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談話活動

談話,是幫助幼兒學習在一定範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活動。在各種類型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談話因擁有寬鬆自由的交談氣氛,允許幼兒根據個人感受,針對談論主題說自己想說的話,說自己獨特的經驗。故交談時語言信息量較大,思路相對開闊,想像力豐富,能極有效地促進幼兒創造性語言的發展。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受主題的局限和教師原有思維模式的限制,加之幼兒缺乏感性經驗,談論片刻便無話可談,教師又不知如何深入指導,致使師生覺得談話活動枯燥乏味,教師不敢組織談話活動,幼兒不想參與談話活動,以致造成無人能充分領略談話活動無窮魅力的現狀。那麼,如何在語言教育的談話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性談話能力呢?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它的四部曲:一、前奏——生活課程中萌發自主學習的意識蘇霍姆林斯基曾精闢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奧秘之一正在於:兒童從一個好老師那裡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到的是表揚和鼓勵。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於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東西,發展它們,不去用學校里的條條框框限制它們,鼓勵獨立工作——創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通過「六大解放」來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實際上就是要給兒童以極大的自由,以便把焦慮心理降到最低程度,從而使幼兒的巨大創造潛能釋放出來。根據這兩位教育家的教誨,我們首先為其創設一個毫無學習焦慮情緒的氛圍。由於幼兒在生活課程中處於一種自然的狀態,幼兒可以一日生活為時序,圍繞自己感興趣的中心話題,自由地表達個人見解。如進餐時請幼兒從色、香、味、營養等各個角度去談,遊戲活動時,請幼兒從玩兒法、規劃、活動情況等方面展開交談……同時,利用環境進行各類談話,如在自然環境中進行實物擬人化談話,凳子的秘密、電視機的悄悄話等。藉助於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和環境創設中的內容,盡量多地讓幼兒談。無論孩子原有經驗怎樣,無論他們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談話,都可以在這個範圍里根據個人的感受發表見解,針對談論主題說自己想說的話,說自己獨特的經驗。教師在鼓勵幼兒積極交談時也不要求他們一定得使用準確無誤的句子,完整連貫的語段,致使孩子感受這種交談氣氛很寬鬆自由,也就能夠無拘無束地談論開來。由於幼兒好奇心強,想像大膽,因而在他們充滿童真與稚氣的暢所欲言中,創造性若隱若現,當他們的一些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觀現實時,當他們的描述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時,特別是當幼兒中出現與老師看法不一致時,教師給予及時肯定,並敏感地捕捉創造思維的「閃光點」,加以科學的引導,使孩子知道教師是非常理解和尊重他的,從而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和輕鬆愉快感,這些積極情感反過來又增強了幼兒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進一步激發他們想談、願談、敢談的興趣和慾望,並在活動中迸發出更多的能量和創造性,萌發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二、主旋律——在生活、環境、學科三種課程的整合中學習「創造之法」想談、願談只是一種意識,如何使意識轉變為行動,從而能創造性地談,還必須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有目的引導。1、敢於質疑,大膽提問張學琴老師在幼兒素質教育目標中提出:對公認的「事實」有懷疑敢於提出來,並樂於與同伴交流討論,允許保留不同意見,培養批判懷疑精神。前蘇聯科學家巴浦洛夫也說過:「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學貴生疑,產生疑問才能促進認識的深化、思維的發展,才能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傳統教學中「只答不問」是一種普遍現象,這種現場孕伏著的實情是幼兒缺乏積極思維、深入探究的主動性,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少自我意識、多依附性,幼兒被束縛,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造的個性受到壓抑和扼制,創新精神形成與創造能力發展受到阻礙。所以我們應創設質疑情境,鼓勵幼兒發現問題,大膽發問,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例如在傾聽「哭」是高興的,當運動員得金牌升國旗時就有許多都在哭,那是因為他們高興;而有的孩子卻說「哭」是壞的,大灰狼為了吃小白兔,就在路邊哭,等小白兔走過去叫他不要哭時,大灰狼就一把把小白兔抓住了……如此質疑不依賴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輕易認同別人的觀點,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判斷,敢於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其思維頗具挑戰性,教師及時抓住這些時機進行引導,肯定幼兒的質疑,從而培養幼兒「標新立異」的創造個性。陶行知先生曾寫過一首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一問。」傳統的談話活動是單一「問答」式的活動,教師不斷提出問題,不斷指名幼兒回答,這種狀況極大地窒息了幼兒自主學習的熱情,打消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壓抑了他們的創造性和想像力的發展。事實上,能提出問題就其意義來講,確實不亞於解決問題,因為幼兒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參與學習、掌握學習的狀況和水平,同時幼兒的主體性也得到了發展和弘揚。因此,教學中我們倡導「不恥多問」,明確「能提出問題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引起爭論的問題就是好」。比如在談話活動《餅乾》中,教師建議幼兒去參觀餅乾展覽會後就請孩子們自由地向老師提問,有的問:「這麼多餅乾,樣子不一樣,味道是不是也不一樣?」有的問:「這些餅乾是怎麼做出來的?」「還有更奇怪的餅乾嗎?」……孩子在尋找自己提問的答案中主動地進行了學習,獲取了經驗。回答可以是多元的,允許幼兒做出多樣的回答,尊重幼兒的不同見解,並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的討論,使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如在談《我們的鞋》時,有個別幼兒對為什麼要穿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覺得不穿鞋更方便,走路快,跑步更快,還不用花錢去買鞋,然而有的孩子就認為不穿鞋走路要疼,於是大家就開始討論如何把馬路設計成可以光腳走路的。有的說把馬路做得很光滑,有的說在馬路下面裝上空調,踩上去夏天很涼快,冬天很溫暖……孩子的思維火花表現出一種主動探索的精神,其意義已超過了圍繞鞋來談它的外形、作用等。2、隱性示範,間接指導對幼兒園語言教育來說,教師的示範是幼兒進行語言模仿的基礎,但是在具體操作示範這一步驟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由此而限制了幼兒想像和思維,阻礙幼兒調動已有語言經驗的偏差。在談話活動中,我們變直接示範為間接指導的方式出現,表現在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參加談話,用平行談話的方式對幼兒做隱形示範,如在談《自己喜愛的糖果》時,教師通過談論自己的經驗,如自己喜歡的糖果和喜歡的原因等。這時,教師並不明確地要求幼兒觀察教師的示範,而是通過主導活動的方向和進程,向幼兒暗示談話時組織交流內容的方法,鼓勵幼兒在模仿的基礎上大膽創新。3、面向全體,分層指導根據「素質教育要落實到每一個幼兒,給每個幼兒最需要和最適合的教育」這一主體性原則及「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規程精神,我們在組織學科活動時,根據幼兒語言發展水平、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採用了分層指導的教學方法。在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時,開展以小組為主體的談話活動,通過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分層指導。不善談的孩子直接在教師幫助下學習,一般的孩子則對著談論話題的自言自語地說或冷不丁地去插入同伴的談話,能說會道的孩子憑藉自己的經驗及新的談話思路進行表演性的輪流交談,部分樂於傾聽的孩子就在傾聽中學習談話的秘訣,如此一來,即使得每個幼兒都學有所得,又減少了幼兒個人的羞怯感,增加了談話者之間的社會性聯繫,可謂一舉多得。4、提供舞台,談出自我每個人都有表現自我和與人交往的需要,孩子最喜歡通過語言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我們就為幼兒創設各種表達想法和交流信息的機會,提供表現自我的舞台。比如開闢我是小記者欄目,利用每天晨間談話的時間,請孩子們自由地談論一些本地區、本省市乃至整個國家的熱點新聞,內容包羅萬象,信息量大,思路開闊,使幼兒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與創造力,盡情地表現自己的才能,這些反映幼兒近日生活中共同關注點的欄目成了孩子們每天的渴望。「我是阿凡提」欄目更是談話活動中一道特有的亮麗風景,如在談「怎麼辦」時,孩子們面對眼前的困難展開討論,出謀劃策,在互相激勵中激活頭腦中固有的定式。為了能充分表現自我,獲得同伴的贊同、喝彩,孩子們不斷在內容、方法、形式上創新,將自我表現得淋漓盡致。三、高潮——在談話活動中升華「創造」之法未來學家認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學習方法的人。達爾文有一句名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重視培養創造性的教育所持的知識觀是:「現成的結論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結論的方法;現成的真理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發現真理的方法;現成的認識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類認識的自然發展過程。」因此在談話活動中,老師要教會幼兒「創造」之法,使幼兒會創造性地談。A、拼湊談話法新鮮的話題偶爾斷檔後,孩子就覺得無話可談,然而藉助於孩子較為豐富的辭彙,進行無主題的辭彙拼湊談話法卻是孩子們極為感興趣的,「大公雞、熊貓、小狐狸」 之間的故事作為成人尚可想像,然而「可愛、狡猾、雄壯」這些毫無關聯的形容詞也能讓孩子們談得津津樂道,在一拼一湊中孩子們談出了自己的思想,談出了自己意願,更談出了自己與眾不同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潛能。B、新異談話法傳統教育中比較注重幼兒求同思維的培養,幼兒在單純地模仿中「換湯不換藥」的按照教師的示範改變其中的某些環節進行「再現式」談話。其實,在談話活動中,有一種比學習句式、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像力,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是發明的翅膀,是成功的搖藍。兒童期是想像力最活躍、最豐富的階段,幼兒的想像力越豐富,對談話主題的理解就越有創見。談話就顯得越新異,與眾不同。因此,正確引導他們在想像基礎上大膽創新的構思。如在變《奇特的汽車》時,孩子在對汽車的性能、用途有一定了解後就開始了富有想像色彩的談話,有的話:「我要設計一輛奧特之母汽車,只要一按遙控鈕,它就會帶我們學許多本領,還可以帶我們去上海玩兒呢!」有的說:「我要設計一輛齊天大聖號汽車,會七十二變,我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C、多角度談話法談話,需通過思維進行,兒童期是思維模式處於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階段,應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來加強幼兒創新思維訓練,引導幼兒從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拓展,從定式思維向開放性、獨創性思維邁進,充分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掌握全方位、多角度考慮問題的學習方法。教師為幼兒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鼓勵幼兒用創造來學會創造,用創造性來激活創造性。例:在談論《救救地球媽媽》時孩子們有的從自己出發,說自己要不亂扔垃圾,不踩死地上的蚯蚓等;有的說請工廠的工人叔叔不要把髒東西扔在地球媽媽身上,有的說請太陽公公不要老曬著地球媽媽,她會曬死的;更有的說請外星人來保護地球媽媽,誰來搞破壞就殺死誰……在多向思維中談出了與眾不同的想法,談出得特的創造性。D、假設談話法幼兒的思維因缺乏生活經驗,所以局限性較小,自由想像成分較多,教師就可以依據這一思維特點,向幼兒提供出種種假想情境,讓幼兒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的?該怎麼辦等問題。如告訴孩子們,小狗的媽媽生病了這一現狀,讓大家猜測她為什麼給氣病了,生病了又該怎麼辦?有的孩子說是小狗不聽話把媽媽氣病了;有的說是她出去買東西突然下雨了,她沒帶傘被雨淋病了;有的說得趕快送醫院打針,有的說讓河馬大夫來看一下就沒事了;還有的說,我告訴珍妮,讓她用七色花的花瓣給狗媽媽治病……如此談話,不但使孩子的思維變得積極、主動,而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提高。諸如此類靈活多樣的創造之法,還有很多,如情境設問談話法、遊戲探索談話等,運用時關鍵在於教師努力地把幼兒的思路從狹窄封閉體系中解放出來,使幼兒敢於獨立思考,提出新的假設和構想,進行標新立異的談話。四、尾聲——多管齊下,共譜新篇章1、實施素質教育課程綜合研究,關鍵是教師,只有具有創造型的教師靈活地應用創造性原理,才能培養出創造性的幼兒。因此,教師的培養和提高應是系統的培訓,使之不斷地吸收汲取教育的理論與信息,將創造性原理變為自己教育教學的自覺行為。2、以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目的談話活動,應將課程視為一個保持著高度動態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的過程。教師應明確活動的進行不僅依靠開始的計劃,而且更要依靠孩子們的反應和教師靈活的策略——支持、幫助、引導和促進幼兒充分地學習和發展,體現在教學中,依據瑞吉歐的「方案教學」,教師應在活動前儘可能多地設想足夠的可能性,使教學成為「外出旅行的指南針,而不是有固定路線和時刻表的火車」。3、要真正做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培養幼兒創造性要做到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和解放兒童的時間,將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作為每一活動的教學目標,落實到教學過程中,把每次活動都作為學生創造探索的歷程,放飛幼兒的思路,啟發幼兒的靈性,積跬步以成千里,從而真正達到「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環境。
推薦閱讀:

第一談話就是第一次較量(出自一個團職轉業軍官揭秘職場)
說話技巧:人際交往中的談話技巧
你注意了這10個談話禁忌了么?
冒鶴亭與毛澤東的談話,至今仍是金玉良言
2018「孝親報恩祭祖大典」談話(5月15日)

TAG:活動 | 幼兒 | 談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