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對中國現代文學做出了那些巨大貢獻?
歷史背景:
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本世紀中葉,龐大而衰老的封建體制逐步走向死亡,新的歷史機運悲壯地降臨在風雨如晦、變亂頻繁的舞台上,那是一個呼喚和產生巨人的時代。在歷史記載下的一代英傑之中,將思想家、文學家與革命家融為一體,在文化戰線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成為獨領風騷的一代大師,無疑應首推魯迅。在他獨出機杼但卻無不含納歷史內蘊的創作中,不但為新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石,而且許多藝術精品至今都少有人能與之匹敵。這些堪與世界一流作品媲美的藝術精品,不僅真實地刻畫出了魯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心靈軌跡,而且反映出他對歷史選擇的傑出思考。
對於現代小說的貢獻:
在現代小說藝術的探索和格局的營造上,魯迅堪稱光輝典範。茅盾稱讚道:「在中國新文壇上,魯迅君是創造『新形式』的先鋒,《吶喊》里10多篇小說,形式幾乎篇篇出新,而這些新形式又無不給青年人以極大的影響。」連被譽為在20年代的小說創作中與魯迅「雙峰並峙」的郁達夫也自嘆不如: 「當我們看到一部分時,他看到了全般,當我們著急於抓住現實時,他卻把握了古今未來。」
對於現代雜文的貢獻:
魯迅為雜文「侵入了高尚的文學樓台」,立下了豐功偉績。他不僅自己樹起了垂範後世的雜文豐碑,並率領一批新銳作家開闢了廣闊的雜文新天地。30年代瞿秋白在《魯迅雜感選集序言》中寫道: 「雜文這種文體,將要因為魯迅而變為文藝性論文的代名詞。」
對於文學觀念的改變:
出於對歷史使命的特定理解,魯迅選擇了現實主義的文學原則,一掃傳統文學中「瞞」和「騙」的陳腐之風,主張「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寫出血和肉來」,並由此開創、引導了現代文學中的現實主義文學潮流。他還衝破了傳統現實主義的局限,努力向著拓寬表現領域突進,吸收融匯其它創作方法和文學觀念,使現實主義獲得了更豐富深刻的表現力與穿透力,這是魯迅的一大貢獻。
縱觀魯迅的全部作品,國民性的問題一直是魯迅痛心疾首思考的重點問題,並因此建立了他富有歷史啟示意義的文學世界。在他的作品裡,更多的是著眼於對愚弱國民的嚴峻剖析,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冷峻的風格里射著力的光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