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 專家告訴你幾句最有用的話
我國目前整體人群生存壓力較大,加班、過勞死的消息越來越多,原本少見於中青年人群的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在這些人群中越來越多,20-30歲的年輕人出現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情況已不罕見。
30、40、50歲,這三個年齡段的人群是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壓力都遠高於其他年齡組的人群,而心腦血管病往往也在此時"趁虛而入"。因心臟病猝死的消息不時出現,其中不乏英年早逝,這些消息給大家一次次敲響警鐘,惋惜之餘都很關心「防止猝死、維護身體健康」的話題。維護生命和健康固然是醫務工作者的任務,但任務的完成僅靠醫護人員是不可能的,因為醫務人員目前的工作是被動地等待大家出現在醫院,而能否及時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才是能否得到救治的關鍵,它則取決於社會群體對心臟病基礎知識的認知和重視程度。因此為了大家的健康要掌握一些心臟病的基礎知識。
心臟病的種類很多,但最常見的是高血壓和冠心病,了解其相關的基礎知識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致殘、致死的可能。
高血壓病:
高血壓的標準更加嚴格且與年齡無關
成年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已由>160/95mmHg降到了目前的>140/90mmHg,只要靜息狀態下三次偶測血壓,無論舒張壓(人們俗稱低壓)和收縮壓(俗稱高壓)有一個達到上述標準,即可診斷。高血壓診斷標準的降低已經提示:血壓越高危害越大,早期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有益於健康。
目前的現狀
而目前的現狀是成年人近1/3患有高血壓,如此之高的患病率,卻只有很低的知曉率和治療的達標率。高血壓不加控制的直接後果就是包括致殘的腦出血和腦梗死(腦卒中)、腎功能衰竭、大血管的狹窄、撕裂以及心功能衰竭。
如何早期發現血壓升高
高血壓早期的常見癥狀有頭暈、頭痛、頸部發脹發困,以清晨或中午明顯,不少人把它當作感冒或晚上沒有休息好的緣故不加註意,也有部分高血壓患者早期,甚至血壓高達200/130mmHg以上也沒有任何癥狀。因此,要想早期發現高血壓就需要大家提高警惕,不舒服時要及時測量血壓,無癥狀時,定期測量血壓,有家族史時更要注意,因為父母有高血壓時,子女一半都會出現高血壓。
診斷高血壓後怎麼辦
首先告訴大家,運動、低鹽、低脂飲食、降低體重等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有助於藥物控制血壓,但不會使血壓降至正常。因此還是要提倡早期終身服藥,高血壓診斷明確後,還要對高血壓可能對機體器官的影響作出評估,因此要檢查心臟超聲、尿常規、腎功能、以及血脂、血糖等內容。
高血壓治療的原則
隨著血壓的增高,血管在承受壓力的情況下,為防止其自身破裂,直接的反應就是管壁變厚,管壁增厚又使得血管腔變細,血管阻力增大,血壓就會進一步升高,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此我們不難理解,治療得越早,方法就越簡單,效果就越好。作為患者來講,需要牢記的是:(1)早期治療,終身服藥。可以調整劑量及服藥的種類,但不能停;(2)使用的藥物能使血壓降到正常,沒有併發症的患者血壓必須小於140/90mmHg,合併有糖尿病時要小於130/80mmHg,當有蛋白尿時小於130/75mmHg。
降壓效果的監測:在治療過程中,絕不能根據主觀感覺判斷降壓的效果,原因在於部分人對血壓升高的耐受性良好,當高血壓持續一段時間後,原有的癥狀會減輕或消失。還有部分血壓明顯增高而無任何癥狀的患者,血壓降至正常時其反而出現頭痛、頭暈、噁心的感覺,所以主觀的感覺和血壓水平並不平行,降壓效果的監測需要監測血壓。監測血壓的手段中,電子血壓計的重複性和準確性不如醫院裡使用的水銀柱式血壓計,測量值一般偏低,相差5-10mmHg。
藥物的選擇
降壓藥物的種類有6類,分別是鈣拮抗劑、血管轉換酶抑製劑(ACEI)、血管轉換酶受體阻滯劑(ARB)、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
要理解醫生給您所選藥物是否恰當需要了解以下的基本知識:
①單個藥物的降壓效果沒有太大的差別,大約都降低10-15mmHg,藥物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服藥方便與否、副作用的大小、對臟器的保護作用的強弱以及價錢的高低。
②一種藥物達到其常規治療量後,增加劑量,副作用增大,效果無明顯變化,兩個或多個藥物常規劑量聯合治療的降壓效果優於單個藥物大劑量治療。
③ACEI、ARB對糖尿病患者、輕度腎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降壓的同時,心腎的保護作用更強;β-受體阻滯劑優先用於合併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的患者;α-受體阻滯劑即可以降壓又可以治療前列腺肥大;利尿劑長期大劑量使用會影響血脂及血糖代謝;因此藥物選擇時,應根據患者的患病情況合理組合。最後,影響大家藥物選擇的另外因素就是經濟原因,牢記一點,「降壓是硬道理」,將血壓降至正常是最終目的,在此基礎上,再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追求更好的器官保護效果。
高血壓患者在血壓降到安全範圍後(<140 0mmhg),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腦卒中和心源性事件的發生率,但血壓過高(sbp="">180mmHg)時使用易誘發腦出血。在高血壓的防治措施上,30、40、50歲不同年齡組沒有區別,遵循同樣的原則。
註:圖片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專家=專業作假?為你揭露紫檀行業內見不得光的醜聞!
※左旋肉鹼產品真相揭秘 專家駁斥西木博士說法-搜狐新聞
※專家用內窺鏡探張安世家族墓 基本斷定未被盜墓
※專家:理想婚姻與現實家庭
※專家教您如何挑選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