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早教更科學?

 早期家庭教育既要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又要重視健全人格的塑造,既大膽、合理地開發孩子的身心潛能,又使其個性得到充分和諧發。

  過去,擺事實、講道理是家長教育孩子使用最多的一種方法。對於孩子的教育方法,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曾對1800多名家長進行了將近3年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其中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其中過分保護和過分干涉型的家長分別佔30%左右,嚴厲懲罰型的佔7%—10%,教育方式比較適當的家長僅佔30%。

  一份近期調查也表明,我國家庭中有90%以上的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經常感到無所適從。尤其,對於那些初為父母的年輕家長,對孩子的早期發展十分重視,但他們苦於得不到許多具體而又切實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尤其是嬰兒心理與教育方面的幫助。

  北京市婦聯在7月29日開幕的2010中國北京國際婦兒博覽會,設立了三場「家庭教育大講堂」,目的是通過大講堂幫助家長更新教子觀念,提高家長教養子女的能力,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讓孩子有最佳人生開端

  早在20世紀,具有世界影響的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斷言:人生頭3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個階段。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布魯姆追蹤1523名嬰幼兒成長達20年也得出國際公認的結論:如果17歲智力成熟作為100%的話,50%的智力是在4歲以前獲得的。

  作為1歲孩子的母親,李嘉總在擔心,沒有科學的早教知識,會耽誤了寶寶的身心發展。和她有相似焦慮的媽媽,不只一個。周圍當了母親的同事,私下交流最多的就是育兒經。

  中國著名育兒專家、北京幸福泉早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近幾年,才有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3歲前嬰兒教育的重要性。「每一個正常的新生兒都具有我們意想不到的潛能。孩子不僅具有驚人的感知、運動能力,而且具有注意、記憶、學習能力和社交行為。」

  這樣的說法並非沒有根據,從腦的重量來看,嬰兒出生時腦重約350克,1歲時約為950克,到3歲時已接近成人水平。

  程淮教授認為,每一個正常嬰幼兒都具有與生俱來的身心潛能,嬰幼兒潛能開發應當包括身心兩個方面,即身體潛能的開發與心智潛能的開發,後者又可分為智慧潛能的開發與人格潛能的開發。早期開發嬰兒潛能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是否讓孩子學會了某些知識或者技能,而在於通過學習、記憶、思維、想像以及運動等過程本身,對大腦構成了豐富的教育環境刺激,這種刺激才是大腦生長最重要的條件。

  在他看來,更好的早期教育,是從新生命開始誕生時就開始的教育。科學的早期教育應注重培養孩子的4個重要的能力:創造力;健康的人格;行動果敢;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

  把握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1歲半的姚瑤,坐在自己的餐椅上吃得津津有味,她已經不需要大人一口一口餵了,才1歲半的她已經是擁有一百多本圖畫書的「老讀者」了,媽媽專門為她做了一個小書架,她可以隨意從書架上挑自己喜歡讀的書。

  程淮指出,許多對人的一生都將產生重要影響的習慣和能力,尤其是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應當在孩子1歲半前就形成。對此,他解釋說,因為兒童的成長具有關鍵期和敏感期。就像所有的生物活動都有自己的生物鐘一樣,人類的心理發展也都有它的「心理鍾」。人的心理鐘的運轉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在生命的早期,它的運轉速度最快,另一個是它的運轉具有許多關鍵時刻,這些「時間驛站」,正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里程碑。趁熱打鐵才能事半功倍。

  「1歲半左右的孩子開始進入心理發展的『第一反抗期』。他突然發現,自己和別人完全不同,他有自己的衣服,有自己心愛的玩具,還有自己喜歡吃的水果。當你用『你』來問他時,他學會了用『我』來回答。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使他嘗試處處要自己拿主意而不願受人支配。於是,『不』成了他最心愛的一個詞,並以此表達他的意志,到了2歲左右甚至要在家裡爭奪最高『統治權』。這時,你若才開始想讓他安靜地去閱讀,將是何等的困難。」

  程淮指出,大腦發育有幾個關鍵階段,而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比如從出生到3歲,三年之中對認知能力、語言能力、與同齡人的相處能力、條件反射、情感控制和觀察力有不同的敏感期。這個時候,需要家長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微環境」,讓你的寶寶在不同的敏感期,自然而然形成好的習慣。

  他介紹說,兒童發展的「微環境」,指那些直接影響兒童發展,並對兒童發展進程產生影響的各種人物、場所和事件的總和。兒童發展的方向、速度與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發展的「微環境」的質量。

  家庭早期教育要個性化

  聰聰是個好動的小男孩,剛滿周歲不久,就已經是個能滿屋子亂跑、到處「探險」的孩子。但負責照顧他的姥姥,本能反應就是保護或限制,有時甚至會大聲訓斥或「武力」征服。「殊不知,這對孩子稚嫩而又十分敏感的心靈是一種無形的傷害,因為『不許動』就等於『不許學』,而這不行,那也不行,就等於向孩子傳遞這樣一個種信息:你不行,你不被我們這個世界所接受。」程淮指出,對孩子反覆限制、干涉結果只有兩種:一種可能造成沒有自尊、唯唯諾諾的人;另一種便是具有強烈反抗心理以致最終發展成反社會行為的人,這兩種人都不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都不能很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

  因此,他提醒家長,早期家庭教育既要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又要重視健全人格的塑造,既大膽、合理地開發孩子的身心潛能,又使其個性得到充分和諧發展。

  孩子個個不同,父母人人有異。個性化教育是滿足每個孩子發展需要,並能使其個性潛能獲得充分、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性,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足跡。對於寶寶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宜他個性特點的教育,是每一步都能從他的最佳起點出發的教育。

  「其實,如果家長細心觀察,早在1—2歲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孩子經常的活動和舉止,區別出個性傾向不同的孩子來,如經常快樂的或鬱鬱寡歡的,活潑的或呆板的,敏感的或遲鈍的,好交際的或羞怯的,從而,依據他的個性來開發培養孩子。」

  然而,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感嘆:只有10%的孩子是從他們最佳的起點出發的。程淮表示,年輕的父母們應當作好三件事: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每個成長領域的發展順序和規律,尤其應當熟知寶寶每個月或者發展關鍵月齡智能發育應達到什麼水平和每個年齡段達到的指標。比如一個2歲的寶寶,應當能兩腳同時跳高兩次,能說兩句以上的兒歌,會一頁頁翻書翻3頁以上等等。另外一點要了解你寶寶目前的發展水平,細心研究和觀察自己的孩子,看看他的哪些方面具有優勢。此外,最重要的一點還在於,就是為寶寶每一步的發展都設計一個「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具體目標。

  近期的一項調查指出,沿海和內陸家庭的關注側重點不同。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的年輕父母中,優先選擇智力開發的佔到了八成以上,而成都、武漢等內陸城市,九成以上家庭傾向於疾病預防,半數父母對於一些關乎孩子疾病防治的產品非常關注。

  專家分析,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各地父母普遍持有育兒觀等因素相關。相比於內陸,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的競爭更加激烈,父母們對於「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有著更強的認同感,而遍布全市的早教中心、文化宮等教育場所,也使得年輕家長們對智力開發格外關注。但是,在內陸城市,少有家庭能負擔早教中心的昂貴費用,大部分父母認為,應該先把孩子的身體養好,而在炎熱夏季,他們較為關注寶寶睡不好、食欲不振等上火問題。

  警惕家庭早教誤區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認同3歲之前是人類大腦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所以0—3歲的早期教育也日益火爆。但實際上,由於不少家長的早教觀念中存在一些誤區,致使本來促進孩子發展的早期教育反倒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誤區一:以知識學習為重,忽略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開發

 有關權威調查顯示:有70%的家庭把早教與知識灌輸相提並論。科學研究早已證實,3歲以前的孩子雖然能靠鸚鵡學舌的方式將內容死記硬背下來,但記住的內容並不能幫助他們提升心智水平,也無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甚至反倒給兒童帶來心理壓力,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早教貽害不小!

  有關專家建議家長能夠科學認識孩子的發育階段和特點,選擇一些趣味、體驗式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遊戲、娛樂中進行基本的能力培養和知識體驗,「寓教於樂」是0—5歲寶寶最佳的學習方式。

  誤區二:把早教的責任完全推給早教學校,忽略家長在早教中的角色

  早教專家表示,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去愛孩子,還是用傳統的方式教育孩子,即使上早教課,也是把早教推給學校,自己卻缺乏與孩子進行互動。其實對於0—6歲的幼兒,關鍵是學習興趣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灌輸,這需要家長和早教學校同步去做。

  比如學鋼琴的問題,明智的早教學校會通過音樂課程讓孩子先享受彈鋼琴的樂趣,一旦他們發現自己對鋼琴有興趣,家長就無須強制他們,他們會自覺自愿地去學,但回到家,家長仍然需要讓孩子去享受,而不能像以前那樣繼續用強迫的方式逼孩子去學琴,這種貫徹對於早教的成效至關重要。


推薦閱讀:

研究星座和性格的關係,這是很正宗的科學
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是怎麼失蹤的?
乾淨的手有哪些特徵?
睡眠科學:睡覺前的七大錯誤,你需要了解
擇自生命科學

TAG:科學 | 家庭 | 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