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與一張圖的傳奇
9小時前 上傳下載附件 (20.68 KB)
9小時前 上傳下載附件 (19.24 KB)
總策劃 詹剛 翟曉聲 執行策劃 汪香元 吳金媛 何建平 撰稿首席記者 李婷 建於約2500年前的蘇州,城內城外可圈可點之處頗多,「前人之述備矣」。但若以歷史最長、成就最著,並且至今仍保持著固有特色生存、發展而論,唯城西北之閶門,而其中故事最多、興衰變化最巨者,今日之石路地區可居前列。 由隋唐至明清,蘇州漸成中國東南重鎮。但是讓一般人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大約成書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文學巨著《紅樓夢》。《紅樓夢》開篇第一回,曹雪芹就寫下了一句話:「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無獨有偶,同在乾隆年間完成的一張長卷《姑蘇繁華圖》,似乎是畫家徐揚在無意中與曹雪芹的一次唱和。在這張長達1255厘米的畫卷中,18世紀末中國經濟文化中心蘇州的繁華在畫家高度的寫實技巧之下,被完整記錄。圖中精華所在為胥門至山塘街一帶,中心亮點即為閶門。 曹雪芹家族與蘇州大有淵源 《紅樓夢》位列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首,除了作品本身的豐富與精彩,圍繞著這本書的作者到底是誰、藍本何在、原稿為何迷失等等未解之謎的考據與研究,已形成了體量龐大的「紅學」。 按目前廣為接受的觀點,《紅樓夢》的作者應為曹雪 芹 (1715/1724 ~1763/1764)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河北豐潤,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即皇室奴僕)。 曹雪芹的曾祖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是康熙帝玄燁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玄燁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玄燁寵信。玄燁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負責接駕,並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後繼任江寧織造。他們祖孫三代四人擔任此職達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這種烈火烹油似的繁華生活中長大。 雍正初年,由於皇室政治鬥爭的牽連,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曹頫下獄治罪,「枷號」一年有餘。這時,曹雪芹隨全家回北京居住。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於是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進行了《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乾隆二十七年 (1762年),幼子夭亡,他深陷憂傷,到了這一年的除夕,終於因貧病交困去世。 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在宮中做康熙帝保姆時,與另一位「包衣」保姆文氏結成了兒女親家,孫氏之子、雪芹祖父曹寅娶了文氏之女李氏。而李氏之兄,即為李煦。這個李煦,在蘇州織造任上任職達30年之久,從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到任,至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即位後罷官下獄。康熙帝每次南巡江南,在蘇州都住在織造署行宮(即今蘇州十中),李煦因此成為皇帝在蘇州最信任之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七月二十三日,曹寅病故。舅舅李煦遂成為曹家的保護人,曹顒、曹頫先後繼任江寧織造一事都由其代為向康熙建議、主持,直接參与曹家公私事務的處理。所以,在祖父去世後才出生的曹雪芹,其命運從某種角度而言,受李煦之庇護、影響也許超過了自己的祖父。《紅樓夢》中多次或明或暗提到的「江南甄家」,即指李煦一族。雍正皇帝即位後,深得康熙信任的李煦等舊臣不僅不再受到重用,而且因其參與、掌握了不少皇子們謀求帝位的隱秘,迅速被清洗。雍正元年正月十四日,李煦名義上因巨額虧空而被抄家、審訊。最後一個保住曹家的大樹倒下了。 一份長達30年的「蘇州系列密報」 在蘇州織造30年任上,李煦無意之中創造了一個紀錄:他一人撰寫了一份長達30年的「蘇州系列密報」,內容涉及蘇州的氣象、民生、官場、經濟,長短不一,共413件。密報讀者唯一人——康熙皇帝。 由於蘇州是明、清兩朝的絲織品生產、流通中心,故明朝在蘇州設織造局採辦宮廷所需的各類絲織用品。明朝時由提督織造,太監主管。清初仍依明朝舊制,順治時曾由戶部差人管理,後歸十三衙門。清朝的織造名為五品官,但卻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欽差級人物,實際地位與一品大員之總督、巡撫相差無幾。皇帝授權織造官員隨時以「密折」彙報地方各種情況的特權,由於事關機密,送信之人都不採用常見之官方驛站,而由織造官員挑選的家僕直送紫禁城內。不僅如此,甚至同在蘇州的江蘇巡撫的某些奏摺也得通過李煦代遞。 李煦30年蘇州織造任內給玄燁的奏摺,其數量不但比曹寅、曹顒、曹頫父子三人在江寧織造同一時期所遞的奏摺多出幾倍,而且也是整個康熙時期官員中繳回硃批奏摺數量最多的一個。李煦的奏摺內容有很多在史書中是沒有記載或記載不詳的。這批奏摺,大都有玄燁的親筆批語,即所謂「硃批」,頗能反映玄燁的真實意圖。 比如,蘇州地區的糧食生產與天氣情況,以及米價的貴賤,都是康熙非常關注的大事。從李煦到蘇州上任開始,康熙就要求後者每月記下晴雨錄及糧價單。康熙五十年二月二十九日,李煦進呈的蘇州晴雨錄也許送遲了些。康熙就批評了:「晴雨錄如何遲到今日才奏?不合。明白回奏。 」——半點也鬆懈不得。 康熙五十年九月二十六日,李煦彙報了蘇州士子因為新中舉人行賄舞弊一事,士子頗有創意,將一個財神塑像抬入府學的明倫堂(即今蘇州文廟內),意見直指兩位主考官,喧嘩不服,還自編了詩詞對聯與黃鶯兒歌謠,四處傳播。李煦認認真真地把詩詞對聯與黃鶯兒歌謠「一併抄呈」康熙。結果康熙的批語有幾分今人時事點評的風骨:「紛紛議論,京中早已聞知,可羞之極矣。 」 康熙五十四年春天,玄燁為李煦送來了雙季稻種子,這也許是蘇州首次播種雙季稻的記錄。玄燁吩咐李煦在蘇南地區廣為嘗試種植,以期提高糧食產量。李煦則從五月插秧到六月、七月的降雨,直至八月、十一月的兩次收成,都一一彙報。康熙非常重視稻穀的推廣情況,叮囑李煦:「爾細問李英貴種稻之法,並早晚節氣,自然南方收兩季。若不留心,鶻突亂來,終無實效。 」 雖然蘇州一地盛產文人,各類筆記資料豐富雜陳,但像李煦如此忠實記錄並長達30年者,非常罕見。而且據清宮內檔記錄,李煦與康熙之間的密折往來,實際數量要達500餘件,如今消失的100餘件,是因所記內容太過敏感,在當時就按康熙的要求「付丙」矣——就是一把火燒掉了。
推薦閱讀:
※秋遊恭王府,說三絕傳奇
※影單來了|再好的編劇也編不出這樣傳奇的人生
※皇宋九疊篆——北宋銅錢最大的珍寶, 傳奇的經歷
※76歲南沙牧漁人的財富傳奇(下)
※香餑餑博客 ? 張愛玲傳奇未完 最神秘小說遺稿—《小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