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2:解讀第一次四平之戰失敗的原因

《解放戰爭》:解讀第一次四平之戰失敗的原因來源:文匯讀書周報   發布時間:2009-10-13

  四平血戰開始了。四平位於遼寧與吉林的交界處,當時是通往南滿、西滿和北滿的交通樞紐。四平城北面山巒起伏,其餘三面地勢平坦,從地形上看無險可守。

  在林彪的急令下,東北民主聯軍所有的主力部隊晝夜奔襲,前後到達四平的總兵力近八萬人。官兵們還是開始緊急搶修防禦工事。他們沿著小城外圍挖掘了大量的交通壕,甚至把小城西南的河道全部堵塞,從而讓河水漫出形成大面積的沼澤,以阻止敵人坦克的衝擊。同時,四平城內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彈藥和醫療用品。林彪的命令是:要使每一個前線指戰員有戰鬥到最後一人的決心,要有與最後一個陣地共存亡的決心。

  十八日,國民黨新一軍在鄭洞國的指揮下發動了攻勢,其新編三十師沿鐵路由南向北,新編三十八師由西向東,五十師直指四平東南,三路大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對四平正面展開輪番攻擊。國民黨軍的每一次進攻,都用優勢火炮進行長達三個小時以上的火力準備,致使四平外圍的阻擊陣地上硝煙瀰漫、彈坑累累,東北民主聯軍所有的防禦工事很快就被夷平,官兵們只有利用鋼板構成的堡壘做掩護,躲避炮彈的殺傷,然後待敵人衝鋒到三十米處時,跳出工事用手榴彈和刺刀展開拼殺。經過反覆的拉鋸作戰,新一軍終於在東北民主聯軍的正面防禦線上撕開一個缺口,進攻部隊在坦克的引導下從缺口進入,並急速向縱深發展,佔領了四平市區西南角的一座樓房。東北民主聯軍多次組織反擊,但是在傷亡百人之後依舊沒有奪回。在新一軍五十師的進攻陣地上,百門以上的火炮以每分鐘二十五發炮彈的火力向東北民主聯軍的防禦陣地進行狂轟,但隨後步兵的衝擊依舊要面對共產黨官兵的頑強堅守和寸土不讓。戰至二十二日,新一軍重新協同火炮,前後配置,開始了毀滅性的轟擊,致使東北民主聯軍的交通聯絡全部中斷,各部隊陣地都處在各自為戰的情形中。這時候,戰鬥的焦點轉向四平城西北一個叫三道林子的高地。僅二十二日一天之內,雙方在高地上展開的拉鋸戰就有四次之多,而堅守在這裡的東北民主聯軍的一個營傷亡達百人以上。二十三日,新編三十八師集中炮火轟擊三道林子的北山陣地,東北民主聯軍陣地上平均每分鐘落彈四百餘發。新一軍雖然武器優良、火力猛烈、戰術精到,但是當白刃戰和肉搏戰來臨時,國民黨軍官兵面對共產黨官兵不惜生命的勇氣不禁心驚膽戰。四月二十六日,新一軍在四平城東的一次攻擊被打退,東北民主聯軍在城北的反擊未能奏效,戰場出現了暫時對峙。鄭洞國要求杜聿明增援。

  二十七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電報到達:「(一)四平守軍甚為英勇,望傳令獎勵。(二)請考慮增加一部分守軍[例如一至二個團],化四平街為馬德里。」——「馬德里」,指的是一九三九年西班牙內戰中國際縱隊與西班牙人民一起為保衛馬德里而戰鬥。

  毛澤東的態度是「化四平街為馬德里」,林彪的態度則是「盡量化四平街為馬德里」。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宣傳部長陳沂後來回憶說:「就是林彪本人,當時也沒有說過要在四平進行一個大戰役,我們全軍上下都覺得這樣『且戰且退』的打法是合算的。」四平八天的戰鬥,林彪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軍作戰的弱點:沒有城市防禦作戰的基本經驗,官兵們只知道向前方射擊,缺乏與友鄰部隊策應的意識;火力配備的層次和縱深都不理想,無法形成有效的阻擊火力;戰場上沒有統一的射擊命令與信號,有的部隊開火太早,致使敵人臨近時彈藥不足;部隊交接陣地時沒有顧及工事的交接,造成接手陣地的部隊在工事已全部失效的情況下出現大量傷亡。而國民黨新一軍卻在步炮協同、營連進攻和交替掩護方面都顯示出老練的攻堅經驗。如果他們在近戰時頑強,而不是一拼刺刀就跑的話,此戰打下去凶多吉少。

推薦閱讀:

失敗與成功之間,只有汗水與心智的距離
露一手,0失敗糖醋大菜輕鬆做!一看就會!
什麼樣的人婚姻易失敗
明朝最大的失敗是使漢族人失去了行動的方向
如果曹爽起兵討伐司馬懿,司馬懿政變會失敗嗎?

TAG:戰爭 | 原因 | 第一次 | 失敗 | 解讀 | 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