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最著名的弦樂四重奏樂團(掃盲帖)

室內樂最早是指歐洲宮廷中演奏的音樂,自十九世紀以後,則指由少數人演奏、演唱,為少量聽眾演出的音樂。如果把交響樂比作在舞台上的演講,室內樂則更像是幾個朋友之間的親切交談,雖然少了一些波瀾壯闊的氣勢,但卻充滿了細膩深情的樂韻,讓聽眾具有了更加貼近音樂的親切感。

弦樂四重奏弦樂四重奏是室內樂中最重要的一種組合形式,它只有四件弦樂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但它卻能夠以最少的樂器演奏出最完整的音樂。也正是由於弦樂四重奏有這樣的特點,使得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都熱衷於創作四重奏,並且創作出大量的優秀作品,也**豐富了室內樂作品曲目。
今天,我們帶大家了解一下幾個較有代表性的四重奏樂團。
1鮑羅丁四重奏(Borodin Quartet)
年紀:70歲(1945年至今)

成立地點:莫斯科

星海緣:1998、2012時隔14年兩度蒞臨

簡介:世上歷史最悠久、最受樂迷愛戴的四重奏組合之一。由四位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學生組成,知名大提琴家羅斯特波維奇曾是創團團員。十年後,四重奏改名鮑羅丁,以紀念這位十九世紀俄國作曲家。鮑羅丁四重奏人員幾經更迭,已超過五次。鮑羅丁四重奏一直在世界古典樂壇的室內樂演繹中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極高的權威。他們對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等的演出備受尊崇,成為經典。特色:鮑羅丁四重奏團特別擅長演奏俄羅斯曲目,得益於早年與肖斯塔科維奇的密切交往。成立之初,鮑羅丁四重奏與前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建立良好關係,肖斯塔科維奇曾經親自指導過他們每一位成員的學**。鮑羅丁四重奏在1970年代便已完整演出並灌錄肖斯塔科維奇全部十三首弦樂四重奏作品。該團更曾兩度蒞臨星海音樂廳,深受觀眾喜愛。
2茱莉亞弦樂四重奏(Juilliard String Quartet)
年紀:69歲(1946年至今)

成立地點: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

星海緣:1999、2015時隔16年再度回訪

簡介:世界上最出色的四重奏團之一,被稱為美國「第一大室內樂團」,享有「美國室內樂第一家庭」美譽。至今已經演出超過500首作品,灌錄超過百張唱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演奏的巴托克、勛伯格、德彪西、拉威爾和貝多芬作品曾屢獲格萊美獎,並於2011年被授予格萊美「終身成就獎」。該團1946年成立於紐約,由Robert Mann(第一小提琴)、Robert Koff(第二小提琴)、Raphael Hillyer(中提琴)和Arthur Winograd(大提琴)合組而成,成員均為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教授,該傳統多年未曾改變。該團也在過往60多年間一直擔任茱莉亞音樂學院駐校四重奏。團員雖幾經更替,卻始終恪守創團成員Robert Mann等人信條:「將新作品當成經典名曲演奏,將經典名曲當成新作品演奏」。特色:

該四重奏擅長演奏貝多芬、門德爾松和肖斯塔科維奇等人曲目,也與當代作曲家Elliot Carter等人合作無間。樂團常與波利尼和馬友友等知名獨奏家合作,甚至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出現在合作者的名單里。

亮點:據了解,茱莉亞弦樂四重奏的音樂家使用的樂器是四把斯特拉底瓦里名琴,1936年由維塔爾夫人(Mrs.Gertrude Clarke Wittal)贈給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成為圖書館最珍貴的館藏之一。茱莉亞四重奏是布達佩斯四重奏之後唯一有權使用它們的音樂家。

如今,該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手是36歲的華裔小提琴家林以信(右一)。《紐約時報》等樂評讚譽林以信於四重奏的演出:「溫暖、靈活度十足;樂音與其他成員相融,但獨奏時卻揮灑出色,成功為四重奏注入新能量。」足見四重奏在加入新血後的完美傳承。該團曾於1999年蒞臨星海音樂廳演出,2015年4月4日將重返星海音樂廳,帶來更多驚喜!

3東京四重奏(Tokyo Quartet)
年紀:44歲(1969 -2013)已解散成立地點: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

老牌團體東京弦樂四重奏最初由四位日本桐朋學院、美國茱莉亞音樂院**琴的日本音樂人於1969年組成(接受茱莉亞四重奏成員指導),1970在慕尼黑ARD音樂大賽奪得冠軍後逐步在國際樂壇發光發熱,以紐約為基地,成為世界級音樂團體。2013年,因部分成員無法尋找到合適的接班人宣布解散。四重奏在歐、美、亞三洲舉行告別系列音樂會,該新聞一時成為室內樂界的頭條。在團員默契達到高峰時期結束,也算是划下完美句點。
4阿班貝爾格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t)
年紀:44歲(1969-2013)已解散 血統:奧地利

作為全球頂尖的弦樂四重奏組合,來自「音樂之鄉」奧地利的阿班貝爾格四重奏組合堪稱世界樂壇的一個神話。四重奏的名字讓人聯想到曾經叱咤樂壇的奧地利新維也納派著名作曲家阿班·貝爾格,事實上還真有聯繫。貝爾格遺孀在聽罷四人的演奏後十分感動,同意以阿班·貝爾格的名字為樂團賜名。多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直到2013年,這個四人組合才首度亮相中國大陸。令人深感遺憾的是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也是阿班貝爾格組合最後的經典絕響,此後這個馳騁樂壇幾十年的傳奇組合正式宣告解散。
5阿瑪迪烏斯四重奏(Amadeus Quartet)
年紀:40歲(1947-1987)已解散 成立地點:倫敦

1947年由三位二戰時流落到英國的奧地利音樂家與一位英國大提琴家在倫敦共同創立。起初名為Brainin Quartet,翌年更名為Amadeus。 阿瑪迪烏斯四重奏因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得名,擅長演奏維也納樂派如莫扎特、貝多芬和舒伯特等人曲目。阿瑪迪烏斯在四十年歷史中長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四重奏之一。1987年,其中一位成員去世,另外三人以解散四重奏的方式紀念這位相伴四十年的老友。這種觀點很有代表性,不少重奏團確有擔憂改變任何一名成員後音樂的味道就會大不一樣,因此往往以解散四重奏作為最終的歸宿,而觀眾只能從歷史錄音中覓得他們曾經的輝煌。
6埃默森弦樂四重奏(Emerson String Quartet)
年紀:39歲(1976年至今)成立地點: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

簡介:美國的埃默森弦樂四重奏團於1976年由兩個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的畢業生尤金·德魯克和菲利普·塞茨發起組織而成,以美國詩人和哲學家拉爾夫·沃爾多·埃默森的名字來命名。埃默森弦樂四重奏團是一支享譽當今世界的優秀組合。他們常年活躍於世界音樂舞台,用他們獨特的音樂理念詮釋了從古典至現代的作曲家們的經典文獻,並為世界樂迷們錄製了大量的四重奏作品的CD,多次獲得格萊美獎,令世界矚目。 特色:目前他們嘗試著站立演奏(大提琴坐著),開創了四重奏演奏的一種新形式。經過30多年的磨礪,埃默森四重奏團無論是從演奏的音色的融合度、各聲部之間的平衡把握,還是對音樂作品風格與內涵的理解都達到了一個理想的境界。
7哈根四重奏(Hagen Quartet)
年紀:34歲(1981年至今) 血統:奧地利

簡介:哈根四重奏成立於1981年,是由出生在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世家的哈根三兄妹和小提琴手Annette Bik組建的,1987年德國小提琴家Rainer Schmidt替換了Annette Bik,一直延續至今。該四重奏是一個成員相對穩定的具有家庭成員氣氛的弦樂四重奏組合。四人相互之間技術和音樂理解力的相容性,是他們能夠在許多作品的演繹中獲得更好的協調性,這對於一個成熟的弦樂四重奏組合而言是相當重要的。特色:哈根四重奏在德國DG唱片公司灌錄過很多優秀的四重奏唱片,尤其是對德奧系列古典音樂,有著個性鮮明的演奏。迄今為止的莫扎特、舒伯特、德沃夏克、雅內切克和拉威爾、德彪西乃至肖斯塔克維奇等作品的演繹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好評。其中海頓的《太陽套曲》(op20)的錄音更是廣受歡迎,已經成為了20世紀海頓弦樂四重奏作品群中最著名的錄音之一。

你知道嗎?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四重奏團的成功,得益於他們精湛的演奏技藝,得益於他們之間所形成的默契,更得益於對張揚個性與理性地對待古典作品之間平衡的把握。作為一個出色的四重奏團,每個人的個性必須服從於整體,這種默契的合作必須經過一個磨練的過程才有可能達到,有時這種磨練要經過20年或更長的時間,而一但達到這一目標,演奏者們也就到了該退休的年齡。因此一般的四重奏團都極少在中途換人,因為一旦換人就意味著磨合又要從頭開始,一旦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甚至面臨解散。這也是一個四重奏團想要取得成功的最大的困難所在。因此,世界上既有悠久歷史、技藝頂尖,又仍然活躍於世界舞台的四重奏少之又少。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世界頂級四重奏團的演出總是顯得特別「難得」,說不定就是「演一場少一場」,樂迷們自然也不願錯失良機。

資料參考:大公報、音響論壇、譚錫鈞的博客


推薦閱讀:

鮑羅丁:第2弦樂四重奏
鮑羅丁四重奏:柴科夫斯基第一弦樂四重奏
鮑羅丁弦樂四重奏的風雨七十年 | 五月音樂節
柴可夫斯基 《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

TAG:樂團 | 弦樂 | 弦樂四重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