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名片 | 台灣少數民族:多元文化共融
居住在台灣的少數民族,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長期以來,他們和漢族人民一起,披荊斬棘,把台灣開闢成為美麗富饒的寶島,並共同反抗外來侵略和歷代統治階級的壓迫,對於共同締造祖國的歷史和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人口與分布
根據2014年的人口統計,台灣少數民族總數為539435人,佔台灣總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台灣本島的山區和東部沿海縱谷平原及蘭嶼上。此外,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布在大陸的台灣少數民族總人口為4009人,主要生活在福建、浙江、河南、遼寧、四川等多個省(市)區。
族源與族群寶島台灣,四周環海,一年四季風調雨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於各種植物生長,素有「四季如春的花園」之美譽。島內多山,山地丘陵面積佔全島面積的三分之二。台灣島上,資源豐富,農業、森林、漁業、水力以及各種熱帶、亞熱帶生物資源均在全國名列前茅。旖旎的風光,多彩的文化,使得台灣成為我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正是台灣環海多山的自然環境,美麗富饒的生態資源,孕育滋養了台灣少數民族獨樹一幟的山地原始文化和勤勞智慧、善良質樸、勇敢無畏的民族性格。 台灣少數民族是台灣最早的世居民族。考古發現與文獻資料證明,在族源和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台灣最早居民與祖國大陸華南世居居民息息相關。不過,由於在學術上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與佐證,當下台灣少數民族族源多元、文化多元的認識,為普遍接受的理論。 由於語言、風俗習慣及傳統的社會組織結構的不同,台灣少數民族內部又分為阿美人、泰雅人、排灣人、布農人、魯凱人、卑南人、鄒人、賽夏人、達悟人、邵人、太魯閣人、撒奇萊雅人、賽德克人、噶瑪蘭人、卡那卡那富人、拉阿魯哇人等。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台灣少數民族的語言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雖同屬於多音節的沒有聲調的黏著語,但相互之間的語言差別比較大。
獨特的民族文化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台灣少數民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創造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台灣少數民族是富有創造性的民族,泰雅人織技高超,珠貝衣是其十分珍貴的精品代表;排灣人的挑織技法最為世人所知曉,衣飾廣為世界各博物館收藏。
台灣少數民族是富有藝術才能的民族。音樂、歌舞、雕刻等民族藝術異彩紛呈,獨樹一幟。不僅有傳統民歌、古謠、神話與傳說,還有口簧琴、竹笛、鼻笛、口弦等樂器。在台灣少數民族歌舞中,日月潭邵人的杵樂、布農人的「八部合音」享譽海內外;阿美人的豐收舞、達悟人的甩髮舞、賽夏人的矮靈祭舞等,都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台灣少數民族還精於雕刻,尤以排灣人的木雕、石雕最為出色,達悟人的拼板雕船技術也很高超和獨特。
▲布農人「八部合音」。
▲阿美人「豐年祭」。
▲達悟人拼板雕舟。
來源:遼寧民族出版社 《走近中國少數民族:台灣少數民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