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麵漢堡炸雞都是垃圾食品?你真的誤會它們了!
曾幾何時
媽媽指著你手裡的漢堡炸雞腿
閨蜜斜睨你打包的燒烤關東煮
舍友坐看你撕火腿腸煮速食麵
痛心疾首地說:
垃圾食品啊!
——對「垃圾食品」的歸類
如此深入人心
可你知道它是哪來的?
——2003年起,一份號稱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名單》在網路和媒體上躥紅,被競相轉載瘋傳;此後相當長時間裡,越來越多人將「垃圾食品」視為洪水猛獸。
2013年8月,國內某報還為這個說法找到了確切的「出處」:該名單是在世界衛生組織第113屆會議上公布的。
來,我們先複習一下
這份黑名單里的「十大垃圾食品」
和它們的上榜理由
實際上
這只是其中一個版本的「名單」
十餘年間
各媒體流傳的「黑名單」不盡相同
許多種食品都陸續被「拉黑」了
餅乾糖果、膨化食品、碳酸飲料……
到底有過多少份「黑名單」
有過多少種食品被「拉黑」
已經不可考……
公認的「美食」一個個成了「垃圾」
「粗糧最健康」
「酸奶最健康」
「蔬菜最健康」
「XX最健康」
……
這麼「健康」
你怎麼不去當兔子呢!
群眾表示
鋪墊至此 劇情可以反轉了
真 相
世界衛生組織第113屆會議並不是在2003年召開的,而是在2004年。
全球範圍內,找不到所謂《十大垃圾食品名單》的官方/權威外文版本,只有中文版。
WHO給這麼多食物做出這樣級別的定性,是會讓全世界學術、行業、媒體的腎上腺素都全線飆升的。然而對此「名單」,十二年來,國外科普屆全無動靜。
2015年4月,世衛組織明確闢謠,表示「世衛組織從未發布過垃圾食品的名單」。
也就是說:《十大垃圾食品名單》是 made in China 的一場子虛烏有。
即便世衛組織已闢謠多時,「垃圾食品名單」的人氣仍不減當年。不過,與此同時,也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加入了為被「拉黑」的食物平反的行列中。
劇情至此,
並不是為了讓吃貨們
從此可以名正言順地大快朵頤
吃成個一堆指標不正常的月半
可別跑來怪小編哦
小編不背這個鍋!
為什麼這個鍋 「垃圾食品」也不背?
我們先來釐清一組邏輯
人 體
人類是雜食動物,維持機體正常運作所需的大量元素,來自於很寬的食譜。
人體所需的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水。
它們的作用:構成人體組織、為人體提供能量、預防疾病、抗氧化等等。
缺少任何一種營養素,達到一定的程度,我們的身體都會進入亞健康甚至是疾病狀態。
若營養素攝入過剩,無法及時排出而囤積在體內,達到一定程度,超過機體負荷,一樣會導致機體的亞健康甚至是疾病狀態。
食 物 之 於 人 體
在漫長的生物進化、社會發展過程里,有大量食物進入了人類的日常食譜。每一種食物都含有各不相同的各種成分。有的成分含量高,有的成分含量低;有的成分對人體益處大,還有的成分可能對人體有些許危害,但在一定程度以下,人體可以成功排泄掉。
人體攝入食物的理想狀態,可以理解為:滿足人體所各類需營養素,並維持代謝的平衡;同時,最大程度規避對人體有害的成分,將此類成分的攝入控制在機體可承受的範圍。
要實現這種理想狀態,根本就在於食物的搭配。
營養學博士高潔告訴我們:食品科學一直都在講,沒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搭配;反之,也沒有所謂的健康食品名單。
拿標準的「垃圾食品」炸雞腿來舉個例子
如果你搭配得好、身體也有需要,那麼炸雞腿所提供的充足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對你就意味著能量滿滿精神十足;但如果你搭配得不好、長期攝入過多,它也能讓你脂肪堆積、血管堵塞,萎靡不振。
如今,對於生活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許多國人來說,吃飽喝足早已不再是一個夢想。不少人飲食精細、睡眠不足、煙酒過度、運動匱乏,一天到晚不覺飢餓,聚餐應酬倒是常事——對這樣的人群來說,炸雞腿就是「垃圾」。
而若一個人已餓得前胸貼後背,體力不支的時候,炸雞腿則是不折不扣的「健康營養食品」。
這個道理適用於所有的食物,包括總被稱為「沒營養」的零食。
萬物皆有毒,關鍵在劑量。by現代醫學鼻祖、瑞士醫生巴拉塞爾薩斯(Paracelsus 1493~1541)
翻譯成時下流行的網路語言就是:只談毒性不談劑量,都是耍流氓。
從醫學、營養學角度翻譯成白話版,就是:需要的給補上了,就都是營養;不需要又代謝不掉的,就都是垃圾。
所以,說到底
這個鍋該誰來背?
你 咯!
如果你真成了個一堆指標不正常的月半
不是食物「垃圾」
是你的膳食結構「垃圾」
是你的生活方式「垃圾」
20年前,科學家們還在研究怎麼讓食物中的能量一點都不浪費。如今正相反,科學家們孜孜以求的就是尋找好吃又「沒營養」的食物,來滿足那些無法剋制食慾但又不能再胖下去的吃貨們。
減肥成了流行,
人們就開始挑美食的刺,
嫌棄有些食物能量太高。
可食物們有什麼錯?
它們只是營養又美味啊!
如同國人對「垃圾食品」深惡痛絕一樣,長期以來,許多美國人把快餐(Fast Food)視為普遍肥胖的罪魁禍首。
2013年,美國一位名叫約翰的科學教師做了一項大膽的實驗:3個月內只吃麥當勞的食物。結果很出人意料。
在他學生的幫助下,他設計了一份每天2000卡路里的食譜,其中所有的食物都來自麥當勞。他們把食物中含有的糖類、蛋白質、脂肪以及膽固醇盡量控制在推薦標準以內,同時外加每天步行45分鐘。結果,三個月後,約翰不僅沒有變成胖子,還瘦了近17公斤,膽固醇水平反而降低了。
約翰說:「讓人們長胖的不是麥當勞,而是我們自己的飲食選擇。」
沒有哪種食物是絕對的「垃圾」
也沒有哪種食物算絕對「健康」
食品劃分的科學方法,不是垃圾食品和健康食品,而是:
●普通食品——平時吃的主食、副食;
●保健食品——包裝上有「藍帽子」標誌的一類食品,比如一些鈣片、酸奶;
●特殊食品——針對特殊人群,比如嬰幼兒配方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
飲食營養的重點
不在於精心剔除所謂的「垃圾食品」
不在於費心追求所謂的「健康食品」
而在於攝入多樣又均衡
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
請來再看看日常接收到的各種訊息:
「XXX竟然致癌,國外已被下架!」
「研究表示XX有害,這麼多年都吃錯了!」
「小伙猝死的元兇竟是它,你還敢吃嗎?」
寶寶們知道該怎樣做了吧?
來源:新華網福建頻道綜合北京青年報、健康報、人民日報
推薦閱讀:
※老公查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AS,號稱不死癌症,我該離婚嗎?
※這東西大家都當垃圾到,我用它做成麵食,好看還好吃!
※婚外情是女人的「垃圾食品」
※看看洋垃圾是怎麼毀掉一條村的!(圖)
※人家這才叫衣櫃,你家那叫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