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水果5不吃 中醫5招對付糖尿病 不得糖尿病的12招養生秘訣
吃水果,在很多糖尿病患者眼裡,是犯了「大忌」。其實,水果並不可怕,況且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這些對糖尿病患者都是有益的。
不過,要想水果吃得安全,糖尿病患者必須掌握水果5不吃的原則。
◇血糖未控制不吃
當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7.8毫摩爾/升時,說明血糖並未控制,則暫不能吃水果。
◇餐前餐後不吃
如果空腹血糖<7.8毫摩爾/升,也不能隨心所欲地享受水果。一般來說,飯前和飯後半個小時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比較大,這個時間段千萬不要吃水果。
◇含糖量高不吃
水果中含糖量大於44%以上的,最好不吃。西瓜含糖4%,最低;棗、甘蔗、紅果約20%。在嚴格限制總熱量的前提下,適當進食一些西瓜等含糖量較低的水果是允許的。
◇不減食不吃
進食水果後,需相應地扣除主食量,譬如200克橘子或蘋果相當於主食25克。一般情況下,在午餐和晚餐主食均按標準控制在50克或75克時,15:00時可進食一塊西瓜或一個蘋果或其他水果(200~250克)以頂替加餐。
◇不監測不吃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要定期監測血糖,即使空腹血糖<7.8毫摩爾/升,也不能掉以輕心。中醫5招對付糖尿病 2010-03-16 責任編輯:空谷幽蘭 來源:尋醫問葯社區中醫治療糖尿病,強調揚長避短選擇好適應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藥一般沒有西藥快,但它注重整體調控,在改善癥狀方面則明顯優於西醫,故中醫治療糖尿病尤其適合於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2型糖尿病);或伴有慢性血管神經併發症者。但對胰島素依賴型患者(1型糖尿病)中藥降糖可能不適合,因為該類患者自身不能或只可產生少量胰島素,需完全依賴外源的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島素治療則可能出現酮症酸中毒而威脅生命。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原則與西醫並不衝突,主要需注意五個方面:
控制飲食是基礎 《黃帝內經》記載:「……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而為消渴。」《景岳全書》說:「消渴病,富貴人病之而貧賤者少有。」這說明中醫早已認識到糖尿病是個富貴病,需要控制飲食。2型糖尿病人,在認真進行飲食管理與運動治療的基礎上,無嚴重急、慢性病發症的輕型糖尿病,尤其是尚有一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者可單純適用中藥治療。
運動首推太極拳 古人早就認識到,適當運動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以不疲勞為度」,可根據病情選擇散步、健身操、太極拳、游泳、交誼舞等。尤其是太極拳,具有輕鬆、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點,最適合糖尿病患者。
調解情緒很重要 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與情緒有一定關係。糖尿病患者要正確對待生活和疾病,「節喜怒」、「減思慮」。保持情志調暢,氣血流通,有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復。中醫認為,疾病既有生理病理的病,同時也有心理的問題,所以情緒的因素必須加以重視。
養生講究順自然 中醫認為,人稟天地之氣而生,四季變化對人體的生理和病理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強調順乎自然以養護正氣,主張春防風,夏防暑,秋防燥,冬防寒,以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目的。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病人要學會自我調護。但自我調養絕不等於亂服或長期服用滋補品,中醫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若屬實證,補藥有百害而無一利。
用藥一定要對證 在臨床治療上,對初診患者首先會告知他們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方法,並要求他們飲食控制一至兩個月及配合運動療法。若血糖下降明顯即可維持下去,如控制不滿意則給予中藥治療。臨床一般將患者分為陰虛型、氣陰兩虛型和陰陽兩虛型三型分型論治:(1)陰虛燥熱型(多見於糖尿病的早期)。臨床表現:煩渴多飲、隨飲隨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飢;溲赤便秘;舌紅少津苔黃、脈滑數或弦數。主要採用養陰清熱方法。(2)氣陰兩虛型(多見於糖尿病的中期)。臨床表現:乏力氣短;自汗、動則加重;口乾舌燥;多飲多尿;五心煩熱;大便秘結;腰膝酸軟;舌淡或紅暗、舌邊有齒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脈細弱。主要採用益氣養陰方法。(3)陰陽兩虛型(多見於糖尿病病程較長者)。臨床表現: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耳輪焦乾;多飲多尿、混濁如膏;或浮腫少尿、或五更瀉、陽萎早泄;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主要採用溫陽育陰方法。不得糖尿病的12招養生秘訣 2010-10-18 全世界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國際糖尿病協會去年10月宣布,這一數字已經達到2.85億,到了面臨失控的地步。中國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30年內翻了兩番,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何在?美國《預防》雜誌最近一篇文章指出,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其實,只要做到以下12點,你的一生就絕不會得糖尿病。
吃肉前喝兩勺醋 大大降低血糖水平
1.吃肉前喝兩勺醋。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吃大魚大肉等高熱量食物前喝兩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習慣喝醋,最好飯前吃點放醋的涼拌菜。
2.減輕5%的體重。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鍛煉,但只要體重減輕5%,患糖尿病的危險就會降低70%。
3.每天走路35分鐘。芬蘭研究發現,走路可讓體內胰島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周走路4小時,每天35分鐘,可使糖尿病危險降低80%。
4.多喝咖啡。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發現,每天6杯咖啡,糖尿病危險降低29%—54%;每天4—5杯,降低約29%;但每天1—3杯則幾乎不起作用。
5.買食物看清高纖維標誌。有高纖維標誌的食物,能確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纖維,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壓及中風危險。
6.一周吃快餐不超過2次。美國研究發現,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7.火腿香腸要少吃。每周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腸,糖尿病危險會增加43%,罪魁禍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劑。專家建議,應偶爾吃肉,多吃蔬菜。
8.肉桂有助降血糖。德國科學家發現,肉桂有助於降血脂,進而防止糖尿病危險。肉桂粉可撒在咖啡里,也可以和蜂蜜一起沖水喝。
9.做事前3次深呼吸。長期壓力會導致血糖升高。專家建議,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緩慢的深呼吸,以減小壓力。
10.睡眠在6—8小時之間。睡眠經常不足6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翻番;而睡眠超過8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增加3倍。
11.不要獨居。獨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2.5倍。專家建議,即使獨居也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2.45歲後多關注血糖。血糖指數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內最易發生糖尿病。專家建議,45歲後、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的人,應多關注血糖。
(責任編輯:碧碧)
推薦閱讀:
※習忘可以養生 法雲法師
※練拳養生和以武入道
※秋季養生食譜要注重調脾潤肺
※二甲雙胍怎樣吃能減少不良反應?
※十二時辰養生法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