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能聽到靈魂深處的呼喊?(五)為什麼你會空虛、孤獨、迷茫

成佛成聖,

就是指靈性的充分展現和充分實現。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實現靈性的終極展現、終極實現呢?

也就是說,

我們為什麼要成佛成聖?

不實現將會怎麼樣?

不實現就等於是我們忽視了我們與生俱來的對靈性的展現的責任與義務,

使靈性長期處於被壓抑、被忽視、被拒絕這麼一個狀態。

那麼如果我們的靈性,

像一個種子一樣得不到生長,得不到破土而出,得不到開花結果,

結果就是,

我們會患上一種病,

這種病被稱為靈性關懷缺失症,或者叫終極關懷缺失症。

缺失了、不關懷它了、拒絕它了、忽視它了。

——————我是分割線——————

終極關懷缺失症是一個症侯群。

它在每個人那裡,具體的表現是有差異的,

不管在每個人那裡具體怎麼差異,

但是他們都有一些共性。

一、空虛性。

就是莫名其妙地空虛、無聊。

空虛里含著無價值感、無意義感。

就是活著無價值、無意義,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不知道自己活著的價值和意義在哪裡。

就像一個種子,

它原本能夠徹底變成一顆參天大樹,長成熟的參天大樹,

那麼,只要一天這個種子沒有變成參天大樹,

沒有得到充分的生長和成熟,

那麼這種無聊感、空虛感就會如影隨形地伴隨我們一生。

它像一個老鼠一樣,

時時刻刻啃噬著我們的心靈,啃噬著我們的精神,

讓我們時時刻刻不得安寧、隱隱作痛。

這種痛一般人還說不出來,

它是一種隱隱的、若有若無的,

說它無吧,它又有,

說它有吧,好像又不知道具體在哪裡。

就是一種隱隱作痛,暗中啃噬著我們的靈魂。

——————我是分割線——————

二、被拋棄感。

換句話說就是孤獨感。

總覺得自己無依無靠、孤苦飄零;

被上帝遺落在了地球上;

像一個私生子一樣,沒爹沒媽,無人過問。

這就是被拋棄感,又叫孤立無援感、或孤獨感,這是一個意思。

這種感覺一生都有,

無論你有多麼好的愛情,

無論你有多麼好的婚姻,

無論你有多麼好的家庭,

都取代不了你的這種被拋棄感,它是取代不了的。

就是你夫妻再恩愛都沒有用,

你還是感覺到有一種被拋棄感。

但是這種被拋棄感從哪裡來?

不知道。

我有這麼好的婚姻,我為什麼還有這種孤獨感呢?

為什麼還有一種被拋棄感呢?

他連自己都不知道原因在哪裡。

其實我們知道原因在哪裡,

就是我們沒有實現靈性關懷,沒有讓靈性得到充分展現而得的一種病。

這種病就叫終極關懷缺失症。

——————我是分割線——————

三、對死亡的恐懼感。

這個死亡有狹義和廣義兩種。

狹義的就是指這個肉體的死亡。

廣義的指世界的變幻無常。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會消失,

消失就是死亡,死亡就是消失。

再漂亮美麗的花,

花無百日紅,

它終究百日之後還會死去,還會消失。

所有的萬物都處於極度的無常之中。

這種無常,

包括我們這個肉體,包括我們常人的精神,

都是無常的。

在這種深深的無常感中,

我們產生了一種極度的恐懼,

我們恐懼美好的事物的消失,

但是我們又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消失束手無策、百般無奈。

我們想留住它,

但是留不住。

所有人間最美好的事物,

都會無情地花落去。

就像凋零的花一樣,

季節一過,再美好的花都會消失。

我們使盡所有的辦法,

都不能夠保住它。

這就會產生一種深深的悲涼和恐懼。

尤其是我們這個肉體的死亡,

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恐懼,

在沒死之前,我們就恐懼了。

不是說死的時候才恐懼,

是當我們想到我們終究會一死的時候,

那種恐懼感就會深深地抓住我們,

讓我們陷於無底洞一般的恐懼。

我們的心靈就會顫抖、戰慄。

這就是恐懼感。

——————我是分割線——————

空虛感、死亡的恐懼感、無價值無意義感,

整個這些感覺,

還可以再延伸出一個,

就是無歸屬感、無歸宿感。

無歸宿感就是沒有歸宿,

不知道自己將要到哪裡去。

像一個飄零的風箏,

不知道飄到何處,

自己的命運不受自己掌控,

自己的人生不受自己掌控,

一種深深的無奈、深深的失控感。

我們就像坐在一個別人開的汽車裡,

這個車不知道把我們帶向何處,

我們由於坐上了這輛車,

我們也只好被迫前進。

它無論把我們帶到哪裡,

我們都只能跟到哪裡。

這樣一種命運失去了主宰感。

這些感受合在一起,就叫終極關懷缺失症。

那麼這些終極關懷缺失症,

只有成佛成聖,

只有覺醒,

只有讓靈性充分地成長和成熟,

才能徹底治癒,徹底解決。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成佛成聖,

從這個角度來講,

所有的人必須成佛成聖。


推薦閱讀:

靈魂的馨香
下跪的肉體與靈魂
我告訴你們什麼是靈魂/意識
修養,浸潤在人的靈魂美韻中
放鬆是羽毛球的靈魂之一

TAG:孤獨 | 靈魂 | 空虛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