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被遺忘的武俠
我們已經忘了,
中國純爺們兒的形象,
鐵血的,男性的,艱苦的,隱忍的,
所以我們找到了少林,
這是一組有精神的圖片,
我們看到了男性荷爾蒙的爆發,
他們信力量,
信身體,
信人的能力,
我們呼喚這種純男性的精神內核,
超越了男女之情,
毫無雜念的堅韌的精神和身體。
攝影師Tomasz Gudzowaty來自波蘭,曾獲得第52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PP)——「荷賽獎」。下面是Tomasz Gudzowaty拍攝的少林功夫,你看到的是艱苦的訓練和身體疲憊的少林人。 通過攝影師Gudzowaty這組紀實攝影,雖然只收集其中一小部分,但訓練,勤奮,無盡奉獻的少林人,以及訓練中的少林兒童,似乎都令人產生了印象深刻的視覺效果。畫面信息後面,每個故事都是那麼驚人的,令人振奮。
少林精神曾被傳誦,直至今日,人們依然對其充滿熱愛。然而,少林精神在我們的現實中也僅存於影片中,與我們的世界漸行漸遠。極陰極陽,極柔極剛,禪武結合,佛道聯筋,出世入世,濟眾渡民,中正精進是少林精神的精髓,對於今天的我們,群體精神缺失,難道不是彌足可貴嗎?
少林禪院傳嵩山·少林寺永化堂《門風堂規》
口述:素喜法師 整理:德政禪師
南拳北腿少林棍,衛國保寺健自身;
崇禪尚武少林人,愛國護教少林魂;
不爭和合少林心,止惡揚善少林根;
以德服人消貪瞋,後發制人少林門。
孝順師僧父母親,守法持戒遵祖訓;
農禪立寺為根本,醫禪濟世救窮困;
慈悲為懷盡施捨,放下名利不是貧;
武醫為媒弘佛法,少林弟子正精神。
解讀少林
少林功夫表現出來的深厚文化內涵是禪宗智慧賦予的。少林功夫首先表現為一種信仰,一種對於超常神力的追求。對於超常神力的渴望和追求,是少林功夫表現為神奇的武術之根本原因。
少林功夫的靈魂是佛教禪宗智慧。佛教徒非常重視願力對於修道過程的保障作用。願力信仰是少林功夫信仰一個重要的表現形態。它形成於唐朝《妙法蓮華經》盛行時期,一直延續到當代,少林寺信仰主神為緊那羅王菩薩,少林寺有緊那羅王殿。
少林功夫信仰的最初形態是禪定。禪宗充滿東方智慧對人生的洞徹,凝結著由中國歷代高僧大德所構成的對於宇宙奧秘、人生真諦的體驗和悟解。「禪武合一」成為少林功夫的主流思想,並成為僧人修習少林功夫的目標和理想境界。修習少林功夫的主體是禪者,禪心運武,透徹人生,內心無礙無畏,表現出大智大勇的氣概。禪,賦予了少林功夫更為豐富的內容。
佛教僧人的生活受佛教戒律的約束。戒律體現佛教「慈悲」的本懷,這種戒律約束也直接影響了少林功夫的技術風格。少林寺僧人練習武功,只為自衛,不為攻擊,所以少林功夫時時表現出節制謙和的特點,動作特點是幅度小、含蓄、講究內勁,短小精悍,後發制人。
少林功夫具體表現為以攻防格鬥的人體動作為核心、以套路為基本單位的表現形式。動作和套路講究動靜結合,陰陽平衡、剛柔相濟、神形兼備,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原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少林功夫的傳習方式十分豐富,一般主要以口訣為媒介,又與少林寺傳統的宗法門頭制度相結合,核心是師傅的言傳身教和弟子的勤學苦練。高水平的少林功夫傳習,則往往取決於師父的心傳和弟子的頓悟,這一境界又需要從日常的禪修中不斷領悟方能達到。
少林寺練武很重視「樁功」鍛煉,因為樁功可以內調氣息,外練筋骨,增強勁力。初入少林寺者必須先挑水、燒火一段時間,然後才能練拳,為的是先增強體力。練拳也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一般的硬功或套路要練上三五年,而輕功、氣功則須苦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練成。「練武先練心」,堅強的毅力和恆心是成功的前提。勤奮刻苦、紮實穩進的精神被少林寺僧世代相承。
少林武術技擊「尚德不尚力」,推崇道德,而非推崇武力,因此,少林功夫的招術是重守不重攻。少林尚棍不尚刀槍劍等金屬利器,也恰恰反映了少林以自衛為本的武德。
少林的德賦予了少林更深層的意義,它並不僅僅是一種簡單、孤立的技擊技巧和健身活動,而是一種思維方式、人生態度和人格修養。少林的博大精深,遠遠超過了拳腳本身。
-End-
推薦閱讀:
※被遺忘和被丟棄的
※張衛健:一個被遺忘的「真心歌王」
※被「遺忘」的國醫節:學學國醫大師們的養生招
※★法軍被遺忘的武器
※被遺忘的巨人,喬布斯也不過站在他的肩膀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