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縣發現800多年的罕見金代古墓
日前,在黎城縣西仵鄉東水洋村發現了一座距今已有800多年的罕見金代古墓。這座仿木結構八角形磚雕古墓的發現,對研究中國的古建築、特別是上黨地區古建築的營造特點提供了重要資料,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考古價值。
村民遷墳意外發現古墓葬
昨天上午,記者趕到黎城縣西仵鄉東水洋村發掘現場時,只見工作人員正在墓室內對墓葬進行清理,地面上的墓穴兩旁已堆起了高高的土堆,旁邊空地上支起的一座帳篷是看守民警和發掘人員用來休息的地方。
據在現場的黎城縣文博館館長趙小慧介紹,清明節期間,按照黎城當地風俗,老百姓有的要遷墳。4月3日,黎城縣西仵鄉東水洋村有一戶村民在村東頭一塊沒有封土堆的耕地上找自家墓地時,意外地發現下面有一座古墓葬,於是立即報告了當地文物部門。
長治市文物部門工作人員趕到現場經過初步勘查,認定這座墓葬為宋金時期的古墓葬。當地政府隨即派駐公安幹警和武警戰士對這座古墓葬進行了保護。經省文物部門批准,4月6日起,省考古研究所晉東南工作站和長治市、縣兩級文物部門入駐工地進行搶救性發掘。
公安武警24小時保文物安全
手拿鐵鍬、滿身泥土的黎城縣文博館館長趙小慧告訴記者,剛開始進入工地發掘時,墓室內已經被淤土填了不少,這樣給發掘工作帶來很大難度。為了保護墓葬的安全,縣政府派出公安民警和武警24小時在現場看守,一直到發掘工作結束,當地文化部門也派專人值班。「發掘隊伍從上午8點開始工作,中午休息兩個半小時,下午一直工作到7點。剛開始,僱用了十幾個民工,現在清理墓室剩下四五個人了。工地上照明靠發電機發電,渴了用電熱棒燒水,餓了泡速食麵,值班人員或自帶乾糧在工地上吃飯,晚上在附近搭的帳篷里值班,挺辛苦的,夜間氣溫下降後僅靠一條被褥取暖。」趙小慧說。
八角形墓葬首現上黨地區
記者在現場看到,穹窿的墓頂已開了大半個口子,該古墓位於地下約3米處,墓室坐北朝南,呈八角形,墓穴整個為磚砌手工雕刻。雖年代已久,但仍然可以顯出當時匠人們精湛的建造工藝,墓室內全部是仿木結構。墓頂部是磚雕仿木建築門樓,上砌斗拱、檐椽和瓦脊。在墓葬下面分別有5個磚砌的拱券式耳室,每個耳室大約1米多高,裡面有側室。
趙小慧介紹說,每個耳室均發現了火葬後的屍骨,已經炭化。從木結構的工藝和規模來看,墓主人應該是當時的大戶人家。過去長治市也曾發現過類似的木結構古墓,但均為四角墓,像這種八角墓在長治地區還是首次。斗拱、底座都有明顯的宋金時期的古建築特點。
25日上午,隨著考古發掘人員從3米高的墓室內剷出最後一鍬土,為期20多天的黎城縣金代古墓清理髮掘工作宣告結束。考古人員從墓道里發現了一個陶盆的幾塊殘碎片,在墓葬正中間除了發現一具完整的人體骨胳、一個陶罐和幾個燈盞外,沒有發現墓志銘,也沒有發現其他隨葬品。
文物專家點評金代古墓
據長治市博物館副研究員王進先介紹說,金代墓葬雖受遼墓的影響,但更多的是繼承北宋的墓制。金代墓葬大多以火葬為主,棺木多為木製骨灰盒。特別是山西地區的金代墓葬注重營造墓室,流行雕磚墓,仿木結構及墓壁裝飾基本上與北宋後期相同,隨葬品一般較少。像這座墓葬,它的建築結構和做法與宋代李誡《營造法式》里的萬佛堂建築做法是完全吻合的,因此,對研究中國的古建築,特別是上黨地區古建築的營造特點提供了重要資料.
推薦閱讀:
※電白名墓系列4:電白3個古墓的神奇故事!
※阿斯塔那古墓群
※浙江100多處古墓被盜手段高明 800警力追捕(圖)
※我國每年出土上萬被盜古墓,但有三座專家考察多年至今無下落
※古代盜墓有多牛?此人7年盜取17座皇帝古墓?史上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