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電影需要在合拍中成長
新華網蘭州9月27日電(記者白麗萍)正在蘭州舉行的第2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上,「合拍」與「走出去」的話題依然是中國電影有關專家和學者激烈討論的焦點。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看來,合拍片目前最大特點是不同市場的合作,以此趨利避害、分擔風險。而且這些年合拍片漸增,甚至比純進口片的票房分賬比例更高,這促成了越來越多海外製片公司紛紛將「合拍」作為與中國電影人合作的主要方式。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周星也表示,期待中國電影能夠與世界各國電影加強合作和交流,希望中國電影能夠通過合作拍攝的方式走向世界,使世界更多了解中國的歷史、現在乃至未來。
近兩年中國合拍片占國產影片總量的十分之一,在進入院線上映的影片中,合拍片則佔了總數的四分之一。
但很多合拍片的票房並不理想,如中、美、韓三國合拍的《雪花秘扇》迄今全國票房尚不足4000萬元;2006年的《面紗》、2008年的《黃石的孩子》巨星雲集,去年公映的《功夫夢》更是請來威爾·史密斯這樣的好萊塢大牌,但它們皆不幸票房受挫。
業內專家分析說,目前合拍片主要以技術合作為主,而電影的內容被外方壟斷,合拍電影就像「穿著唐裝的洋人」,難以體現中國文化的輸出。
尹鴻認為,「合拍片要做到文化的共融才能被各自的市場接受。《卧虎藏龍》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盡情釋放了中美兩國的文化元素。再如《哈利·波特》《指環王》,也將各自文化融匯得天衣無縫,讓你看不出是合拍片。相比之下,不考慮融入、缺乏國際視野的中外合拍無法實現雙贏。」
尹鴻、周星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電影產業要想通過合拍得到進一步提升,中國文化要想通過合拍影片更好地走向海外,就必須儘可能使用包括好萊塢在內的海外電影工業已經非常成熟的經驗。兼顧雙方文化背景、盡量減少觀眾口味的「文化折扣」,讓多種文化環境中的觀眾產生共鳴。
推薦閱讀:
※Photoshop摳圖專家:[3]KnockOut外掛濾鏡(二)
※專家:內外威脅交織,歐洲安全堪憂
※專家支招:阻擋過敏來襲
※專家:感冒藥名告訴你服用有哪些禁忌
※專家篇:民間「擇日」法,且看專家如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