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國20年中撤離海外人員全記錄

我國20年中撤離海外人員全記錄http://www.sina.com.cn2011年03月07日10:52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

  中國20年撤離海外人員全記錄

  1990年至今,中國成功從事發國撤離超過5萬名中國公民和同胞。至此次從利比亞撤離中國公民,20年來中國累計派出撤離人員包機、專機超過100架、500架次

  文/山旭

  到北京時間3月2日23時,中國政府迄今掌握並有回國意願的在利比亞中國公民已經全部撤出,共計35860人。按照來自中國外交部的說法,撤離中國在利比亞人員行動已取得階段性勝利。

  在撤離人員中,20745人已經回國。中國政府將繼續安排包機,儘早接回暫時安置在第三國的同胞。同時,自3月1日起,中國在每天派出15架飛機的基礎上,再增派5架飛機接回在利比亞人員。屆時,每天在中國與地中海地區穿梭飛行的中國民航飛機將達到40架次。

  自2月22日首批中方人員成功撤離埃及,改革開放後中國最大規模撤離在海外人員的行動,至此度過了最為緊張的一周。

  根據公開報道,自1990年至今,中國成功從事發國撤離超過5萬名中國公民和同胞。根據目前情況,至在利比亞人員全部撤離,20年來中國累計派出撤離人員包機、專機將超過100架、500架次。

  回顧過去中國海外撤離人員的歷程,一個崛起大國的形象日漸清晰。中國領導人對於這一事務的關注,也顯示出保障海外中國人安全的決心和信心。

  1990,海灣戰爭大撤離

  根據中國前駐約旦大使章德良回憶,1990年中國駐約旦大使館救助的第一位來自科威特的同胞是個香港人。

  他在回憶文章中提到,當時有大量難民從科威特進入約旦。大使館曾接到約旦公共安全部的電話,說在距離約旦首都安曼60公里的扎爾卡臨時難民營有一個中國人。

  大使館事務部主任楊得起很快就在難民營里找到了港商林本寧。根據約方要求,他為林本寧擔保,將其帶出難民營。兩天後,林本寧飛離阿曼,成為大使館成功援助的第一個中國人。

  一周後,外交部的指令傳到安曼:中國決定全部撤離滯留科威特的近5000名勞務人員,駐約旦使館必須全力以赴,做好撤離在海外人員的準備。整個撤離工作由章德良全權處理。

  除了數千人員的食宿,最大挑戰來自空中。雖然中國民航已決定派出專機接回相關人員,但中約兩國當時沒有任何航空協定,專機即使到來,按規定也不能降落。

  經過大使館緊急交涉,約旦破例同意開放領空和機場。在此後兩個多月間,中國民航共派出專機36架次,將中國駐伊、科的7800多人全部安全撤離。值得一提的是,不僅香港居民受惠於此次撤離行動,在台灣當局駐科威特商務代表處返台後,中國大使館還為難民營中的120多名台灣同胞進行了擔保。

  事實上,在中國政府的歷次海外撤離人員行動中,港澳台同胞一直被囊括在內。

  根據時任外交部西亞北非司副司長的華黎明回憶,第一批2000多人用時十天左右,前後方人員24小時不能睡覺。當時使館組織了大量的大巴車,從科威特出發一路經過伊拉克,然後從伊拉克又進入約旦境內。過程中無一人死傷。

  根據當時的新聞報道,中國車隊穿越戰線時一度受阻:許多臨時租用的車上貼有科威特領導的畫像,其中一些甚至是戰爭爆發時科威特人剛貼上去的。這引起了伊拉克軍人的不滿,經過反覆交涉才得以通行。

  為了應對這次危機,外交部西亞北非司設立了危機小組,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撤離海外人員的專門機構。而在20年後,已由國務院成立應急指揮部,副總理直接擔任總指揮。

  同在1990年,包括12名中國人在內的800多名外國僑民,乘坐美國軍艦撤離戰亂中的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

  1997年阿爾巴尼亞發生嚴重騷亂。據曾任中國駐希臘大使的楊廣勝回憶,當時外交部就撤離人員一事聯繫過義大利和美國等國,未能如願。最後,希臘國防部長承諾幫助中國人。上百名使館人員、工程人員搭乘希臘軍艦離開阿爾巴尼亞,後在希臘乘飛機回國。

  2006,領事保護元年

  另一次具有標誌意義的撤離行動,是2006年4月中國政府在索羅門群島爆發騷亂後所採取的行動,包括協助撤離非中國國籍的華人。

  索羅門群島首都霍尼亞拉當時發生騷亂,波及當地華人的人身、財產安全。

  據新華社報道,除了通過中國駐巴布亞紐幾內亞使館向所羅門警察總監交涉,要求保護華人,外交部更要求駐澳大利亞及紐西蘭使館與當地政府聯絡,讓這兩個派有軍警進入所羅門的國家協助中國公民。

  這已是中國政府第二次從所羅門撤離人員。6年前,當地發生騷亂,中國政府就曾派包機接回100多人。

  此時,中國政府與所羅門並未建交,後經多方努力,中方包機將僑胞分四批從索羅門群島撤至巴布亞紐幾內亞,再由國內起飛的政府包機專程將310人撤回。

  從1990年海灣戰爭到2006年所羅門騷亂,十幾年間中國出境人數不斷增加,已超過3100多萬人。2005年,中國駐外使領館共處理各種領事案件近3萬起。

  溫家寶總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積極維護我國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權益」;時任外交部長李肇星也在全國兩會新聞記者會上指出,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外交的宗旨,其內涵之一就是為維護中國在海外同胞和法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以人為本的領事服務。

  在2006年,中國一共實施了四次比較大的海外人員撤離。除所羅門外,還從出現武裝衝突的黎巴嫩,發生騷亂的東帝汶、湯加分別撤出170、243、193名華人。

  從東帝汶撤離是中國第一次派包機直飛事發國家撤離人員。此前,海外華人一般都要從陸路離開事發國家,從第三國中轉乘機。

  就在從東帝汶撤離人員的包機飛抵廈門的5月29日,外交部領事司領事保護處正式成立。2007年8月,外交部在領事保護處的基礎上,正式成立領事保護中心。

  這一年,也因諸多撤離海外人員事件以及領事保護處的正式成立,而被稱為中國「領事保護元年」。

  「中國式」撤離

  隨著中國的海外撤離人員應急體制逐漸建立,相關問題也浮出水面。比如,很多西方國家在撤僑時向被救助者收取費用。

  2006年7月,爆發黎以衝突,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機場被封鎖,只能通過陸路從敘利亞中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考麥克表示,政府將對那些乘坐飛機和輪船撤出黎巴嫩的美國人收取緊急撤離費用。麥考麥克稱,這筆費用並不高,只相當於這些人平時支付飛機或輪船離開貝魯特的費用。

  美國助理國務卿哈蒂則解釋說,根據美國1956年通過的法律,這些被撤走的美國人需要向美國國務院償還旅行費用。至於那些現在沒有支付能力的人,將簽署一個日後還錢的保證書。

  CNN隨後播發了一位美國撤離者的抱怨:「政府想要對那些乘直升機飛往塞普勒斯的人,每人收費3000美元,而且你還不能攜帶任何東西。」但是抵達中轉地塞普勒斯後,還不得不再花上一筆額外的昂貴費用,去尋找離開的航班。

  中國使館則通過高價租用車輛等手段,將包括37名香港同胞在內的中國公民170人成功撤離。

  外交部發言人後來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撤離時中國政府提供的交通工具是不向個人收取費用的。而且,按照國際上一般做法,撤離至第三國後所發生的交通、住宿費用均由個人承擔。而中國駐敘使館在協助僑胞撤離過程中未收取任何費用。

  最遲到這時,一套成熟的海外撤離人員應急體系已經建立了起來。

  根據時任外交部領事司司長的魏葦回憶,在2006年5月25日東帝汶發生騷亂後, 26日外交部領事司啟動了領事司一級應急機制,啟動24小時電話值班。27日事態進一步惡化後,外交部召開了第二次內部應急會議,決定向部領導建議開始撤離在當地的人員。

  當天晚8點,經過外交部領導批准,向國務院建議啟動「境外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就在這次13部委參加的聯席會議上,決定啟用包機。

  而當時即將成立的領事保護處也提前進入運行,成立工作小組,具體辦事人員來自領事保護處或後來的領事保護中心,以及外交部相關司局。如在東帝汶事件中,四名成員分別來自領事司、亞洲司和幹部司。

  工作小組成員會乘第一班包機飛往事發地或預設中轉地。如有可能,還會通過包機對事發地大使館進行物資支援,如糧食、水和衣物等。

  大使館則開始前期準備工作。外交官們將撤離人員分為數個小組,任命組長,進行編號管理。撤離人員在機場等待的時候,也多次進行登機演練。

  整個撤離過程中,最為危險的還是事發地使館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一線的工作小組成員。他們需要到被撤離人員集中地區協助其前往集結地以及中轉地,甚至要在激烈交火的地方搜尋被撤離人員。

  2010年撤離在吉爾吉斯的中國人時,使館武官劉洪與工作人員從機場返回市區營救被困在那裡的中國人,遭到猛烈槍擊。子彈甚至直接擊中他的頭盔。在這次行動中,中國政府通過直飛包機撤出了1000多名中國人。

  前方的情況會隨時通報給2004年成立的部際聯席會議成員的專門辦事人員,相關部委再組成專門小組。如不久前從埃及撤回中國人,因遊客較多,國家旅遊局承擔了相當重的任務,作為各大旅行社和外交部之間的溝通橋樑。此次從利比亞撤離人員,因涉及大量對外項目和大型企業,商務部和國資委都成為重要角色。

  此外,根據新華社、中新社、中央電視台等報道,其他多個部委都會參與相關輔助工作。比如國家氣象局特別為包機提供氣象服務;交通運輸部與事發地交通部門、大型國際運輸企業進行溝通;衛生部則預防返回人員可能攜帶的傳染病。

  至於民航、相關航空公司以及中轉地使領館則是整個行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中央領導對於撤離海外人員批示不斷升級

  在成立撤離工作小組的同時,在國內一般也會成立一個接待小組。綜合過去幾年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報道可以發現,這個小組是由外交部、公安部、國僑辦等部委工作人員聯合組成的部委工作小組。包機抵達省區以及相應僑務大省也會成立專門小組。

  比如在東帝汶事件中,因撤回華人多為福建人,福建省政府成立了接待及安置歸僑工作領導小組,由省政府領導任組長,省政府副秘書長及省外辦、僑辦、公安廳、各地級市領導組成工作領導小組。相關省區在接到外交部通報後,也會由省級政府與外事、僑務部門組織專人準備接待本省區籍華人。

  在此次從利比亞撤離中,江蘇等地因為在利人員比較多,承擔了相應角色。而在2010年從吉爾吉斯撤離時,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組成了五個工作組,14個地州市駐烏魯木齊辦事處的負責人被通告準備安置回國人員。

  從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的報道中可以發現,中央領導人在相關報道中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相關指示也越來越明確。

  同樣是在2006年4月所羅門騷亂時,官方媒體報道,當時正在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指示外交部和中國駐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使領館,採取措施「切實保護我在索羅門群島僑民的安全」,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胡錦濤還請有關部門轉達他對我僑民的親切慰問。

  隨後,溫家寶總理也指示外交部和有關部門密切關注局勢發展,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我在索羅門群島僑民的安全。這也是有關撤離海外人員的官方報道中,第一次高頻率、明確出現中央領導的指示。

  到2010年吉爾吉斯撤僑時,胡錦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精心組織,周到安排,確保安全、順利完成撤僑任務」。

  對於此次從利比亞撤離人員,官方報道中胡錦濤、溫家寶的重要批示是:要求全力保障中方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事實上,比較官方報道中中央領導的各類批示,「切實」、「確保」、「全力」等辭彙,表現了對此類事件逐級遞升的重視和對下級更為嚴格的要求,同時包含了更為豐富的意義。

  比如,要求「全力」對待的工作,往往比使用「確保」、「切實」的工作更為急切,而且更加強調多部門之間的協調。可以體現這一點的是,中國軍艦和空軍參與了撤離海外人員的行動。

  顯然,中央領導人對於撤離海外人員批示的增多和升級,不僅體現了中國人海外安全所面臨的日益嚴峻的挑戰,也反映了整個國家對於保障海外中國人安全的決心。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中國政府將在科威特、伊拉克的7000多名海外人員轉移至約旦,然後使用包機撤回。

  1997年,阿爾巴尼亞發生嚴重騷亂,在希臘海軍幫助下,幾百名中國員工迅速撤出,平安抵達希臘科孚島。

  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我駐南使館安排車輛,將1000多名華僑和留學生安全撤出。

  2000年6月,索羅門群島發生政變。中國遠洋公司的「陽江河」號貨輪受命駛抵所羅門,把117名中國僑民接往所羅門鄰國巴布亞紐幾內亞,然後通過南航包機返回廣州。

  2006年4月,索羅門群島發生騷亂。因為中國政府與所羅門並未建交,後經多方努力,中方包機將僑胞分四批從索羅門群島撤至巴布亞紐幾內亞,再由國內起飛的政府包機專程將310名僑胞撤回。

  2006年5月,東帝汶發生騷亂,中國政府兩架包機接回243名僑胞。

  2006年 7月,黎巴嫩與以色列發生武裝衝突,中國政府通過在敘利亞中轉等措施撤出170人。

  2006年11月,湯加騷亂,中國政府派包機協助193名僑胞經斐濟回國。

  2008年1月,查德戰亂,在駐查德使館的協助下,300多名中資機構人員和僑胞分兩批自查德邊境安全撤至喀麥隆、加彭境內。

  2009年1月,海地強震, 48名滯留海地的中國公民(其中包括1名台灣同胞)搭乘國航包機返回北京。

  2010年6月,吉爾吉斯南部發生騷亂。在各方努力下,中方共出動9個架次包機從該國接回約1300名中國公民。

  2011年1月,埃及爆發騷亂,中國政府派出8架飛機,共接回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內的中國公民1848人。

(編輯:SN012)
推薦閱讀:

海外置業無需「偷梁換柱」
數十億資金湧入A50ETF 海外機構大舉搶籌
斯洛維尼亞護照,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在坦尚尼亞工作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國人海外置業:買時便宜住時貴

TAG:記錄 | 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