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感覺統合提升孩子綜合能力
□文/陶桂玉
「老師您好,我的孩子今年3歲3個月了,但是協調性不好,特別好動,還很黏人。我聽別人說,咱這裡可以用感覺統合課程來幫助孩子,我就來了。您能幫我看看嗎?」近期,很多家長都是慕名而來,想了解「感覺統合」。
說起感覺統合,很多人都很迷茫:什麼是感覺統合?那應該是不正常的孩子才需要上的課嗎?正常的孩子跟感覺統合有什麼關係呢?諸多的問題困擾著大家。
感覺統合是由ShrttinhyotC.S(1960)提出的,廣泛地應用於行為和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AyresA.J根據對腦功能研究,於1972年首先系統地提出了感覺統合理論,她認為感覺統合是指人的大腦將從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分析、綜合處理,並做出正確的應答,使個性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中和諧有效地運作。人的身體有許多感官,如視、聽、嗅、味、觸覺及平衡感,這些感官接收外界的各種諮詢後,必須經大腦做適當的組織整理,中樞神經系統的部位才能整理,使人與環境順利接觸。大腦的不同部位必須經過統一協調的工作,才能完成人類高級而複雜的認知活動,包括注意力、組織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理解能力。
當大腦對感覺信息的統合發生問題時,就會發生運作失靈,稱為感覺統合失調。一般人的感覺概念是指視覺、聽覺、味覺及嗅覺,但實際上人類生存必需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覺卻是觸覺、前庭覺及本體運動覺。觸覺是指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濕度、疼痛、壓力及震動的感覺。前庭平衡覺是利用內耳的三對半規管及耳石(碳酸鈣結晶體)來探測地心引力並控制頭部在活動中的方位,及保持身體的平衡。運動覺(又稱深感覺)是來自於我們身體內部的機體、關節的感覺,它是了解肢體的位置與運動的感覺。人類的各種感覺學習貫穿了人的一生,簡單地講,這是一種大腦和身體相互學習的過程,其中最關鍵是7歲以前,因為在這期間,人類的大腦發展特別快。
大腦的學習有賴於身體感覺的輸入,學習後的大腦則發揮其指揮身體及感官的能力。由於大腦、身體及感覺器官的神經體系是非常複雜的,在嬰幼兒期幾乎已經打下80%的基礎,所以需要統合,如果這一能力不足,就會造成大腦、身體及感覺器官的學習混亂,產生感覺統合失調的現象。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如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觀察能力弱;毫無原因地懼怕某些學科,看似聰明卻膽小不敢表現;坐立不安、姿態不良、無法安靜;黏人、愛哭;笨手笨腳,容易受挫,缺乏自信;固執,脾氣暴躁;發音不佳,語言發展緩慢;等等。
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很複雜,主要與孕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出生後的撫育方式有關,其直接的原因包括:①胎位不正所產生的固有平衡失常;②活動空間太小,爬行不足所產生前庭平衡失常;③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兒右腦感覺刺激不足;④早產或剖腹產,造成觸覺學習不足;⑤祖父母採用傳統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縱;⑥潔癖症母親或保姆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及活動不足;⑦要求太多,管教太嚴,產生拔苗助長的挫折;⑧保護過度或驕縱溺愛,造成身體操作能力欠缺;⑨過早用學步車,造成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⑩延誤矯正,造成幼兒自信不足和不良習慣定型化;
11空調的不正確使用。
這些問題在孩子幼年也許不會表現出來,到了學齡期就會在學習能力和性格上表現出這樣那樣的障礙。與正常孩子相比,他們玩什麼東西一學就會,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就顯得十分吃力。對於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家長和老師應儘早發現孩子的這些行為問題,及時進行心理治療訓練,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學習能力發展,造成孩子學習基礎差、心理發育遲緩和人際關係問題,進而出現厭學、逃學、撒謊等行為問題。
通過感覺統合的訓練,孩子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改善了不良的行為習慣;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身體協調性得到了提高;幫助孩子樹立了自信心,塑造健全的人格;幫助孩子抑制和調節感官信息,促進身體各個感覺區域的成熟。
感覺統合能力的提升能綜合培養孩子各方面的技能,鍛煉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塑造優秀品質,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於現代都市生活的影響,核心式的家庭日益增多,爺爺奶奶和保姆撫養,過分保護與寵愛,限制孩子感知空間、爬行不足、缺少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機會,與同齡夥伴玩樂的機會少等原因,均可導致孩子不同程度的學習能力障礙(即感覺統合失調),因此感覺統合訓練是當今孩子們的必修課程。
推薦閱讀:
※男生追女生, 如何讓女生產生喜歡的感覺?
※已婚女人,對你「來感覺」了,這三個「暗號」會給你,准爆了!
※愛是一種什麼感覺
※哪個時刻讓你感覺媽媽很愛你?
※分手後,你是如何強忍著不聯繫對方的?那是一種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