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敢對父母說的那些話
孩子不敢對父母說的那些話
——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內心情感調查報告(節選)
文章來源:成都生活雜誌《明日快一周》 心海方舟節選整理
如今家長的難處不是能不能給孩子什麼,而是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麼。
孩子究竟有哪些事情,哪些話不想、不願、不敢告訴家長?為什麼?
本刊記者就「你最不敢對家長說的話是什麼」這個問題抽樣調查了成都市從小學、初中到高中上百位孩子,調查結果整理如下:
孩子沉默或撒謊,都是家長給逼的
神壇上的父母聽不到孩子的心聲
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孩子普遍讓家長覺得省心。「聽話」是這階段孩子最明顯的標籤。
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掌控的韁繩便一天比一天難抓。大批初中的孩子已經在早戀的河邊試探著深淺,再往後,戀愛、朋友、死黨、審美、前途、夢想......五花八門的概念在他們心中迅速發酵......調查發現大多數父母不能認同孩子們的這種原始衝動。嘮叨、諷刺、辱罵、毆打,是許多家長施展教育的四大法寶,他們恨不得效法岳母,在孩子背上刺四個大字:絕對服從。在採訪中,一位高中女生的無心之言折射出孩子的無奈:「稍微不順著他們的意思,就能搬出一堆典故來壓我,什麼我媽媽生我的時候難產,好危險還落了病,他們天天工作、應酬時多麼多麼辛苦,為了我上鋼琴課、進好學校又花了多少多少錢......有時候,我真希望自己是個孤兒,就不會欠他們這麼多,也不會活得這麼累。」
在家長的禁令聲中孩子偷偷地成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07年曾經做過一份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0%的中國家長心理年齡還屬於未成熟階段。
有人說,孩子,都是被大人「當」出來的。你當他是個孩子,他就始終是個「孩子」。中國的家長們自己從小就被當成孩子,所以始終沒有長大。等到自己做了家長,繼續跟自己的孩子玩「當孩子」的遊戲。一代代下來,擴散成一個群體性的心理缺陷:中國的孩子都是泡在指令聲中長大的,執行了指令會受表揚,缺乏了指令會迷茫,違背了指令會害怕,於是條件反射式的要隱瞞。這些「秘密」作為孩子成長經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卻在家長面前銷聲匿跡,也難怪有那麼多家長充滿不滿的喟嘆:「我根本不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在美國,法律規定13歲以上的小孩可以獨自在家,甚至可以出去做ba-by-sitter。這表示,13歲的孩子不但可以為自己負責,還可以照顧別人、為別人負責。成長是從獨立開始的。家長在學會放手之餘,更要學會如何溫柔地、策略地釋放自己的愛,同時放下身架,用豁然開朗的姿態跟孩子一同成長、一同進步。
孩子不敢對父母說的那些話——小學生篇
120張小紙條的大煩惱,這十件事情小學生不願說給父母聽
或許在你看來,跳槽、出軌、年終獎才是大事,但是在看起來天真無邪的孩子眼中,一串烤肉和一次皺眉同樣讓他們糾結煩惱。
1、關於嘮叨——從厭煩到厭惡,越長大越不願生活被打擾
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中有少數人表示對爸爸、媽媽的催促和命令感到厭煩,而五、六年級的學生中有超過三分之一對父母的喋喋不休和家長式的命令感到極其厭惡。
一個女生在紙條中寫道:「媽媽不知道每次周末她不停催我做作業時,我都在心裡罵她。」而「別管我太嚴格!」「媽媽別嘮叨。」這樣的話是出現率最高的答案。一個孩子明顯對自己在家裡的地位感到不滿,他寫道「我不是小孩子,討厭你們這樣命令我做這樣做那樣。布置一大堆作業還不准我出去玩。」還有一些近乎泄憤的句子:「我就是喜歡飛輪海!就是喜歡!」「別煩我!我討厭你們!」「我一點都不喜歡跟你們出去到叔叔阿姨家耍。」
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快點成熟,卻始終不願賦予孩子獨立人格。
2、關於學習——緊張自卑、怕挨罵,超過四成小學生為學習煩惱
在120個有效答案里,49名孩子,也就是超過四成的小學生把學習成績當做最不願意告訴父母的秘密。隱瞞的理由各種各樣。
一些人是因為某次成績太差,覺得自己丟人,更怕父母失望。「上學期有一次只考了60分,我怕他們傷心」「有一次小測驗考試不及格,爸爸對我的希望和壓力太大了。我不想看到爸爸失望的樣子。」「有一次我只考了76分,我心裡難受沒有告訴你們」
另一些人是因為成績不理想又對家長恐懼,所以不說。「考試考差了,怕爸爸打我。」「有一次只考了58分,我是拿給姐姐簽的字。」「你們不要說我的學習成績差!我都沒信心了」還有一些孩子更是比較極端地表達出對學習成績產生的巨大壓力感到厭倦:「我不想上暑假班了,我快累死了!」「你們一直以為我放學了去補英語,其實我經常都逃課。」
現在的家長自以為比以往任何一代家長更關心孩子的成長與教育,當「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每一位父母的座右銘時,他們以為自己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應該了如指掌。但是除了分數之外,他們卻不知道,有那麼多的孩子將學習與成績看做煩惱。
與十年前的小學生相比,最大的不同除了眼界與物質條件之外,還有來自學習和成績的壓力提前降臨到了他們身上。這種壓力成了一種引而不發的焦慮,讓孩子們不願甚至恐懼與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溝通!
或許有一個孩子用透明膠鄭重封起來的留言代表了絕大多數孩子的心聲:「爸爸媽媽,我不是你們想像中的天才,不要拿人家跟我比。我的壓力是多麼的大!」
3、關於玩耍——網上一句「親愛的」,讓他們又緊張又好奇
「我永遠都不敢給媽媽說,有一次我悄悄去網吧上了網。有個人喊我『親愛的』,我馬上就把他刪了。」這是一個六年級學生學寫在紙條上的秘密。還有人在紙條上寫道「我去了網吧!給他們說了我死定了。」兩張紙條讓記者看得驚心。
調查中,玩耍也成為很多孩子與父母溝通的禁區,這很讓人意外。在近20份答案中,三分之一的孩子把自己放學後偷偷在校外玩耍、去小朋友家玩當成了秘密,其餘的答案幾乎都是悄悄去網吧或在家中上網。
4、關於零食——垃圾食品也成為近六分之一孩子的小秘密
在眾多不能說給父母聽的秘密中,小孩子們最輕鬆得意的秘密大概算是「吃」的樂趣。近六分之一的低年級學生把「偷吃垃圾食品和零食」當成了自己心底與父母對抗,或者說是逃過父母監控的小成就。
5、關於父母——別以為他們不知道,其實他們正在替你羞愧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卻總是迷戀於麻將、上網;一方面約束孩子的行為規範,另一方面卻吹牛說謊,使用暴力、說髒話毫不顧忌。就是這些家長眼中的小事,卻容易使處於兒童期的小學生感到困惑和無奈。調查中有10%左右的學生表達了對父母行為不檢點的羞恥,但卻不能言說的無奈。
「我不敢給媽媽說,其實她抽煙的樣子真丑。」「媽媽批評我的時候總是說髒話,爸爸罵人的時候一驚一乍,當著我的同學也是那個樣子,我覺得很丟臉。」「只要我犯一點小錯,爸爸就要扇我耳光,真的很煩。」「每次和姐姐、弟弟吵架,爸爸老是說我的錯。我從來都沒有說,但是心裡很難過。」一名小學生甚至詳細記敘了一次母親在路上撿到錢卻說謊拒絕歸還給失主的經歷,「我雖然沒說,但是討厭死這樣的媽媽了。」
小學階段的孩子正面臨人際關係的建立、應對挫折的態度、遭受委屈的煩惱、是非觀念的培養。很多家長認為這些都應該在學校里學習,卻不知自己的不良行為往往卻與教育內容造成強烈反差,很容易給孩子的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小孩子更容易接受形象思維的教育,下一萬句命令、說一萬句抽象的道理,都不如父母作為榜樣以身作則。自相矛盾很容易給孩子的價值觀和是非觀的塑造造成困惑。
6、關於說謊——「我是好學生,但我也說謊」
「我是好學生,但我也說謊。」在一推小紙條中,一張被仔細折了幾個對摺的紙條吐露了一個「好孩子」的心聲。
.........
一位三年級語文老師告訴記者,她的班裡有個小男孩,因為修改試卷上的分數被父母發現挨了一頓打,後來每次開家長會,小男孩必定會編出各種理由阻止家長到學校。「父母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
事實正是這樣,正在慢慢建立自己獨立人格、學習社會法則的小學生們,已經開始注意到自己某些行為的錯誤,但趨利避害的本能卻讓這些小孩子左右為難。
站在成人的角度,這些讓孩子說謊的理由算不得什麼大事,但說謊的行為卻成為考驗家長的難關。分辨謊言並非重點,關鍵是怎樣讓孩子可以直面錯誤。
7、關於身體——「我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
在傳統教育里,青春期的性教育往往在中學階段才開始。但是現在城市兒童的物質條件大大改善,心理、生理情況較之前發生了巨大改變。如果當一個小學生問你,為什麼我的身體和以前不一樣了?為什麼我沒有其他同學好看?恐怕很多家長尚未做好準備。
「我都上六年級了,但是只有1.4米,不敢問媽媽為什麼。」「有一次我在某某的書包里發現一個衛生巾,悄悄拆開一點又放回去了。」「我討厭爸爸,醜死了,把我也生得丑。」
這些與青春期有關的秘密和焦慮在五、六年級的少數學生身上有所體現。雖然是少數,但卻足以反映問題。孩子漸漸長大,身體發育有了明顯變化、開始出現一些青春期的性徵兆,若對這些變化不知怎麼回事,容易產生驚慌、惆悵,甚至恐懼等心理。
8、關於孤獨——他們的孤獨可能從不願對你說
當你在一張小紙條上看到這行歪歪扭扭的字跡——「我沒有告訴爸爸、媽媽,我沒有朋友。」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一個娟秀稚嫩的筆跡寫道:「我想告訴爸爸、媽媽,但又不能說的是:我想你們了。」一個字跡潦草還有錯別字的紙條上寫著:「在學校被欺負。但不會告訴爸爸讓他擔心。」
儘管這些句子只是少數中的少數,但依然令人刺痛。對剛剛開始學習人際交往的兒童來說,溝通障礙就是從與家長的交流出現問題開始的。孤獨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他們正在飽受寂寞,而家長卻一無所知。
9、關於家庭——「你們讓我很煩惱」
在120張紙條里有兩張紙條讓記者格外注意:「我很想叫爸爸媽媽不要吵架了,他們從來都不管我的感受。我只能告訴XX(同學名)。她不會說出去。」「我恨你們。」
「現在的社會很浮躁,離婚率這麼高,對小孩影響很大,尤其是心智剛剛開始發育的小學生。」有經驗的楊老師如是說。「有一段時間,我發現一個學生的日記里的遣詞非常悲觀,平時和同學相處也變得沉默易怒。跟他父母聯繫之後才了解到,那段時間夫妻兩正在鬧離婚、分財產。其實父母之間出現問題,兒童階段的孩子往往會產生負罪感而害怕與父母溝通,心裡的疑慮和焦慮開始沉澱。」許多孩子會因此變得冷漠自我封閉,或者開始自卑、抑鬱和說謊。
很多家長自以為孩子小,理解不了父母的情感問題,就忽視,沒想到要與孩子進行溝通,這往往會為孩子的性格塑造埋下隱患。
10、關於早戀——「我想對他(她)說『喜歡你』」
還有一部分孩子的秘密是早戀。「現在城市裡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太多、太複雜,早戀其實並不罕見。只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願意,或者說更羞於跟成年人尤其是家長溝通罷了。」張老師說。
張老師現在所帶的班級學生年齡在11、12歲左右,但是她在學生的小紙條和日記里發現懵懂情愫的線索可不止一、兩次。「可能因為我是年輕老師,學生都比較願意跟我溝通。有一次一個男生被我發現跟女生傳紙條,我問他是否知道『喜歡』和『愛"的的含義,他還說的一套一套的。」張老師的表情很是無奈,「但是她千方百計地求我不要告訴他的家長。在這種事情上,所有的孩子都非常敏感而且不願意讓父母知道。」
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張老師的意見是曲線救國。「不妨主動與孩子溝通,但不要直接質問孩子。適當給點暗示,用自己的經歷和經驗給孩子意見。不要誤以為這個年齡不懂「愛」,一竿子打死只能讓孩子永遠對你封閉心扉。」
推薦閱讀:
※父母們可能不知道吧,你們的孩子告訴我想自殺
※「好」父母成禍害 (評論: 張純如)
※如何優雅的見女方家長?
※八字里的「正財星」,日干若強財堅挺,命里父母媳婦幫你把錢掙!
※父母吉凶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