光明日報的報道說,據2001年中國糖尿病學會對30個省市住院病人調查,糖尿病患者中,合併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病的高達60%,合併腎病、眼病的各佔34%,做腎透析的腎病患者中50%有糖尿病。這些合併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醫學專家說,避免糖尿病合併症的發生和發展,關鍵是早期發現糖尿病,早治療,並且要治療達標。糖尿病的治療需要採取綜合方式,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同時要在醫生指導下堅持藥物治療,降糖葯切忌吃吃停停。對胰島素分泌不足的II型糖尿病患者,還應使用胰島素治療,醫生要幫助病人消除對胰島素治療的誤解和顧慮。糖尿病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指導,也可與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並享有正常人的壽命。
運動治療替代吃藥有條件
近年來,醫學界有專家提出這樣一個新觀念:患了糖尿病不一定要吃藥,通過運動完全可以將血糖降下去。對此,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內分泌科的勞干誠教授認為,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但關鍵要有兩個前提:第一是病人處於糖尿病發病的早期;第二,這名糖尿病人同時伴有肥胖、體重超標等癥狀。
按照目前的研究,引起糖尿病的因素主要有2個,一是胰島素抵抗,又稱胰島素不敏感;二是胰島功能下降,而這兩個因素都與肥胖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在Ⅱ型糖尿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對於這類病人,通過運動消耗體內的能量,將血液中的血糖轉化給肌肉,體重下降了,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功能,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這樣一來,部分病人確實可以通過控制體重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不用吃藥也能治療糖尿病。
減輕體重是重要的目標
研究表明,缺乏體力活動和不健康飲食是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危險因素。運動和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和中等程度的體力活動,能夠減少多達60%的患Ⅱ型糖尿病的危險。也就是說,至少一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成年時保持正常體重將會免患糖尿病。對於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肥胖可以加重胰島素抵抗,不利於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防治。減輕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體重能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降低血壓,從而有助於病情的控制。因此,對於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減輕體重也是重要的治療目標。保持正常體重和適當的體力活動是預防糖尿病和很多慢性疾病的最有效途徑。
強化治療10年不服藥
長期服用降糖葯以避免併發症是目前糖尿病人的主要負擔,目前醫學界對糖尿病提出了「儘早強化治療」的新觀念,這一方法如果能夠得到推廣,有望使糖尿病人甩掉「藥瓶子」10年以上。
臨床試驗證明,在發現血糖變化異常後,如果儘快進行1~3個月的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可以使病人實現10年以上不再服用降糖葯的可能。目前由於使用胰島素泵和服降糖葯相比,短期費用會比較高,但是從長遠來看,如果與10年以上的服藥費用相比,總費用自然相差甚遠。
糖尿病早期發現與預防
如何早發現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別是中年以上的II型糖尿病者,在早期無任何臨床癥狀,即使有輕微的多飲、多食、多尿,病人常不在意,並且有的誤認為能吃、能喝是身體強健的表現而長期被忽視,見微知著,出現以下癥狀要警惕:
(1)餐後2~3小時經常出現心慌、手顫、飢餓難忍、多汗、心率增快等,吃些東西即可緩解時,應想到是不是早期糖尿病性低血糖。
(2)屢次發生皮膚化膿感染、如毛囊炎等。
(3)女病人外陰瘙癢或泌尿系統感染反覆發作或久治不愈者。
(4)因視力減退就診,偶然發現眼底有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或白內障者。
(5)無明顯原因的下肢酸困、乏力或皮膚瘙癢者。
(6)生育年齡婦女有多次流產、死胎、胎兒畸形、巨大胎兒、羊水過多、先兆子癇病史者。
(7)妊娠期有糖尿者。
(8)出生時為巨大嬰兒者。
(9)幼年原因不明的生長遲緩、體力虛弱、消瘦者。
(10)40歲以上體質肥胖者。
(11)過早發生動脈硬化及高血壓者。
(12)老年人出現原因不明的昏迷、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等均應想到其基礎病因有糖尿病的可能。
空腹血糖正常也有糖尿病
根據以上線索,患者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測定空腹血糖、尿糖,如沒發現異常要再進一步檢查餐後2小時血糖、尿糖或作正規葡萄耐量試驗,這樣才能及時確診是否有糖尿病。如以上檢查結果均正常,也不能輕易否定糖尿病,應定期複查以上各項檢查,以防漏診誤治。
如何避免糖尿病的遺傳
經多年的調查研究,大量的資料表明無論是I型還是II型糖尿病都有遺傳因素,目前人類對糖尿病無法避免遺傳。但II型糖尿病的發生,除了遺傳因素,還需有環境因素的存在,如肥胖、缺乏運動、長期高熱量飲食等,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二者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最終才能誘發糖尿病。
如何進行自我監測
糖尿病只監測血糖還不夠。糖尿病病人均應進行血糖監測,建議有條件的病人,特別是I型糖尿病、血糖不穩定的II型糖尿病、兒童患者和計劃妊娠的女病人,儘可能進行「指尖微量血糖檢測」,一般情況下每一到二周,選一天測定三餐前及睡前血糖(共四次),或測定三餐前及餐後二小時和睡前血糖(共七次),病情不穩定或有特殊情況時適當增加檢測次數。
除了血糖,糖尿病人還應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GHb)和胰島B細胞功能。
糖尿病人如何運動
糖尿病人應進行符合個人興趣、樂意實行的運動。最好是不受時間、地點、設備的限制,容易掌握運動強度,可以鍛煉全身肌肉,競技性不強,無對抗性的運動。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運動療法應做「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指能增加體內氧氣的吸入、運輸及利用的耐久性運動。每周3~5次。運動中應確保安全:防低血糖(不要在空腹時運動。隨身帶些糖果,發生低血糖反應,即進食);防損傷(注意運動的周圍環境,穿著鞋襪柔軟舒適);防寒防暑(看天行事,注意添減衣服);適可而止(心肺異常者,出現氣促、心悸,應停止)。
糖尿病人如何飲食
糖尿病人可以適量吃一些水果
除了建議堅持藥物治療,醫學專家還專門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提了不少建議,以免進入誤區。比如說吃水果,專家指出,根據自己的具體病情和水果含糖量的高低,糖尿病人可以適量地吃一些水果。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但果糖的代謝不需要胰島素參與,影響血糖的主要成分是水果中葡萄糖的含量。專家還推薦,每百克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青梅、西瓜、甜瓜、橙、檸檬、葡萄等,比較適合糖尿病人選用。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人都適合吃水果,要根據自己的具體病情和水果含糖量的高低選擇。尤其是在糖尿病控制不好,血糖、尿糖均高的時段,最好暫時不吃水果。
酒精對糖尿病患者利少弊多
有人認為,少量喝酒可以少吃飯,有利於飲食控制,這是一種誤解。糖尿病專家提醒患者,飲酒對糖尿病控制不利。這是因為一方面酒精損害人體胰腺,使人體內胰島素在短時間內缺乏或過量,造成血糖過高或過低。這種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急性糖代謝紊亂,出現高滲性昏迷和低血糖昏迷等癥狀。專家建議,愛喝啤酒的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周分兩次喝完一瓶啤酒。總的來說,糖尿病患者是不宜飲酒的,更不能酗酒,如果患者早有飲酒習慣,一時又難以戒斷,可以少量飲用啤酒或不甜的色酒。飲酒應以不影響正常進食,不引起不良癥狀為度。愛飲酒的糖尿病患者在以後的生活中仍需慢慢戒掉。最後還有一條建議非常重要,據糖尿病學專家介紹,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體力活動量不足。據世衛組織報告,每年全世界約200萬人因體力活動量不足,引發糖尿病等病症而死亡。世界糖尿病基金會專家指出,行走是防治糖尿病、改善體力活動量不足的最簡單最可行的好辦法。而對於普通人的預防,專家建議,大家應該「多懂一點、少吃一點、勤動一點、放鬆一點」,就可預防糖尿病發生。
柿子木瓜正上市莫貪饞
現在正是柿子、木瓜大量上市的季節,但是,對於糖尿病人來說,這兩種水果還是少吃為妙。因為這兩種水果雖然含糖量不算最高,但是,升糖能力卻不小,糖尿病人最好還是不吃。糖尿病人可以選擇桃子、柚子、李子、蘋果、柑橘類食品。
此外,糖尿病人對大米的選擇也有講究,大米的黏性越大,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就越高,如糯米飯就比大米飯高,口感很好的泰國香米的指數就比普通大米高。
策劃編輯:人民網健康頻道
相關鏈接:糖尿病專欄
回顧:糖尿病專題
資料來源:廣州日報、央視國際、新華社、解放日報、光明日報等
推薦閱讀:
※糖尿病人燒傷創面的處理及全身支持
※洋姜是怎樣降低血糖的,能治療糖尿病嗎?
※糖尿病治療,病人存在哪些誤區?
※手腳麻又痛禍根竟是糖尿病
※用藥不當也會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