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名詞集錦(四)
幻肢痛 phantom limb pain 感到並不存在的肢體疼痛。 安慰劑 placebo 施加給控制組的不起作用的物質或虛處理,以比較他們與真正物質或處理所產生的影響。 安慰劑條件 placebo condition 為了排除自變數的期望效應,對被試實施自變數的處理,但卻不包含真正要觀測的因素。 安慰劑效應 placebo effect 如果一個處理有特定的生理反應,當另一個處理在其他方面與之相似,但卻不包含真正起作用的環節,有時也能引起同樣的效應。可塑性 plasticity 認為神經之間的聯繫並不是固定的,可通過學習和發展而改變。 實證主義 positivism 孔德的科學哲學理論,他認為只有那些可觀察的和能度量的現象才可作為科學研究的合法對象。 首因效應 primacy effect 對列表中前面材料的複述效果比中間材料好。 近因效應 recency effect 指詞條中靠後的項目比中間項目更易於記憶的傾向。 前攝干擾 proactive interference 先前學習的東西干擾後來學習的現象。 倒攝干擾 retroactive interference 先前學習被後來學習所干擾的現象。 心理物理學 psychophysics 用科學方法建立心理和物理兩者之間的關係。 定性數據 qualitative data 非數字數據,典型的是言語資料,但可以包括圖形和符號資料。 定量數據 quantitative data 用於概括一般特徵和現象的數字形式的數據,被用來做推論統計檢驗和顯著性檢驗。 還原論 reductionism 用較低水平的事件作出解釋,如用個體心理學解釋社會問題或用生物學解釋心理現象。 反應默許心向 response acquiescence set 無論內容是什麼,對問卷題目做出積極回答的傾向。 社會讚許反應心向 social desirability response set 問卷調查中,被試按照社會期望作答的傾向,它使得結果不夠準確。
圖式 schema 表徵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構,它影響對相關信息的加工過程。 似我誤差 similar-to-me-error 當被評價者與評價者有相似之處時,評價者易於做出積極評價。 社會凝聚理論 social cohesion theory 這種理論認為,個體按照交往中滿足相互需要的程度組成團體;團體的形成和維持是因為個體間互動並在此過程中滿足了個體的需要。 社會支持 social support 以情感支持、認可和直接幫助為特徵的資源,個體受到的或感知到的他人的尊重、幫助和關心。 刻板行為 stereotypy 反覆的、明顯無目的的行為。 街頭數學 streetmathematics 納恩斯等人提出的術語,用以描述如下事實:賣雜貨的兒童經常表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學計算能力,但在學校中他們卻不能利用他們的數學知識。 心理理論 theory of mind 目前用於研究兒童在別人的心理狀態、知識、信仰和感情都與自己不同時,發展出別人了解什麼、相信什麼和感受如何的能力之術語。治療病因學謬誤 treatment aetiology fallacy 一種由某次特殊治療的成功而認為找出了病因的邏輯錯誤。 試誤學習 trial-and-error learning 一種緩慢的學習形式,在明顯的隨機行為之後產生了正確行為。 詞優效應 word superiority effect 一項發現,當一串字母構成一個詞時,人們會更快的決定一個字母是否存在於字母串。 葉克斯-多德遜定律 Yerkes-Dodson Law 此定律認為,在有中等程度的焦慮時,人們的成績表現比在低焦慮和高焦慮時高。
抽樣偏差 在被選擇的總人數中,某些特徵或類型的人比例失調。 抽樣誤差 統計樣本和總體樣本在同一數值上有差異。 結構化訪談 同樣的問題按照同樣的順序呈現給被訪談者,並儘可能用同樣的言辭。 繼發性抑鬱 指人們知道自己抑鬱而更感抑鬱,是抑鬱狀態繼續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攝入作用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越來越受他人的觀點和價值觀念影響。 投射 將自己不希望具有的特徵歸咎於他人。 弗林效應 在多數國家中IQ平均值每10年提高3點。 虛假同感偏差 人們高估與他們的特定行為和態度有相同偏好的人數之傾向。 基本歸因錯誤 感知者傾向於低估情境因素的影響,而高估內在因素的重要性。 行為者-觀察者偏差 行為者傾向於將他們自己的行為歸因於外在情景因素,而觀察者則傾向於將同一行為的原因歸結於行為者穩定的內在特徵。 自我服務偏差 感知者傾向於將受讚許的行為歸因於他們內在的心理原因,而將不受歡迎的行為歸因為外在環境方面。 自我圖式 對自我的認知概括,它來源於過去的經驗,組織並指導個人社會經驗中與自我相關的信息之加工。即一種人們對其自身擁有的一切信息與屬性的認知結構。 重複啟動效應 當對一個刺激的反應成績在第二次呈現比第一次呈現更好時,就表現了重複啟動效應。 直接後效管理 指系統性的應用獎勵和懲罰來矯正行為。 殺人狂 個體在感受到輕視或受侮辱後,突然出現不可控制的狂怒攻擊,事後對該過程發生遺忘。 過度理由效應 如果人們被以高報酬或殘酷的懲罰引誘去做某事的話,他們就會對自己的行為和經歷做外部歸因,從而減少內部動機;相反,如果缺乏對行為進行合理解釋的外部歸因,個體就會傾向於通過內部歸因來增強自己的行為動機。 類型 指在人口中可以因被覺察到的特點而歸入一個群體的人。 特質 是在個人的行為中重複出現的特點,由特質構成。 模型 通常指理論建構,包括在一定範圍關於解釋績效的結構和過程的假設,也包括對假設的準確演繹。
推薦閱讀:
※大舌頭有個學名叫齒痕舌,多由氣虛、脾虛或陽虛所致
※哲學名著導讀
※國學名言全紀錄(二)
※現代玄學名人
※實至「名」歸--33種紅木學名與俗稱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