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寧:損人八百,自損一千:中國「經濟反制日本」得不償失!

楊連寧:損人八百,自損一千:中國「經濟反制日本」得不償失!

中日為釣魚島開戰是因小失大,中國為釣魚島「經濟反制日本」也不划算:損人八百,自損一千,顯然得不償失!

鼓吹「經濟反制日本」的,不啻是「中國不需要日本」、「日本更依賴中國」、「日本已經不行了」的認知盲人。仇恨導致失明,這類認知盲人無視日本早已是對華投資第一國,對華貿易第一國,對華技術出口第一國,對華援助第一國!2011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1萬億日元,是中國對日投資89億日元的112倍。33400家日企在華僱員超過1百萬,很多「中國製造」實際上是日企的「跨國製造」。日本30年援華高達2900億人民幣,包括學校、醫院、地鐵等200多個項目,佔中國接受外援的60%以上。中日2011年貿易總額高達3429億美元。直說吧,日本是中國經濟最強勁的助推火箭,中國需要日本這個助推火箭!對於無視日本的失明者來說,經濟學家渡邊利夫反映了大多數日本民眾的看法:「如果中國這樣忽視、輕視日本的話,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

我1987、1990年兩次初訪日本時,正值日本躍居世界最大債權國、最大貿易順差國和最大外匯儲備國,同時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今天的中國貌似相似,其實大不相同。不同在於,日本當時已是世界最大技術進口國、最大資本輸出國和國際競爭力最強國,中國目前顯然不是。中國2011年平均月工資不足3千元,幾乎是日本平均月工資的1/10。戰後德國用了15年,日本用了13年,人均收入就超過了3千美元。而中國人均收入超過3千美元用了30年。可見,不是依靠收入高,而是依靠大宗商品進出口總量大,中國才由外圍圈走進世界經濟核心圈的。與日本不同的是,中國是靠巨量勞力、巨量資源和巨量市場崛起的。僅這一點,決定了中國更需要日本。

市場競爭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掌控智能勞動也就佔據了食物鏈上游,提供代工服務的國家受人掌控,不得不屈居食物鏈的末端。同是躍居經濟總量第二,當年日本是躍居為「治人」的勞心者角色,如今中國仍屈居受治於人的勞力者角色。譬如中日雙邊貿易,中國始終處於逆差,顯示中國急需日本產品,卻拿不出等值的本國產品去交換。日本出口中國的中高端科技產品較多,而中國出口日本的中低端產品較多。就拿海洋捕撈舉例吧,為什麼日本漁船不去釣魚島而中國漁船卻離不開近海?因為科技裝備令日本遠洋捕撈全球聞名,從大西洋三文魚、太平洋金槍魚到南極捕鯨、捕蝦,日本漁民早已不吃窩邊草啦。

早於對華投資,日企在東南亞的投資捷足先登,早已形成了完整的跨國製造體系,中國大陸是日本亞洲投資的最後一方處女地。日本企業從大陸把投資移回東南亞,輕車熟路,簡便易行。為什麼?因為東南亞等國擁有諸多替代中國的條件,日企在中國可以拔腿就走。東盟正在吸引日資,印度也對日資敞開了大門。「抵制日貨」的中國,能幹潑洗澡水連娃娃一起潑掉的傻事嗎?

國內最早引資、引技引來了日本,難道驅趕其最早撤資、撤技的也是日本?離開日本的高強度薄板和汽車座椅,中國的轎車廠都得停產!對於中國家庭而言,禁絕日本家電像手術摘除自己的器官一般!離開日本的數控機床,中國的機械加工業也得停產!相反,假如日本要技術封鎖中國的話,中國經濟會足足倒退20年!中日經濟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團泥了,一台豐田車90%的部件在中國生產,日本原裝進口不足10%。試想豐田停產或撤廠,誰是最大的受害者?

總之,「經濟反制日本」將使中國成為一個投資高風險國家,跨國公司會悄悄地走,正如它當年悄悄地來。但它悄悄地走,會帶走很多片雲彩,造成國內投資的乾旱。中國33年的好日子,靠的就是高投資。試想,一旦中國告別了擅長技術、專攻製造業的日企,告別了豐田、日產、本田、三菱、松下、索尼、東芝、日立、夏普、任天堂、尼康、佳能、精工、卡西歐、西鐵城、雅馬哈、富士、三得利,缺了技術創新又沒了引進來源,難道真的「老鼠就會打洞,中國人就會蓋房子」,(朱鎔基語)我們就甘心忍受投資靠暴力強拆蓋房子,消費靠傾家蕩產買房子的難受日子嗎?


推薦閱讀:

卒在環保上
單身「貴」族 : 一個人的經濟·杭州日報
經濟復甦的4個徵兆
關於經濟與管理的200本經典(非常值得收藏)
危機,將以戰爭出清

TAG:日本 | 中國 | 經濟 | 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