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朝官服制度(2)

四、袞服、龍褂和補服

補服的形式以圓領、對襟、平袖、袖與肘齊,衣長至膝下(比袍短一尺許),門襟有5顆紐子的石青色寬鬆式外衣,故有「外褂」或「外套」之稱。皇帝補服稱為袞服,皇太子及皇帝后妃補服稱為龍褂。皇帝袞服石青色,綉五爪正面金龍圓補四團,兩肩前後各一。章飾為左日右月,前後有萬壽篆文。

石青色皇帝袞服

補服主要的特點,是用裝飾於前胸和後背的「補子」的不同紋飾來區別官位高低。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皇室成員用圓形補子。固倫額駙、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民公、侯、伯、子、男、以至各級品官,均用方形補子。

清代的補服是穿在吉服袍外面,不單獨穿用,凡穿吉服袍時外面必穿補褂。惟一的例外是每年三伏天盛夏酷暑期間,叫做「免褂期」,此時穿吉服袍可免套補褂。

補服,不僅底色、圖紋有著嚴格的規定,而且如何應用也有明文規定。例如《大清會典》卷二十』九記載:「凡朝會祭祀,俱服朝衣補服。筵燕【宴】、迎鑾及一應嘉禮,俱服蟒袍補服。每月朔日,及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常朝之期】,俱服補服。文武官上朝及坐班,如非下雨戴而帽者參外,迎送謁見上司止用補服。不得泛用朝服」。《大清會典事例.目錄》里又指出:「皇於、皇孫指婚禮:福晉父蟒袍補服,詣乾清門東階下北面跪聽宣詣。指婚後澤日,皇子往見福晉父母。成婚前一日,福晉家以妝奩送皇子宮。屆日,皇子蟒袍補服,詣皇帝、皇后前行禮。若妃、嬪所出,並於妃、嬪前行禮。」「二十七月內逢齋戒:嘉慶五年〔1800年〕諭,此次孟秋時始太廟,系派王恭代,所有齋戒陪祀之王公大臣官員,於齋戒日期內,俱著穿石青褂,掛朝珠,不帶齋戒牌。初一日,祭期穿補褂,掛朝珠。此後二十七月內逢齋戒祭祀之期,俱照此例行。其齋戎期內遇朔望,皆穿補褂,掛朝珠。如祭日值朔望,禮畢後仍穿補褂。嘉慶十九年【1814年】諭,凡祭祀齋戒期內,適遇忌辰,其應用服色,總以祭祀為重。南郊大祀,前一日,如適忌辰,恭閱祝版時,朕御龍袍龍褂。執事人員,均穿蟒袍補服。其餘大祀、中祀,前一日適遇忌辰,恭閱祝版時,腆御龍褂,執事人員均穿補服,以昭抵肅,著為令。」「仲春仲秋之吉御經筵:凡御經筵,每歲春季於開印後,秋季於七月下旬。御經筵於文華殿。鴻滬寺設皇帝書案,講宮講案。講官滿洲二人,漢二人,俱補服,袍用蟒袖【袍】,及侍班侍儀各官俱補服。記注官四人補服。皇帝常服。御經籠親詣抵告傳心殿,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議准,,議准,經筵前一日,如親詣傳心殿抵告,皇帝御衰服行禮。」「孟冬時拾:嘉慶九年(1804年)奏准,嗣後孟冬時饗太廟,皇帝親詣行禮。如遇九月小建,系二十九日,恭值孝敬憲皇后忌辰。是日,閱視祝版,皇帝御龍褂,執事官員均穿補褂。以昭誠敬。」「恭進玉冊玉寶:皇帝御龍褂出宮,入中和殿,詣冊寶案前閱視,行一跪三拜禮。禮畢,還宮。太常寺官奉祝版,派出之宗室親王等,奉冊寶由中門出,安設彩亭內,校尉舁亭。御仗黃蓋提爐前導,王公以下,俱補服咸集於太廟街門外跪迎。」「祭炮神: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定,每歲九月初一日,陳炮位於蘆溝橋沙鍋邨,八旗按翼排列,各設神位……副都統以下等官皆陪祀,咸補服。」「冬至日南郊大祀:先祀期五日,遣親王—人,詣犧牲所恭代視牲,補服〔遇朝期則朝服]。先三日昧爽,太常寺進齋戒牌銅人,設黃案於乾清門中門之左,太常寺卿率所屆咸補服[常朝日朝服,雨雪常服〕,恭奉齋戒牌在前,銅人在後,導以御仗,人自西長安門。屆時,太常寺卿率欽天監博士二人,至乾活門奏時,皇帝龍袍衰服,乘輿至太和殿恭閱祝版。加上尊溢禮成後,皇帝還宮,易袞服,詣奉先殿行禮。」「祭昭忠詞:承祭官及分獻官補服詣詞行禮。」

清代的補子直接襲於明朝,但也有所發展和變化,二者的主要區別,首先在於型制上。明代補子施於袍,清代補子用於褂。明服為團領衫,前胸補子是完整的一塊,清服是對襟褂,前胸的補子被一分為二。明代的補子既有單獨綴織到補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織綉在補服上的,清代則為單獨織綉成後再縫綴到補褂上的。明代的補子大約40厘米見方,清代的補子稍小,約30厘米見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補子多以紅色等素色為底,金線繡花,清代的補子則是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綉,色彩艷麗。明代補子四周多為光邊,清代補子四周加工精細,多採用花邊,並具有裝飾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補子,多綉有一對飛禽,清代的禽獸均綉單只。

皇子龍褂也是石青色,綉五爪正面金龍圓補四,兩肩前後各一,與皇帝比就是缺少日、月和萬壽等章紋。

親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圓補各一,兩肩五爪行龍圓補各一。

郡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兩肩五爪行龍圓補各一

詢郡王允禵和福晉貝勒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圓補各一

多羅恭勤貝勒弘明

貝子、固倫額附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行蟒圓補各一

康熙九子 貝子允禟鎮國公、輔國公補服、和碩額附、民公爵、侯爵、伯爵圖案:身前身後四爪正蟒方補各一

特賜五爪正蟒方補

鎮國將軍、子爵、一品武官補服圖案:身前身後綉麒麟

輔國將軍、男爵、二品武官補服圖案:身前身後綉獅子

奉國將軍、三品武官、一等侍衛,補服為豹子

奉恩將軍、四品武官、二等侍衛,補服為老虎

五品武官、三等侍衛:綉熊

六品武官、藍翎侍衛:綉彪

七品、八品武官綉犀

九品綉海馬

一品文官補子 仙鶴

二品文官補子錦雞

三品文官補子 孔雀

四品文官補子 鴛鴦

五品文官補子白鷳

六品文官補子 鷺鷥

七品文官補子 鸂鶒

八品文官補子 鵪鶉

九品文官補子 藍雀

都察院御史、按察使、提法使等的補子都是獬豸

四、馬褂

為圓領對襟、平袖,袖長及肘,長與坐齊,門襟有五個紐扣的短外褂,從皇帝、王公大臣、官庶下至扈行者都可以穿。豹尾班侍衛所穿行褂無袖,左右及胸前以兩根帶子繫結,不用紐扣,色用明黃。但有袖的行褂,色彩有嚴格規定。皇帝行褂石青色,根據季節換穿棉、夾、紗、裘。親王、郡王、文武品官也用石青色。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健銳營翼長用明黃色(諸臣因軍功獲賜黃馬褂者,才能用明黃色)。八旗之正四旗副都統、正黃旗用金黃色,正白旗白色,正紅旗紅色,正藍旗藍色,鑲黃旗金黃色鑲紅邊,鑲白旗白色紅邊,鑲藍旗藍色紅邊,鑲紅旗紅色白邊。前鋒參領明黃色藍邊,護軍參領、火器營官兵藍色白邊,健銳營兵藍色明黃邊。虎槍營總統領明黃色、領左右端青色邊直下至前裾。槍長紅色、領左右青色邊直下至前裾,營兵白色,領左右青色邊直下至前裾。乾隆間始流行用玄狐、紫貂、海龍、猞猁猻千尖、草上霜、紫羔等高貴裘皮做成的翻毛馬褂,到嘉慶時更為盛行。遇喪則用銀鼠及麥穗子(即俗稱蘿蔔絲的羊皮)來做。

  清代的黃馬褂,非特賜不能穿,凡穿黃馬褂有三種人,一是上面提到的隨皇帝「巡幸」的侍衛,為「任職褂子」。二是行圍校射時,中靶或獲獵多的人獲穿,稱「行圍褂子」。三是因治國或戰事中建功獲賞的人,稱「武功褂子」。前兩種用黑色紐袢,後一種用黃色紐袢。

穿黃馬褂的李鴻章

五、端罩,是皇帝的禮服掛,類似普通外褂,用紫貂、黑狐皮製作。職位較高和其它皇族近臣及侍衛等都可穿用。

身著端罩的雍正

果恭郡王弘曕

二等侍衛的端罩

六、頂戴(頂珠和花翎)  冠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分冬夏兩種,冬天所戴之冠稱暖帽,夏天所戴叫涼帽。

皇帝冠帽。

(1)皇帝冬朝冠:冠體為圓頂呈斜坡狀,冠周圍有一道上仰的檐邊。冬用薰貂製作,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用黑狐毛皮製作,冠體上綴朱緯,長出冠檐,頂上加金縷絲鏤空金雲龍嵌東珠寶頂,寶頂分為三層,底層為底座,有正龍四條,間飾東珠四顆,第二、三層各有升龍四條,各飾東珠四顆;每層間各貫東珠一顆;共飾東珠十五顆。頂部再嵌大東珠一顆,梁二,在頂左右,檐下兩旁垂帶交於項下。

  (2)皇帝夏朝冠:冠形作圓錐形,下檐外敞呈雙層喇叭狀。用玉草(玉草產於東北,滿族叫德勒蘇草,進關以後,視此草為發祥之物)或藤絲、竹絲做成,外裱以羅,在兩層喇叭口上鑲石青色織金邊飾;以紅紗或紅織金為里,外層綴朱緯,內層安帽圈,圈上綴帶。冠前綴金累絲鏤空金佛,金佛周圍飾東珠十五顆,冠後綴金累絲鏤空舍林,有東珠七顆。冠頂部再加金累絲鏤空雲龍,嵌大東珠寶頂,寶頂形式與冬朝冠相同。

  (3)皇帝吉服冠:冠形似朝冠,冬用海龍、薰貂、紫貂,上綴朱緯,冠頂滿花金座,上銜大珍珠一顆。滿花金座有的是鑲嵌寶石的。夏吉服冠也用玉草或藤絲、竹絲編織,紅紗綢裱里,石青織金緞或織金綢、紗緣邊。上綴朱緯,頂滿花金座上嵌大珍珠一顆。

皇帝冬吉服冠

  (4)皇帝常服冠:冬為有折檐的圓形帽,滿綴紅纓、紅絨結頂。用皮或青絨製作。夏常服冠形同夏朝服冠,以玉草或藤、竹絲編織,紅紗、綢里,石青織金緣邊。上綴朱緯、紅絨結頂。

  (5)皇帝行服冠:冬行服冠形如冬常服冠,用黑狐、黑羔皮或青絨為之,滿綴紅纓、紅絨結頂。夏行服冠形同夏常服冠。

  (6)皇帝雨冠:冬季冠形為高頂式,前有深檐。夏季為平頂式,前檐展敞。按不同季節表用明黃色氈、油綢或羽緞製作,月白緞里。

王公大臣冠帽

文武官員的朝冠式樣大致相同,品級的區別,一是在於冬朝冠上所用毛皮的質料不同,而更主要的區別是在冠頂鏤花金座上的頂珠,以及頂珠下的翎枝不同。這就是清代官員顯示身份地位的"頂戴花翎"。朝冠的定製是:親王以下至一品官,其冠頂均用紅寶石,只是用所飾的珍珠(東珠)的數目來加區別。親王冠頂裝飾有10顆東珠,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有9顆東珠,郡王的冠頂裝飾有8顆東珠,貝勒冠頂裝飾有7顆東珠,貝子的冠頂裝飾有6顆東珠,鎮國公冠頂裝飾有5顆東珠,輔國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頂均裝飾有4顆東珠。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3顆,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2顆,一品官冠頂裝飾有東珠1顆。以上官員的頂戴上均銜紅寶石。二品官冠頂飾有小寶石1顆,上銜鏤花珊瑚(鎮國將軍和子爵同武一品官,輔國將軍和男爵同武二品官)。三品官頂戴上飾小紅寶石,上銜藍寶石。四品官頂戴上飾小藍寶石,上銜青金石。五品官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水晶。六品官頂戴上飾小藍寶石,上銜硨磲。七品官冠頂上飾小水晶,上銜素金。八品官為陰文鏤花金頂,沒有裝飾。九品官頂戴為陽文鏤花金頂(指未入流的文九品)。會試中試貢士冠頂銜金三枝九葉。舉人、貢生、監生冠頂為鏤花銀座,上銜金雀。生員冠頂為鏤花銀座,上銜銀雀。

親王夏吉服冠織玉草或藤絲竹絲為之,紅紗綢為里,石青片金綠,頂如冬吉服冠。世子以下至貝勒皆同其冠制下達庶官俱如之。吉服冠的定製是:親王至貝子均用紅寶石頂,一品官用珊瑚頂,二品官用鏤花珊瑚頂,三品官用藍寶石頂,四品官用青金石頂,五品官用水晶頂,六品官用硨磲頂,七品官用素金頂,八品、九品均用鏤花素金頂。貢士用素金頂,舉人冠頂為銀座,上銜素金頂。貢生用鏤花金頂,監生、生員均用素銀頂。至乾隆以後,這些冠頂的頂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稱作亮頂、涅頂的來代替了。如,稱一品為亮紅頂,二品為涅紅頂,三品為亮藍頂,四品為涅藍頂,五品為亮白頂,六品為涅白頂。至於七品的素金頂,也被黃銅所頂替。

官員帽冠頂珠之下,有一枝兩寸長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琺瑯、花瓷製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藍翎、花翎之別。藍翎是鶡羽製成,藍色,羽長而無眼,較花翎等級為低。花翎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目暈"俗稱為"眼",在翎的尾端,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為貴。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曾對花翎作出規定,即親王、郡王、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許戴花翎,貝子以下可以戴。以後制定:貝子戴三眼。


推薦閱讀:

清朝最悲劇的皇太后——雍正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德妃
怎樣評價清末的三位漢人大臣,左宗棠、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功過?
揭秘:清朝皇族後裔今何在?
18世紀的波蘭翼騎兵和清朝八旗騎兵如果正面開打誰獲勝的幾率大?
建州女真興起時,為什麼選擇向西攻打明朝,而不是向南攻打朝鮮?

TAG:清朝 | 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