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陽論壇 思路與方法(李可)
.JDCASE_ITEM {margin-bottom:8px;}扶陽論壇思路與方法(李可) 發表時間:2010-06-28發表者:鄧宏 (訪問人次:226)
思路與方法(李可)
(2008年3月東莞首屆李可老中醫學術思想研討會)
西方醫學界在本世紀初提出了威脅人類生命的十大醫學難題,他們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沒有成功,基本失敗了。現在由中國的中醫來做這份答卷。
西醫為什麼失敗?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認識論。他們的手段十分先進,是由現代尖端科學武裝起來的,對局部疾病的認識,精確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但他們卻忘記了活生生的人,忘記了一切疾病只是整體失調的局部表現。「只見局部,不見整體。」正是這八個字,把西方醫學引入了死胡同。2007年11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承認「中醫學是區別於現代醫學的,東方的系統的醫學體系。」這是一個重大信號,表明醫學的出路,不在西方而在東方!表明我們西方的小弟弟,要向東方老人吸取中華文化的無窮智慧,脫出困境。我們很樂於助他們一臂之力。什麼是古中醫?和西方醫學的分水嶺何在?答案是認識上的差異。古中醫認識人與宇宙的立足點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體觀」。世界是一個大宇宙,人身是一個小宇宙。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氣所生,並與天地大氣在千變萬化中和諧一致。這是中華文化第一經典《易經》的觀點,《易經》是母典,是論道之書,是後世人諸子百家一切發明創造的源頭。醫學領域,先賢以易道論醫,產生了《內經》,東漢張仲景集易醫之大成,經過多次與大型瘟疫的鬥爭實踐,產生了《傷寒雜病論》。至此,奠定了古中醫學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與完備的臨床實施要則。在世界的東方,中華先賢首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論與臨床完整結合的醫中經典,較之現代西醫早了一千六百年。由於張仲景的不朽功績,後世尊他為醫聖。
我遵循這條古中醫學的路子,實踐探索52年。深深體會:六經辨證的一整套理法方葯,可以囊括百病,從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傳染病,內傷雜病,以及現代罕見疾病譜中的奇難大症,都可以從中吸取智慧,找到解決的辦法。因此,她又是攻克世界醫學難題的一把金鑰匙。
由於古中醫學的傳承在一千八百年間發生多次的斷層,因而這份寶貴的遺產,連同古中醫傳統,瀕臨滅絕境地。怎樣使我們的國魂與醫魂歸來,重整雄風,再創輝煌,實現偉人毛澤東「中國的中醫要為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首先做出貢獻」的遺願。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彭子遺書《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學彭子遺書,要徹底洗腦,鑒別古中今醫家之是非,逐漸走出誤區與迷陣,只有脫胎換骨,才能回歸經典——從兩千年之前,從頭學起。以破釜沉舟的決心,大無畏的勇敢精神,解剖自己,告別過去,重在實踐!
以下談我52年的醫路歷程,重點是學習傷寒的一些體會。
一、思路與方法
(一)基本觀點:
1、凡病皆本氣自病。
本氣,即人體與生俱來的先天腎氣(元氣、元陽)與後天胃氣(中氣)構成的渾元一氣。為人生命之兩本,兩本飄搖,危若壘卵。
2、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久病,難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氣,保得一分胃氣,便有一分生機,見病治病,不顧兩本,妄用苦寒攻伐,醫之罪也!胃氣一傷,非但不能運化飲食亦且不能運載藥力。凡治病,以顧護胃氣為第一要義!
3、胃氣是五髒的後勤部,運中土,溉四旁,保腎氣,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門,五臟皆稟氣於胃也。故理中湯可治百病。
4、先天腎氣號稱命門之火,火神始祖鄭欽安謂之:「唯此一絲真陽為人生立命之本」。彭子叫作「陽根」。五行圓運動之理,火可生土。脾胃如釜,元陽為釜底之火。故凡治脾胃病本葯不效,速溫養命火,火旺自能生土。故桂附理中湯又是救胃氣,治百病之要方。
5、五臟之傷,窮必及腎。生死關頭,救陽為急!存得一絲陽氣,便有一線生機。破格救心湯。
(二)、傷寒心悟
1、一部傷寒論,397法只是兩大法:保胃氣以救腎氣,救腎氣以保胃氣之法。113方只是兩方,理中湯與四逆湯。太陽病條文最多。誤治最多,救誤之法最多。汗、吐、下誤用,所傷者胃氣(中氣),救誤即是救胃氣。胃氣一傷,升降乖亂,當升者反而下陷,當降者反而上逆,五行運動不圓。救胃氣以復中軸,升降復常,四維得安,病癒。至少陰病階段,一點真陽將亡,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生死關頭,陽根將拔,破陰回陽,以挽生命。學傷寒要由博返約。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樣「傷寒之理路,只『表裡寒熱』四字。即可貫穿113方主,合之不過三方(中氣、營衛、臟腑)而已。否則113方竟成113個主腦,我被方縛住,(成為方的奴隸)我便不能用方矣!」
彭子以易經河圖中氣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經典,一線貫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要循序漸進,萬不可跳躍式的淺嘗輒止,務需清楚明白方好。然後反覆實踐、領悟,必可成功!
2、傷寒六經,實是陰陽兩經。三陽統於陽明,三陰統於太陰,胃——脾——中氣之升降而已。中氣者人之本氣也。萬病皆本氣自病。本氣強者,邪從熱化、實化;便是三陽病;本氣弱者,邪從虛化、寒化,便是三陰病。醫者治病,助人體之本氣也。治之得法,陰症化陽,由里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內陷三陰,步入險境。故治病要密切觀察,注意轉機的出現,一見苗頭,便要判斷發展趨勢,及早為計。還要牢記:陽明之燥熱(為標)永不敵太陰之寒濕。治標宜中病則止,不可過劑。大實症,一通便要停葯,否則陽明實證轉眼變為太陰虛證,中氣一傷,變生不測。若瀉脫中氣則頃刻轉化為少陰亡陽危候,多致不救。
3、現代人類體質多虛,陽虛者十分之九,陰虛者百難見一,六淫之中,風寒濕為害十之八九,實熱證百分之一二。地無分南北,國不論中外,全球如此,臨證萬萬不可大意。
4、引申出一條重要原則,一切外感必夾內傷,因此,麻黃湯、銀翹散、白虎湯絕不可用,唯麻附細加人蔘烏梅炙甘草可通治一切外感。因為它在開表閉的同時,以固本氣為主。屬於扶正托邪法。
5、人身各部,頭面四肢,五官九竅,五臟六腑,筋骨血脈,但凡一處陽氣不到便是病。沉寒痼冷頑症,一切腫瘤皆此因。當知病之來路即是病之去路。邪之犯人,由皮毛、肌腠而經絡、而臟腑,由表入里,由淺入深,層層積圧,深伏於三陰要害而成病,當遵內經:「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治其萌芽」的古訓,以麻附細法,開門逐盜,扶正托透伏邪外出為上。
6、「坎中一絲真陽為人生立命之本」,一部傷寒論,113方,使用桂枝者43方,乾薑24方,附子34方,溫通陽氣之劑佔總方的百分之七十強。醫聖的著眼點、立足點,全在衛護元陽上下功夫。113方,一首四逆湯足矣!生死關頭,救生死於頃刻。春夏之際,以小劑四逆湯養陽,必能對抗一些當代錯誤生活習慣對人身的傷害,而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
7、近兩個世紀,火神派的誕生,為先聖繼絕學,衝破迷霧,撥亂反正,引導古中醫學回歸經典正路。圓運動古中醫學的出世,在更高層次上,全面繼承易醫大道,使古中醫學成為有系統的醫學科學。二者的有機融合,將使古中醫學無敵於天下。
二、攻關記實
(一) 器質性心臟病,包括風濕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冠心病,擴張型心臟病,小兒川崎病,世界罕見心臟病,癌症晚期並發三衰;這一系列的病,現代醫學經過近二百年的努力,沒有解決。結論是不可逆轉,起搏器、搭橋、做支架、更換瓣膜,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終還是死於心衰。全球每年死於各類心臟病的病人接近一千萬。心臟病仍然是人類的頭號殺手。
中醫在張仲景、孫思邈時代,已經基本解決了心衰的急救與病後康復。但這些寶貴的遺產由於傳承斷裂而失傳。
我從1959年開始到1961年三年內,開始對心臟病攻關。三年內共治7例,有5例無效死亡,1例存活四個月,最後1例治癒後活到76歲,健康生活30年。從1961年到現在四十九年間,共治各類心臟病人2萬例以上,其中有1千例現代醫院發出病危通知,放棄治療的垂死病人,救活後基本康復。因此,在器質性心臟病領域,中醫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完全的成功!這不單是中國人的事,假使外國的同行,能夠接受我們的理念和方法,則得救的將是全人類!
我治療心臟病的基礎方便是破格救心湯。本方是在傷寒論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味而成,由炙草、乾薑、制附片、高麗參、生山萸肉、生龍牡、活磁石、麝香九味葯組成。由於方中重用附子超過藥典10—60倍,因名破格。針對一切心衰垂死病人,全身功能衰竭,表裡、三焦、五臟六腑被重陰所困,生死繫於一髮,陽回則生,陽去則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純陽之品,大辛大熱大毒之性,雷霆萬鈞之力,不能斬關奪門,破陰回陽而挽垂絕之生命。為什麼要加生山萸肉和三石?因為四逆湯只能回陽於將亡未亡之際,而不能固藏於永久。救活的心衰病人不久又發生更重的心衰而死。後讀張錫純氏著作,得知人元氣之脫,先脫在肝。肝為生命的萌芽,屬六氣中的厥陰風木之氣,善動而疏洩。又名相火、雷火,(元陽為龍火)。內經定位「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之位在下,在水之中,即為坎中一點真陽。當下焦水寒,逼陽上浮、外越之際,龍未動,雷先動,故亡陽症最早出現寒熱往來,虛汗淋漓,目睛上竄,喘不能續,勢危欲脫。這即是肝風動,元氣將脫之兆。張氏創來複湯(山萸肉60 生龍牡各30 生杭芍18 野台參12炙草6)以救肝之脫。張氏指出:「萸肉救脫之功,較參術芪更勝。蓋萸肉之性不獨補肝也,凡人陰陽氣血將散者,皆能斂之。故為救脫第一要葯。」「山萸肉味酸性溫,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因得木氣最厚,收澀之中兼具條暢之性。故又通利九竅,流通血脈」。張氏對山萸肉特殊功效的描述,來源於實踐。發諸家本草未發之秘。造福後世非淺。可適用於一切心衰虛必夾瘀的特徵,對冠心病尤為重要。從以上分析,可知四逆湯只能救亡陽而不能救肝脫,陽回之後不能固;來複湯只能救肝脫而不能救亡陽。兩者相合則功效無匹。
這就是我在60年代創立破格救心湯的過程。
破格救心湯增強了張仲景先師四逆湯類方回陽救逆的功效。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後使本方發生質變。麝香、龍牡、磁石的加入更使本方具有了扶正固脫、活血化瘀、開竅醒神、復甦高級神經功能,從而救治心衰、呼吸、循環衰竭,糾正全身衰竭狀態,具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臨證指要:
本方可挽垂絕之陽,救暴脫之陰。凡內外婦兒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瀉,或吐衄便血,婦女血崩,或外感寒溫,大汗不止,或久病氣血耗傷殆盡,導致陰竭陽亡,元氣暴脫,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導致循環衰竭。症見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恍白或萎黃、灰敗,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氣冷,喘息抬肩,口開目閉,二便失禁,神識昏迷,氣息奄奄,脈象沉微遲弱,一分鐘50次以下,或散亂如絲,雀啄屋漏,或脈如潮湧壺沸,數急無倫,一分鐘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醫籍所載心、肝、脾、肺、腎五臟絕症和七怪脈絕脈等必死之症,現代醫學放棄搶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大劑,一小時起死回生,三小時脫離險境,一晝夜轉危為安。
應用本方,當心存救死扶傷之念,嚴格遵循六經辨證法則,膽大心細,謹守病機,準確判斷病勢。脈證合參,諸症若見一端,即宜急服。凡亡陽竭陰之端倪初露,隱性心衰的典型癥狀出現,如動則喘急,胸悶,常於睡中憋醒,畏寒肢冷,時時思睡,夜尿多,以及無痛性心肌梗死之倦怠乏力,胸憋自汗等,急投本方中劑;亡陽竭陰之格局已成,或垂死狀態,急投本方大劑。服藥方法,急症急治,不分晝夜,按時連服,以保證血液濃度,有效挽救病人生命。極重症開水煮葯,煮沸一刻鐘後,邊煮邊灌,二十四小時連服3劑。
附子的毒性問題:
附子為葯中第一大將,大辛、大熱、大毒,驅寒毒,破陰凝,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表裡內外,無處不到,性如雷霆霹靂,有斬關奪門之能,破陰回陽之力。與川烏同用,如虎添翼,破冰解凍,無堅不摧。以炙甘草統之,甘緩補土伏火,得乾薑之守而不走,山萸肉之酸斂,可上助心陽以通脈,下溫腎水以益火之源,挽散失之元陽,固下焦之陽根。故可救生死於頃刻。四逆湯之奧義便在於此。
中醫治病,以藥性之偏,救本氣之偏,少陰亡陽為大寒大毒,附子之大辛、大熱、大毒,適足以破之。故悟出:對垂死的心衰患者,附子之毒,恰恰是起死回生救命仙丹!醫聖立四逆湯,已闡明此理。且看四逆湯的組成與用法便知:本方以炙甘草為君,補土伏火以制附子桀傲不馴之性,藥用二兩,恰是附子的兩倍。以乾薑之守而不走,固護中氣,藥用一兩半,引附子守於下焦之水中。生附子一枚(約一兩)旁註「去皮,破八片」。去皮,為去附子之邪毒,破八片後藥性更易分解,充分發揮附子大辛、大熱之性。煮服法:上三味,以水三升(600ml)煮取一升二合(240ml),分溫再服,即分兩次服,每次僅120ml.並特別提醒:強人可大附子一枚(50克)乾薑三兩。
從四逆湯的組成與用法,醫聖告訴了我們三點:第一點,炙甘草意不在解毒,而是在補土伏火救中氣,因此它是君葯。自然,甘草善解百毒,以和緩中土正氣,制附子的戾氣,駕馭附子不得為害。我的書中強調解毒是為了破疑解惑,打消初學者的顧慮。解歪了醫聖原意,罪過,罪過!第二點,生附子之毒在皮上,故要去皮。但附子的大辛大熱之毒,卻是陰毒寒毒的剋星,故不但用生附子,而且要破八片,使藥性充分發揮,方後還諄諄告誡,強人要用到一個大個,50克以上。醫聖對這位大將軍深信不疑,才使這位大將軍救生死於頃刻。第三點,煮服法中三升水煮到一升二合,火候不大不小,超不過半小時。此時正是附子毒性的最高峰!少陰亡陽是重危急症,生死在頃刻之間,如果按現代教科書藥典的規定,文火煮2小時以上,則病人已經離開人世。所以我在救垂死病人時,是用開水武火急煮,隨煮隨灌,不敢有絲毫的延誤。
我們所要繼承的是古中醫傳統,所以我們要聽《內經》的話,張仲景的的話,彭子益的話,除此之外都是誤區與迷陣,歪門邪道,死路一條!
附子是中醫手中一味救命仙丹,既然要用附子,就得了解附子。書上寫過,不如自已用過更踏實。因此 ,從我開始到第二、第三代弟子,無一例外的親嘗附子,患病則親自處方服藥。所以能做到心中有數,從不失手。我們對醫聖張仲景崇信無比,立志學醫聖,按醫聖的教導,做人做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許多驚心動魄的經歷,一切重大風險我們都一一闖過,青年一代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實踐我們的經驗,為中醫復興接過我們手中的接力棒。通過三代人的艱苦奮鬥,迎接中醫復興盛世的到來。
經方的劑量問題:
《傷寒》方的理法方葯是一個整體,由於《傷寒》成書後毀於兵燹,直到現在經歷了1800年仍然沒有見到仲景原書。加之宋朝以後學派峰起,大多背離了《內經》主旨與《傷寒》理法。近一百年來中醫西化,走向岐路,造成傳承斷裂,因而傷寒方的原貌,無人知曉,怎樣應用經方,更是瞎子摸象,莫衷一是。
我們知道,回逆湯是醫聖救治心衰的成功經驗,1800年前就做到了。
但我們用回逆湯救心衰,十有八九要失敗!為什麼?
1961年我治7例心衰中,5例無效,1例小效,僅救活1例。因此,我從古代找原因,讀歷代醫案,又請教前輩及老葯工,發現了三大疑點:
一是遠在宋代《本草衍義》的作者寇中奭有一段記載,他是歷史上第一位對應用經方劑量過小提出質疑者。他治病力排眾議,悉遵古訓,用傷寒方原量治病,皆獲奇效。他指出:「今人用古方多不效者何也?不知古人之意爾!如仲景治胸痹,心中痞堅,氣逆搶心,用治中湯:人蔘、白朮、乾薑、甘草四物共一十二兩(即理中湯原方),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以知為度;可作丸,須雞子黃大,皆奇效。今人以一丸如楊梅許服之,病即不去,乃曰葯不神!非葯之罪,用藥者之罪也」。
又讀名醫類案卷一,載吳球用附子驗案。吳球浙人,曾為明太醫。「一富室患中寒陰證,名醫盈座束手。後吳御醫至,診之曰:非附子莫救,令人揀極重者三枚,生切為一劑,計量三兩投之。眾醫咋舌,私自減其半量,以一兩半為劑進之,病遂已。吳複診曰:為何減吾藥量?吾投三枚,將令其活三年,今止活一年半耳。後年半果病發而卒。」
故歷代多有「仲景不傳之秘在於劑量」的慨嘆。這兩位前輩的當頭棒喝,如一聲驚雷,引導我走上試藥嘗葯之路。可見讀古人書,最忌死於句下。人人皆同,唯我獨疑,親手做過,方可發現真理。讀傷寒要當如此。
第二個疑點,經方中除以兩計量外,還有以枚、尺計量者,如栝蔞大者一枚、杏仁70個、石膏雞子大一枚、厚朴一尺等;生物進化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難道東漢的果仁,竟然比現在大,現代反而變小了?麻黃湯中杏仁七十枚,稱量結果是一兩,而現代用量只是一至二錢。顯然是錯了。
第三個疑點是生附子問題。我曾就此請教靈石傷寒大家鄭少玄先生,鄭老說:「小夥子,你又異想天開,想出人頭地嗎!毒死人是要蹲監獄的。」而對附子問題不置一詞。後請教老葯工段寶祥,段老才告訴我,解放後禁止使用了。(當時正是推行余雲岫路線,雖經毛主席糾正,餘波仍烈之際)老一代是驚弓之鳥,只好明哲保身,情有可原。之後我親嘗附子,有了切身體會,生附子找不到,用炮附子,救心湯一劑用到一兩至二兩半,仍然無濟於事。一次偶然的機會,病人服錯葯,把三劑葯在一天內服完,共計附子四兩半,合135克,這才救活了一位從醫院拉回家準備後事的垂死病人。這位病人是靈石石膏礦技術員燕俊彥之母,患風心病多年,每年住院兩三次。1961年10月,住院一周後病危,在家準備後事。我處方後,其妻(名引小)手忙腳亂,又要做老衣,又要熬藥,竟把三劑葯一鍋煮,又因火太大,熬剩葯汁不多,但很濃。40多分鐘全數服完後,病人便睜開眼說話,要吃飯。次日即可下炕走路。之後又經一段調治,活了30年,76歲,基本健康。
這一次的誤打誤撞,僥倖成功,對我震動極大。使我領悟了「醫聖不傳之秘在劑量」這個論斷的正確無誤。一首方劑,除了辨證準確無誤,理法恰合病機之外,基礎有效劑量,便是一個突破口。達不到這個量,既不能治大病,也不能救人命。
之後,讀本草綱目,從它的序例中,才知道由於李時珍老人對古代度量衡的演變,也不太清楚。對古方劑量怎麼定,他做了折中,說:「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這句話害苦了《傷寒論》470年,直到現在仍照此辦理。現在的用量只達到傷寒方的十分之一,豈不是閹割了傷寒論!關雲長是三國名將,你收繳了他的青龍偃月刀,他還有什麼威風!傷寒方之所以不能治大病,中醫之所以淪為慢郎中,之所以退出急症陣地,之所以淪為西醫的附庸的根本原因在這裡!
但誤打誤撞畢竟不足為據,幸而在20年之後的1981年7月,我國考古發現了東漢度量衡——大司農銅權。證實了東漢一兩等於現代15.625克。那麼,去掉尾數,傷寒方一兩現代當用15克。這便是傷寒方的基礎有效劑量。
以下轉入正題
各型心臟病心衰急救:大破格救心湯,有條件者,用生附子45克。
風濕性心臟病:寒濕之邪伏匿三陰之最重者。非附子、川烏同用,不能破冰解凝。芪桂五物湯、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附子湯、四逆湯、大烏頭湯合方,加生山萸肉,虛甚者加紅參。蟲類搜剔。方如下:
生芪250 當歸45 制附片45 制川烏30 乾薑45 黑小豆30 防風30 桂枝45 杭芍45 党參45 炙草60 麻黃(10~45得汗則止,不汗疊加)遼細辛45 止痙散(全蠍6克蜈蚣3條)沖服 生山萸肉60 蜂蜜150ml 生薑45 大棗12枚
麻木重者加黑木耳45 白芥子(炒研)10
下肢腫者加茯苓45 澤瀉30 紫油桂10 車前子(包)10
肺源性心臟病:小青龍湯證虛化,托透伏邪法
高麗參15沖 麻黃5~10 制附片45 乾薑45 生半夏45 五味子30 桂枝45 杭芍45 炙草60 炙紫菀15 炙冬花15 殼白果20 生山萸肉60 腎四味各30 生薑45 大棗12枚 核桃 (連殼打)6枚
喘甚者加 冬蟲夏草3 進口沉香1 川尖貝6 二杠粉1.5 高麗參15 研粉 分三次隨中藥沖服
冠心病:
病機為痰、濕、瘀、濁竊踞陽位,多兼見高血壓。頭為諸陽之會,胸為心主之宮,是人身陽氣最為旺盛之處。為什麼會被陰邪竊踞和包圍?四個字:「陽氣不到」。陽氣一虛,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治法唯有借附子霹靂震蕩,破陰通陽之力。
基礎方:破格救心湯中劑加生半夏 生南星。
痰堵胸憋甚者,合栝蔞薤白白酒湯;邪實成積者,甘遂半夏湯破之!
劇烈心絞痛,改用生附子45 加生川烏30 麝香1克(沖服) 蘇合香丸3丸,緩解後回到原方。
破格救心湯的加減法中,加入了十八反的成份,相反相激,啟動人體自我修復功能,助正驅邪,破圍脫困。最早用十八反治病的,是醫聖張仲景。金匱甘遂半夏湯治留飲,甘遂大者三枚(1.5克)生半夏十二枚(15克)芍藥五枚(15克)炙甘草如指大一枚(5克)上四味,以水二升(400ml)煮取半升(50ml),去滓,以蜜半斤和葯汁同煎,取八合(160ml)頓服之。醫聖治痰飲之輕者,以溫葯(苓、桂、術、甘湯)和之。「留飲」則已成積,或胸憋或心下堅滿,如冠心病之痰濁凝閉,癌症晚期之胸腹水,皆可斟酌本氣之強弱,相機用之。十棗湯類方攻破逐水之力猛峻,大傷中氣。本方雖經蜜煎,藥性已較溫和,但服後仍有吐瀉交作者,故經驗閱歷不足者,不可輕用。冠心病用下方:
炙草90 乾薑90 制附片100 高麗參15沖五靈脂30 生山萸肉60 三石(生龍牡、活磁石)各30 野丹參120 檀、降、沉香各10 砂仁10 桂枝45 桃仁30 麝香0.5沖 蘇合香丸2丸
還有一首重要方劑,在我的書中有專題論述。是山西中醫學校傷寒教研室的溫碧泉老師所傳,我取名溫氏奔豚湯。方這組成如下:
制附片30~100~200 油桂、沉香、砂仁各10克 紅參30 茯苓45 澤瀉30 乾薑 牛膝各30 炙草60
本方主治三陰沉寒痼冷諸疾,屬純陽益火之劑。2005年冬,力紅與我切磋,覺三陰寒症加用乾薑則其力更雄厚,因增乾薑一味。本方運用要點,以「厥氣上攻」為主證,故名「奔豚」。「奔豚」為一種發作性疾病,屬沖脈病變。沖為血海,脈起少腹,循腹上行,會於咽喉。當腎陽虛衰,肝寒凝滯,寒飲內停,沖脈即不安於位,挾飲邪上逆奔沖,便成本證。當發作時,患者自覺一股冷氣從少腹直衝胸咽,使其喘呼悶塞,危困欲死而驚恐懼萬分。其症時發時止,發則欲死,止則平如常。凡一切定時發作性又頑固難愈之症,統屬奇經頻發痼疾,本方投劑而效。
本方治療範圍極廣,風心病、肺心病垂危階段,可救生死於頃刻。寒霍亂之上吐下瀉,脘腹絞痛;寒疝,水腫鼓脹,男子縮陽,女子縮陰,雞爪風。伏寒奇症,高血壓,肥胖症,美尼爾綜合症,噎嗝,……把定三陰寒症一關,多能應取效。
茲舉三例:
1、張某某, 男,50歲, 青島遠洋公司船長,每年在海上生活7個月以上,寒濕內侵,2005年體檢,發現心臟擴大二分之一以上,有氣上攻,心動神搖(室早)。在靈石服藥45日,附子從45 克疊加至450克,服後諸症均退。又到青島醫學院複查,兩片對照,心臟已完全複位,CT主任大為吃驚,說原先誤診了,心臟器質性改變,不可逆轉,不可思議!
2、某海關關長,60歲,原發性高血壓20年,2007年4月20日15時,突發冠心病,緊急入住山西醫大二院ICU搶救。三日未能控制病勢,院方邀請會診。診見:面色烏黯如蒙塵,體胖唇紫,大汗淋漓,六脈浮大空、遲,時一止。心動神搖,胸憋頻發,發則四肢癱軟,口不能言,氣短不足以息。CT核磁見冠狀動脈左支梗阻百分之七十,二尖瓣關閉不全。院方建議赴京作支架,病重尚未成行。愚意,患者素體陽虛濕盛,復加長期勞倦內傷,虛損非止一端,漸致元陽大傷,痰濕瘀濁盤踞胸中,勢危欲脫。邪實正虛,固脫為急,並予蕩滌瘀濁,助陽破陰,以冀陽光一照,陰霾盡消為幸。處方:炙草120 乾薑90 制附片100 高麗參30 五靈脂45 生山萸肉90 桂枝45 桃仁泥30 丹參120 檀、降、沉香、砂仁各10 三石各30 九節菖蒲10 麝香0.3頓沖 蘇合香丸2丸。上藥日夜連服兩大劑,次日診之,諸症均退,面、唇、舌、甲轉紅,脈緩,脫險。囑原方附子逐日疊加至250克 加乾薑50克 余葯不變,24小時內服完二劑。計前後三診,8日內服藥12劑。2007年4月27日,赴京阜外心血管醫院住院,28日行冠狀動脈造影示:冠脈動脈未見狹窄性改變。與山西二院4月20日CT、核磁片對照:冠脈左迴旋支梗塞的百分之七十已通,二尖瓣功能恢復。這樣的病例,僅2007年超過十例。
3、還有一位江西南昌高級工程師,2007年4月造影發現冠脈4支全部梗阻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二。服上方加栝蔞薤白白酒湯45劑,附子加至200克35劑,複查打通3支,還有左迴旋未通。病人急不可待,做了支架,回南昌後多次發病,仍以上方調治而愈。這證明中醫可逆轉重要臟器的器質性改變。
減肥是本方發現的一個意外功效。從60年代中期至今約有百例全數治癒。因為本方主治三陰沉寒痼冷,無端發胖,正是陰寒痰濕凝阻氣化,象一座冰山,本方猶如烈日當空,陰霾自消。太原女青年曹某,21歲,10歲時父母雙職工,每日上班把孩子鎖在家裡,冰箱里準備了足夠的飲料、夾肉麵包、蛋糕,每月喝十多箱可樂、健力寶,40-50斤蛋糕之類,年余變成一個小胖子。2007年初並發高血脂、高血壓。第一療程服藥21劑,自己逐日疊加附子量,小便特多,發臭(堅冰消融之象),附子加至200克後又服15劑,不足二月減重26公斤,所有舊衣服全部報廢。由一個粗胖壅腫的人,變為苗條活潑,所有癥狀全部消失。
小兒川崎病:
本病是一位日本醫學家發現,起源於病毒性高熱,熱退後小兒的冠狀動脈生瘤,擴大,不斷發展,最後形成梗死或破裂而發生猝死。現代醫學結論是不可逆轉,要終生服藥。仍然如心臟部位埋了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有猝死的危險。2005年在力紅處,2006年在樂凱處遇到兩例。第一例是江蘇一個不足兩歲的男孩,發病半年,退熱后冠狀動脈瘤1cm漸增至3cm,又由於久用抗菌葯,孩子體質下降,得了這樣的病,等於宣布孩子殘廢,很憂慮。遂予破格救心湯小劑合桂枝湯加人蔘五靈脂桃紅腎四味,附子由10克漸加至23克。以求從根本上激發啟動孩子的自我修復功能,從而逐漸托邪外出,恢復受損的心臟。之後經半年調理,家長領孩子來山西一次,服120劑中藥,冠狀動脈瘤只消去二分之一強。頗感蹊蹺。經再三詢問,家長面有愧色,原來他們並沒有給孩子口服,而是灌腸,而每隔一段時間還要做生化檢查,怕附子蓄積中毒。因而延誤病機,未能痊癒,令人扼腕。
但扶正氣托透伏邪的治法,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這是毫無疑問的。據悉,目前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仍有2萬名病孩,西方不知有無此病。
第二例男孩已13歲,患病時間過長,經服藥後已無癥狀,仍在服藥中。
變應性肉芽腫性血管炎合併心肌梗死重症:
本病屬世界罕見疾病,我國已知28例。
患者張某 男30歲 山東濟寧市任城區長溝鎮人,2006年3 月由其兄陪同來診,病程10年,面色黧黑,唇指青紫,動則喘急,六脈遲細,舌胖大紫黯滿口,訴證不清,目神黯,時欲寐,子時至凌晨心臟撲動,似欲跳出腔外,日出漸減。遂予破格救心湯大劑,方中附子逐日疊加10克,無上限。共服45劑,附子已加至每劑500克,至07年春已無不適感覺。由於家庭困難,停葯將養。至07年夏發病,適值我外出,遂就診於北京阜外醫院,後又於07年11月9日至12月29日在北京協和醫院治療。告知患者隨時有惡性心律失常,猝死可能,有植入ICD指征。但患者患病10年,經濟困難,心灰意冷,出院後,於08年3月10日單獨一人來山西求助。診見面色灰黯略退,舌大滿口已復原,可清楚講述症情,脈仍微細,心臟撲動在服藥45劑後消失近一年。近來凌晨偶見。兩目有神,食納好。
「協和出院診斷(07.12.29.病案號W155048):
變應性肉芽腫性血管炎 、陳舊性心肌前壁梗死、全心擴大二三尖瓣中度關閉不全、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II級(NYHA)、肺動脈高壓(重度)。 醫師 丁輝」
愚見,較之06年明顯好轉,惜停葯達二年之久,仍處於生死關頭。急急救陽,力挽兩本。制附片改生附子45克,配服固本散。
炙草90 乾薑50 生附子45(去皮破八片) 生山萸肉120 高麗參15沖 五靈脂30 油桂 10 桂枝45 白朮45 茯苓45 豬苓 30 澤瀉30 三石各30 45劑
此外,本方對晚期癌症病人並發三衰,垂死之際。只要即時給葯,絕大部分皆可救活。
以上是破格救心湯攻克各類各型器質性心臟病的全過程,2008年,我們將完成《救治重危急症醫案百例》的寫作。書中將看到青年一代的成長過程,以及繼承醫聖遺訓復興古中醫的艱苦努力。
(選自《首屆李可老中醫學術思想研討會暨中醫急難重症經驗高級研修班學術論文集》 中國·東莞·塘廈)
推薦閱讀:
※馬氏棍筋:強制性脊柱炎的診斷思路及治療方法
※肝癌診斷思路及最新進展
※八字批斷思路
※告訴媽媽【預防&治療骨質疏鬆】新思路:雌激素補充
※杜雨茂:奇難病證診治思路與方法---半身不遂三月整,針灸兩旬下地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