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扁鵲玉龍歌訣

扁鵲授我玉龍歌,玉龍一試絕沉痾。玉龍之歌真罕得,流傳千載無差訛。我今歌此玉龍訣,玉龍一百二十穴。看者行針殊妙絕,但恐時人自差別。補瀉分明指下施,金針一刺顯明醫,傴者立伸僂者起,從此名楊天下知。 中風不語最難醫,髮際頂門穴要知,更向百會明補瀉,即時蘇醒免災危。鼻流清涕名鼻淵,先補後瀉疾可痊, 若是頭風並眼痛,上星穴內刺無偏。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孩子慢驚何可治,印堂刺入艾還加。頭項強痛難回顧,牙疼並作一般看。先向承漿明補瀉,後針風府即時安。偏正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後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偏正頭風有兩般,有無痰飲細推觀。若然痰飲風池刺,倘無痰飲合谷安。口眼歪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連頰車,歪左瀉右依師正,歪右瀉左莫令斜。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二穴可堪攻,先補後瀉分明效,一針未出氣先通。耳聾氣閉痛難言,須刺翳風穴始痊,亦治項下生瘰癧,下針瀉動即安然。耳聾之症不聞聲,痛癢蟬鳴不快情,紅腫生瘡須用瀉,宜從聽會用針行。偶爾失音言語難,啞門一穴兩筋間,若知淺針莫深刺,言語音和照舊安。眉間疼痛苦難當,攢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針頭維即安康。兩睛紅腫痛難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魚尾穴,太陽出血自然消。眼痛忽然血貫睛,羞明更澀最難睜,須得太陽針出血,不用金刀疾自平。心血炎上兩眼紅,迎香穴內刺為通,若將毒血搐出後,目內清涼始見功。強痛脊背瀉人中,挫閃腰痠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間諸疾任君攻。腎弱腰疼不可當,施為行止甚非常,若知腎俞二穴處,艾火頻加體自康。環跳能治腿股風,居髎二穴認真攻,委中毒血更出盡,愈見醫科神聖功。膝腿無力身立難,原因風濕致傷殘,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漸自安。髖骨能醫兩腿疼,膝頭紅腫不能行,必針膝眼膝關穴,功效須臾病不生。寒濕腳氣不可熬,先針三里及陰交,再將絕骨穴兼刺,腫痛頓時立見消。腫紅腿足草鞋風,須把崑崙二穴攻,申脈太溪如再刺,神醫妙訣起疲癃。腳背疼起丘墟穴,斜針出血即時輕,解溪再與商丘識,補瀉行針要辯明。行步艱難疾轉加,太沖二穴效堪誇,更針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拿。膝蓋紅腫鶴膝風,陽陵二穴亦堪攻,陰陵針透尤收效,紅腫全消見異功。腕中無力痛艱難,握物難移體不安,腕骨一針雖見效,莫將補瀉等閑看。急疼兩臂氣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此穴原來真氣聚,補多瀉少應其中。肩背風氣連臂疼,背縫二穴用針明,五樞亦治腰間痛,得穴方知疾頓輕。兩肘拘孿筋骨連,艱難動作欠安然,只將曲池針瀉動,尺澤兼行見聖傳。肩端紅腫痛難當,寒濕相爭氣血狂,若向肩髃明補瀉,管君多灸自安康。筋急不開手難伸,尺澤從來要認真,頭面縱有諸般症,一針合谷效通神。腹中氣塊痛難當,穴法宜向內關防,八法有名陰維穴,腹中之疾永安康。腹中疼痛亦難當,大陵外關可消詳,若是脅疼並閉結,支溝奇妙效非常。脾家之症最可憐,有寒有熱兩相煎,間使二穴針瀉動,熱瀉寒補病俱痊。九種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內用神針,若還脾敗中脘補,兩針神效免災侵。痔漏之疾亦可憎,表裡急重最難禁,或痛或癢或下血,二白穴在掌後尋。三焦熱氣壅上焦,口苦舌干豈易調,針刺關衝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手臂紅腫連腕疼,液門穴內用針明,更將一穴名中渚,多瀉中間疾自輕。中風之症症非輕,中沖二穴可安寧,先補後瀉如無應,再刺人中立便輕。膽寒心虛病如何,少沖二穴最功多,刺入三分不著艾,金針用後自平和。時行瘧疾最難禁,穴法由來未審明,若把後溪穴尋得,多加艾火即時輕。牙疼陣陣苦相煎,穴在二閒要得傳,若患翻胃並吐食,中魁奇穴莫教偏。乳蛾之症少人醫,必用金針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後,即時安穩免災危。如今癮疹疾多般,好手醫人治亦難,天井二穴多著艾,縱生瘰癧灸皆安。寒痰咳嗽更兼風,列缺二穴最可攻,先把太淵一穴瀉,多加艾火即收功。 痴呆之症不堪親,不識尊卑枉罵人,神門獨治痴呆病,轉手骨開得穴真。連日虛煩面赤妝,心中驚悸亦難當, 若將通里穴尋得,一用金針體便康。風眩目爛最堪憐,淚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應痊。 婦人吹乳痛難消,吐血風痰稠似膠,少澤穴內明補瀉,應時神效氣能調。滿身發熱痛為虛,盜汗淋淋漸損軀,須得百勞椎骨穴,金針一刺疾俱除。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來灸便輕,至陽亦治黃疸病,先補後瀉效分明。腎敗腰虛小便頻,夜間起止苦勞神,命門若得金針助,腎俞艾灸起□□。九般痔疾最傷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有長強一穴是,呻吟大痛穴為真。傷風不解嗽頻頻,久不醫時勞便成,咳嗽須針肺俞穴,痰多宜向豐隆尋。膏肓二穴治病強,此穴原來難度量,斯穴禁針多著艾,二十一壯亦無妨。腠理不密咳嗽頻,鼻流清涕氣昏沉,須知噴嚏風門穴,咳嗽宜加艾火深。膽寒由是怕驚心,遺精白濁實難禁,夜夢鬼交心俞治,白環俞治一般針。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補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頻瀉動,還光益血自無差。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翻胃吐食難,黃疸亦須尋腕骨,金針必定奪中脘。無汗傷寒瀉復溜,汗多宜將合谷收,若然六脈皆微細,金針一補脈還浮。大便閉結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溝來瀉動,方知妙穴有神功。小腹脹滿氣攻心,內庭二穴要先針,兩足有水臨泣瀉,無水方能病不侵。七般疝氣取大敦,穴法由來指側間,腎氣衝心何所治,關元帶脈莫等閑。傳屍勞病最難醫,湧泉出血免災危,痰多須向豐隆瀉,氣喘丹田亦可施。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細審詳,有筋有骨須淺刺,灼艾臨時要度量。勞宮穴在掌中尋,滿手生瘡痛不禁,心胸之病大陵瀉,氣攻胸腹一般針。哮喘之症最難當,夜間不睡氣遑遑,天突妙穴宜尋得,膻中著艾便安康。鳩尾獨治五般癇,此穴須當仔細觀,若然著艾宜七壯,多則傷人針亦難。氣喘急急不可眠,何當日夜苦憂煎,若得璇璣針瀉動,更取氣海自安然。腎強疝氣發甚頻,氣上攻心似死人,關元兼刺大敦穴;此法親傳始得真。水病之疾最難熬,腹滿虛脹不肯消,先灸水分並水道,後針三里及陰交。赤白婦人帶下難,只因虛敗不能安,中極補多宜瀉少,灼艾還須著意看。 吼喘之證嗽痰多,若用金針疾自和,俞府乳根一樣刺,氣喘風痰漸漸磨。傷寒過經猶未解,須向期門穴上針,忽然氣喘攻胸膈,三里瀉多須用心。脾泄之症別無他,天樞二穴刺休差,此是五臟脾虛疾,艾火多添病不加。口臭之疾最可憎,勞心只為苦多情,大陵穴內人中瀉,心得清涼氣自平。穴法深淺在指中,治病須臾顯妙功,勸君要治諸般疾,何不當初記玉龍 八髎的體表定位:1. 先確定 次髎--即S2骶後孔:在髂後上棘內下方1.3--1.5CM,正中線旁開2CM。孔徑0.8CM,刺入深度2cm。可用銀質針導熱。2. 再定上髎-----即S1骶後孔:在次髎上2cm、正中線旁開2.5cm左右。孔徑1cm,針刺深度2.5cm。3. 依次定中髎---即s3骶後孔:在次髎下2cm,正中線旁開1.5cm左右。孔徑0.6cm,針刺深度1.5cm。4. 最後定下髎---即s4骶後孔:在中髎下1.5cm,正中線旁開1cm左右。孔徑0.5cm,針刺深度1cm。

八髎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這是一個區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處,鄰近胞宮。這個區域的皮肉,應該是很鬆軟,能捏起來的,如果不鬆軟,說明經絡肌膚之間有粘連,這種粘連,正是體內尤其是胞宮有毛病的外在表現,而婦科的一切疾病,都與胞宮緊密相連。在八髎區域進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從外而內調理胞宮。沖脈、任脈和督脈也都起於胞宮。督脈主一身陽氣,任脈主一身之血,沖脈則為經脈之海,五臟六腑都要靠他們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內臟器官的神經血管會聚之處,是調節人一身的氣血的總開關,務必暢達無阻。胞宮健康了,婦科問題沒有了,困擾女性的很多雜病,比如失眠、便秘、愛生氣、急躁、慵懶等,都會自然消失。〔取穴法〕俯卧,在脊椎正中線和膀胱俞之間,第二骶後孔凹陷處取穴;取穴時,以食指按在小腸俞與脊椎正中線之中間,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黃豆大小的園骨突起)上方,中指和無名指相等的距離分開按放,側中指尖所按之處。

操作方法〕毫針針刺或加灸法。患者伏臥位,取准雙側次髎穴,常規消毒後,用30號毫針刺入2—3寸深,當病人小腹內有沈脹或酸麻感時,用小幅度瀉法捻轉毫針,留針 20一30,留針期間行針l一2次。對寒凝型痛經可加灸收效更速。〔適應症〕痛經。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之痛經。 〔釋義〕次髎穴,髎同窌,骨之空隙,此指骶骨後孔。因本穴位於骶骨第二孔中,居次上,故名次髎。  骶骨後孔共4對,分別稱為上、次、中、下髎,合稱八髎穴。《素問?骨空論》云:「腰痛不可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尻八間」,《針灸大成》也載:「八髎總治腰痛」,說明八髎四穴同為治療腰痛的要穴。近代醫家通過臨床實踐,對其功效主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謝文志氏說:「目前對於腰痛牽引少腹、季肋之下以及竄至腹股溝部疼痛(骶業神經炎、肌纖維炎等)取八髎穴,其療效尤為顯著」,鄭魁山氏進一步指出:「上髎與次髎、中髎、下髎合稱八髎穴,是治療婦科和二陰疾患、腰痛的常用穴」,而劉冠軍氏則把其主治作用歸納為「理下焦,利腰腿」六字概括之。  次髎穴乃八髎之一,是足太陽膀胱經腰骶部的重要腧穴。從腰以下挾脊骶骨部是足少陰、足太陽和督脈循行所過之處,因督脈貫脊屬腎,足少陰腎經絡膀胱,足太陽經循膂絡腎,此三經與腎聯繫密切。腎主生殖與發育,又主二陰,膀胱主儲尿和排尿,所以《金梅花詩鈔》說:「其主治功用舉凡下焦前後陰、大小腸及腰腿諸症,無不包羅」,而《經穴主治症》則云:「治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器疾患有效」。說明次髎穴具有補腎壯腰、清利濕熱及理氣化瘀調經等功效。

是主治腰痛、婦科病及生殖、泌尿系疾患的要穴。臨床主要用於治療腰痛、腰脊痛、帶下、痛經、月經不調、遺精、陽痿、淋證、遺尿、癃閉以及下肢麻痹等病症。  痛經一症,多因氣滯血瘀或寒濕凝滯所致,次髎穴位於腰骶部,與痛經部位很近,為局部取穴方法。又因腰骶部與督脈、足少陰經和腎臟關係密切,督脈與沖、任同出胞宮,「一源而三歧」,故取刺次髎穴有調理沖任、壯腰補腎、理氣活血、調經止痛之功。可使沖任之脈、通暢,氣血旺盛,通行無滯,經血吸引下流,通則不痛。故近代針灸醫家已把次髎穴作為治療痛經的經驗穴了。〔備註〕關於八髎穴取穴定位,歷代醫家皆本於《甲乙經》。《甲乙經》所載上髎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挾脊陷者中;次髎在第二空挾脊陷者中;中部在第三空挾脊陷中;下髎在第四空挾脊陷中。考腰髁空即今之四對骶後孔。但對其所指的具體位置有異。(1)有說上髎在16椎下,則次髎在17、中髎在18、下髎在19椎下。(2)有說上髎在18椎下,則次髎在19、中髎在20、下髎在21椎下。

 綜上所述,定位差異較大,諸說不一,究其原因,不外各人先天稟賦不同,腰骶骨發育生長也有多種因素變異,故骶骨後孔之橫豎間度亦不同,一般說來是上寬下窄,故此無法用分寸計算。《醫學入門》載:「上髎作腰下第一空,挾脊兩旁陷中,餘三髎少斜上闊下狹是也」是符合實際的。所以近代取穴大都以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分別取上、次、中、下髎。但是由於不易於體表上莫尋到骶後孔,一般取穴法,可以食指尖按在小腸俞與脊椎正中線中間,小指按在尾骨上方的骶角上方,中指與無名指相等距離分開按放,各手指尖所到達之處,食指為上髎,中指為次髎,無名指為中髎,小指為下髎。   關於八髎穴的針刺深度。《針灸甲乙經》載:「上髎刺入三分,次髎、中髎、下髎皆刺入二寸。」由於這個記載,上髎與其餘三銀針刺深度差異較大,所以後世醫家對針刺八髎穴的深度也就莫衷一是。有從三分,也有針刺二寸者。近代醫家都主張針刺深度在0.5—1.5寸,或1—2寸之間,這是比較適宜的。而且針刺深度不同,針感和治療的範圍也不同。(1)針刺深度在3—5分時,謹刺激能神經,針感多在局部,適應於治療局部的風濕痹痛。(2)針刺深度在l-1.5寸深,其針感向上可達腰部,向下可循足太陽、少陽經至腘、脛、腨等部,適用於治療腰骶部或下肢疾患。(3)針刺深度在2寸以上時,其針感可向少腹、前陰及肛門、直腸等部位擴散,適用於治療泌尿、生殖系統及直腸、肛門的疾患。 配穴:子宮穴,秩邊,關元,腎腧,三陰交,水道。(3)有說距離中線旁開2分、1寸、1.5寸,有說挾脊相去4寸。

公孫穴總督脾經和沖脈,黃帝居中央而治四方

位置:第一跖骨底的前下緣---赤白肉際處,太白後上一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母展肌腱--砪短屈肌。直刺0.5-1.5,深刺可透湧泉。 主治:三焦氣機不利,氣逆里急,濕熱內雍。本穴的氣血為天部的水濕風氣,其運行為橫向輸散脾胃二經,有聯絡脾胃兩經氣血的作用1.失眠---公孫+神門+復適用於:氣機不暢,心腎不交之失眠。2.合谷+神門+復溜適用於:氣虛,心煩,腎陰不足之失眠3.左內關+右公孫,交叉取穴。脾胃不和腹中長鳴,胃脘堵悶,夜卧不安之失眠4.濕熱下注,小便赤痛:魚腥草3-5ml 公孫穴緩慢注射。5.肝氣犯胃,奔逐氣:公孫+太沖。6.一切胃脘痛,嘔吐、呃逆、泄瀉:公孫+天樞 用龍眼手法7.婦女白帶異常,月經不調:公孫+血海+三陰交 魚腥草3-5ml 公孫穴緩慢注射

《史記·五帝本紀》一開頭就說:「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公孫就是黃帝,黃帝居中央而統治四方,正如公孫穴總督脾經和沖脈,統領全身。這個統領全身的穴位,最直接、最明顯的效果體現在胸腹部。胸部、腹部的一切問題,比如腹脹、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都可以通過公孫穴來治療或緩解。在為病人進行治療時,就是不喜歡在病人腳上取穴,更不喜歡在別人腳上進行按摩足底之類的手法。公孫穴,在腳內側,大趾趾根後約2寸左右的地方。儘管很多醫書上都說這個穴怎麼怎麼好,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沒引起我的注意 自然就想到了公孫穴。它是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同時又與沖脈相通,所以它既能調治脾經,又能調治沖脈。脾屬土,在人體居正中,主管運化水谷精微,輸布周身;而沖脈則從上到下貫穿人體,與任脈並行,又與督脈相通。所謂「沖」,就是要衝、要道的意思,《靈樞經》說,沖脈是「十二經之海」,是「五臟六腑之海」,是「血海」,說白了,沖脈之氣既能上貫於頭部而為陽,又能下滲於下肢而為陰,是十二經脈和五臟六腑氣血的要道。公孫穴是脾經和沖脈的能量的彙集點和調控中心,其作用之大,自不待言。 我們平時為調節胸腹而找公孫穴,沒有必要按照書本規定的位置去找,要以自己的壓痛為準。我一般把公孫穴看作一個區域,在腳拇趾跟後,有一塊很大的腳掌骨,我們在腳內側沿著這個骨頭按壓,壓到最有酸脹或酸痛感覺的那一點,那就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公孫穴了。如果要做養生保健,這就是核心。

上下取穴平衡針灸

1百會-湧泉主治神經系統疾病如厥逆 翠中 休克等或針或灸一補一瀉,有良效。2太沖--合谷 筋脈拘急,痙攣,抽搐,口噤以及頭疼,牙疼,疝痛,無汗等症。3肩隅--環跳凡四肢所發生的一部或半側痙攣疼痛,麻痹等,用之皆效。4尺澤--委中凡瘀血阻絡,栓塞或時疫吐瀉,中毒等,取二穴青筋放血即可。5人中--風府主治卒然口噤,昏迷不語或癲狂歌哭,精神失常等疾。6少商--隱白主治出血癲狂等疾。7天樞--足三里可調治消化道諸疾,如腹疼腹脹,消化不良,瀉泄,痢疾等。8胃俞--梁門主治胃脘疼痛,痞滿,呃逆,嘔吐等胃部疾患。9肺俞--俞府主治咳嗽,哮喘,咳血等肺部疾患。10命門--關元主治一切虛脫,宜灸。11中脘--至陽 主 治一切脾胃疾病。12公孫--內關主 治心腹胃痛,嘔吐,痞滿,心悸,怔忡,等疾病。13後溪--申脈主治頭面頸項諸疾以及目腫,喉痛,盜汗,癲狂等。14臨泣--外關主治手足麻痹,頭風,面肌痙攣抽掣,牙痛,耳聾以及肝膽相火引發之肋痛等。15列缺--照海主治疝氣 痔瘡 便血小便淋漓不暢,死胎不下以及牙痛,咳血等。16三陰交--間使治療惡寒發熱,瘧疾,腹痛,便秘,男女生殖器疾病以及婦人月經諸病。17絕骨--支溝主治熱結便秘,腹脹,肋痛和膽結石症等。18曲池--陽陵泉主治 四肢疼痛,麻痹,癱瘓


推薦閱讀: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勃哥:扁鵲的醫術是三兄弟中最差的?預防勝於治療,性延生講的就是預防
《難經本義》周秦 扁鵲
扁鵲八十一難經
扁鵲玉龍經

TAG:扁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