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魚】長江三鮮之一 :有一種美味叫刀魚
刀魚、鰣魚、河豚被稱為長江三鮮,也是家鄉人人皆知的美味。但說起來也怪,給我留下好印象的卻只有刀魚。 鰣魚因為烹飪時不去鱗,僅這一點就很難討小孩子的歡心,有哪個小孩喜歡滿嘴毛楂楂的鱗片呢?儘管鰣魚鱗片在很多人看來也是鮮肥的美味。至於河豚,小時候幾乎每年都會聽到哪兒又有吃河豚吃死人的傳聞,所 以童年的我總是根深蒂固地認為河豚是一種妖嬈邪惡的食物,紅燒的河豚肉質大多有些木,加上被大人們視為養胃聖品的河豚皮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一張打磨傢具的粗砂皮,吞下去著實需要勇氣,所以每遇到吃河豚的時候我總不太起勁,蔫頭耷腦,這樣的表現自然要被興緻勃勃的大人訓斥:這孩子就是不吃好東西!
吃刀魚就讓人開心得多。我最記得外公拾掇刀魚是不用刀的,只需一根筷子,用筷子颳去鱗片後,從魚腮處塞入,輕輕一捅,魚腸就會從尾鰭處露出來,用手指捏住魚腸往外一拖,刀魚的內臟就全部拖了出來,刀魚還是完完整整的一條。洗凈後,切成兩三寸長的段,碼在碗里,少許料酒、一些鹽花,連碗燉進飯鍋,不一會兒就會聞到刀魚獨特的香味,那是真正的鮮香。
家鄉的刀魚不是湖刀、海刀,更不是徒有刀魚之稱的"秋刀魚",而是刀魚中最美味的"江陰刀"。 以清明節為界,刀魚被分為明前刀、明後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魚刺,明前刀的魚刺雖然細密但非常柔軟,連小孩子都能嚼嚼咽下去,明後刀的刺就不一樣了,長且硬,很容易卡到喉嚨。當然,刀魚鰓下方的三角刺不管是明前明後都是極危險的,那是長成三角體的鋒利"刀片",一旦卡到喉嚨就是一場災難,所以在家鄉不管哪家人家,吃刀魚的程序都是一樣的,小孩子絕對不會開動第一筷,總是由一個大人負責清理掉三角刺部位,此後大人、孩子才放心食用。
除了清蒸,刀魚還有一種很奢侈的吃法,就是包刀魚餛飩。用來包餛飩的刀魚個頭都不大,約莫一根筷子長,清理乾淨後,先用刀沿著脊椎骨把刀魚劈成上下兩片,再取一塊洗乾淨的肉皮,有毛孔的那面貼著砧板,把批下的刀魚放在肉皮上輕輕剁,這個活兒很考驗手裡的勁道,輕了重了都不成。剁得差不多了,輕輕一刮,魚刺都留在了肉皮上,魚肉就到了碗里。
刀魚糜和春天的新韭拌在一起真是絕配,餛飩宜咸一些,澆上用剩下的魚骨熬成的湯,鮮得要掉眉毛。但我只喜歡清蒸的刀魚,那才是本味,大自然的恩賜。 自從開始了奧巴馬的節奏,刀魚就逐漸淡出了家鄉平常人家的餐桌。刀魚的好,只有吃過的人才知道,不是顯擺,是真的沒法形容。
推薦閱讀:
※南京長江大橋,和它背後的生死故事
※潘長江:殘酷的喜劇舞台上沒有人是輕鬆的
※潤揚長江大橋
※留意那些沒漲到位的股票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