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成長爸爸千萬別缺位

編者按:當前家庭中父性教育缺失的現象普遍存在,「女性化」特點的教育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一直比較突顯。今年,一檔紀實類節目《爸爸去哪兒》炒火了親子熱,更鋪天蓋地地引發了對爸爸育兒重要性的熱議。本期特編髮一組稿件,讓我們管中窺豹,感受一下父親帶給孩子的寬廣博大、原則至上與陽剛之氣,讓更多的爸爸成為名符其實的爸爸。 

「父性教育」帶給孩子完整人格

  「爸爸去哪兒了」 

  缺乏父性教育是孩子發展不健全、生活不幸福的重要原因 

  十年前,我出版了關於父性教育的圖書《孩子的爸爸去哪兒了》。當時,這個話題顯得「超前」了,還比較生僻,沒有引起多少關注;十年後,湖南衛視開播《爸爸去哪兒》,引起轟動,把父性教育問題擺到了全社會面前。這不僅是家庭教育的進步,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的進步。 

  在我看來,父性教育就是給孩子提供充滿父親角色特性的教育。通俗地說,由父親來實施、體現父親人格的家庭教育。類似的概念,有「父親教育」、「父愛教育」、「父職教育」等。但我認為,用「父性教育」應該更準確一些。父性,代表了父親這一角色的全部人格與特性。實施父性教育,前提是父親自己先教育自己。所以,更廣義的父性教育,也包括父親們的自我教育。 

  父性教育與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這是培育兒童完整人性的基礎。可惜,我們許多家庭,實在太缺少父性教育。所以,我們許多家庭教育,都是母性教育在支撐著。這就是許許多多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孩子發展不健全、家庭生活不幸福的一個重要原因。 

  呼喚父性教育,此當時矣! 

  爸爸的教育無可取代 

  「90%以上的兒童問題與父性教育缺失有關」 

  父親與母親在孩子的教育上方式不同,特點各異,作用有別。父性教育與母性教育的特點,與男女性別的特質大體是對應的。 

  我們一般在比較男女性別特質差異的時候,容易把它理解成「陽剛」與「陰柔」的差別,因此也容易認為父性教育與母性教育的差異在於一個偏剛性,一個偏柔性,故有「嚴父慈母」之說。這固然有道理,但還不全面。更為本質的概括其實是「天父地母」。母性屬於「地文化」、「坤文化」,基本特點是老子說的「徼」(《道德經》:「故常有,欲以觀其徼」),徼就是具體有形,所以母性教育實在厚重、細緻體貼;父性屬於「天文化」、「乾文化」,特點是老子說的「妙」(老子《道德經》:「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妙就是博大無形,所以父性教育空虛開闊、不拘小節。如果說,母性教育的特質是「地之徼」,那麼父性教育的特質就是「天之妙」。 

  這樣一種陰陽兩極性,對於完整人性的養育而言,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同時汲取父性、母性的養料,才能秉承天地和諧之精華,達到空靈與實在的完美統一。缺失了任何一方,人性發展都是不完整的。 

  當下中國現實的問題是父性教育嚴重缺失,而過於實在、容易焦慮、容易多動的媽媽們則不斷加大家庭教育的「力度」,造成母性教育過多、過強,父性教育過少、過弱。本來就不平衡的局面,現在變得更加偏斜。我經常說中國的家庭教育是「歪著身子進行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能有正形嗎?能身形偉岸嗎?肯定沒有。他們也容易「歪了身子」。中國的孩子成長得比較憋屈,許多孩子胸無大志、不成大器、沒有主心骨;許多男孩有「女性化」傾向,女孩子更有「柔弱化」傾向,這都源於父性教育的缺失,源於家庭教育猥猥瑣瑣、空間狹小、氣度不夠。 

  美國哈佛大學有一個對單親家庭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兒童問題與父性教育的缺失有關。這個數字在我們國家應該更高,因為我們還有獨生子女、家庭暴力、封建意識等其他問題與之相聯繫。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主要是性格偏頗、偏激,包括自卑、自閉、戀母情節、性別錯亂、反社會等。這些問題,不僅會深刻影響孩子學習、交往等成長的各個方面,而且會隨著孩子年齡增大而日顯嚴重。 

  當孩子既享有母性教育,又享有父性教育時,他就融合了無限與有形、尊嚴與慈愛,同時兼備了廣博的空間形式和實在的具體內容,就擁有了完整的人性;他既可以腳踏實地,又可以展翅高飛! 

  爸爸能帶給孩子什麼 

  父性教育對孩子非智力發展和人格影響重大且隨著孩子的成長愈發重要 

  「天」確實很妙。它無邊無際,很像我們的心的形態。「天之妙」不僅在於寬廣博大,更在於變化無形。秉承和體現「天之妙」的父性教育,本質上是拓展性和解放性的,其作用是保護兒童天性,解放孩子心志,讓孩子們有更大的想像空間和發展空間。天高任鳥飛。 

  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絕大多數的文化和社會階層中,爸爸經常用不同的方式來抱寶寶,而媽媽通常每次都用相同的姿勢。這裡傳遞出一個信息:母性傾向於給孩子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感,而父性傾向於給孩子更多的變化性和多樣性。所以,孩子在媽媽面前表現得很安靜,而在爸爸面前則表現得比較興奮。 

  由於母親的天性難免對孩子過度保護,也難免限制過多。許多非常有益的活動被禁止,小小的「惡作劇」也總被呵斥。他們不能爬樹、不能扔石頭、不能玩沙、不能和泥巴、不能踢球、不能追逐打鬧——他們在母親的視野下有太多的「不行!」這對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身體發育、動作協調、性情培養和想像力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父親則粗獷、豪放得多!他們鼓勵、寬容孩子冒險、探索甚至「惡作劇」,玩一些動作幅度大、看起來不那麼安全的遊戲。更重要的是,當孩子在玩的時候,母親一般扮演旁觀者和監督者的角色,而父親則經常參與孩子的遊戲,與孩子一起玩。這對孩子的影響是大不一樣的。其中的差別,主要在於互動性。現代教育科學認為,沒有參與就沒有互動,沒有互動就沒有情感的交流和教育能量的滲透。 

  由於父親們粗獷、豪放的天性,與父親生活時間長、受影響多的孩子,容易繼承父性的基因品質:大度、開朗、喜動、自尊心強、喜歡交往,更社會化、甚至更幽默詼諧。所以,我們發現,經常有父親陪著玩的孩子,心胸比較開朗,組織能力較強,生活態度也比較積極。 

  因此,父性教育對於孩子的獨特性,在於它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對孩子的人格影響更大。這種影響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愈發顯得重要。 

  「孩子,爸爸在這!」 

  一個自身成功的父親不需要講太多的道理卻深刻地影響孩子 

  實施父性教育,需要父親與母親一起分工合作,共同承當教養孩子的職責。我們再也沒有理由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袖手旁觀、只會抱怨;應該有這樣的意識,即孩子出了任何問題,都有父親的一份責任。 

  實施父性教育,需要父親們把更多的時間給家庭、給孩子。有的父親這樣想,我多掙點錢,給孩子提供好一點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多買一孩子喜歡的玩具,也算盡到了養育孩子的責任。其實不然。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是無論什麼都不能替代的。對於孩子,其它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實施父性教育,需要父親們首先教育好自己,以自己事業與人格的成功作為「身教」激勵孩子。過去我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就是說,成功是可以相互感染和傳遞的。一個自身成功的父親,不需要跟孩子講太多的道理,就可以深刻地影響孩子。 

  實施父性教育,需要父親向孩子學習,做孩子成長的「同齡人」。在有孩子以前,我們不是父親。父親這個身份和角色,是孩子給我們帶來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跟孩子是「同齡人」,要與時俱進,與孩子俱進。信息時代文化的特點是「反芻文化」,孩子學習的能力和進步的速度,甚至要超過長輩。父親們要意識到並接受這一點。 

  最後想特別提示一下,社會上現在有一些家庭,雙親都離開孩子去國外或外地工作,將「留守兒童」托給爺爺奶奶隔代教養。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隔代教養本身就容易產生問題,隔代教養的「留守兒童」更是完全缺失了雙親教育,很可能給孩子的智能和性格帶來不良後果。這樣家庭的父親更應該儘可能給孩子以教育上的補償,加強父性教育的職能,給「留守兒童」以更多關懷。(作者: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陳建翔)

  【關鍵詞:爸爸學習育兒經】 

爸爸俱樂部

  當前幼兒家庭教育中父親的角色普遍缺失。我園於2012年6月成立了「爸爸俱樂部」,定期組織「爸爸親子游」、「爸爸沙龍」、「爸爸課堂」等活動,為孩子與爸爸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喚醒父親護幼之愛、育幼之責。 

  用教育理念激發參與熱情 

  俱樂部成立之初,我們通過開展調查問捲髮現,目前80%的爸爸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其中不乏高學歷的家長。如5歲的睿睿,爸爸是一名地質學博士,但是睿睿與爸爸共處時更多的表現出膽怯。 

  經了解,睿睿的爸爸對孩子要求非常苛刻,經常拿孩子進行比較,並對孩子有打罵的行為,其結果導致睿睿心理變得越來越敏感,情緒浮躁,缺乏與同伴交往的能力。 

  針對諸如此類的案例,爸爸俱樂部將傳遞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首要任務。通過專家主題講座、會員沙龍討論等形式,幫助爸爸們在專家的引領下以及家長的相互交流中,正視和分析家庭教育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認識到爸爸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明確自身應擔當的責任。 

  先進教育理念的傳遞促使了教育行為的改善,也使爸爸們能夠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俱樂部的活動。睿睿爸爸誠懇地表示:「爸爸俱樂部很有意義,值得提倡。」 

  以誠意留住爸爸關注的目光 

  爸爸俱樂部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關注,如何留住爸爸們關注的目光,讓爸爸們更好地參與活動,我園打出了「誠意牌」。班級教師藉助「父親節」、「新年」、「兒童節」等教育契機,精心策划了充滿溫情和創意的系列親子活動如:「爸爸的領帶」、「誇誇好爸爸」、「親子四巧板大比拼」、「爸爸本領大」等。 

  宇欣爸爸這樣說:以這樣的形式來組織親子活動,初衷和效果都非常棒。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但如何參與卻大有學問。 

  爸爸俱樂部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途徑。爸爸跟孩子、教師、家長在這樣的活動中建立多層次的交流溝通途徑,效果肯定要比分割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要好。 

  活動的開展讓爸爸們既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看到了幼兒園的誠意,也讓爸爸們產生了「被需要」的強烈體驗,從而增強了繼續參與俱樂部活動的願望。 

  交出主動權讓爸爸自主規劃 

  多次俱樂部活動之後,爸爸們的參與積極性穩定而高漲,在此基礎上,我園採用民主管理的模式,交出活動組織的主動權,讓家長做活動的主人。由爸爸們集思廣益,制定了《東營市海河幼兒園「爸爸俱樂部」章程》,對俱樂部成立的目的意義、活動的形式、會員的權益以及義務等進行了規範。 

  俱樂部開始由更多的爸爸們自主組織活動,如定期的沙龍、野炊、圖書分享、創意手工製作等活動。 

  2013年12月,在爸爸們的努力下,小四班與電視台合作錄製了《「嗨!老爸!」感恩節特別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爸爸們既重拾了童年時的記憶,也從孩子的身上獲得成長。 

  回首「爸爸俱樂部」的創立歷程,幼兒園從引領到合作再到放手,充分地挖掘了爸爸的資源,發揮了爸爸的力量,彌補了幼兒園缺少男性的不足,使爸爸們由觀望到主動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讓爸爸真正成為了我們教育的合力。(作者:山東省東營市海河幼兒園園長李利華) 

  【關鍵詞:爸爸的原則至上】 

熊孩子遇上鷹爸 

  俗話說,會叫的孩子有奶吃。這對還不會用言語表達情感的嬰兒來說,應該管用。因為其生理和心理的主觀需要,似乎只有通過哭叫這一條路徑實現。 

  當孩子成長到會使用言語和肢體動作來表達情感的幼兒階段,單純哭叫有時就不太靈了。 

  人父人母基本摸清了孩子的生長規律,一日三餐,有時有晌;夏減衣,冬保暖,有規有律,一切按計划進行。這個時期,孩子要想「多吃多佔」,往往會進行表達方式的創新。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在眾人面前「哭鬧耍賴」,以爭取博得最廣泛的社會同情。這一招,一旦成功,就成為無往不利的殺手鐧。 

  一般來說,面對孩子的「哭讕」,母親總是心軟,最終是息事寧人,答應了事。慣於理性思維的父親,面對非計劃內的「無理要求」,總是處於兩難選擇:答應了,過度要求不合邏輯;不答應,孩子威逼愈甚,一步步把你架上雲台,讓你下不來。 

  這種博奕,怕是每個年輕父親都遇到過。我也遇到過,但僅一次。 

  兒子四歲時,有一天我從幼兒園接他回家,順便去了旁邊的一家商場。那天真是巧,諾大商場整整一層,僅有我和兒子兩個顧客,穿行於櫃檯之間,遇到售貨員一雙雙熱情渴望的眼睛。 

  兒子相中了一款卡通人包裝的巧克力豆——MM,那是媽媽昨天才給他買過的。只是眼前的這一款包裝更大,色彩更鮮艷。他拉著我的衣角要我買。 

  孩子一出聲,售貨員阿姨就圍了過來,這個說:「小朋友你要這個?我給你拿!」那個說:「MM豆還有別的包裝款式,你來選!」 

  當「上帝」的感覺就是好。兒子「指點江山」,選中了一款最大包裝的MM豆。但身為「上帝」之父的我,確實很為難:買吧,昨天剛買的豆豆還沒吃完;不買吧,售貨員和「上帝」那火辣辣的熱情實難拒卻。 

  僵持之中,我小聲跟「上帝」說,今天咱們只是來逛逛,等把家裡的豆豆吃完了再來買這個大的。兒子一聽這話,臉上風雲驟起,淚如泉湧,大哭起來,售貨員眼窩中的熱情火焰也頓時變成了冰霜冷色。有售貨員的道義支持,「上帝」更是有恃無恐,還加上了肢體語言:跺腳,拍櫃檯,連哭帶鬧…… 

  情境之中,我知道我和兒子同時在經受著一場重要考驗:各自用自己的行為證明「會叫的孩子有奶吃」究竟是不是絕對真理。 

  我看著兒子哭鬧,不動聲色。等他哭累了,把他拉到一邊說理:你想要的其實不是豆豆,而是那個裝豆豆的盒子。你想要什麼,我們可以商量,但是不能用哭鬧的辦法解決問題…… 

  云云一番後,兒子漸漸停止了哭鬧,情緒歸於平靜,跟著我離開了商場。剛走上回家的路,他似乎就把MM豆忘到了腦後:爸爸,回家後我可以下樓和小朋友玩嗎?神情語態,跟沒事人一樣。我也樂得兩點收穫:一是「上帝」的覺悟就是高,二是最後的勝利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自此後,對於買東西這樣的事,無論在家還是在外,兒子總是先提出要求,然後我再和他討論,什麼時候買最合適。他再也沒有耍脾氣,因為他和我都知道,在那次商場博奕中,我們都通過了一次心理壓力的考驗:在一個理性和感性相融的家庭中,會商量的孩子才有奶吃。(張鷹)

  【關鍵詞:爸爸不僅是一個稱呼】 

父親是孩子的重要榜樣 

  香港作家梁鳳儀說:「恐懼時,父親是一塊踏腳石;黑暗時,父親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親是一灣生命的水;努力時,父親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親又是鼓勵和警鐘。」 

  父親好像生命中每時每刻都無法缺失的氧氣,他就像一片天,給我們遮風擋雨。每個孩子都渴望自己能夠有一個好父親,每個父親渴望自己能夠做一個好父親。 

  父親的角色,不該僅僅存在於每天例行的稱呼里,應真正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的時候,孩子才能從家庭獲得榜樣、力量、規則、自制力乃至於成功的動力。 

  當然,對於父親來說,真正融入到角色中,才能真正糾正由於溺愛而產生的負面影響,給予孩子一個和諧的、溫馨的家庭教養環境。 

  父親要擔當、負責任。一個好父親,必然是對家庭負責的,一定會把教育孩子作為大事放在心上,千方百計地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里根曾因玩「魚雷」被處以高額罰金,父親沒有推脫,勇敢承擔。但承擔不是無底線的溺愛,他為了讓孩子懂得承擔犯下錯誤引發的後果,要求里根自己打工賺錢償還罰金。 

  父親要知是非、有原則。許多父親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沉溺看電視、在商場站著不動「示威」要玩具、孩子吃糖無度,怎麼辦?是簡單加粗暴,還是放任不管?俞敏洪在兒子酷愛吃冰激凌這一問題上,敢於說「不」,定下規則「一天只能吃一個」,面對孩子的撒嬌耍潑,絕不妥協,最終幫助孩子改掉酷愛吃冰激凌的壞習慣。 

  一個好父親,對於孩子的行為要勇於說「不」,拒絕和糾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父親要能寬容、懂包容。一個好父親要有寬廣的胸懷,包容孩子一時的錯誤和任性,這也是區別女性教育的不同。尤其是孩子犯錯誤和遭遇挫折時,更需要父親寬容,否則將難以對話溝通。曾有一位高中生,因到美國進行夏令營,由於不滿決定逃學,父親用包容收回了孩子的心,並在孩子復學後拚命學習時,勸解孩子不要太在意成績,最終孩子收穫美國6所大學通知書,獲取全額獎學金。 

  把自律的好品質帶給孩子。一個好父親,不能只看成績,應該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主動帶著孩子堅持運動。一位朋友,從孩子會走路到上初中,每天帶孩子進行至少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從不間斷,不僅沒有影響孩子的成績,反而幫助孩子養成了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當然作為好父親,不僅要愛運動,還要具有自律的好品質。只有自律的父親,才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克己自律。(鞠鋒)

  《中國教育報》2013年12月8日第4版

推薦閱讀:

孫雲曉:青春期孩子需要獨立成長的空間
脫不花:我人生實踐中的11個必殺技,38年親測有效
嫉妒是成長的一顆毒瘤
爺爺的石榴樹
【詩歌及格言篇】溫柔的女人,能讓愛人與愛情一同成長

TAG:孩子 | 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