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穿越 | 歷代大咖執筆很任性!

執筆

「執筆無定法」,清代周星蓮說此語出自歐陽修,康有為說出自蘇軾。蘇軾《論書》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首出誰人之口,並非其要,要緊的是這句話道出了執筆的真諦。

執筆旨在求

便

執筆本不複雜深奧,與使用筷子道理相似。使用筷子是為了把飯菜夾到嘴裡,執筆是為了有利於寫字。一桌人圍在一起吃飯,「執筷」的方法不盡相同,但都夾得利落。我們認為執筆的確「無定法」。

民國書家中有「江南大儒」之譽的錢振鍠(1875 -1944) 《名山書論》中所言「大抵古人執筆只求其便,今人執筆只求其難,吾不能不傷今人之愚矣」這句振聾發聵的話語時,不能不佩服其見識之高遠。

東漢執筆

【東漢】 《倉頡》﹙部分﹚畫像石 山東臨沂博物館

圖中倉頡以左手執筆,大指斜翹貼筆桿,四指握筆,為握管式的執筆法。筆桿前粗後細尾尖。

【晚唐】 《說法圖》﹙部分﹚ 敦煌壁畫 大英博物館藏

圖中菩薩及弟子部分用握管式法執筆,或可看作漢代流行的握管法之遺風。

晉朝的執筆

晉朝

東晉時代普遍流行的執筆方法應為二指單鉤之法。所以,書聖王羲之的執筆方法也極有可能為二指單勾法。

【西晉】 《對書俑》 雕塑 永寧二年(302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

此塑像的執筆方法為握管式執筆法,可以看作為漢代主流性執筆法的延續。

【東晉】 顧愷之 《女史箴圖》 (局部)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此圖中執筆,大指與食指執筆明顯,但中指拈不拈筆桿便難以確定。如從同一作者所作《斫琴圖》中的執筆方法來推斷,中指應不拈筆桿,可判為二指單鉤式執筆法。

【東晉】 顧愷之 《斫琴圖》(晏元濟臨本)局部之二

顧愷之《斫琴圖》的執筆,清楚顯示為二指單鉤的執筆方法。其所執之筆有竹筆的可能。但毛筆與竹筆的執筆方法,相同的可能性很大。

南北朝的執筆

南北朝

該時期人物畫中有限的執筆圖像顯示,南北朝的執筆統一為單鉤式的執筆方式。再從前朝晉與後代唐出現的執筆方法推理,其時必定也同時存在二指單鉤式的執筆方式。需要加以說明的是,該時期有限的執筆圖像,大部分表現的角度是容易混淆二指、三指與四指執筆之分辨的,不但需作深入的探討,更期待有新的圖像資料被發現作佐證。

【北齊】楊子華 《校書圖》(局部之二)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圖中執筆者大拇指與食指執筆應無疑,中指是否參與難以確定,二指與三指執筆皆有可能。

唐代的執筆

唐代

該時期執筆方法與晉代與南北朝時期大體相同,執筆方法主要為單鉤之法,而以二指單鉤為主,三指單鉤為輔。另外還存有握管法、攝頂法等執筆方式。須加說明的是,這些圖像幾乎都是書法(文字書寫) 類的,尚未發現繪畫類的執筆圖像。

【唐】 《送子天王圖》 (局部)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此作或定為宋人摹本,並列為宋畫。但作為執筆的圖像,應作唐代之現象計。

此為書法類的執筆圖像。圖中文官大拇指與食指執筆,中指、無名指與小指相互抵拒,兼助食指而不拈筆桿,為典型的二指單鉤(單苞)式執筆法。

【唐】 韓滉 《文苑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作或定為五代周文矩所作。

圖中執筆者作思考欲書之狀,大拇指與食指執筆可以確定,然中指抵不抵筆桿難以確認,故二指單鉤與三指單鉤皆有可能。

【日本】 《弘法大師所傳執筆法》 1996年採錄於日本《墨》雜誌

五代的執筆

五代

五代時期繼承了唐代執筆的傳統,執筆方法似以二指單鉤法為主,輔以三指單鉤。南唐李煜在《書述》中有論述書法執筆的文字,並首次提出執筆的「七字法」壓、鉤、揭、抵、拒、導、送,且與「撥鐙」聯繫在一起。筆者認為可以將此觀點看作為五指執筆的理論基礎,但這並不意味就是現代所提倡的五指執筆的理論。

五代後蜀 邱文播 《文會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存有四個執筆圖像,都為單鉤式的執筆,但是否都是三指單鉤,則較難以確定。

宋代的執筆

宋代

宋代可說是執筆方式的一大轉折點。從宋代數量可觀的執筆圖像﹙圖13.1–13.20﹚可知,宋代在繼承唐、五代主流性執筆法一一單鉤法﹙二指、三指﹚的同時,雙鉤式的執筆方法逐漸顯現,終至呈現出二指、三指單鉤與三指雙鉤式執筆法並行的局面。

宋代執筆理論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蘇軾(東坡)的名言「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

黃庭堅本人怎麼執筆,他在《論書》中說「用筆之法,欲雙鉤回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倚筆,則有力。」

【宋】佚名靈芝大師像(部分) 日本泉涌寺藏

此為典型的二指單鉤式執筆法。

宋 佚名 十八學士圖(部分)

圖中執筆者大拇指、食指與中指執筆,無名指與小指彎曲不拈筆桿,為典型的三指雙鉤式執筆法。

【宋】 陸信忠 十王圖之一 (局部)

此圖執筆者食指單鉤,中指與名指、小指一起彎曲不拈筆桿,為典型的二指單鉤之法。

元代的執筆

元代

如同元代居於宋與明之間的歷史地位一樣,元代執筆也屬於前朝二指單鉤偏勝於三指雙鉤與後代三指雙鉤偏勝二指單鉤法的過渡時期,出現了二指單鉤與三指雙鉤兩種執筆方法交替並行的新局面。

【元】 佚名﹙舊稱陸忠信﹚ 《地藏十王圖》之一局部 日本永源寺藏

此圖執筆者採用食指與中指雙鉤式的執筆方法,小指明顯不拈筆桿,名指作彎曲狀,彎曲便不拈筆桿,所以判其為三指雙鉤法。

【元】 張渥 《臨李公麟九歌圖卷》(局部) 吉林省博物館藏

此圖的執筆方法應為大拇指與食指同執的二指單鉤式執筆法。

明代執筆

【明】 項聖謨 《自畫像》(部分) 新罕布夏州翁萬戈藏

項聖謨為明末清初著名的畫家與書法家,自畫像中的執筆方式,大拇指與食指共執,中指、無名指與小指閑置不拈筆桿,為典型的二指單鉤式執筆法。

【明】 佚名 《蓍英盛會圖》(部分) 遼寧博物館藏

此圖左邊作書者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執筆,無名指與小指閑置不粘筆桿,為典型的三指雙鉤式執筆法。右邊作者執筆應與之相同,同為三指雙鉤式執筆法,只是角度不一樣,難以判斷無名指與小指拈不拈筆桿?根據明代執筆的總體情況分析可知,無名指與小指應該不拈筆桿。

清代的執筆

清代

淸代的執筆或發掘與繼承傳統的執筆方法,如二指單鉤、三指單鉤、三指雙鉤;或提倡四指與五指共執的方法;或自創一法,如何紹基晚年改用回腕式執筆法。所以,從清代美術作品中存在的執筆圖像可知,該時代多種執筆方法並存,是為執筆史上最為自由多樣的一個時期。

【清】 無款 《乾隆帝寫字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不但是有作為的皇上,同時特別愛好書法,天下名景名跡留有他很多的題詞與手跡。所以,作為皇上與書家,他的執筆是很有代表性的。從這幅作品可知,乾隆的執筆應該屬於三指單鉤之法。

【清】丁觀鵬《中秋圖》(部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著名宮廷畫家丁觀鵬所畫王獻之書寫《中秋帖》之形像,其執筆為二指單鉤之法。

【日】 回腕執筆法

日本書法家模仿何紹基回腕式執筆法。

民國的執筆

民國

從民國有關的執筆圖像分析,民國時期的執筆已經有別於清代多種執筆方法並行的現象,而以三指雙鉤與平腕式五指執筆為主流性的執筆方式,而採用單鉤式執筆法的越來越少。同時,已經有人採用掌豎式的五指執筆法了。單鉤式執筆法屬於消亡性的執筆法,掌豎式的五指執筆法則屬於新興發展的執筆法。但這兩種執筆方式與三指雙鉤與平腕式五指執筆相比,還是屬於少數的現象。

鄭孝胥執筆

曾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的書法名家鄭孝胥(1860-1938)執筆姿勢大指與食指中指執筆眀顯,但無名指與小指是否拒筆難判,拒則為四指雙鉤法,不拒則為三指雙鉤法。

羅振玉執筆

著名的考古學家、金石學家羅振玉(1866-1940年)執筆腕臂不離桌面,應為掌豎式五指執筆法。

推薦閱讀:

美國現役的一個航母戰鬥群真能摧毀19世紀世界上所有的戰艦嗎?
《源代碼》的構思編排有哪些不符合邏輯的地方?
上古捲軸5的主角抓根寶(龍裔)穿越到《冰與火之歌》的世界會怎樣?
求穿越:60歲張國立曬媚娘裝 (組圖)
如果有一天你穿越到唐朝唐太宗時期...,你能做什麼賺錢?

TAG:穿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