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患上了「身份焦慮症」:階層真的無法逾越了嗎?(水木然)

作品變革三部曲已經出版

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微信號

現在的很多中國人患上了身份焦慮症,尤其是近期,各種媒體不斷渲染「階層固化」,再加上經濟的蕭條,讓很多人對未來充滿了絕望。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古話開始籠罩我們,現實社會真是這樣的嗎?

讓事實來說話,我們先來看兩個紀錄片:

第一個紀錄片叫:《56UP》

這是英國的一個紀錄片,一個導演可能初衷是想驗證在英國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去年的56歲,幾十年過去,還是那個導演,從青年到老年,還是那群人,從兒童步入老年。

這才是真正的真人秀,而那些人的人生好像證實了導演最初的推測。這部紀錄片每每播出都會在歐美收穫極高的收視率。不僅是這樣的紀錄片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因為它是歐美最真實的反映,真實到美好又殘酷。

第二部紀錄片叫:《中國老師在英國》

這是一部由BBC拍攝的紀錄片,這部片子也告知了我們一個事實:很多人盲目崇尚西方教育,排斥中國教育。卻不知這兩張教育體系的根本任務是不同的,與中國教育以顯性的應試來劃分學生群體不同,西方所謂的教育,其實不過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標準公共產品。然後通過一個寬鬆的過程,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大多數老百姓的孩子在這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澱了下來。

西方的教育只是一個分層機制,它的大眾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為精英,就必須從市場上另行購買教育,買不起的人則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而中國的教育是則底層向上攀登的階梯,平民子弟要想成為精英,可以吃苦受累去鯉魚跳龍門,而這恰恰是超級中學出現的根本原因。

下圖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這家學校位於落後地區、當地人口密集、農村人口大,孩子們只有通過高考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而這恰恰也說明了,中國廣大的底層人們,依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一旦落實西方所謂的現代教育,那麼這群孩子和一線城市的孩子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這兩個紀錄片能說明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西方社會的階層固化。

關於英國人的思維方式,知乎上的李軼睿提到:

而現在美國人是思維方式也在08金融危機之後發生了變化,美國傳統的自由、奮鬥精神就被掩埋了,為什麼呢?因為經濟危機打亂了社會結構,越是蕭條時期越容易暴露問題,資本主義制度導致資本只有在正常流動時才能產生價值,資本一旦遇到阻礙就會越來越集中,導致階層開始固化:看看下面這幅圖。

這也是特朗普之所以深受底層人民歡迎的重要原因,因為大家早已經放棄了希望,純粹就把選總統當成看一場過家家。

對於中國來說,階層流動自從大門還遠遠沒有關上。總體上來說,先後經歷了三次階層大重組:

第一次是「打土豪分田地」,毛澤東從1928年開始就在酃縣的中村正式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鬥爭,後來毛澤東起草了《井岡山土地法》,這是紅軍革命根據地的第一部土地法。所謂武裝鬥爭是根本,土地革命是目標,農民得到了自己的利益才會跟著共產黨走,跟著紅軍走。後來新中國成立,地主的土地被沒收,社會資源被釋放;

第二次是改革開放,當時整個社會資源都被國家掌控,各種部門和機構越來越趨於穩定,高考又採取了保送的方式,社會階層逐漸固化。後來開始改革開放,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個體經濟、私營經濟誕生,高考也開始恢復,又來了一次階層大重組,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又被釋放。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化是這個階段推動階層變化的內在動力,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人都屬於剛剛解決溫飽開始往消費轉型,大家的需求一下釋放開了,社會產品供不應求,那麼產品必然被加速生產和流動。當時很多體制內的人員出來經商,這批人都演變成了後來的富商階層。

這是 90年代末中國階層模型,楊繼繩(代表作《墓碑》)依據大量的社會調查數據按照權力,財富和聲望進行社會資源的加權綜合將中國分為五個階層,如下:

90年代末中國階層模型

而現在,中國工業化的大門基本已經關閉,因為從改革開放事情到2013年左右,中國真正的創業機會就是做工廠,那時很多人從小商小販開始,慢慢的做成了家庭作坊然後就是工廠,現在中國製造這班列車的最後一班早就發車了,再想走這條路無異於緣木求魚。這也就是很多實業的從業者感到如此絕望的原因。

於是20年後的,網上流傳廣泛的是這麼一張圖,將中國階層分為9層,如圖:

很多人都認為中國的階層固化了,然而我們更應該看到的一件事是:另外一扇大門——互聯網卻正在打開。

互聯網給中國打開另外一個世界,中國的互聯網尤其是電子商務成為世界最發達的國家,而且還在飛速發展中,新興產業和各種新的模式不斷出現,儘管有泡沫,但畢竟是在改變。只要一個社會還在發生較大性質的變化,這種變化還包括技術變革、戰爭、革命等情形,一個社會的階層就不會固化。

互聯網正在促使中國發生一件重要的變化就是「權力轉移」。原來完全依靠政府相關機構決策的很多事情,現在都是依靠網路的推動;原來需要官媒通告天下的事情,現在被很多自媒體和新媒體分散;原來的明星需要靠潛規則、選秀才能成名;現在也可以通過直播、網路獲得人氣和關注。

比如網店、自媒體、直播、網紅等等各種新型模式,幾乎每一輪機會都會產生一群受益者,互聯網的發展是個體崛起,個體崛起就意味著組織下沉,未來的舞台會留給各種各樣的個人。

傳統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是企業,今後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個人,未來的世界,由各種出「觸點」(個體)構成的。這也代表著整個社會的毛細血管越來越豐富,其實就是供氧能力的增加。

那些基於平台之上的小眾興趣、小眾價值觀、小眾夢想、小眾愛好都能被成全,過去受限於市場規模而不能成立的很多特色小生意,現在平台可以找到自己客戶;而過去受限於信息成本而不能得到滿足的那些個性化需求,現在在平台上也找到了賣家。過去只能將自己賣身於公司的優秀個體,現在可以輕鬆實現自我價值。這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實現中國經濟大繁榮的基礎。

今後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經濟體,個人的創造力得到了極大的釋放。相反,那些資質平平的泛泛之輩,或者始終找不到定位的人,可能只能依附於組織的安排、別人的指使才能生存,所以工薪階層必將淪為社會的最底層。

在互聯網時代,財富往往是按估值或者市值算的。這些錢並不是實實在在的錢。比如在股市裡,你要想真把它變成錢就得去賣完股票,但是你一賣公司往往就出問題。所以,這是財富最合理的狀態:你擁有的並不是一捆捆的錢,讓你隨便花,而是擁有支配資源的能力。

為什麼我們看到很多有錢人都去做投資?因為那些財富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堆數字而已。他們越有錢越心如止水,也不願意花無妄的錢。他們需要做能讓他們有成就感的事,所以他們生活方式並沒有太大變化,反而熱衷於投資各種年輕人和項目,其實這也是在尋找一種平衡感,想多扶植幾個更加長久的人和項目,這才是永久的財富和依靠。

所以,社會財富往你身上聚集,說明你是一個巨大的財富節點,意味著你這裡可以創造更多社會價值。互聯網時代的財富本質就是掌控資源的多少!掌控資源的本質就是分配資源,其實也是一種大我的境界,分享機會和財富,而不是創造出了兩極分化。

未來每一個想改變自己處境的人,都必須好好運用互聯網這個工具。千萬不要再想著大富大貴,而是要思考如何發揮自己的特長。

水木然認為:中國不是階層固化,而是在凈化。中國正在淘汰那些依靠特權、資源、一時機遇並且思維還在僵化的人。

出身平庸的人,還可以選擇優秀的未來。

資質平庸的人,卻只會選擇平庸的人生。

而所謂的「社會階層固化」,無非是平庸的人選擇繼續平庸的借口!

水木然認為奮鬥可以分為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第二種境界:《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第三種境界:《我奮鬥了18年,終於不再需要陪你一起喝咖啡》

每一個奮鬥者都值得尊重,因為他的內心一定充滿了戰勝困難的驕傲。

話再說回來,就像有人所講: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你連冬天早晨起床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

如果有機會重來,你可能想回學校好好讀書,想在職場人踏踏實實,你一定不會像當年那麼懶。不要著急,你現在還有機會。

作者:水木然 更多文章請閱讀變革三部曲


推薦閱讀:

上班微笑下班「面癱」?看似陽光也可能是「微笑抑鬱症」!
學會與焦慮和平共處 別讓焦慮症害了你
【治癒第3話】凝視源頭,擁抱那時受傷的自己
抑鬱症患者,藥石無醫,通過感恩練習,走出抑鬱
這篇文章主要談一談我對焦慮症認知和了解焦慮症的重要性。

TAG:中國 | 中國人 | 焦慮 | 階層 | 焦慮症 | 身份 | 身份焦慮 | 水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