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為無上之保護, 視幻象為四身 《覺醒的勇氣》頂果欽哲仁波切 07
覺醒的勇氣:阿底峽之修心七要
頂果欽哲法王
Enlightened Courage
罪滿世界時
惡緣成覺道
報應皆歸一
思一切眾生之大慈
空性為無上之保護
視幻象為四身
四種修行為上法
將困境帶入道上
立刻開始修行
一切行中皆持頌
勝義諦中的願菩提心
空性為無上之保護,
視幻象為四身。
宇宙及眾生所有的苦,都源於錯誤的認知。我們必須了解這個錯誤的本質。諸如貪、嗔、痴等情緒,都是心創造的。
舉例來說,我們把身體視為一項珍貴的財產,必須特別照顧它,保護它,不讓它生病,不讓它遭遇任何不幸。漸漸的,我們習慣這種想法,結果開始遭受身心的苦。這個例子在說明一種迷惑的認知,在實相中沒有任何基礎。我們所相信的,其實是一個不存在的事物。如同我們夢到自己被火燒、被水淹,當我們醒來才發現,什麼事都沒發生。
從勝義諦的觀點來看,現象沒有實體。我們所認為的「我」、「我的身體」、「我的心」、「我的名字」等等,都沒有實質的存在。其他眾生,不論是危險的敵人或關心我們的父母,也沒有實質上的存在。同樣的,五毒在本質上是空的。我們應該把這個事實記在心中,應該觀察五毒和負面情緒從何處生起?令它們生起的媒介是什麼樣子?這些情緒本身又是什麼樣子?如果我們去分析,我們什麼也找不到,這「找不到」,即是無生的法身。
雖然萬事萬物在本質上是空的,但這種空不是空間的虛無,或一個空的器皿。快樂、痛苦、各種情緒和認知持續不斷地出現,如同反映在心中的影像。如明鏡般顯現的現象,稱之為化身。
一顆種子,如果沒有種到土裡,就不會結果。同樣的,既然無生,也就沒有止滅。超越起源,也就是超越終止。這種永無終止的面向,就是所謂的報身。
如果在過去沒有出生,在未來沒有止滅,那麼在當下就不可能有持續存在的事物。因為「存在」必須有開始有結束。
舉例來說,我們會認為,我們活著的時候,心居住在身體內。然而事實上,沒有居住,亦無居住者;沒有存在,亦無存在之物。即使我們把身體的皮膚、肌肉和血液分開來,何處能找到心?它在肌肉里,還是在骨頭內?我們什麼都找不到,因為心本身是空的。雖然心是現象生起的地方,但心的本質是空的,而心超越起源,於是超越終止。以上這三身的不可分割性,稱之為自性身。
如果從四身來了解妄念,我們會發現,在妄念之中,沒有任何不凈,沒有任何要被拋棄的。
同時,也沒有其他清凈和不迷妄的事物是我們要接受的。因為當幻象消融時,無妄的智慧單純地存在著,它一直在那裡。
舉例來說,埋在地里的黃金染上各種污點,但黃金本質是不變的。當我們拿化學藥品來洗滌它,或有金匠提煉它,它真正的本性會不停顯現。同樣的,如果去分析迷妄的心,最後得到的結論是,迷妄超越出生、終止或駐留。而在這個當下,我們會發現一種無妄的智慧。
再說,迷妄的心本身如幻象般不穩定,飄浮著,如夢中的體驗。而現象真實無妄的本質——佛性和如來藏——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存在。我們的佛性和諸佛的佛性完全相同,沒有差別。正因為如來藏,諸佛能利益眾生;也因為它,眾生能夠覺醒。沒有比了解妄念的真實本質,更能了解四身。
因此我們應該感謝敵人,刺激我們去經歷相對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
密勒日巴尊者就是一個例子。當叔叔嬸嬸背叛他及他母親,讓他們落魄成為乞丐,最後被激勵去尋求馬爾巴尊者24的協助。之後他精進修行,在一生中達到無上的成就,名氣遍及聖地印度和雪地西藏。這些成就是受到罪行的刺激而達成的。因此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的刺激。如果在修行上,我們無法善用之前所說的對治方法來察覺負面情緒的生起,就要仰賴傷害我們的人的行為來達成。因此,他們如同上師和諸佛的化身。
假設我們染上致命的惡疾,或只是稍感不適,我們應當思維:「如果我沒有生病,我一定會迷失在追求舒適歡悅的無益活動中,完全不會想到佛法。正因為我受苦,想到死亡,才轉向修持佛法。這一切都是上師和三寶的事業。」我們都知道,當自己遇見上師,領受教法之後,菩提心就開始在心中生起。一旦菩提心的種子植入心中,而我們又不斷修行,那麼作惡者及其製造的麻煩,都會令我們的菩提心增長。因此,敵人和上師之間沒有差別。痛苦會令兩種菩提心增長,我們應當善加利用。
24.馬爾巴(Marpa,1012-1097):大譯師和西藏大師,為卓米譯師(Drogmi)、那洛巴大師(Naropa)、梅赤巴大師(Maitripa)及其他偉大成就者之弟子。他從印度帶回許多經文,創立藏傳佛教之噶舉派。
當寂護大師來到西藏傳法,邪魔和當地的幽靈加以阻撓,各處出現狂風暴雨,連紅山宮殿(Red Hill Palace)都被大水沖走。正因為這些災難,寂護大師和當時的國王延請蓮師入藏。蓮師入藏後,使佛法在西藏如太陽般照耀。
如果負面力量沒有生起,尊貴的蓮師可能不會受邀入藏。同樣的,如果釋迦牟尼佛不需面對群魔,他可能永遠不會獲得證悟。我們必須持續修行,善加利用任何困境。
你不需要受制於別人是否良善。你已經有你自己的良善,你本來就是好的,並且也有辦法將這種良善傳遞給他人。在佛教里,這種良善我們稱之為如來藏,或是佛性。
——邱陽創巴仁波切
哪怕你一次次的因為覺察到自己有自私的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好的習慣等等,已經發現,但又不能有效對治不能停止,因此產生罪惡感 —— 但是這個恰恰表示你的菩提心正在發芽、正在茁壯成長中。
——宗薩欽哲仁波切
無論你的布施是否像顆芝麻籽般渺小,都無關緊要。如果你帶著悲心以及菩提心來布施,就會成就百倍的功德;如果布施時沒有菩提心的志向,就算分送了馬匹與牲口,你的功德也不會增長。
——蓮師開示《蓮師心要建言》
西藏有一個對狹隘之心的比喻:狹隘之心如同酥油,遇熱融化,遇冷則凍。我們的心亦如同酥油一般,隨外境影響不停起伏,完全無法自主。我們執著外境的心愈是強烈,其反彈力量所帶來的煩惱亦愈強大。欲想開展放寬我們的心量,應發慈心、悲心與菩提心。
——詠給明就仁波切
迴向偈
最後,謹以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第三品「發願」中的詩偈來做為迴向:
輕蔑我者、惡待我者,甚或責怪、誹謗我者,
願此等眾、盡皆成就、證悟福德!
願我護佑、無護佑者,願我指引、修行旅者。
欲渡河者、願為其舟、其筏、其橋。
何人渴望著陸、願我為其小島;
何人祈求光明、願我為其燈火。
何人必須休憩、願我當其寢床;
何人需要僕役、願我當其奴隸。
願我為那如意寶、富裕充足一寶瓶,
利益他人之語言、治癒病痛之靈藥;
願我是那奇妙樹,滿足眾願之母牛。
猶如大地與元素、等同虛空遍常在,
願為無量有情眾、恆為地基與物資。
推薦閱讀:
※春節期間如何更好的保護器材,讓相機時刻處於完美畫質狀態?
※<保護你的是耶和華>
※《愛的每日叮嚀》 三月 想像〓經驗〓保護
※六種保護膝蓋的運動
※保護膝蓋要從年輕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