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縣「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紅衛兵運動

嵊縣「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紅衛兵運動
來源: 嵊州新聞網 作者: 劉瑞裕 2011年04月14日10:31:04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簡稱「五一六通知」),它標誌著「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學哲學系聶元梓等七人,在中央文革顧問康生等人的授意下,貼出一張誣陷、攻擊中共北京大學黨委和北京市委的大字報。6月l日,中央廣播電台廣播了這張大字報。隨後,許多大中專學校掀起以學校領導、教師為對象的所謂「斗黑幫」浪潮。20日下午,嵊縣中學高三(甲)班有學生貼出揭發學校領導的第一張大字報。緊接著,嵊縣各中學相繼召開聲討「三家村黑幫」 ①大會和揭批學校領導的批判大會。並貼出大字報,要求「停課鬧革命」。22日,嵊縣中學高二(乙)班有學生貼出第一張針對縣委的大字報,抗議縣委不支持師生革命行動;不支持、不組織聲討「三家村黑幫」,各校亂揪亂斗現象不斷發生、很多學校黨組織陷於被動。嵊縣的「文化大革命」首先從學校開展起來。綜合上述情況它仍然是學生運動,但已為紅衛兵運動奠定了基礎。

  1966年5月29日,清華大學附中幾個學生秘密成立紅衛兵組織,表示他們是「毛主席的紅衛兵」,是「保衛紅色政權的紅衛兵」。他們在校內貼出了論《無產階級革命造反精神萬歲》等幾張大字報,並經江青轉送給毛澤東。8月1日,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召開當天,毛澤東給清華大學附中紅衛兵寫了一封信,表示對他們的造反精神的熱烈支持,認為他們的行動「說明對反動派造反有理」。此後,各地青年學生紛紛成立各種名稱的紅衛兵組織。嵊縣中學生與全國各地一樣,成立了各種名稱的紅衛兵組織,學生運動迅速變成紅衛兵運動。

  1966年8月,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制定的「十六條」向全國播發,聽了廣播後的嵊縣各中學先後成立的紅衛兵組織迅速行動。1966年8月18日,根據毛澤東的建議,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以紅衛兵為主的有百萬人參加的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大會。這次大會是全面開展「文化大革命」的動員大會,是號召造反的大會。林彪以「打倒」、「打垮」、「大破」等口號,竭力煽動紅衛兵從破「四舊」走向打、砸、搶、抄的道路。8月26日,嵊縣中學師生紅衛兵發出倡議,其主要內容為「徹底敲掉菩薩,燒掉木子牌位,拆除帶有封建的與資本主義色彩的牌坊、匾額,去除門上的一切題詞、對聯、浮雕、圖畫;立即燒毀書店、書攤及社會上有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毒素的書籍、報刊、圖畫;廢除帶有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一切村名、街名、路名、校名、廠名、店名,並換上革命化的新名稱」。初期,主要是上街破「四舊」 ②,橫掃所謂「封、資、修」 ③。開始只在地主分子、富農分子、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以下簡稱地、富、反、壞、右亦稱「黑五類」)家庭和寺廟、庵堂、教堂、宗祠等進行。後蔓延到知識分子、文藝界及台屬、港屬、僑眷、工商業者。一部分紅衛兵對所謂的「階級敵人」實行揪斗、體罰、抄家,颳起打人、抄家、搶劫風。紅衛兵走街串村,大批名勝、古迹、中外古典名著、珍貴文物、字畫、稀有雕刻等被破壞、盜竊和焚毀。著名的大明禪寺、普安寺、長善寺、招賢寺、石鼓廟、陳候廟、孝節庵、靜安庵等70餘座寺、廟、庵無一倖免,佛象、法器、文物遭毀,寺、庵、廟被拆毀或移作他用。連書聖王羲之墓也難逃厄運,其墓碑被移作為橋板,墓旁的著名景觀石火囪被人用石炮轟毀。著名古迹嵊縣城隍廟內極為精美的匾額、戲台、木雕等被敲毀。文物保護單位獲知紅衛兵要敲毀全國少有的溪山第一樓石雕的消息後,連夜發動機關幹部用石灰將石雕封平,才免遭厄運。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8264戶被查抄,其中屬所謂專政對象的有127戶。經政府1973年初查、1978複核、1983年清退,這場紅衛兵運動查抄、毀壞計財物39252件、房屋8839.5平方米,僅國家作了賠償的資金就達823081元(含財物變價折款710901元)。

  破「四舊」後,又大搞所謂立「四新」活動。大批更換地名、街名、校名、店名。很多老字號的店輔和街道的名字,被改成「東風」、「反修」、「紅衛」、「東方紅」等大都千篇一律的名字。如將縣立二小更名為「東方紅」小學,操場更名為「東方紅」廣場,剡山小學更名為「五七」小學,城隍山更名為紅武山,連嵊縣城關鎮東南西北的城門也被更名,致使信函無法投遞、行人茫然不知所措。

  紅衛兵的這些活動,不可能不引起社會的反感和反對。嵊縣的紅衛兵同工人、農民以及駐嵊部隊戰士發生衝突。縣人武部被他們誣為「保王部」(保縣委書記王尊賢的部)。1969年9月11日,《人民日報》根據毛澤東一個批示精神,發表了題為《工農群眾和革命師生在毛澤東思想旗幟下團結起來》的社論,肯定了學生運動「大方向始終沒有錯,這是運動的主流」。致使紅衛兵運動越發狂熱,隨後就發展為全國範圍的「炮打」當地各級黨政領導機關,以圍困、進駐、揪斗等方式,使很多地方和單位的黨政領導機關普遍受到嚴重衝擊,難以正常工作。

  在各中學成立紅衛兵組織的基礎上,9月,應邀參加縣首屆五次貧下中農代表會議(簡稱「貧代會議」)的500名紅衛兵代表發起成立縣紅衛兵總部,並討論通過第一號通令。縣委試圖通過這種形式,領導紅衛兵運動。但事與願違,在貧代會結束當天,嵊縣中學高三(乙)班紅衛兵貼出了《炮轟縣委司令部》的大字報,把鬥爭矛頭直指縣委。縣委負責人組織機關幹部阻止紅衛兵進入機關大院,因而引起機關幹部與學生紅衛兵的對立。不久,機關幹部轉向支持學生紅衛兵,學生紅衛兵可在機關大院到處張貼大字報。與此同時,縣級機關、事業單位等也趁機宣布成立紅衛兵組織,但因與上級精神不相符合,不久即行解散,縣紅衛兵總部也因紛爭不斷名存實亡。

  破「四舊」之後,紅衛兵開始赴全國各地進行串連。9月28日,嵊縣首批中學生紅衛兵274名赴北京,在毛澤東第四次接見紅衛兵④時受到接見。10月中下旬,第二批、第三批中學生紅衛兵赴京。全縣掀起「大串連」活動,各校「停課鬧革命」;奔向全國各地,進行所謂「新的長征」。各地到嵊縣串連人數也數以千計,嵊縣接待站接待費達14萬餘元。紅衛兵成為「煽文化大革命之風、點文化大革命之火」的急先鋒。

  10月下旬,紅衛兵高喊「對毛主席忠不忠,看行動」的口號,走街串巷大搞「紅色海洋」。從城鎮到農村大搞牆頭開花,抄寫毛主席語錄,車站、要道均設語錄牌,使走、坐都能看到毛主席語錄,到處是紅隊旗、紅帽微、紅領章、紅胸章、紅袖章,連城關鎮商店的排門、櫃身都漆成紅色。針對這一情況,11月7日,上虞社教四分團白鶴工作隊前王工作組五位同志寫信給中央,認為將豆腐漿架子漆紅、肉桌漆紅、房屋漆紅是浪費。雖然紹興地委要求各縣檢查這種浪費行為,但仍無濟於事,「紅色海洋」愈滾愈大。

  10月5日,中央軍委和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根據林彪提議,毛澤東審定,發出緊急指示,宣布取消「軍隊院校文化大革命運動在撤出工作組後由院校黨委領導的規定」,並說:「必須把那些束縛群眾運動的框框統統取消。」在緊急指示的衝擊下,掀起了「造黨支部反」的浪潮。黨支部被誣為「頑固堅持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基礎。

  11月底,杭州等地部分嵊縣籍大學生「回鄉鬧革命」,組成「省聯總」⑤杭州紅衛兵革命造反總部(簡稱「杭三司」)嵊縣聯絡站,結集杭州、金華、溫州、紹興等地紅衛兵,到嵊縣的學校、工廠、農村宣講林彪、陳伯達、江青等的所謂指示,鼓動「造黨政機關的反」,宣傳派性,從此,紅衛兵運動由破「四舊」轉向奪權和武鬥。

  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發展,紅衛兵組織中間也由於認識和行動的分岐而不斷發生分裂。嵊縣的紅衛兵從多派逐漸合併成兩派,一派成為「縣聯委」的發起單位,一派成為「縣聯總」的組成部分,並開始爭鬥。

  「縣聯總」、「縣聯委」的實際操縱者充分利用紅衛兵的招牌明爭暗鬥。他們給紅衛兵頭頭戴上「革命小將」、「紅色衛士」等桂冠,唆使他們沖向最前面。兩派均為了自身利益,給參加各派的紅衛兵頭頭套上副主任、常委、委員的頭銜,為自己打扮遮羞。

  1967年3月27日,中斷全縣抓革命、促生產廣播大會廣播的廣播站造反派頭頭和切斷全縣抓革命、促生產電話會議電話的郵電局造反派頭頭被依法拘留。拘留造反派頭頭和縣人武部支持「縣聯委」等引起部分中學紅衛兵的不滿,認為這是「以生產壓革命」、「支派不支左」。在「省聯總」和「杭三司」等某些人的煽動下,700多名紅衛兵以到浦口等地串連遭阻為由,於5月12日至18日到縣府大樓(當時縣人武部移至此樓辦公)「絕食靜坐」,要縣人武部提供搞串連的交通工具和其他設備,並下令各社、隊不得「以生產壓革命」,不得阻攔串連,要縣人武部命令縣公安局交出整造反派頭頭的材料,並立即釋放被拘留的造反派頭頭。縣人武部指戰員和縣級機關幹部向「絕食靜坐」紅衛兵送水送食,但遭拒絕。

  參加這次「絕食靜坐」的除嵊縣中學、城關中學部分紅衛兵外,還有「省聯總」、「杭三司」、「新浙大總指」、「杭大東方紅」、「浙農大總部」、「金(華)三司」、「紹(興)革司」、「諸暨紅總」、「新(昌)革司」、「仙(居)革司」等外地紅衛兵。如此多外地人員參加,使事件變得更加複雜。

  5月15日,縣人武部和「絕食靜坐」紅衛兵接到向中央文革請示電的回復:「絕食群眾:希望你們按照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吃飽飯、睡好覺,養足精神鬧革命,請你們立即復食,有問題協商解決。要牢牢掌握鬥爭大方向」。16日,縣人武部代表與紅衛兵代表談判取得進展,部分紅衛兵開始撤離。但「省聯總」和「杭三司」少數人,一方面阻止紅衛兵撤離,一方面向中央文革「告急」,把矛頭指向駐嵊部隊。17日,縣人武部突然接到中央文革辦事組「對絕食群眾的合理要求,應給予解決,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不要與群眾造成對立,如果你們工作中有缺點和錯誤,堅決改正」的來電,縣人武部派員向「絕食靜坐」紅衛兵全文宣讀此文,並表示堅決執行。

  「絕食靜坐」紅衛兵認為這是中央文革對他們的支持,情緒更加激烈。「省聯總」和「杭三司」某些人進一步煽動,稱縣人武部隱瞞中央文革其他指示,要縣人武部交出來,縣人武部再三解釋未果。「絕食靜坐」紅衛兵貿然沖進縣人武部機要室「搜查」,並殃及縣委、縣人委各科局的機要室,此舉激怒圍觀群眾,紛紛自覺捍衛機要室,從而造成肢體衝突。

  在縣府大樓外,支持「絕食靜坐」的「縣聯總」,號召罷課、罷工、罷市,造成城關鎮一片混亂。在大街小巷激烈辯論中,反對「絕食靜坐」的「縣聯委」有四人被揪押至縣食品公司北倉庫。「縣聯委」的「五兵團」發動職工包圍北倉庫,解救被拘押人員,因而導致大規模肢體衝突,雙方受傷90餘人,其中重傷住院16人。縣人武部領導被迫答應「絕食靜坐」紅衛兵大部份要求後,事態才逐步平息。「5?18絕食靜坐」,拉開了嵊縣武鬥的序幕。

  1967年6月4日,「黃澤聯總」打傷駐嵊部隊到黃澤地區宣傳的海、陸軍戰士各一名。21日又在黃澤非法扣押解放軍宣傳車17個小時,駕駛員被打成重傷,6位海軍戰士被毒打。「黃澤師生聯委」紅衛兵向「黃澤聯總」提出抗議,並設法解救受傷的解放軍戰士。「縣聯總」派嵊中東方紅兵團紅衛兵支援「黃澤聯總」,雙方發生鬥毆,「黃澤師生聯委」紅衛兵10餘人受傷,製造了黃澤事件。28日,嵊中兩派紅衛兵對黃澤事件激烈辯論,並發生衝突,一派在「縣聯總」支持下包圍另一派,並用石塊進攻,雙方受傷70餘人,其中重傷9人,被抓20餘人,教學大樓及儀器設備被砸爛。29日,「黃澤師生聯委」紅衛兵、「縣師生聯委」紅衛兵和機關幹部計200餘人,抬著重傷員到三軍駐地要求制止武鬥,懲辦打人兇手。請願隊伍行至空軍駐地時,埋伏在此地的「縣聯總」人員突然發起襲擊,請願隊伍被逼折回嵊中操場。在嵊中操場又遭圍攻,「五兵團」獲悉後將請願紅衛兵接走。局勢急轉直下,雙方開始動用木棍、鐵棒爭鬥,最後動用槍炮武鬥。動用槍炮武鬥期間,部份紅衛兵被「縣聯總」、「縣聯委」頭頭派當武鬥隊通訊員、聯絡員。致使傷亡2人,重傷致殘3人,傷20餘人。

  1967年10月,在縣軍管會、「縣聯總」的幫助下,成立縣紅衛兵代表大會(「紅代會」),取代共青團嵊縣縣委。

  11月,縣軍管會、縣「紅代會」召開複課鬧革命誓師大會,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關於大中小學校複課鬧革命的通知》。部分學生雖返校,但正式複課的甚少,兩派爭鬥不斷。

  紅衛兵是嵊縣「文化大革命」的急先鋒,但嵊縣紅衛兵的大多數,是出於對毛澤東和黨的信賴,響應「造修正主義反」的號召,懷著「捍衛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一片赤誠參加運動的。但由於年輕、缺乏社會經驗和政治上的幼稚,在林彪、江青等的蠱惑下,表現出狂熱和盲動。嵊縣的紅衛兵在後來的實踐中,經歷了不同的曲折道路,逐漸成熟起來,除極少數極端分子外,多數也不贊成對黨對政府的各級領導幹部進行殘酷鬥爭、肉體摧殘,反對「打、砸、搶」;有的從積极參加轉為消極觀望,部分紅衛兵對極左做法予以抵制、反對。後來反對亂揪、亂斗、亂打的許多紅衛兵,被打成「黑幫子弟」、「小爬蟲」、「保皇派」、「黑爪牙」遭到極不人道的迫害,不準參軍、不準升學、不準招工,城鎮戶糧的紅衛兵絕大部分被「下放」農村勞動(後來落實政策承認他們為上山下鄉知識青年)。

  1972年1月,共青團嵊縣第七屆委員會誕生,縣「紅代會」隨即停止活動,嵊縣的紅衛兵運動正式宣告結束。

  嵊縣的紅衛兵運動,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操縱下使嵊縣各級黨政機關不能正常工作、各級黨組織不能活動,黨員被逼停止組織生活;民主法制遭到嚴重踐踏,古迹文物遭到嚴重破壞,經濟損失巨大。特別是這一代年輕人自身的心靈創傷一時難以癒合,留下了不少後遺症,但應該看到這一代年輕人通過這場運動,對「文化大革命」,對社會狀況的認知卻有了質的飛躍,對後來人生的拓展也更加明智了。

  (本文作者:系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退休幹部)

  注釋:

  ① 著名明史專家、著名民主人士、共產黨員、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寫了一個京劇劇本《海瑞罷官》,1961年1月在北京首次上演。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匯報》發表由江青、張春橋等策劃、姚文元執筆並署名的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毛澤東聽信了江青、康生等人的誣告,支持批判《海瑞罷官》,從而拉開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為發動「文化大革命」造了輿論。該劇被江青、張春橋、姚文元誣為替彭德懷翻案(事實是劇本寫得早,彭德懷被罷官遲)的「大毒草」、進行批判。株連到同吳晗一起用「三家村」的專欄寫文章的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鄧拓和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長廖沫沙,並被誣為「三家村黑幫」。

  ②「四舊」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③「封、資、修」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

  ④叢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曰,毛澤東在北京先後八次接見紅衛兵和大中專學校師生,總共約1100多萬人次,紅衛兵運動進入高潮。

  ⑤「文化大革命」期間,浙江的造反派由於造反的對象不同,迅速分化為勢不兩立的兩大派組織,即「浙江省革命造反聯合總指揮部」,簡稱「省聯總」,「浙江省紅暴派臨時指揮部」,簡稱「省紅暴」。

推薦閱讀:

中國硯文化:第二篇  四大名硯2.1.端硯1.
2009文化市場集中整治行動回眸
時間沒有重點
《羅曼蒂克消亡史》背後的歷史密碼2:北方來客和東南時代的終結。

TAG:運動 | 文化 | 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