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難處是母子過於親密導致的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應邀去一些電視台的情感節目做嘉賓,經常要解決的是婆媳矛盾。俗話說的好:夫妻好做,婆媳難處。千百年來,婆媳關係成了困擾中國家庭最典型的老大難問題,簡直比拆遷戶跟開發商的關係還要緊張,比巴以衝突還要尖銳。其實,婆媳之所以成了天敵,是因為當事人都忽略了問題的實質,婆媳關係不僅僅是一個二元對立關係,而是婆婆、媳婦和兒子的三角關係,這個三角關係的核心是兒子。換句話說,婆媳關係實際上折射出的是母子關係。我認為,要想深入的了解中國男人,必須先從中國男人的代際關係入手。
在中國傳統社會,父親和母親在兒女面前擔當的角色是不一樣的。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嚴父慈母」,父親的形象必須是威嚴的,甚至帶點嚴厲,母親則是慈愛的,親切的。所以中國曆來的家教,都是父親更多負責「教」,母親負責「養」。
但「中國式的母愛」分寸常常把握不好,疼愛很容易滑向溺愛,過份保護兒子的結果往往使他們過份柔弱,乃至拒絕成長,逃避責任,從而使個體無法真正成熟起來。
不光在中國,在儒家文化盛行的日本和韓國,母親溺愛兒子似乎也屢見不鮮。日本著名情愛作家渡邊淳一在他的情感論著《男人這東西》一書中曾經一針見血的指出:「在做母親的看來,那些對大人言聽計從的男孩性情柔和,成績優秀,很是招人喜愛。可這些性情溫柔得如同小綿羊的男孩們卻不見得能受到女孩們的青睞。因為他們身上缺乏雄性動物應有的彪悍和粗獷,他們只是母親們的小寵物。」這些男孩哪怕工作上再出類拔萃,好像也沒長大他們不是真正的男人,只是還沒脫離母親懷抱的「乖寶寶」。這種喜歡依附在母親身邊的小男孩一旦進入婚姻狀態會不可避免地遭遇兩大狙擊戰:一是婆媳失和,二是性的障礙。
婆媳關係是婚姻家庭中的難點之一,那一段時間,我參與的各種情感節目中,幾乎隔三岔五,都會遇到這類投訴。婆媳難處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點,那就是母子關係過於親密。母親疼愛兒子,兒子孝順母親,本來是應該褒揚的,然而,凡事都有個度,過猶不及,母子過於親密必然導致前者控制欲強,後者依賴性大。一個總想控制兒子的母親一旦意識到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婚後會被另一個女人「接管」,個中的滋味可想而知,哪怕她表面上接受這個兒媳,潛意識中也會產生排斥的心理。
前面提到,婆媳關係實際上就是另一種三角關係,同樣是兩個女人在爭一個男人。而過分「戀子」的母親無疑是把媳婦當成了潛在的情敵,後者當然也不甘示弱,「我是他正宗的老婆,他愛我天經地義,憑什麼我們之間的愛你要分走一部分?」你說這樣的婆媳能「友好相處」嗎?還不跟烏眼雞似地,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吃了我。而在母親眼中的那個乖寶寶由於從小習慣了言聽計從,習慣於大事小事都依賴母親的決定,性格難免懦弱、做事缺乏主見,一旦最愛的兩個女人產生矛盾,很難起到「雙面膠」的功效,搞不好心理的天平總是不知不覺地倒向自己的母親,另一半則無暇顧及,久而久之,婆媳失和不說,還影響夫妻感情。因此婆媳緊張的根源在於丈夫總是被他的母親過分保護。
性的障礙也與此相關。前不久,我看到某心理刊物一個調查,當下夫妻性生活不和諧,男方的責任越來越大。很多都是出在獨生子女的80後身上,某些嬌生慣養的男孩子在性方面覺醒過晚,導致夫妻行房時不會愛撫不懂溫存,有的甚至出現嚴重的性功能障礙,女方由於長期得不到滿足不得已提出離婚。
這些「嬌生慣養」的丈夫們其實都是媽媽眼中的「心肝寶貝」,什麼事都聽媽媽的話,什麼事都由媽媽做主,記得在一次情感節目中,我遇到一個28歲的已婚男孩,他在節目中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媽可疼我了!我從來不會惹媽媽生氣。」說的時候語調充滿了童真和稚氣。你說這樣的男孩怎麼可能真正的成長?
在心理學中,成長並不僅僅是你的年齡在增長,也不代表你參加工作、進入婚姻就一定成熟,而是你是否具備一定的獨立性。顯然,媽媽眼中的「小寵物」們從未長大,因為他們只有依賴性,沒有獨立性。哪怕到了床上,他們也無法「雄起」,因為他們還不是健全的男人,只不過是「乳臭未乾」的孩子。一個男人要想磨練自己的男性氣質,必須首先從母親的過份關注的視野中逃離出來。一個真正的大男人,應該像呵護自己的妻子兒女一樣呵護自己的母親,而不是反過來時刻被母親呵護。
在那期節目中,我說過這樣一段話:「大多數女性都喜歡品行端正、文質彬彬的男人。但不代表她們都喜歡文弱、懦弱甚至軟弱得毫無主見、只會聽媽媽教導的乖孩子,除非她不是嫁給他,而是收養他。不是找老公,而是找兒子。」
推薦閱讀:
※我外婆最後的那十年
※母女都漂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上海殺妻藏冰箱案:不健康的親子關係,能有多可怕
※男權主義者對自己的母親是怎麼看待的?
※大材老性白芙蓉母子獸鈕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