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方法得當,孩子長大了也"聽話"

方法得當,孩子長大了也"聽話"

最近總有家長詢問暑假想給孩子報補習班或夏令營等,可孩子大了很是不聽話,不聽從安排,家長很苦惱如何勸說孩子。不少家長甚至表示非常留戀孩子小時候的乖順、懂事。在我看來,孩子也許並不是故意與家長做對,不聽家長話的,這只是孩子要求行為獨立的呼聲。尤其到了中學,孩子對於學習、假期安排等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如果不顧及孩子意願,他們當然會不樂意,有時也會有對抗,因為他會感覺沒有被家長尊重、重視。本來去不去夏令營或興趣班是孩子的權利,作為家長只能建議而不可以擅自做主,即使強行孩子從命,課程的效果也會有折扣。

這不由讓我想起一個話題:怎樣才算是聽話?孩子到底要不要聽話?我們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聽老師的話,聽家長的話,因為老師和家長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在他們的指導下,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家長的心情都可以理解,可孩子是要長大的,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進入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已經產生很強的獨立意識,對事物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評判標準,正處於努力擺脫父母以及家庭影響的階段,特別想證明自己可以主宰命運,無須按父母指定的"路線"前進。因此,父母對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弱,有一部分孩子甚至會對父母採取一些對抗行為,這就是所謂的"青春期叛逆",其實,我是不贊成用"叛逆"這個說法,更傾向於使用"青春期困惑"這個詞語。在我近30年的教學生涯中,遇到過無數處於"青春期困惑"狀態的學生,最終,這些學生都很平穩度過了這個特殊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孩子經歷了一些跌宕起伏的磨礪,給家庭、給父母帶來了一些影響,這是正常的現象,家長也沒有必要太過於為此而焦慮不安,這本身就是孩子成長的需要。可我們的家長卻給這些孩子貼上了"不聽話"、"不可思議"等標籤,動輒使用暴力語言以及暴力行為來對付孩子。

孩子聽話沒有錯,但絕不能因為聽話到而沒有了自己的思想,把自己的事都交給別人決定。如果孩子長大了,各方面還是對家長惟命是從、俯首帖耳,那也許就是我們做家長的失敗和悲哀了。如果孩子從小在家裡,沒有適當的經濟權和行動權,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認可,讓他拿什麼獨立面對未來的生活?

我覺得孩子"聽話"並不是對父母言聽計從,而是讓孩子學會與父母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互動關係。這也是孩子的一種能力,這是將來孩子立足社會,在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

如何讓孩子學會"聽話"呢?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事情做主。只有孩子能夠自主選擇,他才會為自己的選擇擔當責任。這首先需要父母對孩子的信任,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其次,家長要鼓勵孩子去嘗試,允許孩子去探究,並允許他們犯錯誤,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當父母在尊重孩子選擇的基礎上,給與孩子合理的建議並加以指導,這樣孩子才可能會重視家長的建議。

要允許孩子與父母、老師有不同的意見,給孩子辯解、爭論的機會。當孩子有機會參與一些事情的決策,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價值被認可,孩子會覺得既然大人尊重了自己的意見,他自然也要重視父母的建議,這樣,孩子遇事就會願意與父母溝通。

只要方法得當,孩子長大了也會很"聽話


推薦閱讀:

*像這四位父母一樣做,孩子竟然變勤快了!
家訓,可以讓你的孩子不隨波逐流18
你對孩子做的6件事,孩子能記一輩子
別讓孩子出問題
父母眼中的「以愛之名」,可能是孩子眼中的暴行

TAG:孩子 |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