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東:魯迅文學獎的末路
2014年8月11日,第六屆魯迅文學獎揭曉,在報紙和網路上迅即遭到了許多批評和嘲笑,由衷的讚揚幾乎聽不到。質疑的對象集中在周嘯天獲獎的詩詞選《將進茶》。這是一部舊體詩集,其中某干篇什公之於眾,人們一看就是難以入流的打油詩。這樣的詩集居然摘得桂冠,難免引起輿論大嘩。中國古典格律詩詞的傳統遠溯唐宋,當代造詣高超的詩詞大家不乏其人,老年如邵燕祥,中年如章立凡,界內早有口碑。過去作協系統詩歌評獎不曾染指舊體詩詞,第一次闖入這個領域,就鬧出了笑話,不知是想顯示權力的傲慢,還是暴露評委的無知?
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是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獎頂。長篇小說獎是由茅盾倡議捐資設立,名稱一直沿續至今,四年評選一次。中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散文雜文、報告文學、文學評論、文學翻譯等七個單頂,則通稱魯迅文學獎,兩年評選一次。中國大陸是官本位體制,中國作家協會名為文學界的群眾團體,實為官辦的文學衙門,行政上定為正部級,領導班子由中組部內定,經費由國家財政撥款,實際上花的是納稅人的錢。作家協會掌控的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項,被官方規定為國家級文學獎。獲獎者不但可以得到一份來自中央財政撥款的獎金,地方政府往往再行獎勵。此外,獲獎者在職稱評定、工資提升、政府津貼、當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其他領導職務、以及版稅收入等方面,還有連帶性收益。所以,大陸很多吃文學飯的人趨之若鶩。為了得獎,拉關係,搞公關,送禮行賄,不一而足。往屆評獎,曾經爆出諸多醜聞。這屆評獎一揭曉,阿來等參評者就發出了抗議之聲。有人進一步分析了其中的評獎機制。遊戲規則預見先規定,得三分之二選票才能獲獎,又告知評委們名額作廢可惜,於是評選結果選票十分集中,有作品獲得全票或接近全票,有的作品得了零票,比如阿來的《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在報告文學評獎中就是零票。這並非評委們的自然選擇,而是主事者事先做了工作。他們在遴選評委時,已經預先控制,不聽話、有獨立性的專家,早被摒棄於評委會之外。當評委本身就意味著某種決定別人命運的權力,所以受邀者十分在意其中的潛在利益。如果有一次抗上,以後就當不成評委了。擔任評委的人,往往很知趣地與主辦者配合。所以看起來實名投票,實名公布,公開透明,其實評委不過是作協主事者的工具而已。能夠獲得提名的作品,多數屬於官方倡導的主旋律。當然,也會搭配少量官方感到無害,圈內專家看好的作品。如果評獎結果是清一色的歌功頌德之作,形象就更加不堪了。
中國作家協會評獎活動的人氣並非一向低迷。評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8年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當時文革剛剛結束,「傷痕文學」破土而出,一批突破官方禁區、揭露社會黑暗、呼喚人性回歸短篇小說,頗得讀者青睞,成為思想解放大潮中的強音。剛剛復出一批老作家,重握中國作家協會和直屬期刊的權柄,適時開展了全國首屆短篇小說評獎,為文學新潮推波助瀾。首次評出優秀短篇小說多達二十五篇,社會輿論不嫌其多,反而爭相傳閱。評獎結果與社會心理相當吻合,得獎者可謂實至名歸。
接著,作家協會系統又陸續增設了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等等獎項。最初的評選,有讀者投票環節,評委心態也比較單純,對於來高層黨政權力的意旨,並不俯首帖耳。由作家、詩人、編輯、評論家們組成的評委會,與長官意志多次發生衝突。葉文福的《將軍,你不能這樣做》,在詩歌評獎中得票高居榜首,官方要從獲獎名單中拿掉,引起評委強烈不滿。《詩刊》編輯部以機構的名義向作家協會黨組申辯。報告文學評獎中,遇羅錦的《一個冬天的童話》受到好評,被官方干預拿下。獲獎者黃宗英公開申明,要把所得獎金與遇羅錦分享。白樺的《苦戀》已經受到鄧小平點名指責,詩歌評獎仍然讓他的《春潮在望》榜上有名,登堂入室。
九十年代以後,中國作家協會領導機構經過幾輪換血,敢於抗上者有的去世,有的退休,有的出局,有的招安,獨立精神漸行漸遠,文人風骨蕩然無存。如今的中國作協,既是官方馴服作家的衙門,也是向市場爭利、向權力邀寵的名利場。當年主流文學界和社會良知、百姓心聲同氣相求的盛況,早已一去不復返。甚至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稱號,也逐漸變味。我親眼見過一個出版過長篇小說的女作家為申請入會而苦惱。按照現在的程序,想參加中國作家協會,必須由省作家協會推薦。而省作家協會的主事者,看中了這個女作家的姿色,明確地向她示意,不同意上床,就不予推薦。她拒絕了這種無恥的要挾,於是想入會而不得。其實,這樣的協會,不入也罷。
中國文學界早已分化,官辦的作家協會系統,只是諸多文學界的一個。民間也有自己的文學界。年青人在互聯網上,有自己的文學天地,有自己的偶像,自己的心愛。獨立於官方之外的民間社會,有各不相同的評價方式。余世存以一己之力,評選當代漢語貢獻獎,連續評選了十年,獲獎人先後有李慎之、王康、王力雄、張思之、陳子明、高爾泰、野夫等,無論文章造詣、思想水準、文化品味、歷史地位,都遠在魯迅文學獎之上。
現在中國人對魯迅的評價,已非鐵板一塊,而是人言人殊。不管怎麼說,魯迅一生不曾依附於官府,沒有委身於任何政黨,可稱特立獨行。中國作家協會以魯迅名義設獎,已經與魯迅的人生追求南轅北轍。難怪有人戲言,改為郭沫若文學獎,更顯名符其實。
(欲對本文發表評論,請點擊左下鏈接,進入「共識論壇」)
閱讀原文舉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