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源流之「東西」
俗語源流之「東西」文 / 射鵰天涯
發佈於:2011-10-10 8:00:34 ┊ 字數1407 ┊ 閱讀
中國人習慣於用「東西」這個詞統稱一切物體。但為什麼稱「東西」,而不稱「南北」呢?原來,我國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稱為「五行」,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對應起來,組成「五方」,即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從上面的組合可以看出,東方屬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樹木、蔬菜、莊稼等;西方屬金,代表一切金屬礦物,如金銀銅鐵錫等等;南方屬火,火是一種化學現象;北方屬水,中方屬土,由於水、土、火是最常見的物質或現象,以致被古人忽視。而木(植物)和金(金屬礦物)最受人們的重視,可以代一切有用物質,於是,人們就把代表「木」和「金」的兩個方向聯在一起,組成了一個詞——「東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體。這所有物體,自然也包括創造了「東西」這個詞的人。比如,我們見到一個小孩,覺得他很可愛,便拍拍他的小腦袋,叫他一聲「小東西」,那小孩會很開心,因為這「小東西」里包含著無限的愛意。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們開始用「東西」這個詞罵人了,無論說你是東西或不是東西,都不是什麼好話。比如,我奶奶不高興的時候,就罵我爺爺是「老東西」,我爺爺自然很不樂意,又不願意跟我奶奶一般見識,便一個人鼓起腮幫去一邊吹氣去。前幾年,教育界流傳著一個笑話:說某校長聽一位地理老師的課。老師指著講桌上的地球儀啟發學生說:同學們,今天咱們教室里多了個什麼東西啊?學生的注意力還在剛進來的校長身上呢,哪注意老師手上的動作啊,於是齊答:校長。師大汗,忙呵斥道:胡說,校長是東西嗎?生便改口說:校長不是東西!校長這個汗啊!你看,無論怎樣說,作為當事人的校長聽了都覺得不爽。如果這件事是真的,而校長又是個心胸狹隘的人,那我們真該為那位地理老師的無心之過擔憂了。用「東西」這詞罵人,罵的最損的當推紀曉嵐。乾隆戊申年(1788年),京城水部衙門失火,皇上命大司空金簡召集民工重新建造。當時,京城中流傳有一句上聯云: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此聯包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因此很久沒人對得出來。有某中書,是河北省河間府人,對人說:「這聯除非找我的老鄉紀曉嵐先生,其他人是不可能對出的。」於是他登門請求紀曉嵐。紀說:「這亦不甚難對。」想了一會,他微笑著說:「只是對出來有妨先生,您看怎麼辦?」中書急說:「無妨,無妨,只要對得出就好。」紀曉嵐於是對道:北人南相,中書君什麼東西!中書羞愧而去,一時傳為笑話。從整個事件的過程看,中書君向紀曉嵐求聯似乎並無不妥,話里話外到頗以與紀曉嵐是老鄉為自豪。相形之下,倒顯的紀曉嵐玩笑開得過了。對聯對得雖然工巧,卻也難掩紀氏性格中某些不太高尚的東西。難怪紀連海老師在《百家講壇》中批評紀曉嵐為人過於尖酸刻薄。而罵的最經典的莫過於1914年4月前清翰林、湖南巨紳王闓運罵袁世凱了。當時,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做了大總統,還不滿足,還要做皇帝。估計王闓運是個憤青,身在湖南,心憂天下,對這位竊國大盜的做法很有些不滿,便寫了一副嵌字聯貼到老袁的總統府去了: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橫批是:旁觀者清。此聯妙在上聯和下聯嵌入「民國何分南北,總統不是東西」,令老袁十分尷尬。特別是「東西」一詞,用得恰如其分,罵得痛快淋漓。佩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