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遠:拋開個人恩怨,尊重客觀事實,正確評價歷史
楊明遠
本人深知自己才疏學淺,因此,幾十年來,每當我研究問題的時候,都會找些不同觀點的資料來學習,做好功課,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盡量做到客觀公正。為了弄清楚朝鮮戰爭的來龍去脈,也不例外。那麼,這次我學習了哪些資料呢?
首先,我拜讀了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發行的,由齊鵬飛、楊風城主編的,中國人民大學「985工程」建設項目——「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創新基地」資助課題《當代中國編年史1949.10-2004.10》一書。在該書的第22頁,我讀到了這樣一段文字:
【5.「抗美援朝」
朝鮮是中國的鄰國,長期遭受日本的侵略和佔領。南北朝鮮的形成是「二戰」結束後世界大國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產物。1950年6月25日,在美國的唆使下,南朝鮮李承晩集團出兵進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為了更多、更深入、更客觀的了解朝鮮戰爭的有關信息,我又通過百度搜索,學習了以下資料。
【三八線
1945年9月2日,根據盟國協議,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在第一號指令中,以北緯38度線為界作為美蘇兩國軍隊分別受理駐朝日軍的投降事宜和對日開展軍事活動的臨時分界線,以北為駐朝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美、蘇軍隊分別進駐三八線南北地區。1948年8月和9月,朝鮮半島南北地區先後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0月,蘇聯把三八線以北的行政權移交朝鮮人民,到12月蘇軍全部撤離。半年以後,美軍也宣布從南部撤軍,但留下了文官和「軍事顧問團」,朝鮮半島國土和民族的分裂,造成三八線兩側的交通、電訊和人員物資的交流被切斷。1950年6月,南朝鮮李承晚的部隊,分三路向海州、金川、鐵原三個方向進攻。當天朝鮮人民軍便舉行了全線反攻,開始向朝鮮南部進軍了。歷時3年的朝鮮戰爭爆發。1953年10月1日,美國和韓國共同簽署了《韓美共同防禦條約》,根據這一條約,美國長期在韓國駐軍至今。】
【朝鮮戰爭的起因
綜合起來要分幾個方面來說: 一、直接原因:從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朝韓在「三八線」附近共發生2000多起糾紛。這種武裝衝突不斷升級,終於於1950年6月25日大規模的內戰在「三八線」上爆發了。 二、深層原因:朝鮮和韓國都想統一對方,而且大家戰前都積極擴軍; 三、外部推手:不可否認美國和蘇聯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鐵血網 朝鮮戰爭的真實起因
先看看給朝鮮戰爭定的起始時間:1950年6月25日。請記住這個時間!!!這一天是半島南北雙方同時向對方開戰之日,只不過韓國是在凌晨,是在海州開戰,而朝鮮是在早晨,是在開城開戰。不同的是,韓國的不堪一擊與朝鮮的勢如破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什麼朝鮮會勢如破竹呢?!就在於當時的韓國總統李承晚的激進與愚蠢:韓國當時想的是一舉拿下整個朝鮮半島,他想都沒想過會失敗,所以,韓國當時把戰略物資大多集中在三八線以南,是一種全線進攻的態勢,全然沒想過後方的防衛,所以,一旦前線不支,必然會讓北朝鮮軍可以以行軍方式挺進。而不是有人宣揚的那樣,說是北朝鮮事先有準備導致了韓國的失敗。
要想知道當年朝鮮戰爭的起因,就必須知道當年的李承晚的思想:「北進統一、軍事統一」
朝鮮當局從不隱諱「六二五」這一槍是他們打的,但這一槍是對李承晚「北進統一」的全面反擊。而實際上,「625」還有比朝鮮這一槍更早的一槍:海州之戰。而美韓宣染開城之戰這一槍、強化這一槍的作用,(而迴避海州之戰)再給朝鮮戴上「侵略」的帽子,成功地把戰爭責任推給了朝鮮。 而事實是李承晚打出「北進統一」朝鮮戰爭的第一槍
日本出版的《朝鮮戰爭中的日本人將軍》一書對韓國的「北進計劃」作了介紹。
此計劃從大韓民國成立後,就在美日專家的幫助下開始秘密策劃。
1949年3月計劃形成後,李承晚欣喜若狂地說:「如果美國人能供我們所需的武器,我們將向平壤開戰,殲滅朝鮮軍隊是毫無問題的。」
1949年夏季後,韓國基本上處於戰時體制,將實兵雲集三八線,處於進攻態勢。為了試探朝軍防線的堅固性,在1949年北侵次數達2617起,其中5月21日到26日向北方炮擊二萬多發炮彈。接著於27日用350名士兵試圖佔領銀波山112高地和129高地,均被朝軍擊退。30日,不惜出動飛機掃射,終於佔領了112高地,並在這塊高地上建起47個火力點。如果說朝鮮半島戰爭的起始,銀波山112高地的戰爭就是朝鮮戰爭的起始,而非其他的所謂的「半島第一槍」。 南北朝鮮間的軍事摩擦自蘇聯撤軍之後一直沒有停止,從最初的連排規模到後來的軍團級別的大規模作戰,1950年6月25日凌晨1時許南朝鮮陸軍第一師部署在翁津半島的第17團部隊發起了一次閃電進攻,佔領了三八線以北5英里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黃海道首府海州市,這個戰鬥成為了朝鮮戰爭爆發的直接導火索。
6月26日美聯社、合眾社、以及當日《泰晤士報》、《曼切斯特衛報》、《每日電訊報》、《每日先驅報》、 《芝加哥論壇報》均報導了對海州城的佔領:——《曼切斯特衛報》:「美國官員證實南朝鮮軍隊已經佔領了位於北朝鮮境內5英里處靠近西海岸的海州。」
-----我們需要記住的就是這個時間!!!---1950年6月26日,美國人率先報道了韓國進攻北朝鮮!!!但沒想到北朝鮮隨後就進入了反攻。這也說明了是朝韓雙方都在為統一半島做足了準備工作。
——《每日先驅報》:「美國軍事觀察員說,南朝鮮軍隊在西海岸附近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救援反攻,進入北朝鮮領土5英里,奪取了海州城。」(請看:是「救援反攻」,在別人的家裡去「救援」,並「奪取」。)
——《新聞記事報》:「南朝鮮政府聲稱在邊界的某個地點進行了反攻並佔領了位於北朝鮮境內5英里處的工業城市海州。」
——《每日快報》(漢城,6月26日上午):「由美國訓練的南朝鮮軍隊於昨夜反攻,奪取了北朝鮮內5英里的一座城市。」
——《紐約先驅論壇報》(合眾社漢城6月26日):「精選的南朝鮮部隊越過作為邊界的三八線,佔領了正好位於該線以北的工業城市海州。韓國軍隊繳獲了大批裝備,包括10輛卡車和大約100挺機槍。」
——《紐約時報》(漢城,6月26日電):「據南朝鮮國家新聞局稱,南朝鮮軍隊今晨向北推進,佔領了位於邊界以北一英里處的黃海道首府海州,繳獲10門高射炮和10輛卡車。」
——《芝加哥論壇報》(美聯社漢城6月26日電):「在三八線以北5英里處的一座城市被南朝鮮軍隊佔領。」
最重要的是:英國廣播公司監聽部出版的1950年7月4日《世界廣播摘要》第5部分《遠東新聞》披露了下述重要新聞:「6月26日上午8時的局勢公報說,瓮津地區的南朝鮮軍隊進入了海州。」這則新聞是美國外國廣播新聞處監聽的,因此可以被看作是美國的官方新聞。
格倫.D.佩奇教授在他的《朝鮮決議(1950年6月24日至30日)》中寫道:「美國軍事顧問證實白寅樺(PaikInYup)准將手下的大韓民國第一師的部隊佔領了黃海道首府海州」。
1950年6月25日1時35分平壤宣布韓國一支部隊越過了海州地段的三八線。因此,6月25日凌晨1時前後應該是整個戰爭爆發時間。而不是隨後的北朝鮮在1950年6月25日早晨8點多才開始的開城之戰。西文媒體能在6月26號當日就能發朝鮮海州之戰的「新聞」報道,為什麼不見當日的開城之戰新聞報道呢?!只能說明當時是韓國定的開戰日。而且是韓國志在必得半島全境的開戰日,全沒想到自己遇敵即潰,後方全無防守,導致了南半島全境崩潰。
目前在網路上說北朝鮮是打響朝鮮戰爭第一槍者請把這一時間先給推翻再說!!!
朝鮮戰爭爆發前一直叫囂戰爭的是李承晚政府,不是金日成的政府,金日成是一直要求進行全朝鮮民主選舉的。當時的韓國國內也有大量民眾與金日成一樣,要求進行半島全民選舉的,但當時沒有治國經驗的李承晚把韓國搞的一團遭,那敢實行半島全民選舉?!
當時實行社會主義、各方面發展迅速人民生活幸福的北朝鮮和一片混亂、窮苦人異常痛苦的南朝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南朝鮮為數眾多的人民都對北朝鮮和勞動黨有好感,並希望和平統一。而南朝鮮總統李承晚和美國人卻知道如果當時以全民投票選舉的方式和平統一,那贏得選舉的只能是強大的、組織嚴密的、受到絕大多數人民擁護的共產黨政權。
1948年底,為了迫使美國從南朝鮮撤軍,蘇聯首先從北朝鮮撤軍。而正是蘇聯從半島撤軍,導致了韓國的總統李承晚的統一夢想!!!
蘇聯撤軍之後,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起來。短短几個月內,在三八線由南朝鮮挑起的軍事摩擦達到37起,李承晚向三八線附近秘密調集的士兵人數達到了4.l萬人 。美軍在撤離之前向李承晚政權提供了價值達1.9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其中美製和日制步槍15萬多支,各種火炮2000多門。
1948年底蘇聯軍隊撤出北朝鮮、美國軍隊1949年5月撤出南朝鮮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李承晚準備在5月美軍全部撤出南朝鮮後,於6月對北朝鮮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兩個月消滅北朝鮮政權。想要消滅金日成領導的人民政權,由自己獨裁統治整個朝鮮的李承晚開始計劃向北進攻,佔領北朝鮮。在美國軍隊還沒有完全撤走的1949年1月1日到4月15日,南朝鮮軍隊就在三八線挑起37次軍事摩擦。
撤走前的美軍還負責幫韓國擴寬了仁川到漢城、漢城到釜山以及經過金浦機場和橫斷三八線的戰備公路,擴大了以金浦機場為中心的飛行基地,並花費巨大的資金改造了仁川浦項、麗水等港口,在木浦、墨湖等地修建了海軍基地。在重要地區修築半永久性軍事設施的同時,還沿著三八線構築了幾百公里的戰場和交通壕。
在美國的支持下,李承晚毫不掩飾他將「北進統一」朝鮮的企圖。他一次次拒絕北朝鮮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建議,揚言「南北分裂是必須用戰爭來解決的」。為了解決戰爭一旦爆發後的後院「安全問題」,在美國顧問團的指揮下,李承晚對南朝鮮人民游擊隊和支持和平統一的愛國人士進行了大規模的「討伐」,南朝鮮遭到屠殺的人數超過10萬。
1949年,李承晚認為他的準備已大致成熟。4月,他在給南朝鮮駐聯合國特使趙炳玉的信中說:「我認為,就這種形勢,你應該極其秘密地與聯合國以及美國高級官員開懷暢談。為了統一,除了缺乏武器和彈藥外,我們在其它方面都已經準備就緒。7月,李承晚向記者發表談話,表示「佔領北韓就可以實現統一」。10月,他在記者招待會上又說:「要不流血,統一獨立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實現了也不會長久。」10月31日,他在美國「聖福爾」號巡洋艦上發表演說,表示「南北分裂是必須用戰爭來解決的」。
到了1950年,李承晚進入了「北進統一」的最後準備階段。2月,他率領軍界的高級官員前往東京,當面向麥克阿瑟彙報他的進攻計劃,聽取麥克阿瑟在軍事上的「具體指示」。4月,集結在三八線附近的5個師得到了直屬炮兵和其它技術兵種的加強。同時,為了配合南朝鮮的「北進統一」,美國的高級軍事官員,包括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海軍作戰部長謝爾曼。空軍參謀長博格等人先後到達日本,以加緊美軍在遠東地區的部署。其中,美國第七艦隊增加了兩艘航空母艦,兩艘巡洋艦和六艘驅逐艦。美國空軍三個B-26和B-29轟炸機聯隊、六個殲擊機聯隊、兩個運輸機聯隊都集中在了日本的基地,美國駐日本的第八集團軍各師都做好了戰爭的一切準備。
人心向北,「北進計劃」未能實現
「北進計劃」未能實施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韓軍的裝備雖好,但素質和戰鬥力不如朝鮮人民軍,如1950年1月,韓軍三個師加美軍二個戰鬥機中隊配合,向尚慶北道發起進攻,結果韓國人紛紛倒戈,出現了「武裝叛變」事件。這迫使李承晚對軍隊實施一連串的「肅軍運動」,有4749名官兵因犯「赤色嫌疑」被處決,有8000多人被關押,韓軍戰力大為削弱。
二是人心向北,不滿日偽統治。南方勞動黨組織不斷聯合左派群眾,反對武力統一計劃,配合北方召開全朝鮮各政黨團體會議解決和平統一問題,把李承晚的「北進計劃」攪得千瘡百孔。
污衊朝鮮「侵略」,美國為出兵找借口。
須知:「侵略」一詞只適用於國家之間。就如我國的內戰,能說是「侵略」嗎?!
朝鮮南北兩方從來都只承認有一個朝鮮,雙方無論是誰先採取行動,都不能稱為「侵略」,只能稱為「內戰」或「統一戰爭」。
如同美國19世紀的南北戰爭一樣,不能說北方「侵略」了南方。但朝鮮內戰一爆發,美國隨即操縱輿論誣衊朝鮮北方「侵略」了南方。
1950年6月28日,杜魯門在一份公開聲明中解釋說「共產主義已不局限於使用顛覆手段來征服獨立國家現在要用武裝的侵犯與戰爭。因此,美國要勇敢地承擔起保衛朝鮮的義務」。
威廉﹒恩道爾在其《金融海嘯——一場新鴉片戰爭》書中稱:[按照華盛頓的觀點,「聯合國」採取干預行動的全部根據是北朝鮮的共產黨先動手,無端地大規模入侵南朝鮮,後來在所有美國官方的宣傳中都守住這個界限是很重要的事情。]
而北朝鮮為什麼不否認先開槍的問題呢?!就因為:一個國家的統一,是每個國民的期望,為了統一而開戰,不是恥辱,而是光榮,當年的韓國總統李承晚,致力於統一半島,並首先提出「北進統一、軍事統一」,誰會認為其是想「侵略」北朝鮮呢?!
1950年6月25日1時35分平壤宣布韓國一支部隊越過了海州地段的三八線。因此,6月25日凌晨1時前後應該是整個戰爭爆發時間。實際上,南朝鮮不否認25日曾佔領了海州,但是曾經對此辯解稱,是第一步兵師在朝鮮進攻後發起了「反攻」,佔領了海州。
開城是於朝鮮時間上午9時到9時半落入北朝鮮軍隊手中。發起進攻應該在8時左右,而幾乎與此同時(6月25日上午8時),漢城廣播的美國官方公報卻宣布關於翁津地區的韓國軍隊佔領了三八線以北5英里處的海州。也就是說:韓國是在1950年6月25號凌晨1點35分進攻朝鮮的海州,而朝鮮是在早晨八點時對韓國的開城開戰,而韓國竟然把搶先進攻海州說成是反攻。網路上的說法只能說明是朝鮮的經濟不如美國人與韓國人了。
在當時的朝鮮半島,要追究誰第一槍的話,6月25日誰開的第一槍要追究,那麼6月24日深夜、6月25號凌晨誰開的第一槍要不要追究?雙方一直在38線附近衝突不斷,哪一槍都可以成為發動戰爭的理由,追究6月25日的第一槍不但無足輕重,甚至也不能拿來定義誰是邪惡一方,而且就連「北朝鮮開第一槍」這個說法的本身,也不是事實。
事實是當時北朝鮮要求和平統一半島,而韓國的李承晚想武力統一半島,這一事實不容改變。當時的北朝鮮是民心所向,而李承晚領導的韓國是民不聊生,韓國民眾大多與金日成一致要求與朝鮮和平統一,實行全民選舉,而美國只把6月25日早晨8點多北朝鮮進攻韓國開城說成是「入侵」,而把早前韓國6月26日凌晨一點多進攻海州說成是「反擊」,是顛倒黑白,為其反共基地服務而已。】
【怎麼客觀的評價朝鮮戰爭?
朝鮮
熱心網友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時(朝鮮時間),朝鮮內戰爆發。從25日至30日,美國政府做出了一系列軍事干預的決定,並逐步升級,最終全面捲入朝鮮戰爭。朝鮮戰爭是南北雙方為了朝鮮民族的統一問題而進行的一場內戰,美國武力干涉別國內政是違反聯合國憲章的侵略行為。
韓國人稱朝鮮戰爭為「韓國戰爭」或「6??25戰爭」。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韓國從權威主義政治向民主政治轉化,人們開始反省權威主義時代的歷史,在這種背景下,韓國人對朝鮮戰爭也有了新的認識。
關於朝鮮戰爭的起因,有代表性的幾種觀點是:
1、從深層次來分析,朝鮮戰爭爆發的外部原因是日本帝國主義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和美、蘇兩國軍隊的分割佔領;朝鮮戰爭爆發的內部原因則是民族社會內部意識形態的對立和南北實力的差距。
2、李承晚政權對引起那場戰爭的爆發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李承晚為了擺脫政治危機,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在南北關係上推行恐嚇政策,在公開場合大肆鼓吹武力「北進統一」。李承晚政權的這種恐嚇政策不可能不給朝鮮北方以強烈的刺激。
3、50年來,一直有人在議論是誰打響了朝鮮戰爭的第一槍。其實,這是一個沒有多大意思的問題,因為在戰爭爆發前的一段時間,「三八線」上大大小小的武裝衝突一直沒有間斷,南北雙方互有進退和得失,1950年6月25日的全面戰爭只是一系列武裝衝突的擴大和升級。
4、韓國學者認為,美國對誘發朝鮮戰爭負有責任。鄭鎔碩博士在《美國的對韓政策》一書中指出,1950年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全國記者俱樂部發表演說時聲稱,美國在太平洋的防衛線北起阿留申群島,經過日本本土、琉球群島,南達菲律賓,韓國和台灣均不在美國的太平洋防衛線之內。朝鮮北方據此做出判斷,美國不會幹預朝鮮半島事務。
5、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將部分蘇聯的檔案送給韓國總統金泳三,個別韓國學者根據這些殘缺不全的檔案對朝鮮戰爭的起因提出了片面的、不科學的看法。但是,也有韓國學者清楚地認識到,俄羅斯並沒有將有關朝鮮戰爭的關鍵性的資料提供給韓國,而且在俄羅斯送給韓國的檔案中還有被篡改的嫌疑。所以,以此為依據來研究朝鮮戰爭的真相是不客觀的,也是沒有說服力的。
朝鮮戰爭對韓國政治的影響非常深刻,可以說其餘波至今猶存。朝鮮戰爭的爆發使本已處於風雨飄搖地位的李承晚政權得以穩固,李承晚奉行的治國方針是「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他利用戰爭時期的「反共」意識形態宣傳和專制機器打擊反對黨的力量,以維護其專制統治。1960年終於爆發了「4·19革命」,把李承晚政權趕下了台。雖然李承晚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是他利用「反共」和「北方的威脅」為借口來打擊反對派,從而謀取政治利益的手腕被後來的朴正熙所繼承。】
當然,還看了些其他資料,因為篇幅大長,就不一一介紹了。這就是我認識朝鮮戰爭真相的過程。
由於自己除了才疏學淺之外,畢竟是個草根,又是井底之蛙,從研究體育、養生,到談論天下大事,難免錯誤百出,因此,真誠地歡迎網友賜教,特別是不同觀點網友批評指正。
人是社會的存在物,天生的社會動物。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想問題、做事情,也不能只考慮個人的得失。堅持個人主義的世界觀,是實現不了世界大同的。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每一個人,都應該考慮如何為大多數人的幸福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做一點有益的事情。
拋開個人恩怨,尊重客觀事實,正確評價歷史吧!
2016年2月19日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wyzxwk0856)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紅星
推薦閱讀:
※對攝影師說照片中的模特很醜是否不尊重?
※女朋友不尊重我父母,我該怎麼辦?
※茶葉世界,如何尊重正確泡茶方式
※行止有度,知行合一,對別人尊重,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